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病
原文传递
从《脾胃论》调脾胃安五脏理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期69-70,113,共3页
《脾胃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是大家所熟知的,而其对心系疾病治疗上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其"调脾胃安五脏"的理论进行了剖析,同时将这一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论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包括:⑴心与脾胃相关的... 《脾胃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是大家所熟知的,而其对心系疾病治疗上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其"调脾胃安五脏"的理论进行了剖析,同时将这一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论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包括:⑴心与脾胃相关的理论基础(生理基础和病理基础)。⑵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法则。气机不畅,宗气不足型,采用补虚行气法;阴寒壅盛,寒邪上逆型,用温脾散寒法;脾虚痰盛,胸阳闭阻型,用健脾祛痰,通阳宣痹法;心血亏虚型,采用健补脾胃,滋阴养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胸痹 冠心病 心绞痛 调脾胃安五脏
下载PDF
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探析调补中焦法辨治不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兆忻 张根明 +1 位作者 刘殿龙 胡可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中医病症不寐即“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认为五脏调控失衡是不寐的关键病机,而脾为后天之本,善治脾胃能安五脏而疗不寐。本文从脾胃与五脏、血脉、精神、气机升降、卫气循行、官窍等的关系来探寻“调脾胃安五脏”的理论源... 中医病症不寐即“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认为五脏调控失衡是不寐的关键病机,而脾为后天之本,善治脾胃能安五脏而疗不寐。本文从脾胃与五脏、血脉、精神、气机升降、卫气循行、官窍等的关系来探寻“调脾胃安五脏”的理论源流。通过总结历代医家运用调补中焦法治疗心肾不交、心脾阳虚、清阳不升和外邪侵袭等各型不寐的临床经验,提出重视“调脾胃安五脏”理论,用调补中焦大法辨治不寐的学术思想。同时从现代临床适宜人群范围、实际临床疗效与临床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佐证,再次确定其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睡眠障碍 失眠 调脾胃安五脏 胃不和则卧不安 调补中焦
下载PDF
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响 理萍 牛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7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究对睡眠障碍患者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其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3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 目的:探究对睡眠障碍患者从“调脾胃安五脏”角度出发探析自拟升脾降胃汤对其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3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甜梦口服液,观察组52例联合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升脾降胃法治疗睡眠障碍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胃安五脏 升脾降胃法 睡眠障碍 内分泌
下载PDF
刘启泉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乃霖 景璇 +4 位作者 关胜江 孙建慧 陈苹苹 张霞 刘启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 总结刘启泉教授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尿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尿道综合征病位在尿道,核心病机为脾胃不和,湿邪阻滞,水道不利,治疗应以“安脾胃”贯穿始终。同时,该病与五脏不调密切相关,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及脏腑失调等均会影响五脏功能继而发病。临床中基于“通调五脏安脾胃”思想,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综合运用升清降浊以和胃通淋、养心清心以泻热通淋、益肺泻热以利湿通淋、补肾温阳以化气通淋、疏肝清肝以行气通淋的方法指导治疗,可使五脏调和,水道得利,症状缓解,淋证得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综合征 通调五脏安脾胃 刘启泉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刘启泉基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干眼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乃霖 王斌 +6 位作者 梁笑妍 曹桦 王雅倩 薛田雨 李星 吴春晓 刘启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82-185,共4页
刘启泉教授认为,干眼与五脏密切相关,感受邪气及脏腑功能失调会影响眼的功能,继而发为干眼,其病机可总结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是干眼发病的根本;肺失宣肃、肺阴不足是干眼的重要诱因;肾阳虚损、肾阴不足是干眼日久难愈的关键;肝阴不足... 刘启泉教授认为,干眼与五脏密切相关,感受邪气及脏腑功能失调会影响眼的功能,继而发为干眼,其病机可总结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是干眼发病的根本;肺失宣肃、肺阴不足是干眼的重要诱因;肾阳虚损、肾阴不足是干眼日久难愈的关键;肝阴不足、风热侵袭是干眼的重要致病因素;心失所养、心火上炎是干眼的主要病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安则脏腑精气上承于目,反之则化源无权,目窍失濡,进而形成或加重干眼症状。临证在“安脾胃”的基础上采用“濡目”“滋目”“润目”“爽目”“养目”之法,可使五脏调和,精微充盈,目窍爽利,含精目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五脏相通 通调五脏安脾胃 名医经验 刘启泉
下载PDF
从五脏相通理论辨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5
7
作者 许静茹 王雨鸽 +4 位作者 赵倩文 王俞铧 孙建慧 刘阳 刘启泉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13-615,625,共4页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病位在大肠,五脏失调为其病机之本,肺气失宣、肝气郁结、脾虚湿滞、心火亢盛、肾阴不足互相影响,均可导致此病发生。以五脏相通理论为指导,善抓主病机,提出通调五脏安脾胃。治疗上宜斡旋中州,健运肠腑;宣启华盖,肃...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病位在大肠,五脏失调为其病机之本,肺气失宣、肝气郁结、脾虚湿滞、心火亢盛、肾阴不足互相影响,均可导致此病发生。以五脏相通理论为指导,善抓主病机,提出通调五脏安脾胃。治疗上宜斡旋中州,健运肠腑;宣启华盖,肃降肠腑;疏泄相因,体阴用阳;补肾助通,阴阳相济;清心护阴,化瘀通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通 通调五脏安脾胃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证思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