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结构
1
作者 聂世闻 《阴山学刊》 1991年第4期67-74,共8页
长篇小说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结构方式——象征结构。这种结构往往伴以象征体出现,而后通过象征体和人物(或象征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象征体的选择、安排、描绘就成为象征结构成功与否的关键。象征结构的发展... 长篇小说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结构方式——象征结构。这种结构往往伴以象征体出现,而后通过象征体和人物(或象征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象征体的选择、安排、描绘就成为象征结构成功与否的关键。象征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中心象征结构和整体象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结构 中心象征结构 整体象征结构
下载PDF
论象征结构——认知语法理论的核心 被引量:9
2
作者 陶文好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49,共4页
本文论述和分析了认知语法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假设:“象征结构”的认知过程以及象征单位的结合从而生成语义过程。1)认知语法认为“语法单位”也是象征性的。象征单位有“两极”,一极是语义单位,另外一极是语音单位。2)认知语法同时认... 本文论述和分析了认知语法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假设:“象征结构”的认知过程以及象征单位的结合从而生成语义过程。1)认知语法认为“语法单位”也是象征性的。象征单位有“两极”,一极是语义单位,另外一极是语音单位。2)认知语法同时认为语法的属性是将各种各样的单个象征结构连续地结合起来,然后建构更多、更确切的象征表达法。一个成分和另一个成分结构相结合便构成了“合成结构”。一般地,“成分结构”就是指“单个象征结构”。所以认知语法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成分结构+成分结构=合成结构,即单个象征结构+单个象征结构=(合成)象征结构。“象征结构”就是确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象征结构 意义
下载PDF
象征结构与永恒母题——《拉弥亚》与《白蛇传》的美学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连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6-42,共7页
西方济慈的叙事诗《拉弥亚》和中国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 ,同属于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本文拟从审美的角度 ,比较、分析和研究中西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审美意象和象征结构上 ,在揭示“情感与理智冲突对立”这一人类永恒母... 西方济慈的叙事诗《拉弥亚》和中国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 ,同属于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本文拟从审美的角度 ,比较、分析和研究中西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审美意象和象征结构上 ,在揭示“情感与理智冲突对立”这一人类永恒母题上 ,在情节的繁简与结局的审美效果上所显现的审美差异 ,以发掘中西方两部同一题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象征结构 永恒母题 审美效果 美学比较
下载PDF
“改造+恋爱”叙事模式的文化权力意涵——20世纪50-70年代小说的一种象征结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意识形态运作中,知识分子一直被指认为具有异质性的群体。这样的指认与社会象征系统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潜在定位颇为相似。将这两个异质性的群体重叠编码,成了这一时期文化本文的一个有意无意的表意策略,由此衍生出... 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意识形态运作中,知识分子一直被指认为具有异质性的群体。这样的指认与社会象征系统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潜在定位颇为相似。将这两个异质性的群体重叠编码,成了这一时期文化本文的一个有意无意的表意策略,由此衍生出一种文学叙事模式———“改造+恋爱”。这一叙事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完满的文化象征结构,它不仅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权力结构,而且再生产了这种结构。一旦“知识分子身份”与“女性身份”发生错位,这一象征结构就会出现深度的裂隙。这一象征结构的运作、裂变、接受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参与,无不折射出当代文化场域中错综复杂的权力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恋爱” 叙事模式 象征结构 知识女性
下载PDF
绿色世界的喜剧:《皆大欢喜》的象征结构与深层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麦永雄 黄生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0-54,共5页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并以全息论的视点追溯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轨迹,论述该剧在宏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的文本间性,对其深层蕴含进行了多侧面的揭示,认为其原型意象与象征结构模式,既是神话思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又是承袭文化信息的历史嬗变,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大欢喜》 原型蕴含 象征结构 文本间性与语境
下载PDF
家人“哈戎”仪式的象征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技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视野中,文化兼具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式。人类学学者在对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时,其研究路径即是通过文化表层的有意识结构去找寻深层的无意识结构内涵,这与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结构分类研究范式的归...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视野中,文化兼具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式。人类学学者在对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时,其研究路径即是通过文化表层的有意识结构去找寻深层的无意识结构内涵,这与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结构分类研究范式的归旨具有一定的同向性。家人的"哈戎"仪式是一种大型的民间宗教祭祖行为,在仪式操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二元、三元和五元象征结构类型是一种无意识的深层象征结构。这三类结构是表达家人多元文化结构的基本和核心,具有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亻革]家人 “哈戎”仪式 象征人类学 象征结构
下载PDF
论《混沌初开》的象征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投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77-281,共5页
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 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有着一整套自己的符号系统和由这些符号形成的象征结构,使长诗形成一种多向度的、呈辐射性的诗意展开方式,从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切入这部长诗的整体意蕴,而且可以把握到诗人在艺术探索上的基本理念和极为敏锐的先锋性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燕郊 《混沌初开》 象征结构 “全光之境”
下载PDF
《镜花缘》的阴阳象征结构和正统叙事
8
作者 阿运锋 王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25-26,共2页
本文从"结构决定意义"的解释学理论出发,站在新的理论视点上重新审视《镜花缘》复杂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特征,揭示了《镜花缘》的阴阳象征结构和儒家以"正"——"正统性"价值秩序为核心的正统叙事话语之间的... 本文从"结构决定意义"的解释学理论出发,站在新的理论视点上重新审视《镜花缘》复杂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特征,揭示了《镜花缘》的阴阳象征结构和儒家以"正"——"正统性"价值秩序为核心的正统叙事话语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正统性 阴阳象征结构 正统叙事
下载PDF
柳亚子诗歌的象征结构试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迎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4-49,共6页
诗人以诗作为生命形式的呈现,以他所建构的那个象征世界而永存;但由于这个世界的多维构成和动态特征,使得把握这个世界的象征结构变得十分困难。我们的工作是力图寻绎出横贯于《磨剑室诗词集》的完整性象征动作,进而把握贯穿于这种象征... 诗人以诗作为生命形式的呈现,以他所建构的那个象征世界而永存;但由于这个世界的多维构成和动态特征,使得把握这个世界的象征结构变得十分困难。我们的工作是力图寻绎出横贯于《磨剑室诗词集》的完整性象征动作,进而把握贯穿于这种象征性动作之中的象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亚子 象征结构 诗词 魏晋名士 诗歌 生命形式 象征 象征 大鹏 寻绎
下载PDF
镌刻在象征结构中的精神形象──黄瑞云寓言研究之二
10
作者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1-56,65,共7页
关键词 黄瑞云寓言 精神形象 象征结构 奉献者 知识分子 先觉者 新启蒙思潮 形象系列 社会批判 北极熊
下载PDF
古典精神分析的象征之争:基于结构视角的重述
11
作者 霍传松 居飞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象征问题在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对历史的回顾中可以发现,早期精神分析内部的分裂一定程度上和对待象征问题的态度有关。而从结构的视角来看,象征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象征、象征物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利用象征结... 象征问题在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对历史的回顾中可以发现,早期精神分析内部的分裂一定程度上和对待象征问题的态度有关。而从结构的视角来看,象征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象征、象征物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利用象征结构的划分,可将古典精神分析在象征问题上的争论作出理论上的统合,并在理论统合的基础上去研究象征法背后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精神分析 象征 象征结构 临床方法论
下载PDF
芝加哥结构人类学的夏尔巴研究:一个学术史的梳理
12
作者 陈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2,共13页
1960年代之后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家在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出象征—结构人类学和历史—结构人类学等,其中的一脉研究喜马拉雅南坡的夏尔巴人,主要是担纲者鲍罗帛和敖谢丽等人,分别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960年代之后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家在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出象征—结构人类学和历史—结构人类学等,其中的一脉研究喜马拉雅南坡的夏尔巴人,主要是担纲者鲍罗帛和敖谢丽等人,分别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及萨林斯的历史结构理论出发对夏尔巴社会进行象征—结构分析,提出夏尔巴理想社会—文化范型和对该范型的中时段历史—结构转型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结构人类学派 夏尔巴 精神分析 象征结构 历史—结构
下载PDF
浅论文学象征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若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238-241,共4页
象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式。对文学象征的内在特点进行理性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把握住它的一些共性,从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单个的文学现象,而是抓住其规律,以整体的视角来正确地看待这一艺术方式。
关键词 文学象征结构 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
下载PDF
《美妇人诗吟》的神话象征结构
14
作者 于胜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52,共9页
勃洛克的《美妇人诗吟》是以神话的象征为框架的符号系统。勃洛克从神话的中介功能和浑融性出发 ,借助现代文化观念对大量神话原型材料进行改造 ,建构《美妇人诗吟》的多层面二元对应的象征神话文本。本文试从生活原型—神话象征的对应... 勃洛克的《美妇人诗吟》是以神话的象征为框架的符号系统。勃洛克从神话的中介功能和浑融性出发 ,借助现代文化观念对大量神话原型材料进行改造 ,建构《美妇人诗吟》的多层面二元对应的象征神话文本。本文试从生活原型—神话象征的对应、宇宙本原—现象世界的神化对应、灵性自然—世俗社会的神话对应、宗教—尘世的神话对应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美妇人诗吟>> 神话象征结构 诗歌
原文传递
重构布达拉——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空间布置与象征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煦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135,共8页
通过对建筑空间布置和宗教供奉配置的考察,揭示了普陀宗乘之庙并非是简单地对其原型——布达拉宫的仿造,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进行了各种变更和独创。在这一过程中,达赖的象征元素有所弱化,有利于清帝方面的宗教叙事则被映射到建筑实体上,... 通过对建筑空间布置和宗教供奉配置的考察,揭示了普陀宗乘之庙并非是简单地对其原型——布达拉宫的仿造,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进行了各种变更和独创。在这一过程中,达赖的象征元素有所弱化,有利于清帝方面的宗教叙事则被映射到建筑实体上,重新建立了一套象征结构,从而具象地阐释了乾隆帝心中理想的王统观定义,同时,采用向心化空间模式对藏式建筑的"都纲法式"进行改造,形成新的帝国样式。所有这些象征性处理均非明确直白的表达,而是通过宗教阐释和建筑空间布置进行的抽象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宗乘之庙 象征结构 乾隆 王统观 都纲
原文传递
《樱桃园》和《欲望号街车》中象征主义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瑞清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39,共4页
俄罗斯戏剧家安东·契可夫笔下的<樱桃园>和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在人物塑造及创作手法上显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都运用象征主义结构,达到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命运的目的.相同或不同的象征... 俄罗斯戏剧家安东·契可夫笔下的<樱桃园>和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在人物塑造及创作手法上显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都运用象征主义结构,达到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命运的目的.相同或不同的象征物的运用,将两位女主人公--留波夫和布兰琪在社会变更时期遭受的悲剧命运展示得淋漓尽致.本文拟对两部剧作中象征结构的运用作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塑造 象征结构 象征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象征二元结构--以农民工群体为中心的微观权力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建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111,共35页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需要从微观和象征的角度予以理解。从"象征社会"的分析视角看,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媒介信息与象征标记往往成为社会身份的分类工具与生产机制。随着城乡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群体所承载的诸多象征标记使...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需要从微观和象征的角度予以理解。从"象征社会"的分析视角看,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媒介信息与象征标记往往成为社会身份的分类工具与生产机制。随着城乡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群体所承载的诸多象征标记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进而凸显出"城市中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常常是文化性的、隐秘的,可用"象征二元结构"概括之。"象征二元结构"意为表达不同群体社会身份的象征系统及其运作呈现出二元对立或两极趋势,它彰显了不同群体在身份、地位、声望等方面的二分化与不平等。"象征二元结构"所包含的"问题化农村"与"梦想化城市"的逻辑成为国家建构现代性形象的手段与策略,以弥合"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群体 社会转型 身体 空间 象征二元结构 现代性
下载PDF
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从实体分析到象征维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民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12-15,21,共5页
在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中,城乡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等实体层面进行分析。在城乡二元结构惯性延续的条件下,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 在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中,城乡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等实体层面进行分析。在城乡二元结构惯性延续的条件下,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进而呈现出"流动的城乡界线"。我们需要对城乡结构进行象征维度的分析,以考察农民工的身体、社会空间、媒介形象等所折射的象征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结构 象征维度 城乡象征二元结构
下载PDF
《朝着东南走》的结构象征与人物象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琼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论文着重分析阎连科近期力作《朝着东南走》作品结构的开放性及其象征意义、人物设置的象征意味 ,进一步深入到作品隐喻的寻找主题 ,从而指出结构象征与人物象征在叙事作品中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 结构象征 人物象征 隐喻 寻找主题
下载PDF
写实与象征的结构性融合——试析《精神隧道》的艺术构造方式
20
作者 陈翠平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4,共4页
一、小说化的哲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市场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进入了一个价值困惑的转型期.
关键词 小说 《精神隧道》 艺术构造方式 金岱 《侏儒》 《晕眩》 《心界》 情感体验 现实主义 哲学思想 命名 写实性 象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