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研究
1
作者 李莹曼 宋紫腾 +3 位作者 侯淇允 张林林 许浚 张铁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目的: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 目的: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质量标志物 谱效关系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茴香根皮抗肝纤维化有效成分筛选及其机制探讨
2
作者 王百才 赵耀 +4 位作者 耿若愚 马冲 刘天华 胡君萍 杨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14,共15页
为探讨茴香根皮治疗肝纤维化的化学成分,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UPLC-Orbitrap-MS/MS技术定性鉴别茴香根皮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和对照品验证及... 为探讨茴香根皮治疗肝纤维化的化学成分,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UPLC-Orbitrap-MS/MS技术定性鉴别茴香根皮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和对照品验证及文献检索推测鉴定了各组分的58个共有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分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谱效关系筛选抗肝纤维化潜在活性化合物,结果显示茴香根皮抗肝纤维化贡献较大的成分是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异莨菪亭;体外实验验证单体化合物抗肝纤维化活性及机制,结果表明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和异莨菪亭对活化的HSC-T6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P<0.001),均可以抑制α-SMA的表达(P<0.01、P<0.001);二氢辣椒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具有较强的促凋亡作用,可以下调Bax/Bcl-2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P<0.05、P<0.01)。表明茴香根皮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可能为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和异莨菪亭、东莨菪内酯、7-羟基香豆素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节Bax/Bcl-2的表达发挥作用,体现了茴香根皮多成分多靶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根皮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灰色关联度 谱效关系
下载PDF
菊茎叶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3
作者 陈慧芳 巫梦莹 +5 位作者 罗美美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张伟 吴德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研究菊茎叶总黄酮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菊茎叶总黄酮样品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 目的研究菊茎叶总黄酮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菊茎叶总黄酮样品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法及血浆铁离子还原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建立17个共有峰的菊茎叶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其中11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886。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其中11个色谱峰关联度均大于0.9,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色谱峰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表明菊茎叶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有重要相关性。结论共有峰6(山柰酚-3-O-芸香糖苷)、峰11、峰12(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峰13(木犀草素)、峰15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初步推测为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指纹图 抗氧化活性 谱效关系
下载PDF
骨碎补UPLC指纹图谱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4
作者 陈香丽 张慧敏 张紫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ALP活性检测骨碎补提取物对MG63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UPLC特征指纹峰与其促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在标定的12个共有峰中,确定了4、5、12号峰与ALP活性呈正相关,其对应的物质依次是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7-葡糖苷、柚皮苷,为深入研究骨碎补的促成骨分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UPLC指纹图 碱性磷酸酶活性 谱效关系 人骨肉瘤细胞MG63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FTIR的双指标序列分析及抗炎谱效关系研究
5
作者 郭亚菲 曹强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君梅 郭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唐古特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目前对唐古特大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总蒽醌类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以及指纹图谱,基于抗炎效果的质量标准研究尚为少数。采集不同产地、不同...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唐古特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目前对唐古特大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总蒽醌类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以及指纹图谱,基于抗炎效果的质量标准研究尚为少数。采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18批唐古特大黄药材,对其粉末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发现16个共有峰,18批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0.798~0.900),相同产地(甘南产、青海产)的唐古特大黄相似度较高(相似度大于0.900的达80%以上),但两产地之间的相似度相对较低(相似度大于0.900的仅为69.44%),结合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唐古特大黄FTIR谱图存在一定差异性,产地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双指标分析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药材不同产地。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性细胞模型,以NO抑制率作为炎性指标,测定不同批次唐古特大黄的NO抑制率。以共有峰透过率作为X, NO抑制率作为Y,采用SMICA14.1软件构建PLSR模型建立谱效关系,谱图中X_(14)、X_(15)、X_(11)、X_(2)四个共有峰VIP>1,其中X_(2)与抗炎效果呈正相关关系,X_(14)、X_(15)、X_(11)与抗炎效果现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得共有峰(X)与NO抑制率(Y)的关系Y=237.618+2.992X_(2)-0.845X_(4)+2.979X_(6)-3.722X_(7)+0.433X_(8)-0.957X_(12)-0.759X_(14)-0.632X_(15)(p=0.003<0.01,R=0.935),p<0.01代表构建数学模型有意义,R=0.935代表所构建数学模型可解释93.5%的数据。可知X_(2)、X_(6)与抗炎效果呈正相关关系,X_(4)、X_(7)与抗炎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可预测体外抗炎效果,准确率达93.5%,但由于样本量过小,仅可用于解释本研究纳入数据。X_(6)是由甲基的β(C—H)产生,可能与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有关。该研究将抗炎活性与红外光谱数据相结合,引入唐古特大黄质量评价体系,为唐古特大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双指标序列 聚类分析 抗炎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
6
作者 黄莉 程索婷 +2 位作者 刘竹 邹纯才 鄢海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6,共7页
目的研究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便秘贴阳性对照组和决明子脐贴低、中、高剂量组,6只/组。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14d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 目的研究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便秘贴阳性对照组和决明子脐贴低、中、高剂量组,6只/组。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14d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决明子脐贴按低、中、高剂量(41.75、125.25、375.75 mg/kg)固定于大鼠腹部神阙穴处,连续给药14 d,以便秘贴(13.33mg/kg)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中NO、NOS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总蛋白含量、NO、NOS、AChE水平。建立决明子脐贴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均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决明子脐贴共有峰与对STC大鼠治疗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决明子脐贴能提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未发现结肠组织有病理学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的NO、NOS水平上升(P<0.05,P<0.01),AChE水平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NO、NOS水平下降(P<0.05,P<0.01),AChE水平上升(P<0.05,P<0.01)。6批决明子脐贴共确认28个共有峰,根据谱效关系得到的关联度与关联序结果显示,决明子脐贴中各成分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贡献度不同,其中橙黄决明素的贡献最大。结论决明子脐贴通过不同给药剂量的多种活性成分协同发挥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其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是决明子脐贴治疗STC的主要药效成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决明子脐贴 肠道推进率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成分研究
7
作者 黄华花 郑姗姗 +2 位作者 许燕瑜 郑淑文 陈泓旭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在现有昆布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与自由基清除活性密切相关的组分。方法: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 目的:在现有昆布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与自由基清除活性密切相关的组分。方法: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11批昆布样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合指纹图谱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GR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分析相关成分,建立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11批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392~0.1044 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022~0.0116 g/mL。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关联度大于0.8的特征峰有X24、X21、X22、X4、X27、X28、X23、X29、X9、X18、X17、X12、X25、X20、X10,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关联度大于0.8的特征峰有X18、X22、X9、X4、X24、X12、X17、X27;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VIP>1的特征峰有X28、X24、X27、X29、X30、X8、X18,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VIP>1的特征峰有X30、X25、X18、X24、X33、X17。上述分析结果的共有峰为X18、X24。结论:X18、X24所代表的成分可能是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 自由基清除活性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荜茇体外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8
作者 张弘 张慧文 +5 位作者 张莎莎 宋晓玲 梁越 李俊利 孙丽君 白云霞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6期494-499,共6页
目的研究荜茇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明确荜茇抗氧化物质基础。方法建立荜茇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并采用HPLC-Q-Orbitrap HRMS对共有峰进行识别分析;对INS-1胰岛β细胞进行高糖损伤,建立... 目的研究荜茇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明确荜茇抗氧化物质基础。方法建立荜茇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并采用HPLC-Q-Orbitrap HRMS对共有峰进行识别分析;对INS-1胰岛β细胞进行高糖损伤,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荜茇不同部位干预,并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筛选荜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部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荜茇各极性部位HPLC特征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寻找对抗氧化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1.70 g,乙酸乙酯部位5.18 g,正丁醇部位51.21 g,水提部位3.16 g,得到胡椒碱单晶;细胞内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较好,HPLC图谱表明荜茇共有18个特征峰,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荜茇图谱中峰1(荜茇宁,piperlonguminine),峰7(荜茇环碱,pipernonaline),峰5(pipercallosine),峰6(荜茇壬三烯哌啶,dehydropipernonaline),峰4(墙草碱,pellitorin),峰3(胡椒碱,piperine),峰8(假荜茇酰胺B,retrofractamide B),峰12(brachystamide B),峰11[(2E,4E,13E)-14-(benzo[d][1,3]dioxol-6-yl)-Nisobutyltetradeca-2,4,13-trienamide]和峰10(几内亚胡椒碱,guineensine)与体内抗氧化活性密切。结论本文采用方法科学严谨,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荜茇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为荜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 谱效关系 抗氧化活性 指纹图 活性氧(ROS)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9
作者 曹强 郭亚菲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志旺 郭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4-1550,共7页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炎活性部位HPLC特征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有峰有9个;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依次为1号>8号(大黄素)>3号>4号>5号(大黄酸)>2号(芦荟大黄素)>9(大黄酚)>6号>7号;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其中5号(大黄酸)与8(大黄素)峰含量变化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P<0.05);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为1号、3号、4号、5号、7号、8号、9号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2号、6号峰呈负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确定唐古特大黄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大黄酸与大黄素,其抗炎作用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抗炎活性 谱效关系 HPLC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10
作者 曹强 郭亚菲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志旺 郭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35-140,共6页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揭示其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制备炎性...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揭示其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谱效关系。结果PLSR结果表明,30个特征峰中有7个峰与抗炎率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23个色谱峰与抗炎率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0),其中1、11、27(大黄酸)、12、28(大黄素)、10、14、23(芦荟大黄素)、22、30号峰(大黄素甲醚)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结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对唐古特大黄抗炎药效的贡献最大。初步表明唐古特大黄的抗炎药效物质主要集中在二氯甲烷部位,抗炎作用是这些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抗炎 液相色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谱效关系
下载PDF
红参-制何首乌药对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
11
作者 刘晶晶 戴忠 +5 位作者 杨建波 王莹 徐蓓蕾 刘越 汪祺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对Aβ_(1-42)诱导HT22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制备红参-制何首乌药对30%乙醇回流提取物、30%乙醇渗漉提取物、70%乙醇回流提取物、70%乙醇渗... 目的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对Aβ_(1-42)诱导HT22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制备红参-制何首乌药对30%乙醇回流提取物、30%乙醇渗漉提取物、70%乙醇回流提取物、70%乙醇渗漉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UHPLC法进行测定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不同工艺提取物的U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采用Aβ_(1-42)诱导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利用MTT法评估不同工艺提取物对模型的保护,考察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不同提取工艺UHPLC指纹图谱中共有峰与神经细胞保护的相关性。结果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有19个共有峰,通过化学对照品指认13个成分。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14个共有峰与神经细胞保护的关联度均大于0.6,呈相关性。经PLS分析发现10个成分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UHPLC指纹图谱并指认了19个共有峰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0(S)-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d和14、17、18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制何首乌药对 神经细胞保护 指纹图 谱效关系 Aβ_(1-42) HT-22细胞 灰色关联度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冻干熊胆粉的降脂作用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研究
12
作者 王茜 张君会 +2 位作者 郭光鹏 王瑾 黄勤挽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通过谱效关系分析,探究冻干熊胆粉(NBBP)降脂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建立7个厂家12批次冻干熊胆粉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评价产品的质量差异性;油酸钠/棕榈酸钠诱导HepG2体外高脂... 目的:通过谱效关系分析,探究冻干熊胆粉(NBBP)降脂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建立7个厂家12批次冻干熊胆粉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评价产品的质量差异性;油酸钠/棕榈酸钠诱导HepG2体外高脂模型考察冻干熊胆粉的降脂药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GRA分析)进行谱效学研究;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冻干熊胆粉的降脂作用。结果:建立了冻干熊胆粉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其中的3个共有峰;质量分析和体外降脂实验表明,不同厂家冻干熊胆粉共有峰峰面积及药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谱效关系研究显示,指纹谱图中的峰3(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峰7(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峰1和峰2对应的物质具有降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UDCA、TCDC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肝X受体(LXRs)等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通过谱效关系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了冻干熊胆粉降脂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熊胆粉 降脂作用 液相色法(HPLC) 指纹图 谱效关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金茵利胆胶囊的体外抗炎活性评价及其谱效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凡 宋忠兴 +3 位作者 陈琳 唐志书 倪健 张德柱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评价金茵利胆胶囊的体外抗炎活性,并研究其抗炎谱效关系。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TNF-α和IL-6等的含量以评价金茵利胆胶囊的抗炎活性。采用均匀设... 目的评价金茵利胆胶囊的体外抗炎活性,并研究其抗炎谱效关系。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TNF-α和IL-6等的含量以评价金茵利胆胶囊的抗炎活性。采用均匀设计法制备金茵利胆胶囊组成饮片的不同配伍样本,采用HPLC建立其指纹图谱,并进行抗炎活性测定;以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TNF-α和IL-6的抑制率为药效指标,与共有峰峰面积经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抗炎谱效关系。结果金茵利胆胶囊提取物(0.25~1.00 mg/mL)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TNF-α和IL-6。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其中7个色谱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对羟基苯乙酮、柚皮苷、新橙皮苷。抗炎谱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3个共有峰均具有一定的抗炎贡献度,其中峰21(柚皮苷)、峰23(新橙皮苷)与3个细胞炎症指标(NO、TNF-α、IL-6)的关联度均>0.74。结论金茵利胆胶囊发挥抗炎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可为金茵利胆胶囊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质量控制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茵利胆胶囊 单核巨噬细胞 抗炎活性 均匀设计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核桃楸皮治疗肝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诗蒙 王帅 +3 位作者 李天骄 孟宪生 包永睿 赵琳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3-17,27,共6页
目的基于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CCK-8法开展核桃... 目的基于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CCK-8法开展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数据相关联,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体外谱效关系,筛选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并进行体外药效验证。结果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24个共有峰,其中有8个峰与药效呈正相关且变量投影(VIP)值大于1,确认这8种成分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4号峰为丁香酸、9号峰为鞣花酸、10号峰为槲皮苷、16号峰为山柰酚。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皮 指纹图 肝癌 谱效关系 物质
下载PDF
黄芩汤指纹图谱建立及不同相态抗皮肤癣菌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成英 吴文明 +3 位作者 侯雄军 邓冯沂 何洁 胡建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目的建立黄芩汤(HQD)的指纹图谱,拆分相态并筛选抗皮肤癣菌活性相态,进行谱效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黄芩苷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HQD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 目的建立黄芩汤(HQD)的指纹图谱,拆分相态并筛选抗皮肤癣菌活性相态,进行谱效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黄芩苷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HQD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高速离心与透析相结合的方法对HQD进行相态拆分并对其进行表征,同时测定HQD及其不同相态抗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37个共有峰的峰面积为自变量,MIC为因变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0批HQD共有3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出10个成分,分别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酸、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HQD共拆分成沉淀相态(HQD-P)、真溶液相态(HQD-S)和纳米相态(HQD-N)3个相态;HQD-P冻干粉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为4.670~91.522μm;HQD-S冻干粉呈均匀片状,未检测到粒径;HQD-N冻干粉呈球形,粒径为(129.0±12.9)nm。在同等给药剂量下,各相态抗皮肤癣菌MIC由低到高依次为HQD-N(4.64 mg/mL)<HQD(5.85 mg/mL)<HQD-P(7.37 mg/mL)<HQD-S(12.89 mg/mL)。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7个共有峰中,有25个共有峰(含已指认的10个成分)峰面积与MIC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0.95且P<0.05)。结论10批HQD的化学成分组成一致性较好;HQD-N为该方的活性相态,其中芍药苷、芹糖甘草苷、黄芩苷等10个成分可能是HQD抗皮肤癣菌的有效成分,且其抗皮肤癣菌作用强弱与这些成分含量及物理相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指纹图 相态 抗皮肤癣菌作用 谱效关系
下载PDF
锦灯笼UPLC-Q-Orbitrap HRMS指纹图谱及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传洋 杨璐嘉 +3 位作者 陈翠平 王辉 赵元静 邓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99-1707,共9页
建立不同产地锦灯笼(Physalis Calyx seu Fructus,PCF)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建立16批锦灯笼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并进行聚类热图... 建立不同产地锦灯笼(Physalis Calyx seu Fructus,PCF)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建立16批锦灯笼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并进行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检测不同产地锦灯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谱效关系的研究。建立的锦灯笼指纹图谱共标定38个共有峰,根据精确的分子离子峰质量数及二级碎片信息,查阅相关文献等发现其中包括了22个蔗糖脂肪酸酯类成分、4个酸浆苦素类成分以及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等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6批锦灯笼均按照不同产地进行了分类。16批锦灯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峰27(关联度≥0.8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贡献较大,峰37、29、30、19、33、35、31、17、32、20和28(关联度≥0.8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贡献较大,且这些特征峰均为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表明蔗糖脂肪酸酯类成分对于锦灯笼发挥抗菌活性具有很大的贡献。通过建立锦灯笼质谱指纹图谱及初步谱效关系,筛选出锦灯笼中对抑菌活性贡献较大的特征峰,为进一步研究锦灯笼的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灯笼 指纹图 抑菌活性 谱效关系 蔗糖脂肪酸酯
下载PDF
牛尾菜HPLC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17
作者 谭小青 胡筱希 +3 位作者 唐红珍 梁臣艳 覃喜军 刘振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31-2138,共8页
为筛选牛尾菜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活性物质,提升牛尾菜的药材质量控制标准,该研究测定了13批牛尾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共有峰与抗氧化的抑制率进行关联性分析,并进行单体化合物抗... 为筛选牛尾菜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活性物质,提升牛尾菜的药材质量控制标准,该研究测定了13批牛尾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共有峰与抗氧化的抑制率进行关联性分析,并进行单体化合物抗氧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该文建立了含有14个主要共有峰的13批牛尾菜HPLC指纹图谱。(2)13批牛尾菜样品聚为两类。(3)指纹图谱中的1、2、3、5、6、9、14号峰面积与抗氧化效果呈正相关,4、7、8、10、11、12号峰与抗氧化效果呈负相关,其中9、11、3、4、5号峰的VIP值均大于1。(4)9号峰为齐墩果酸,10号峰为熊果酸,9号峰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大。该研究认为牛尾菜抗氧化作用不是单一成分起作用,而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其中9号峰(齐墩果酸)可能是牛尾菜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菜 液相色 指纹图 抗氧化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HPLC-ECD研究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锡金 王艳 +5 位作者 陈梓瀚 刘明芸 吴俊 向杨 陈荣祥 周亚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24,共10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寻找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不同产地景天三七的HPLC-ECD(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寻找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不同产地景天三七的HPLC-ECD(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景天三七的HPLC-ECD指纹图谱,样品间的相似度较高,共标定17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别出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色氨酸、没食子酸甲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鸢尾酚酮、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等12种成分;谱效关系表明,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VIP值均大于1;其中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关联度接近于0.8。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Libdock Score较高。因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等化合物为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关键成分。结论: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确定了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可为景天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三七 液相色指纹图 化学计量学 抗氧化活性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橘核抗氧化活性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希光 陈昕 +3 位作者 孟江 周苏娟 孙悦 王淑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橘核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抗氧化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1批橘核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导致不同产地橘核质量差异的成分。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橘核抗氧化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系数和灰色...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橘核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抗氧化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1批橘核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导致不同产地橘核质量差异的成分。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橘核抗氧化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系数和灰色关联度进行谱效相关分析,并对筛选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再采用UPLC-Q-Exactive/MS法测定药效活性成分含量。结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出橙皮苷、柚皮苷、柠檬苦素、诺米林、黄柏酮5个成分。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15个成分可能具有抗氧化活性。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抗氧化活性高的样品中橙皮苷、柚皮苷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阐明橘核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橘核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核 抗氧化 谱效关系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畲药树参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的药效物质研究
20
作者 刘敏 余乐 +6 位作者 范蕾 张晓芹 黄绳武 陈梦 陈张金 陈琴鸣 陈桂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建立畲药树参茎不同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明确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11个提取物指纹图谱;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FLS-OA增殖抑制... 目的:建立畲药树参茎不同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明确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11个提取物指纹图谱;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FLS-OA增殖抑制率为指标进行不同提取物抑制HFLS-OA异常增殖的作用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联合分析色谱峰与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包含34个色谱峰的树参茎不同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给药浓度为31.25 g·L^(-1)(按生药量算)时,树参茎的20%、40%、6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HFLS-OA增殖抑制率较高,范围为41.9%~42.9%,且无显著性差异;次之的是80%乙醇、100%乙醇、氯仿、乙醚提取物,HFLS-OA增殖抑制率范围为37.8%~39.6%,乙酸乙酯提取物的HFLS-OA增殖抑制率为32.3%,而醇提后的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对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贡献最大的前7个色谱峰,按其贡献大小排序为峰34(异绿原酸C)>17(绿原酸)>11(紫丁香苷)>7>24>33(异绿原酸A)>27(Saikolignanoside A),其中异绿原酸C、绿原酸、紫丁香苷、异绿原酸A也为树参茎中含量较高的4个成分。结论:树参茎的11个提取物中,除了醇提后的水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树参茎的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是多种成分联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药效成分是酚酸、苯丙素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对树参茎抗炎机制的明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参茎 谱效关系 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