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课前、课中、课后观察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1
作者 钟丽敏 《广西教育》 2023年第31期37-42,共6页
“三观”是对课前观察、课中观察、课后观察三个不同的教学观察视角的简称。本文立足“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改革要求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改革要求,通过立项“‘双减’背景下小... “三观”是对课前观察、课中观察、课后观察三个不同的教学观察视角的简称。本文立足“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改革要求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改革要求,通过立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三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观察、课中观察、课后观察的实践策略,构建起“三观”策略的教学实践结构框架,研制出相关的课堂观察量表,指导教研团队有效开展课例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课中观察 观察 观察量表 小学数学教学
下载PDF
体验课堂观察 重建听评课方式——评《表格制作》一课
2
作者 李静 任满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70-72,共3页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目的性不强、缺少合作、评课简单而笼统等弊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评课,则通过课前制作量表、课中观察记录师生教育教学行为、课后依据材料分析和研究提出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能够有效促...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目的性不强、缺少合作、评课简单而笼统等弊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评课,则通过课前制作量表、课中观察记录师生教育教学行为、课后依据材料分析和研究提出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体的发展。为此,本文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评议三个环节入手,结合《表格制作》一课,对如何通过课堂观察重建听评课方式做了具体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前准备 课中观察 后评议
下载PDF
创新观课量表 助益课堂教学——例谈思想品德观课量表的开发和使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国春燕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观课量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助推剂",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以往量表资源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探讨了开发和使用观课量表的路径,即举行课前会议、落实设计... 观课量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助推剂",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以往量表资源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探讨了开发和使用观课量表的路径,即举行课前会议、落实设计原则;组织课中观察、寻求多样记录;追踪课后会议、探寻跟进方案,从而丰富量表资源,提高观评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表 前会议 课中观察 后会议
下载PDF
在实践中反思和完善课堂观察——从一节高中英语区级公开课说起 被引量:3
4
作者 仝亚军 徐香云 《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29,共5页
本文结合一节高中英语区级公开课,探讨了教师在课堂观察前的准备、课堂观察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及观察后的讨论与反思等环节,并针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反思和完善课堂观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英语 观察 前会议 课中观察 后会议
原文传递
课堂观察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军利 《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从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程序出发,结合西安高新一中英语常态课的课堂观察案例,展示了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时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的形式、内容,以及怎样做课堂观察记录、怎样对观察记录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怎样撰写课堂观... 本文从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程序出发,结合西安高新一中英语常态课的课堂观察案例,展示了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时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的形式、内容,以及怎样做课堂观察记录、怎样对观察记录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怎样撰写课堂观察报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前会议 课中观察 后会议
原文传递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teraction in EFL Classrooms in Middle Schools in Western Areas of China
6
作者 WEI Jing JIANG Yu-h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9期665-675,共11页
Interaction in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exists that has investigated interaction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To bridge this g... Interaction in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exists that has investigated interaction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To bridge this gap,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interaction in EFL classrooms in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in terms of: (1) the amount of teacher talk and interaction; (2) the type of teacher questions and teacher feedbacks; and (3) the amount and forms of meaning negotiation. The data set include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observation reports of 140 naturally occurring lessons in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re is not much interaction in EFL lessons in middle schools in western areas of China, which is shown by class time dominated by TTT (teacher talking time), teacher questions and feedbacks that do not encourage students' responses and very little negotiation of meaning Possible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EFL teaching in China,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student(s) interaction student(s)-student(s) interaction teacher questions teacher feedback negotiation of mean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