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立世界中的象征隐喻——威廉·布莱克笔下的羔羊意象研究
1
作者 金小盟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一直是后人研读与批评的对象,其中不仅饱含着布莱克对人性的深入理解与刻画,更有其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认识与剖析。本文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出发,通过对《天真之歌》与《经验之... 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一直是后人研读与批评的对象,其中不仅饱含着布莱克对人性的深入理解与刻画,更有其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认识与剖析。本文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出发,通过对《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反复出现的羔羊意象进行分析,探究布莱克是如何通过羔羊意象分析和评判人性与社会的。在布莱克笔下,羔羊这一意象不仅是天真与纯美世界的使者,更是布莱克深刻认识经验世界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天真与经验之歌》 羔羊意象 象征隐喻
下载PDF
文化记忆理论下古尔纳《天堂》的象征隐喻解读
2
作者 郑燕 齐雪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19-21,共3页
《天堂》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以非洲青年优素福的被奴役经历为主线,对19世纪末东非殖民统治的暴力行径进行了详细描述,再现了非洲殖民史。小说透过具有象征隐喻意义的人物、事... 《天堂》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以非洲青年优素福的被奴役经历为主线,对19世纪末东非殖民统治的暴力行径进行了详细描述,再现了非洲殖民史。小说透过具有象征隐喻意义的人物、事件与颜色之间的辩证张力,彰显出古尔纳对非洲文化记忆传承以及民族身份建构的深刻理解与艺术价值。本文拟从文化记忆理论入手,分角度分析小说意象,旨在找寻文本所体现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引发对后殖民主义的思考以及对处于“失根状态”的非洲人民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天堂》 象征隐喻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客家婚礼饮食行为的社会记忆与象征隐喻——以广西博白县大安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石奕龙 谢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6,共6页
作为社会记忆的一种传承方式,婚礼饮食行为呈现了程式性与规范性体化实践的身体记忆特征。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象征符码的内在转换,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礼"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制度规定体化为群体对周遭世界的... 作为社会记忆的一种传承方式,婚礼饮食行为呈现了程式性与规范性体化实践的身体记忆特征。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象征符码的内在转换,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礼"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制度规定体化为群体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建构自我文化的真实,传承并延续地方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饮食行为 象征隐喻 客家 婚礼 地方文化
下载PDF
百年文学民族身份建构中的性别象征隐喻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共8页
在中国的现代性语境中,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身份建构一开始就被置于一个东西方比较中,因为没有他者也无所谓自我。而两性关系恰恰是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最基本单元。百年文学/文化想象对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身份建构/认同充满性别象征隐喻,性别... 在中国的现代性语境中,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身份建构一开始就被置于一个东西方比较中,因为没有他者也无所谓自我。而两性关系恰恰是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最基本单元。百年文学/文化想象对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身份建构/认同充满性别象征隐喻,性别政治其实一直在参与对民族身份的建构,这样的参与不仅仅影响了女性这个性别在民族身份、民族精神建构中的地位、意义,而且还影响了民族身份、民族精神建构本身。性别本质主义已然与我们对民族身份认同/建构上的本质化、凝固化、单一化密切相关,从而忽略了民族身份、民族精神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丰繁多元、流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身份 性别象征隐喻 性别本质主义 认同的凝固化 认同的流动性
下载PDF
象征隐喻与传统再造——甘肃盐神信仰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含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关键词 象征隐喻 盐神 民间信仰复兴 甘肃
下载PDF
福克纳小说中象征隐喻手法微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红梅 王建武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使用神话模式、宗教典故,又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小说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论文对福克纳小说中的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的象征隐喻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福克纳小说 神话 宗教典故 象征隐喻
下载PDF
天涯:从象征隐喻到现实指称——海南媒体形象研究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庆江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2期64-66,共3页
天涯有着象征隐喻性和现实指称性。因为是泛指,就使得天涯本身具有了鲜明的象征隐喻性;因为是特指,就使得人们许多时候将天涯作为三亚乃至海南的专称。特指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泛指含义的消失,这就使得人们在使用"天涯"这个词语... 天涯有着象征隐喻性和现实指称性。因为是泛指,就使得天涯本身具有了鲜明的象征隐喻性;因为是特指,就使得人们许多时候将天涯作为三亚乃至海南的专称。特指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泛指含义的消失,这就使得人们在使用"天涯"这个词语的时候意义具有非常明显的含混性。要提升海南的媒体形象,要尽量避免象征隐喻性和现实指称性的混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涯 象征隐喻 现实指称 海南媒体形象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的激撞:《现实之舞》的象征隐喻探微
8
作者 张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现实之舞》改编自知名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同名回忆录,对电影创作者过去生活的真实经历进行了回顾。电影借导演孩童时期在海滨小镇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蓝本,巧妙地融合了想象性和象征性理念,又加入了大量的幽默美学元素,使... 《现实之舞》改编自知名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同名回忆录,对电影创作者过去生活的真实经历进行了回顾。电影借导演孩童时期在海滨小镇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蓝本,巧妙地融合了想象性和象征性理念,又加入了大量的幽默美学元素,使整部影片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色彩。电影从童年阴影追溯,紧紧抓住青春的脉络,梳理出整个家庭的矛盾冲突以及社会环境的悲欢离合,赋予了片中儿童生命的象征,用心灵之光去摸索《现实之舞》,从而论证了生命和死亡之间沉重而又深刻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元素 自传性 儿童生命 孩童时期 象征隐喻 理想与现实 生活的真实 想象性
下载PDF
祖先留下的遗产:摩梭达巴经中蕴藏的文化观念与象征隐喻
9
作者 许瑞娟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9-98,共10页
摩梭人宇宙观和人观深层文化的表述多体现在达巴教的口诵经中。达巴经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涉及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达巴经里所记述的有关摩梭人的历史渊源、族称族属、战争冲突、迁徙送魂、礼仪... 摩梭人宇宙观和人观深层文化的表述多体现在达巴教的口诵经中。达巴经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涉及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达巴经里所记述的有关摩梭人的历史渊源、族称族属、战争冲突、迁徙送魂、礼仪规约是摩梭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所宣扬的敬畏自然、尊母崇舅、不忘祖恩、团结和谐、宽厚包容、趋吉禳灾理念无不体现了摩梭人的生活信仰、地方性知识以及观念意识。通过跨文化的比较发现,达巴教与喜马拉雅地区传统宗教有许多共同之处,包含着地方性与超地方性的内容,承载与传递着摩梭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时代讯息,形塑与建构着族群认同与历史心性的文化边界,是摩梭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有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达巴经 文化观念 象征隐喻
下载PDF
论《山音》的象征隐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通过川端康成《山音》创作美学的分析研究,揭示出象征寓意手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积极意义。作家借此将主人公非道德的情感体验,点化成一种超越欲望实体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引导人们关注人生黄昏的苍凉与悲哀,深化了题材包容的社会... 本文通过川端康成《山音》创作美学的分析研究,揭示出象征寓意手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积极意义。作家借此将主人公非道德的情感体验,点化成一种超越欲望实体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引导人们关注人生黄昏的苍凉与悲哀,深化了题材包容的社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山音》 象征隐喻
下载PDF
永顺土司建筑艺术王权独尊和国家认同的文化象征与隐喻
11
作者 钟璞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格罗塞和博厄斯等均认为民族艺术起源于民族文化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的需要,从而一种建筑艺术本质上是民族文化表现自我的情感符号与意味形式。作为土司文化物化载体的土司建筑艺术,永顺彭氏土司建筑既需要承载“彭公爵主”的王权独尊观... 格罗塞和博厄斯等均认为民族艺术起源于民族文化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的需要,从而一种建筑艺术本质上是民族文化表现自我的情感符号与意味形式。作为土司文化物化载体的土司建筑艺术,永顺彭氏土司建筑既需要承载“彭公爵主”的王权独尊观念,也需要表达“王化归顺以正朔守望”的国家认同观念。透过永顺彭氏土司建筑艺术“都城布局”理念、“王城型制”观念和“王宫物化”符号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象征与隐喻现象,可以清晰地获得土司建筑艺术王权独尊和国家认同观念的直观形象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从而获取与方志文本相互映衬又互为佐证的历史记忆,并进一步弥补和丰富作为抽象文字符号的方志文献在“土司王权”和“国家认同”上的不足和缺憾,更加直观地展现土司接受与认同中原正统和道统文化而“华夷一统”的国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氏土司 建筑艺术 王权独尊 国家认同 文化象征隐喻
下载PDF
摩梭家屋空间建构的隐喻象征意义解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瑞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家屋 空间分类 象征隐喻
下载PDF
《宠儿》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汪顺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宠儿》中,托妮·莫里森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它们成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和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本文从分析这些象征和隐喻的内涵入手,揭示美国的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文化的挤压和渗透,并且探讨黑人自由和身份的含义。
关键词 《宠儿》 场景 人物 印记 象征隐喻
下载PDF
视角·意象·隐喻象征——《边城》细读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学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以全知外视角为主、复合视角为辅的叙述视角 ,给小说《边城》的情节推衍、人物刻画带来从容自如、独具表现力的艺术风格 ;同时 ,意象化叙述营造了小说浓郁的诗化韵味 ;就小说主题而言 ,从隐喻象征角度切入 ,则可揭示《边城》的当代文化... 以全知外视角为主、复合视角为辅的叙述视角 ,给小说《边城》的情节推衍、人物刻画带来从容自如、独具表现力的艺术风格 ;同时 ,意象化叙述营造了小说浓郁的诗化韵味 ;就小说主题而言 ,从隐喻象征角度切入 ,则可揭示《边城》的当代文化阐释 :对传统文化人格缺陷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视角 意象 隐喻象征 传统文化人格 当代文化阐释
下载PDF
隐喻与象征:安徒生童话中“树”的意象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利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8-40,66,共4页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童话形象 象征隐喻
下载PDF
从影片《时时刻刻》中视觉隐喻与象征的运用看女权主义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范美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视觉文化对语言文化提出挑战已成为当今文化形态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从视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视觉文化以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为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并通过解读影片中的视觉隐喻与象征,阐明了一条女性自我认知的道路,... 视觉文化对语言文化提出挑战已成为当今文化形态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从视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视觉文化以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为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并通过解读影片中的视觉隐喻与象征,阐明了一条女性自我认知的道路,揭示了视觉隐喻与象征无论从修辞功能还是到思维领域的认知功能,给人类以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新视角,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女权主义思想 视觉隐喻象征
下载PDF
从《红楼梦》的隐喻与象征看红学的理路——基于接受美学的视阈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毅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道,自清末以来就成为汉学中的三大显学。《红楼梦》对隐喻和象征出神入化地运用,在《红楼梦》文本中留下了较多意义的空白或不确定性,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探... 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道,自清末以来就成为汉学中的三大显学。《红楼梦》对隐喻和象征出神入化地运用,在《红楼梦》文本中留下了较多意义的空白或不确定性,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探玄解秘,致使红学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学术视角,形成不同的致思路向。一般而言,基于隐喻意象展开的研究,形成微观的理路;注重探求象征意义的研究路向,可归入宏观的理路。在宏观理路中,又可区分出追寻某种象征意义的线性理路,以及注重把握多种象征意指聚焦点的整体性理路。从微观理路到宏观理路、由线性理路进展到整体性理路的过程,既与隐喻和象征的审美特点相吻合,又显现出红学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象征 接受美学 红学发展 微观理路 宏观理路
下载PDF
当代电影叙事中的隐喻和象征——以《黑骏马》和《狼图腾》的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峻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84-587,共4页
隐喻和象征作为修辞手法都有以此言彼的相似性,但隐喻言说的重点在现实生活,而象征则更多地指向抽象、深远的存在本真。相对来说,具备象征品格的中国电影就数量来说并不丰足,其原因可从生活状况、文化精神和电影发展特点三方面来分析。... 隐喻和象征作为修辞手法都有以此言彼的相似性,但隐喻言说的重点在现实生活,而象征则更多地指向抽象、深远的存在本真。相对来说,具备象征品格的中国电影就数量来说并不丰足,其原因可从生活状况、文化精神和电影发展特点三方面来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文本因关涉到不同文化的对照而更易具有象征的视点。以《黑骏马》和《狼图腾》的比较为中心,可以探讨中西电影作者运用电影语言营构隐喻和象征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这一角度加深对中国电影文学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叙事 隐喻象征 《黑骏马》和《狼图腾》比较
下载PDF
解构视觉文化语境下英语影片中的视觉隐喻与象征
19
作者 姚范美 戚永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6-67,共2页
视觉文化对语言文化提出挑战已成为当今文化形态发展的一大趋势,视觉文化以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为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影片中的视觉隐喻与象征无论从修辞功能到思维领域的认知功能,给人类以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新视... 视觉文化对语言文化提出挑战已成为当今文化形态发展的一大趋势,视觉文化以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为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影片中的视觉隐喻与象征无论从修辞功能到思维领域的认知功能,给人类以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是通向真实的一种途径。采用影视手段进行语言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英语影片 视觉隐喻象征
下载PDF
第三棵树在哪?——谈《三棵树》的隐喻象征意义
20
作者 王平 朱馨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3,共3页
散文诗意浓郁,重视神韵,追求的是羚羊挂角、踏雪无痕的精湛与深意.苏童散文《三棵树》(本文中《三棵树》引文,均出自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便有此风范,文章流淌着浓郁的怀旧与淡淡的感伤,读后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作者以亦实亦虚... 散文诗意浓郁,重视神韵,追求的是羚羊挂角、踏雪无痕的精湛与深意.苏童散文《三棵树》(本文中《三棵树》引文,均出自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便有此风范,文章流淌着浓郁的怀旧与淡淡的感伤,读后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作者以亦实亦虚的笔法,精致婉转地描述了自己和“三棵树”结下的不解之缘.由于“三棵树”的意象反复出现,使之具有了隐喻象征的功能,我们也可以认为,这篇散文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以“三棵树”象征自己从孩童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象征自己追逐梦想的情感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棵树》 象征意义 隐喻象征 《语文》 北师大版 象征手法 成长过程 情感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