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丽静 贾彦彦 +3 位作者 胡波 李晓慧 张倩倩 周长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DNA methylation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database,DNMIVD)分析PDRG1基因甲基化与m RNA表达水平的关系。另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存档的10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n=284)中的表达较正常结直肠组织(n=41)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PDRG1 mRNA表达与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n=273;r=0.792,P<0.01)。DNMIVD分析显示,PDRG1启动子甲基化β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n=273)PDRG1 mRNA表达在肿瘤位置、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4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DRG1 mRNA高表达患者(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大于中位数为高表达)无瘤生存期较短(P=0.01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DRG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癌组织[87.3%(89/102) vs32.4%(33/102),P<0.01]。结论 PDR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无瘤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甲基化 预后 标志物
下载PDF
N-myc下游调节基因2、微卫星不稳定在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姜伟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微卫星不稳定(MSI)在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胃癌患者NDRG2、MSI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病理...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微卫星不稳定(MSI)在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胃癌患者NDRG2、MSI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NDRG2、MSI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NDRG2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在胃窦、Lauren分型为肠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MSI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在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MSI在肿瘤位置在胃窦、Lauren分型为肠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胃癌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免疫调节基因的多态性与Graves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玉洁 杨孟迪 +3 位作者 何风英 丁雨露 孙琳楠 甄东户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3期495-499,共5页
Graves病(GD)是一种遗传背景强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发病环节是免疫因素,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GD的易感基因主要分为免疫调节基因和甲状腺特异性基因,其中免疫调节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各种机制影响GD的... Graves病(GD)是一种遗传背景强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发病环节是免疫因素,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GD的易感基因主要分为免疫调节基因和甲状腺特异性基因,其中免疫调节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各种机制影响GD的易感性,故可为进一步研究GD的易感基因及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易感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免疫调节基因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免疫调节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
4
作者 翁长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4,共11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强毒株感染家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达100%。由于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药物,ASF疫情已经给世界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SFV是一...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强毒株感染家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达100%。由于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药物,ASF疫情已经给世界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能够编码150~200种蛋白。ASFV编码的一些蛋白参与病毒入侵、基因组复制、DNA修复和病毒粒子组装;另外一些蛋白还执行免疫调节功能,在逃逸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调控NF-κB信号、干扰素(IFN)信号和炎症反应,调控细胞死亡和细胞自噬等。本综述将编码调控NF-κB信号、天然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死亡和细胞自噬等功能的ASFV蛋白的基因,统一称为ASFV免疫调节基因。大量研究证据表明,ASFV免疫调节基因与病毒的致病力密切相关。缺失一个或多个ASFV免疫调节基因的ASFV毒株毒力降低,用这些减毒毒株免疫猪可以抵抗ASFV强毒株的攻击。然而,ASFV免疫调节基因在ASFV感染和发病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仍然未知。因此,本综述对ASFV免疫调节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研究ASFV感染、致病性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技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免疫调节基因 减毒活疫苗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N-myc下游调节基因2对巨噬细胞极化及乳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皮美辰 陈文馨 +2 位作者 柳周 汪长华 孙圣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NDRG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巨噬细胞极化和乳腺癌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NDRG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相关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免疫荧光... 目的探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NDRG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巨噬细胞极化和乳腺癌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NDRG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相关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免疫荧光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DRG2与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的定位与表达。构建巨噬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观察巨噬细胞内NDRG2水平改变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NDRG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巨噬细胞内NDRG2表达下调促进巨噬细胞向促瘤表型M2极化,NDRG2表达上调则促进巨噬细胞向抑瘤型M1极化,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内NDRG2表达下调可增加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乳腺癌进展。结论巨噬细胞内NDRG2表达下调不仅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促瘤型M2转变,还能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巨噬细胞极化 乳腺癌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myc下游调节基因3和信号素3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宁宁 于洋 +4 位作者 肖新兴 尚新元 孟宪月 李国迎 宋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和信号素3A(SEMA3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研究组)。研究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和信号素3A(SEMA3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研究组)。研究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35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依照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31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DRG3、SEMA3A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α、白细胞介素17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NDRG3、SEMA3A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NDRG3、SEMA3A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PBMC中NDRG3、SEMA3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0.16vs0.76±0.13,0.78±0.13vs0.42±0.09,P<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BMC中NDRG3、SEMA3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NDRG3、SEMA3A表达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NDRG3、SEMA3A表达呈正相关(r=0.597,P<0.01;r=0.618,P<0.01),NDRG3与SEMA3A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DRG3+SEMA3A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优于NDRG3、SEMA3A单独预测(0.962vs 0.861、0.880,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DRG3、SEMA3A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基因 myc 信号素3A 预后 预测 数据相关性 N-myc下游调节基因3
下载PDF
20种 m6A 甲基化调节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祖飞 赵晓畅 何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7-64,共8页
目的分析20种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集中获取395例PTC患者的数据,其中包括59例癌旁组织数据。比较20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组织与癌... 目的分析20种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集中获取395例PTC患者的数据,其中包括59例癌旁组织数据。比较20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其与PTC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筛选预后相关的m6A甲基化调节基因,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建立PTC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分析预后相关m6A甲基化调节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采用R语言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5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中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HNRNPC与IGF2BP2及ALKBH5的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HNRNPC和IGF2BP2的表达与PTC的T分期相关;YTHDF1的表达与性别相关;METTL14、YTHDC1、YTHDF2和HNRNPA2B1的表达与PTC的临床分期相关;FTO、IGF2BP1和YTHDF3与PTC患者预后相关。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显示预测PT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95%CI 0.615-0.891)和0.729(95%CI 0.613-0.846)。YTHDF3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和CD4+T细胞在肿瘤中的浸润相关;FTO与巨噬细胞、NK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相关。结论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PTC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6A甲基化调节基因 生物标志物 预后模型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aflR
8
作者 陈茹 刘钟滨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1-434,共4页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绝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需。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若干真菌转录因子同源物的假定结合位点。AflR蛋白是黄曲...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绝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需。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若干真菌转录因子同源物的假定结合位点。AflR蛋白是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主要正性转录因子,它调节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也包括其自身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调节基因 相关基因 转录因子 产生过程 结合位点 启动子
下载PDF
负调节基因nsdA在链霉菌中同源性及激活沉默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余贞 王茜 +1 位作者 邓子新 陶美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62,共6页
nsdA基因是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抗生素合成负调控基因。以nsdA基因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nsdA存在于多种链霉菌中。根据天蓝色链霉菌和阿维链霉菌的nsdA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多种链霉菌中nsdA基因并测序。发现在不同链... nsdA基因是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抗生素合成负调控基因。以nsdA基因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nsdA存在于多种链霉菌中。根据天蓝色链霉菌和阿维链霉菌的nsdA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多种链霉菌中nsdA基因并测序。发现在不同链霉菌中nsdA基因的相似性高达77%~100%。其中变铅青链霉菌与天蓝色链霉菌A3(2)的nsdA序列100%一致。变铅青链霉菌通常不合成放线紫红素,中断nsdA获得的突变菌株WQ2能够合成放线紫红素;在WQ2中重新引入野生型nsdA,又失去产抗生素能力。表明nsdA的中断可以激活变铅青链霉菌中沉默的放线紫红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nsdA的广泛存在及其序列高度保守则提示可以尝试用于这些菌种的抗生素高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调节基因nsdA 放线紫红素 基因中断 沉默基因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渗透压调节基因proB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小青 曹军卫 +1 位作者 翟超 陈建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用PCR扩增的方法从耐盐的枯草杆菌中克隆出一个 1 3kb长的DNA片段 ,经功能检测 ,证明正向插入片段与大肠杆菌的脯氨酸营养缺陷特性 (proB- )能够营养互补。含有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在基本培养基上的耐盐能力从 2 %提高至 4%。通... 用PCR扩增的方法从耐盐的枯草杆菌中克隆出一个 1 3kb长的DNA片段 ,经功能检测 ,证明正向插入片段与大肠杆菌的脯氨酸营养缺陷特性 (proB- )能够营养互补。含有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在基本培养基上的耐盐能力从 2 %提高至 4%。通过引物步行法测定了该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 ,该片段第 1 2 2~ 1 2 3 5bp核苷酸编码一个由 3 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 ,其上游存在非典型的 - 1 0区 ,典型的 -3 5区和核糖体结合位点 ,起始密码子处有最佳翻译起始效率的侧翼核苷酸序列。将其与Genebank中的已知基因的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该片段与枯草杆菌 1 6 8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81 %和 90 %。证明该基因确实是一个proB基因。通过与三十个不同种属微芽生物pro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枯草芽孢杆菌 pro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渗透压调节基因
下载PDF
miR-181b通过靶向调控N-myc下游调节基因2影响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邵建立 李志忠 +3 位作者 王亮 焦根龙 周志刚 孙国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miR-181b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1b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抑制miR-181b的表达,Transwell检测对骨肉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81b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 目的探讨miR-181b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1b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抑制miR-181b的表达,Transwell检测对骨肉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81b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81b和靶基因在骨肉瘤中是否直接作用,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Transwell检测靶基因对骨肉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R-181b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抑制miR-181b的表达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是miR-181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了该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NDRG2在骨肉瘤中低表达,而抑制miR-181b能够显著提高NDRG2的表达。抑制miR-181b的表达的同时抑制靶基因NDRG2的表达,能够逆转抑制miR-181b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miR-181b在骨肉瘤中过表达,NDRG2为miR-181b直接调控靶基因,抑制miR-181b能够提高NDRG2的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b 骨肉瘤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冷调节基因(Cbcor15a)遗传转化甘蔗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2
作者 滕峥 李鸣 +7 位作者 崔永祯 方位宽 梁朝旭 何姗珊 梁俊 吴凯朝 叶燕萍 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冷调节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具抗寒性甘蔗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通过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冷调节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具抗寒性甘蔗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通过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出外源基因转化甘蔗的适合激素种类与用量、PPT用量、抗生素种类与用量;利用甘蔗转基因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结果】当农杆菌菌液OD600为0.4、侵染20 min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阶段的最佳PPT为0.50mg/L。侵染后在共培养中添加500.00 mg/L抗生素Cef能有效抑制农杆菌,添加3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添加2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幼苗生根。MS培养基中添加低量NAA更有利于甘蔗愈伤组织的分化;在促进细胞分裂时KT的效果明显优于6-BA。MS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NAA和70.00g/L蔗糖能有效促进分化苗生根。利用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286株转冷调节基因Cbcor15a的甘蔗转化植株;选取83株通过PPT抗性筛选后长势良好的转化植株进行阳性检测,其中有4株呈阳性。【结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Cbcor15a基因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成功将Cbcor15a基因整合到甘蔗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调节基因 甘蔗遗传转化体系 建立
下载PDF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调节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洪源 刘妍 +2 位作者 成军 杨倩 王建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39-942,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NS5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NS5A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相...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NS5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NS5A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相同细胞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NS5A后,有54条差异基因表达,其中28条基因表达增强,26条基因表达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及细胞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5A 反式调节基因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基因 被引量:20
14
作者 成军 刘妍 +2 位作者 洪源 王建军 杨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编码的HBxAg是一种很强的反式激活(transactivation)病毒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以及肝细胞癌(HCC)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HBxAg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编码的HBxAg是一种很强的反式激活(transactivation)病毒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以及肝细胞癌(HCC)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HBxAg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转染和未转染的HepG2细胞进行了分析.方法:以含有全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pCP10质粒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的HBxAg基因片段,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x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Ag,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HBxAg蛋白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杂交技术证实.从转染和非转染细胞HepG2中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并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结果: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pcDNA3-HBxAg构建正确.HBxAg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杂交技术得到证实.对于HBxAg重组表达载体和空白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58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这些基因包括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基因,相信这些类型的基因在HBxAg的恶性转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HBxAg是一种病毒反式激活蛋白,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基因芯片技术是分析病毒反式激活蛋白反式调节基因表达谱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技术 筛选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绵羊黄体期卵巢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应诗家 彭中友 +2 位作者 李燕 蔡柳萍 施振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5-1780,共6页
旨在研究黄体期后期湖羊卵巢黄体和不同大小卵泡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变化。选用体重40kg左右的湖羊10头,同期发情结束后第12天屠宰,收集黄体和不同大小卵泡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与直径≤2.... 旨在研究黄体期后期湖羊卵巢黄体和不同大小卵泡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变化。选用体重40kg左右的湖羊10头,同期发情结束后第12天屠宰,收集黄体和不同大小卵泡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与直径≤2.5mm卵泡相比,直径>2.5mm卵泡的CYP17A1、CYP19A1和VLD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ESR2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大小卵泡内STAR、CYP11A1、FSHR、LHR、ESR1、LDLR和SR-BI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直径>2.5mm卵泡的ESR1(P=0.090)和SR-BI(P=0.09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直径≤2.5mm卵泡;与卵泡相比,黄体几乎不表达CYP17A1和CYP19A1,但STAR、CYP11A1、FSHR、ESR2、LHR、ESR1、LDLR、SR-BI和VLDLR基因在黄体中高表达。试验结果表明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参与调节湖羊黄体期卵泡生长和黄体孕酮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卵巢 类固醇调节基因
下载PDF
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波 杨西亮 +4 位作者 李嘉琦 杨懿 颜昭勇 张洪新 牟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明确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OCK在158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HCC公共数据(共356例)验证CLOCK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单因素... 目的明确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OCK在158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HCC公共数据(共356例)验证CLOCK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单因素统计分析CLOCK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且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CLOCK表达水平高低对HCC患者生存的影响。敲低肝癌Hep G2细胞中CLOCK水平,采用MTS法检测CLOCK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CLOCK在HCC组织高表达,而在356例HCC公共数据中,癌组织中CLOCK表达同样显著上调。按照CLOCK的表达水平,将158例HCC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LOCK在HCC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门脉侵袭有关。CLOCK低表达组HC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表达组患者。在肝癌Hep G2细胞中,敲低肝癌细胞CLOCK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CLOCK在HCC中呈高表达趋势,与HCC的恶性程度相关,其表达上调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敲低CLOCK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 节律基因 预后 生长 肝细胞肝癌
原文传递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调节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洪源 刘妍 +2 位作者 成军 杨倩 王建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43-946,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MHBst)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MHBs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MHBst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MHBst)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MHBs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MHBst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相同细胞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MHBst后,有37条差异基因表达,其中14条基因表达增强,23条基因表达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及细胞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技术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及N-myc下游调节基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波 张志培 +4 位作者 姜鹏 尚荣鑫 韩国梁 葛鹏 姜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褪黑素高剂量组(10 mg/kg)、褪黑素低剂量组(1 mg/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褪黑素高、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褪黑素高剂量组(10 mg/kg)、褪黑素低剂量组(1 mg/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褪黑素高、低剂量组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褪黑素,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与褪黑素治疗量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褪黑素高、低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经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缺血60 min后松开动脉夹造成再灌注,建立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于再灌注45 min后取右肺组织。假手术组全身麻醉后只切除右肺,缝合切口。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湿/干重比值(W/D),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DRG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可见出血等炎症表现,W/D显著升高,肺组织NDRG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褪黑素高、低剂量组肺泡腔内出血等炎症表现减轻,W/D显著降低,肺组织NDRG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褪黑素高、低剂量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上调NDRG2的表达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肠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谱 被引量:5
19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董菁 刘妍 王建军 郭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1(- ) preS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总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 1(- )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有 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前 S1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DNA芯片技术是分析反式调节靶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基因表达谱 反式调节基因 肝细胞 蛋白编码基因 微阵列技术 PCDNA3 基因表达水平 表达载体 DNA芯片
下载PDF
高氧对新生大鼠肺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玉祥 罗小平 +2 位作者 廖玲洁 刘皖君 宁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氧对新生大鼠肺内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p2 1WAF/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praque -Dawley新生大鼠95 %氧暴露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应用RT PCR技术检测肺组织p2 1WAF/CIP1 mRNA水平 ,凝胶电泳条带用成像系统照相定量分析... 目的 探讨高氧对新生大鼠肺内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p2 1WAF/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praque -Dawley新生大鼠95 %氧暴露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应用RT PCR技术检测肺组织p2 1WAF/CIP1 mRNA水平 ,凝胶电泳条带用成像系统照相定量分析结果 ,分别计算PCR产物条带与 β actincDNA条带光密度值的比值 ,作为p2 1WAF/CIP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新生大鼠暴露于95 %氧浓度环境中 12、2 4、48、72、96h肺组织中p2 1WAF/CI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 ,2 4h后新生大鼠肺p2 1WAF/CIP1 mRNA虽略有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高表达状态 ,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同一时间点的高氧组与空气对照组比较的t、P分别如下 :t=6.498 P <0 .0 0 1;t=2 7.2 0 0 P <0 .0 0 0 1;t=10 .164 P <0 .0 0 1;t=10 .481 P <0 .0 0 1;t =6.496 P <0 .0 0 1)。结论 在高浓度供氧下通过上调p2 1WAF/CIP1 基因的表达 ,阻断G0 /G1 期的肺泡上皮细胞向S期的转换 ,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生长和增殖 ,从而导致肺生长发育受阻和肺损伤。因此促进肺泡上皮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治疗慢性肺病患儿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高氧症 肺损伤 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