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
作者 布娟 刘峰 +1 位作者 庞宏蕾 刘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Titmus立体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弱视眼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2行以上的患者为24眼。观察组则为36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训练后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对比敏感度的升高以低、中空间频率升高表现突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频区对比敏感度升高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拥有〉80″~200″黄斑立体视12眼,〉400″~800″周边立体视18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恢复≤60″正常立体视6眼,对照组为4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在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调节力以及立体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张艳丽 林鹏飞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1个月、6个月、1年。结果 (1)调节滞后量: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5±0.28、0.92±0.16、0.62±0.13、0.6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3±0.27、1.03±0.19、0.82±0.11、1.08±0.16。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33±2.65、10.82±2.06、10.90±2.48、11.0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56±2.32、10.76±1.88、10.85±2.08、9.02±1.97。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实验组戴镜后对调节滞后量的改善较明显,并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化;对照组对调节滞后量改善较慢,不能使其达到正常值,且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滞后量会变大。(2)实验组对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更快,对照组较慢,在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两组的调节灵敏度相似,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灵敏度下降。(3)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等效球镜度 调节滞后量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变阻器的负载特性和调节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列 杨建坤 《大学物理实验》 1999年第4期32-35,78,共5页
对变阻器在分压、限流电路中的负载特性进行了讨论,并对其调节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较好的符合。
关键词 变阻器 负载特性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数字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测量仪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震春 许积文 陈国华 《大学物理》 2019年第7期31-35,共5页
本文针对传统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测量装置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数字化设计与改进。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将机械式电位器用数字电位器替代,并利用单片机结合键盘和数码管对数字电位器滑动端位置进行了控制和显示。数字电位器的... 本文针对传统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测量装置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数字化设计与改进。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将机械式电位器用数字电位器替代,并利用单片机结合键盘和数码管对数字电位器滑动端位置进行了控制和显示。数字电位器的使用有效解决了机械电位器滑动端位置读数误差大的问题,改进后的装置不仅可精确地控制和显示数字电位器的滑动端位置,而且操作方便,测定的调节特性曲线和调节灵敏度曲线与理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位器 调节特性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与调节灵敏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俞萍萍 孙朝晖 《科技通报》 2008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 目的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Ⅰ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近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初发近视、进展性近视显示低调节灵敏度值,与稳定性近视的调节灵敏度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为我们预测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提供一种简便的尝试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立群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9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结... 目的观察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调节灵敏度及刺激反应率相似,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t=10.6228,20.1761,P=0.0000);治疗后,两组双眼屈光度均有所改善,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t=10.3137,9.4650,P=0.000 0);两组治疗后前房深度增加、晶体厚度减少、瞳孔直径变大。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t=10.1905,3.3607,11.4966,P=0.0000,0.0008,0.0000)。结论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阻滞剂 调节灵敏度训练 近视
下载PDF
近视发生机制与调节灵敏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海峰 吴西西 《大众科技》 2018年第11期56-58,共3页
近视是常见的屈光疾病,也是全球性健康难题,轻者可降低患者的视觉及生存质量,严重的甚至可出现眼底并发症进而导致失明。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调节、形觉剥夺、远视性离焦等关系甚密,但更具体的机制却不统一。很多研究发现改善眼调节灵... 近视是常见的屈光疾病,也是全球性健康难题,轻者可降低患者的视觉及生存质量,严重的甚至可出现眼底并发症进而导致失明。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调节、形觉剥夺、远视性离焦等关系甚密,但更具体的机制却不统一。很多研究发现改善眼调节灵敏度可以有效防止近视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近视的发生机制、近视发生与调节灵敏度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调节灵敏度防控近视这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发生机制 调节灵敏度 综述
下载PDF
浅谈调节灵敏度的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伟 《职业》 2014年第12期151-151,共1页
伴随着眼视光行业技术的进步,视光学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不断提高,而调节灵敏度的检查及分析已成为教学及考试的重点内容。本文就什么是调节灵敏度、调节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及结果分析进行逐一阐述。
关键词 调节灵敏度 反转拍 调节刺激
下载PDF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汤静 丁明 于海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2271-2273,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假性近视患者38例,应用±1.00D~±2.00D反转拍行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睡前点眼,2个月后与治疗前进行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 目的:探寻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假性近视患者38例,应用±1.00D~±2.00D反转拍行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睡前点眼,2个月后与治疗前进行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有无视疲劳症状的比较,并分别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睡前点眼对假性近视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调节灵敏度 调节幅度 视疲劳
下载PDF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儿童晶状体调节灵敏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宗挺 陈纪华 +2 位作者 张宇翔 吴海峰 吴西西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儿童晶状体调节灵敏度影响;方法选取200例(400眼)7~12岁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200眼),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儿童调节灵敏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个...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儿童晶状体调节灵敏度影响;方法选取200例(400眼)7~12岁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200眼),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儿童调节灵敏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调节灵敏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能显著提高调节灵敏度,为近视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 调节灵敏度 近视
下载PDF
基于EMS历史数据的AVC调节灵敏度计算方法
11
作者 姚若昊 黄红远 +2 位作者 邓智广 彭飞进 车磊 《光源与照明》 2021年第12期61-63,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EMS历史数据的AVC调节灵敏度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变电站与主站间通信的报文,获取变电站当天的AVC相关遥测量断面,并结合AVC操作历史事项,确定AVC调节前后断面进行AVC相关遥测的变化量,从而计算AVC操作的调节灵敏度。对...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EMS历史数据的AVC调节灵敏度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变电站与主站间通信的报文,获取变电站当天的AVC相关遥测量断面,并结合AVC操作历史事项,确定AVC调节前后断面进行AVC相关遥测的变化量,从而计算AVC操作的调节灵敏度。对计算出来的调节灵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作为设备AVC调节灵敏度的校验值与原系统中的AVC调节灵敏度进行校验,提高系统AVC调节灵敏度的准确性,实现电压无功的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无功控制 AVC调节灵敏度 EMS历史数据 断面分析
下载PDF
近视青少年调节灵敏度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雷朝霞 唐剑波 +2 位作者 蒋黎艳 施美芳 邓顺生 《预防医学》 2016年第7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调节灵敏度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方法测量84例于2014年5—1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年龄在6-16岁近视青少年的调节单元数,分析其调节灵敏度和散瞳收瞳前后度数差、年龄、屈光度以及半年后近视进展的关系。结果调节单元数... 目的观察调节灵敏度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方法测量84例于2014年5—1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年龄在6-16岁近视青少年的调节单元数,分析其调节灵敏度和散瞳收瞳前后度数差、年龄、屈光度以及半年后近视进展的关系。结果调节单元数〈5的患儿散瞳收瞳前后度数差低于调节单元数≥8的患儿(P〈0.05);6岁一组的调节灵敏度良好率为27.59%,11岁一组良好率为50.00%,15-16岁组良好率为47.06%,3组调节灵敏度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单元数≥8的患儿在屈光度〈-1.50 D时,其散瞳与收瞳度数差明显高于〉-3.00 D者(P〈0.05);调节单元数〈5的患儿6个月后度数差与≥8的患儿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调节灵敏度检查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预测和控制有指导意义,建议列入青少年视功能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灵敏度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其对提高调节幅度、灵敏度的研究
13
作者 王秋鹤 程洋 于方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6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其对提高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的研究。方法:将2020-01~2021-01在我院就诊的11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其对提高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的研究。方法:将2020-01~2021-01在我院就诊的11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给予观察组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均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1个月、停药1个月各项指标检测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及安全性分级评价,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与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检查结果。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1个月后、停药1个月后两组调节灵敏度均逐渐增加(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1个月后、停药1个月后两组BUT均逐渐延长,且观察组始终大于对照组(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1个月后、停药1个月后两组SIt均逐渐延长(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1个月后、停药1个月后两组SRI、SAI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对于提升泪膜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近视与调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14
作者 王正静 赵粟 +4 位作者 谷浩 蒋浩 龙秋蓉 陈芷璿 谢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碍。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健康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如何预防及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大难题。既往研究发现眼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调节功能相关参数的测量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视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近视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滞后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AC/A
下载PDF
氯测定硫氰酸汞比色法中灵敏度调节剂的实验探讨
15
作者 丁耀良 黄永华 冯仁丰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8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检验 硫氰酸汞比色法 氯浓度 灵敏度调节
下载PDF
大气监测中光纤气体传感器灵敏度的自动设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韶荣 高志山 +1 位作者 朱日宏 金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基于直角棱镜构成的吸收池用于大气监测光纤气体传感器中,探测光束在吸收池内往返的次数N与过两个直角棱镜各自直角棱的对称面的间距d有关,通过调节间距d实现测量灵敏度的调节。以吸光度差作为输出量,根据其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距d。... 基于直角棱镜构成的吸收池用于大气监测光纤气体传感器中,探测光束在吸收池内往返的次数N与过两个直角棱镜各自直角棱的对称面的间距d有关,通过调节间距d实现测量灵敏度的调节。以吸光度差作为输出量,根据其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距d。在单片机系统控制下,由步进电机实现间距d的自动给定,同时将输出探测光束接收器送到指定位置。采用消色差透镜作为输出光束的接收透镜,则间距d的调节精度对传感器灵敏度设定的影响可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气体传感器 灵敏度调节 单片机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伴调节功能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继科 吴秋欣 +2 位作者 田庆梅 郭俊国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5,283,共7页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治疗仪选取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穴治疗,对照组使用SJZ近视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2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远近视力、调节功能,评价临床疗效;并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评估治疗仪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远近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调节功能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ye-TEAS治疗仪在改善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远近视力及调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儿童青少年 近视 调节灵敏度 调节幅度 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
下载PDF
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哲文 胡敏 +1 位作者 张晓帆 周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67-69,73,共4页
目的 研究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状态.方法 双眼视疲劳患者共42例,年龄7~12岁,排除干眼症、屈光参差、集合不足和斜弱视等疾病,确诊后均予屈光矫正和调节功能分析.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 目的 研究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状态.方法 双眼视疲劳患者共42例,年龄7~12岁,排除干眼症、屈光参差、集合不足和斜弱视等疾病,确诊后均予屈光矫正和调节功能分析.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与正视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调节幅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调节检查可有助于判断病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6~12岁儿童轻度近视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潇寅 苏书贞 +2 位作者 陈青青 魏东 苏恒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46-654,共9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6~12岁儿童轻度近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4月在石家庄市某小学的132例轻度近视儿童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耳穴贴压组、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联合组,每组44例...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6~12岁儿童轻度近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4月在石家庄市某小学的132例轻度近视儿童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耳穴贴压组、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联合组,每组44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耳穴贴压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给予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3组患儿干预疗程均为每4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暂停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及眼局部症状总积分,观察其对轻度近视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结束后,共脱落8例患儿,最终纳入124例,分别为耳穴贴压组41例,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组41例,联合组42例。3组患儿治疗前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及眼局部症状总积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第1疗程及第2疗程干预结束后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及眼局部症状总积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儿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眼局部症状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与耳穴贴压组、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干预措施均可有效改善儿童轻度近视患儿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及眼局部症状,对轻度近视儿童具有治疗和防控近视进展的作用,疗效良好,且联合治疗对于儿童轻度近视的治疗及防控效果优于单一的耳穴贴压治疗或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近视防治仪 儿童 轻度近视 裸眼远视力 屈光度 调节灵敏度 眼局部症状总积分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矫正青少年眼调节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涂沧海 张芳芳 沈惠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矫正青少年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80只眼),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40例(80只眼),佩戴框架眼镜.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3、6、9、12个月双眼调...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矫正青少年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80只眼),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40例(80只眼),佩戴框架眼镜.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3、6、9、12个月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的差异.结果矫正后3、6、9、12个月随访,各时间点调节幅度观察组为(14.54±1.62)D、(14.79±1.54)D、(15.14±1.62)D、(15.16±1.59)D,对照组为(14.29±1.78)D、(14.31±1.67)D、(14.30±1.67)D、(14.27±1.65)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2.710、3.035、3.422,P<0.05).矫正后3、6、9、12个月随访,各时间点调节灵敏度观察组为(9.01±1.68)次/min、(9.18±1.59)次/min、(9.24±1.62)次/min、(9.27±1.58)次/min,对照组为(8.69±1.78)次/min、(8.65±1.74)次/min、(8.70±1.72)次/min、(8.67±1.75)次/min,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2.336、2.835、3.162,P<0.05).矫正后3、6、9、12个月随访,各时间点调节滞后量观察组为(0.65±0.31)D、(0.59±0.26)D、(0.55±0.24)D、(0.54±0.26)D),对照组为(0.80±0.37)D、(0.82±0.35)D、(0.80±0.33)D、(0.79±0.39)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2、3.772、3.921、3.945,P<0.05).矫正时间对观察组的眼调节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照组的眼调节功能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相较于传统框架眼镜而言,对于近视青少年患者在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方面更有优势,且更能降低调节滞后量,这可能是其延缓近视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调节功能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调节滞后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