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邓陶钧 《莆田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原有教学文化中,各种外在因素对于语文教师课程权力的侵占,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淡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建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程主体意识的自觉,并在课程实践中深... 在原有教学文化中,各种外在因素对于语文教师课程权力的侵占,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淡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建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程主体意识的自觉,并在课程实践中深化课程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课程主体意识
下载PDF
品德课程主体化实施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永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5年第1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课程主体 学生的主体 实践 课程方案 课程改革 课程研究 尊重学生 课程实施 行为准则
下载PDF
课程主体观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宁金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课程主体观是指人们对课程开发主体的基本看法。课程主体观的演变历程有两大趋势:课程主体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在诸多课程主体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愈加肯定和重视。这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会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课程主体 演变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校课程主体的建设
4
作者 罗巧玲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20期22-23,共2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主体性哲学思考,然后论述了“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校课程主体的建设,包括课程管理与建设主体的共同构建与实施、课程实施主体与受教主体的交互融合建设。
关键词 课程主体 “大思政”育人格局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主体的价值选择及行为取向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芬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高等院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涉及不同的课程主体,这些课程主体对本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的认识与选择不同,其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取向就不同,这些行为取向直接影响着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本文从高校本科公共基... 高等院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涉及不同的课程主体,这些课程主体对本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的认识与选择不同,其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取向就不同,这些行为取向直接影响着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本文从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涉及的三个主体的立场出发,分析他们各自对本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的认识与选择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为高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基础课 课程主体 价值选择 行为取向
下载PDF
课程主体激励视角下的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东晓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基于研究生课程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状,阐述了问题存在的根源——高校和社会在管理评价机制方面对教师和研究生的“教与学”激励不足。结合作者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经验... 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基于研究生课程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状,阐述了问题存在的根源——高校和社会在管理评价机制方面对教师和研究生的“教与学”激励不足。结合作者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经验,分别从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和激发研究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 课程主体 研究生 评价
下载PDF
经验主义与要素主义课程主体观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小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5,共2页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和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是世界上主要的两大课程流派。他们的课程主体观的不同表现在课程的各个方面。通过比较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关键词 课程主体 经验主义 要素主义
下载PDF
大学课程主体在课程建设中的权力与责任
8
作者 孙滨丽 丁汀 刘红琳 《高等教育评论》 201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大学课程主体分布在课程运行的各个环节,从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估,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有各自的权力与责任。本文基于大学课程主体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当前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的课程建设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主体缺失对... 大学课程主体分布在课程运行的各个环节,从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估,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有各自的权力与责任。本文基于大学课程主体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当前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的课程建设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主体缺失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提出了课程建设应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的理念。建立课程主体全部参与的课程建设模式,可以对课程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对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有效指导,提高课程建设目标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并实现院校的特色教学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课程决策 课程主体 权力与责任
下载PDF
课程主体视角下的学科交叉教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春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7期165-168,共4页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主体扩展交叉的概念,用于以研究课程为主体的学科交叉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主体扩展交叉试验性教学,并定量分析了目标达成度的统计结果。研究表明,主体扩展交...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主体扩展交叉的概念,用于以研究课程为主体的学科交叉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主体扩展交叉试验性教学,并定量分析了目标达成度的统计结果。研究表明,主体扩展交叉课程教学方式的实施,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此外,主体扩展交叉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综合性题目的理解、分析、作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科交叉思维方式,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教学研究 课程主体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课程主体,中国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
10
作者 杨华 《消费导刊》 2009年第21期216-216,共1页
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认为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难的本质原因是文化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突。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以课程为主体的整合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主体 文化
下载PDF
当儿童站在自然里——“大自然+”情境微课程实践手记
11
作者 吴鸽 《师道(人文)》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20世纪初,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作为教师,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1]杜威强调了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 20世纪初,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作为教师,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1]杜威强调了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认为教师不能是教材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知识 杜威 课程主体 情境微课 手记 大自然 《儿童与课程 儿童
下载PDF
嵌入课程视角下学生主体性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12
作者 吴忠良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7,共4页
文章根据嵌入课程视角下学生主体性结构维度的理论构想,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自编"学生课程主体性"的结构式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文章抽取学生课程主体性的6个因素,即责任性与坚持性、计划性与自觉性、独特性与拓展性、实... 文章根据嵌入课程视角下学生主体性结构维度的理论构想,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自编"学生课程主体性"的结构式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文章抽取学生课程主体性的6个因素,即责任性与坚持性、计划性与自觉性、独特性与拓展性、实践性与亲历性、自主性与选择性、反馈性与反思性,共解释了40.583%的变异。学段与性别两个变量在学生课程主体性上的独立作用显著,学生课程主体性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主体 因素分析 嵌入性理论 主体性教育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文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1,共6页
一般而言,课程设计主体、课程实施主体以及课程评价主体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类关键主体,三者利益追求有所不同:课程设计主体重视教育规律,追求教育理想;课程实施主体寻求实际价值,承担社会使命;课程评价主体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教育... 一般而言,课程设计主体、课程实施主体以及课程评价主体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类关键主体,三者利益追求有所不同:课程设计主体重视教育规律,追求教育理想;课程实施主体寻求实际价值,承担社会使命;课程评价主体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教育公平。作为"经济人",三大主体间不可避免地形成利益博弈。课程设计主体与课程实施主体间形成委托代理博弈,极易引发"逆向选择",改变当前的激励机制不失为有效方式;课程实施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间存在主从博弈,避免博弈困境关键在于调整利益结构;课程设计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间类似"囚徒困境",设计恰切的制度是改变双方博弈结构,走出困境实现共赢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课程设计主体 课程实施主体 课程评价主体 利益博弈
原文传递
课程实施主体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志辉 刘祖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误读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唯一主体",这就导致了课程实施中卸责行为的出现。课程实施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学校、地方教育行政以及各级政府的分内之事。厘清课程设施主体有...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误读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唯一主体",这就导致了课程实施中卸责行为的出现。课程实施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学校、地方教育行政以及各级政府的分内之事。厘清课程设施主体有助于课程实施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体 学校 地方教育行政领导 政府
下载PDF
大学钻探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树青 曹丽文 孙强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钻探课程教学过程,应将评价重点从单纯教学的模式转移到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上来。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在此基础...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钻探课程教学过程,应将评价重点从单纯教学的模式转移到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上来。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钻探课程教学上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确立与相应执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探课程 主体作用 创新素质
下载PDF
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4期35-38,共4页
知识论课程观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观和“经验”... 知识论课程观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观和“经验”论课程观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间性课程是主体间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课程 交往 理解 对话
下载PDF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相学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9-52,共4页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q...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从"共同课程"向"共有课程"的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责的分配变化,而且也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价值择取的深刻变革。全面把握和自觉实践新的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意义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 反思 建构
下载PDF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涵义、困惑与实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相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1-24,共4页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审视课程管理现状的局限与缺失,整体构建与实施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发挥和发展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
下载PDF
主体解放追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文化诠释
19
作者 陈胜兵 刘鹂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08年第9期7-10,共4页
从课程主体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中的嬗变,可以看到课程主体在不断的解放中得到发展。从这一文化视界出发,可以归纳出我国课程改革的宏观路径是:从课程行政主体的解放,经由课程专家主体的解放,到教师主体的解放,以至未来的学生... 从课程主体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中的嬗变,可以看到课程主体在不断的解放中得到发展。从这一文化视界出发,可以归纳出我国课程改革的宏观路径是:从课程行政主体的解放,经由课程专家主体的解放,到教师主体的解放,以至未来的学生主体的解放。这一视界也内含了破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困惑与矛盾的两个关键:一是加快教师主体的解放速度及提高其解放质量;二是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文化 课程主体 主体发展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杜志强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共主体论教学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中的互识与共识构筑了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
关键词 主体间性课程 主体性教学 文本主体 校园文化 师生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