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宫廷医学“调肝健脾法”治疗心房颤动
1
作者 徐琪武 张京春 +3 位作者 艾玉珍 邢雅璇 闫龙美 高安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755-757,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张京春主任通过分析宫廷医案,发现心悸与肝脾两脏存在相关性,同时在现代医学机制上存在一定联系。宫廷医学治疗心悸使用调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从疏肝、养肝、健...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张京春主任通过分析宫廷医案,发现心悸与肝脾两脏存在相关性,同时在现代医学机制上存在一定联系。宫廷医学治疗心悸使用调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从疏肝、养肝、健脾等方面组方用药,可作为现代临床中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宫廷医学 同治 调肝健脾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张爱琴应用调肝健脾法论治胆道癌经验
2
作者 童杨波 陈佳琴 张爱琴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984-986,共3页
胆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胆道或胆囊上皮,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3%,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15%^([1-2])。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肿瘤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约90%的患者发现时... 胆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胆道或胆囊上皮,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3%,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15%^([1-2])。该病多发于中老年,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肿瘤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约90%的患者发现时已错失最佳手术机会^([3])。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胆道癌现代治疗手段的补充,以期提高胆道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癌 调肝健脾 张爱琴
下载PDF
调肝健脾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分析
3
作者 巩宇 王薇薇 +2 位作者 梁娴 史莹 过建春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期73-74,共2页
牙周炎是以侵犯牙周软硬组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牙周炎不仅是局限于牙周组织的感染和炎症,还与包括慢性肝炎在内的多种全身疾病存在共病机制[2]。这提示联合共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控制牙周炎。本次研究... 牙周炎是以侵犯牙周软硬组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牙周炎不仅是局限于牙周组织的感染和炎症,还与包括慢性肝炎在内的多种全身疾病存在共病机制[2]。这提示联合共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控制牙周炎。本次研究通过对单药恩替卡韦及恩替卡韦联合调肝健脾解毒方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及5年前后牙周状况进行比较,观察慢性肝病治疗后患者牙周状况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疾病 牙周状况 慢性乙型炎患者 慢性 乙型炎E抗原 调肝健脾 牙周炎 解毒方
下载PDF
调肝健脾祛斑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42例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倩 蔡念宁 +2 位作者 周涛 周冬梅 曲剑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采取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自拟方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进行治疗,自拟方组患者...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采取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自拟方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进行治疗,自拟方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调肝健脾祛斑方加减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MASI、中医证候积分、DLQI积分、SOD、MDA及临床疗效,并全程检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结果 (1)两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MASI积分明显降低(P<0.05);各组随访数据较治疗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可见对照组随访时MASI积分有上升趋势;(3)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4)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DLQI评分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自拟方组患者数据较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DLQI评分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SOD值明显升高(P<0.05)、MD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拟"调肝健脾祛斑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能的原因是患者SOD水平提高,而MDA水平降低,且疗效较单独使用逍遥丸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调肝健脾 自拟方
下载PDF
调肝健脾理气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詹新林 江雪芳 +3 位作者 宋悦 江演珠 黎云 王书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理气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探讨RVVC患者外周血及阴道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调肝健脾理气法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8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A组(中药治疗组)40例,B组(西药治疗组)40例,选...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理气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探讨RVVC患者外周血及阴道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调肝健脾理气法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8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A组(中药治疗组)40例,B组(西药治疗组)40例,选体检正常女性40例为C组(健康对照组)。A组给予口服调肝健脾中药,B组给予氟康唑胶囊口服,同时予克霉唑阴道片塞阴道,两组均治疗3个月。A、B组均于治疗前与C组取阴道灌洗液测定局部免疫球蛋白IgE、IgG含量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_3、C_4含量,A、B组治疗结束后进行复查,并观察A、B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复发率(15.8%)明显低于B组(29.8%)(P<0.05);2)阴道灌洗液IgE、IgG含量:A、B组治疗前IgE、IgG含量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IgE、IgG含量下降(P<0.05);③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_3、C_4含量:A、B组治疗前与C组相比及A、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健脾理气法治疗RVVC效果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复发率低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其起效的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阴道局部的体液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调肝健脾理气法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调肝健脾法治疗束缚应激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石君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22-723,802,共3页
目的 探讨调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健脾中药高剂量组、调肝健脾中药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调肝健脾中药、补脾益肠丸灌胃 ,观察大鼠排便... 目的 探讨调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健脾中药高剂量组、调肝健脾中药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调肝健脾中药、补脾益肠丸灌胃 ,观察大鼠排便数、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胃动素 (MOT)、血管活性肠肽 (VIP)及P物质 (SP)含量的变化。结果 调肝健脾中药能够降低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MOT、VIP水平 ,升高血浆SP水平。结论 调肝健脾法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的分泌与释放而调节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 ,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健脾 胃肠激素 胃肠运动
下载PDF
化痰祛瘀调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红英 王新莉 李和平 《新疆中医药》 2006年第4期33-34,共2页
治疗脂肪肝患者6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化痰祛瘀、调肝健脾中药方,对照组用非诺贝特,结果8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5%。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相关性指标均有改善,在降... 治疗脂肪肝患者6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化痰祛瘀、调肝健脾中药方,对照组用非诺贝特,结果8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5%。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相关性指标均有改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效果(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中医药治疗 化痰祛瘀/调肝健脾
下载PDF
调肝健脾止泻方在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春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对照组47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对照组47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情绪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影响、工作影响4个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IBS-D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健脾止泻方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虚证
下载PDF
调肝健脾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7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僖如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21-21,共1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有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肠道症状,并常伴有精神障碍。目前西医多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类药物治疗。我们用调肝健脾合剂治疗87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有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肠道症状,并常伴有精神障碍。目前西医多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类药物治疗。我们用调肝健脾合剂治疗87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于后。1一般资料87例均是以国际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健脾合剂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调肝健脾、燥湿止泻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0例
10
作者 陈怡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1期1885-1886,共2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燥湿止泻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以调肝健脾、燥湿止泻为主;对照组80例予思密达、金双岐治疗。两组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分别予以纠正。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燥湿止泻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以调肝健脾、燥湿止泻为主;对照组80例予思密达、金双岐治疗。两组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分别予以纠正。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止泻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调肝健脾、燥湿止泻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泻 调肝健脾 燥湿止泻
下载PDF
调肝健脾降浊法对肥胖IR大鼠血脂及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
11
作者 朴松兰 周禹含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期6-6,8,共2页
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证实肥胖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分泌胰岛素,长期胰岛β细胞高分泌,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肥胖患者 大鼠血脂 调肝健脾 降浊法 2型糖尿病 分泌胰岛素 IR
下载PDF
调肝健脾汤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林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与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组口服调肝健脾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8周后连续随访12周以上进行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药物与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组口服调肝健脾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8周后连续随访12周以上进行疗效评估。结果:IBS主要症状积分:治疗组显效率84.6%,高于对照组的30.8%。心理障碍评分:治疗组焦虑患者显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0.0%;治疗组抑郁患者显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43.8%;治疗组明确有心理障碍患者显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结论:中药调肝健脾汤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IBS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健脾 心理疗法
下载PDF
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探讨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PTA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健脾补肾方联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健脾补肾方 硬化 腹水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调肝健脾通阳方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继发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戈媛 吴虎强 +1 位作者 张彦学 钱锐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通阳方加减治疗冠心病PCI后继发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符合冠心病纳入标准的经PCI治疗后,继发焦虑状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阿斯匹林、他汀类...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通阳方加减治疗冠心病PCI后继发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符合冠心病纳入标准的经PCI治疗后,继发焦虑状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阿斯匹林、他汀类药、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调肝健脾通阳方加减。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97.0%,对照组4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HA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肝健脾通阳方加减治疗PCI术后继发焦虑状态,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心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健脾通阳方 冠心病PCI术后 焦虑状态
下载PDF
滋肾调肝健脾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莉娟 张静 姚艳丽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健脾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8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和改良库珀曼法(Kupperman)评分,观察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和Kupperman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2.11%,中医应辩证...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健脾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8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和改良库珀曼法(Kupperman)评分,观察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和Kupperman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2.11%,中医应辩证中烘热汗出、急躁易怒等明显缓解,有效率100%,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缓解有效率90%;治疗前后Kupperman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症状Kupperman评分,除性生活下降和头痛症状缓解不显著外,其他11项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患者病情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结论滋肾健脾调肝方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调肝健脾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下载PDF
调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卜昌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调肝健脾汤合培菲康治疗组42例,思密达合培菲康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变化及服药反应,同时复查B超...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调肝健脾汤合培菲康治疗组42例,思密达合培菲康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变化及服药反应,同时复查B超,血、尿、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中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调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调肝健脾 培菲康 思密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在中青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巧 董锡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5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索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在中青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 目的探索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在中青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肝脾理论及调肝健脾法治疗,能够提高整体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调肝健脾 中青年 高血压
下载PDF
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进福 《国医论坛》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 目的:探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IBS-D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健脾止泻方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疗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英冬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9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45)实行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对照组(n=45)单纯...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45)实行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对照组(n=45)单纯采取新辅助化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1.11%,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89%,生活质量评分是(88.92±5.2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是7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4.44%,生活质量评分是(67.49±6.25)分;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医调肝健脾法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可减少化疗所致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调肝健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陈建强主任运用调肝健脾法治疗偏头痛临证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信宏 李金菊 陈建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3期76-78,共3页
总结陈建强主任运用调肝健脾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陈建强主任认为,偏头痛在中医学中称为“偏头风”,其不属于感受风邪引起的普通“头痛”,是头痛的特殊类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调达气机... 总结陈建强主任运用调肝健脾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陈建强主任认为,偏头痛在中医学中称为“偏头风”,其不属于感受风邪引起的普通“头痛”,是头痛的特殊类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调达气机,促进全身气血的正常流通。如果情志抑郁,多思多虑,紧张恐惧,不良的心理状态及精神心理疾病最先伤及肝脏,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血失和,脉络瘀阻,上扰脑络,脑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发为偏头痛。且其认为,偏头痛反复发生,必有宿疾。宿疾必有夙根,夙根则责之于痰、瘀。首先“久病、怪病皆属于痰”,偏头痛呈反复发作性,且一般来势迅速,病因较为复杂,符合痰邪的致病特点,说明痰在偏头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瘀血是偏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外伤血瘀内停,或女性经血不畅,病久或痛久不愈,皆使气血运行不畅,成痰成瘀,阻滞脉道。偏头痛疼痛位置固定,符合瘀血疼痛的性质;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久病多瘀”。总之,痰瘀是偏头痛的夙根,是其发病的病理因素。而痰、瘀的产生与脾关系密切。因此,陈主任认为,肝脾与偏头痛关系密切,治疗应以调肝健脾为法。经过其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该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目前已成为各类偏头痛的主要治法之一,值得今后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调肝健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