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象数易学的底蕴——张其成《象数易学》一书读后
1
作者 徐仪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象数易学 张其成 象数易学 书评 哲学本体论 中国
下载PDF
邵雍的象数易学及其经世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晓春 汪轩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0,126,共9页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吸收道家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吸收道家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象数易学 理学 经世思想
下载PDF
南北朝象数易学发展特点述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9,共5页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芽.象数易学受到佛教缘起性空理论的批判,但南北朝佛教仍利用易学象数来说明现象世界.在南北朝道教养生理论中,象数易学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南北朝的宗教风气下,象数易学占验派沦为方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易学 王弼易学 象数易学 义理易学 文化融合 佛学 道教养生
下载PDF
汉代象数易学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3,共8页
易学发展史上的汉代象数易学,就其理论形态、思维方式、思想特征而言,具有鲜明、典型的时代性与范导性。作为汉代经学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哲学与文化、社会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 易学发展史上的汉代象数易学,就其理论形态、思维方式、思想特征而言,具有鲜明、典型的时代性与范导性。作为汉代经学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哲学与文化、社会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汉代象数易学在易学与哲学史上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的认识,或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缺乏客观公允的评判。本文从"立足《周易》象数系统,确立天人之学新形态"、"深化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强化政治指导功能"、"深化整体性和谐理念,凸显和谐价值理想终极诉求"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并揭示了汉代象数易学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易学 理论价值 历史地位
下载PDF
汉代象数易学伦理方法论要
5
作者 文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53,共4页
两汉象数易学的伦理目的和义理易学是一致的。从孟喜到京房,其伦理方法论变得理性化,京房易学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象数系统;《易纬》将数理抬到新的高度,本身也陷入象数的神学目的论;从荀爽到虞翻,展现了新的象数体系,其伦理方法论更... 两汉象数易学的伦理目的和义理易学是一致的。从孟喜到京房,其伦理方法论变得理性化,京房易学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象数系统;《易纬》将数理抬到新的高度,本身也陷入象数的神学目的论;从荀爽到虞翻,展现了新的象数体系,其伦理方法论更加圆熟,象数也开始变得繁琐。两汉象数伦理方法论基本上遵循了天人互证的学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象数易学 伦理方法论 京房 易纬 虞翻
下载PDF
陆绩象数易学述评
6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1996年第1期10-17,共8页
陆绩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一、生平事迹陆绩(187—219)三国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字公纪。出身官宦世家。考《后汉书·独行传》《后汉书·陆康列传》:陆闳“建武中为尚书令”,其孙陆续“仕郡户曹史”,后“辟为别驾... 陆绩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一、生平事迹陆绩(187—219)三国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字公纪。出身官宦世家。考《后汉书·独行传》《后汉书·陆康列传》:陆闳“建武中为尚书令”,其孙陆续“仕郡户曹史”,后“辟为别驾从事”。陆续生三子,长子稠,广陵太守;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氏易传 易学思想 陆氏 象数易学 《易》 八宫 《周易》 《易传》 《系辞》 述评
下载PDF
论象数易学
7
作者 欧阳维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5-70,共6页
象数之学是前人研究《周易》的主要方法,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经汉、唐、宋、清直至当代,不少易学家都以象数为注释经文的工具。象数学派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根据象数写下来的。《系辞下传》说:“易者,象也。”《系辞上传》则说:“... 象数之学是前人研究《周易》的主要方法,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经汉、唐、宋、清直至当代,不少易学家都以象数为注释经文的工具。象数学派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根据象数写下来的。《系辞下传》说:“易者,象也。”《系辞上传》则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但是,易学研究的发展史证明,用象数来注释《易经》颇为牵强附会,时至今日,这种陈旧的研究方法,早已显得苍白无力,处处捉襟见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学 象数易学 爻位 《易经》 易卦 阳爻 卦爻辞 经卦
下载PDF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三)目录(象数易学研究专辑)
8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象数易学 洛书 思维 易学文献 卦气说 专辑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
9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象数易学研究》 刘大钧 《大一生水》 “卦气”说
下载PDF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大钧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7-53,共7页
Based on the image*.numbers materials of I Ching learning in Book of Change copied on silk,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image*.numbers contents in the Pre*.qin tim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age*.numbers thoughts... Based on the image*.numbers materials of I Ching learning in Book of Change copied on silk,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image*.numbers contents in the Pre*.qin tim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age*.numbers thought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ose of the Pre*.qin times, further expounded and proved that the “ Gua*.qi ” theory (a theory indicating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hexagrams and seasons) had come into being as early as in the Pre*.qin tim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rst and third line of the hexagram of Qian in Huai Nan Zi Ren Jian Xun , interpretations of I Ching according to the five*.element theory,generation of more hexagrams in a fixed hexagram by scholars of the Han Dynasty, as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xagrams of Qian & Kun and those of Kan & Li asserted by Jing Fang and Xun Shuang, Which can all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I Ching learning of the Pre*.qin times. At last, the author concluded all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of Book of Change in current version and materials on bamboo slips and silk root in the ancient image*.numbers theories, thus the I Ching learning and even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qin times and the Han Dynasty ought to be re*.introspected, re*.examined and even re*.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象数易学思想 民族文化 《淮南子》 哲学思想
原文传递
宋南渡象数易学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亚娜 何宗美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5-14,共10页
宋南渡象数易学是在象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象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象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 宋南渡象数易学是在象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象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象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质。其兴盛可归因于宋室的君臣讲易,资政求贤;世人的推崇筮占,弥纶天地;易学的师门传授,良知绳墨;士子的党争惧祸,忧患著易。宋南渡象数易学实现了易学版图的重组、易学风尚的转变与易学文化格局的重构,是象数易学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开端,在易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过渡与传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南渡 象数易学 尚变 易图
原文传递
杜甫引《易》诗的学术属性及中唐前象数易学背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济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4,共8页
通常认为,唐代儒玄合流,王弼《周易注》通行天下。在这种背景下,杜甫的易学接受面向应该是王弼义理之学,但考察过杜甫引《易》诗之后,却发现其中少有王弼义理,而多用汉儒易学。这种貌似不合拍的现象,并非是说杜甫不通王弼义理,而是反映... 通常认为,唐代儒玄合流,王弼《周易注》通行天下。在这种背景下,杜甫的易学接受面向应该是王弼义理之学,但考察过杜甫引《易》诗之后,却发现其中少有王弼义理,而多用汉儒易学。这种貌似不合拍的现象,并非是说杜甫不通王弼义理,而是反映了杜甫引《易》之诗蕴含着儒家道德旨归,秉持了汉儒易学的政治思维。同时,杜诗中王弼义理的缺失,也反映出中唐以前象数易学的接受、传播态势未曾寂寥;而汉易学不绝如缕地传播,为杜甫引《易》诗采用汉儒易学思维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引《易》诗 象数易学 政治思维
原文传递
从全面批判到强势回潮——清初至清中叶象数易学的发展脉络
13
作者 姜广辉 肖永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共11页
清初,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对象数易学进行了一次总结性批判,意图以此宣告象数易学的终结。至清中叶汉学复兴,一批汉学家重新研究汉易,使早已没落的汉代象数易学又响起强势回潮的涛声,其代表人物有惠栋、张惠言、焦循等。张惠言阐述... 清初,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对象数易学进行了一次总结性批判,意图以此宣告象数易学的终结。至清中叶汉学复兴,一批汉学家重新研究汉易,使早已没落的汉代象数易学又响起强势回潮的涛声,其代表人物有惠栋、张惠言、焦循等。张惠言阐述了他的象数易学史观,对汉易象数学家大力推崇,认为虽然郑玄的"爻辰"说"未得消息之用",但其以"礼"解《易》的方法值得肯定;荀爽的"升降"说虽有许多不足,但其将乾、坤视作其余六十二卦升降变化的总根源,可谓"得《易》之大义";虞翻之易"与荀同原,而闳大远矣"。焦循则立足象数学立场,对王弼易学进行了总批判,提出了他新创的"旁通"说,同时大胆运用古代六书"假借"方法解《易》,以至繁琐迂曲,牵强附会,引来诸多争议。总之,全面总结与强势回潮,勾稽了汉易象数之学在清初至清中叶的截然不同的际遇,描绘了清初至清中叶象数易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易学 黄宗羲 张惠言 焦循
原文传递
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其成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1-3,共3页
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张其成(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210024)主题词易学家数/思维模式,脏象,经络,运气,诊断/辨证中医理论体系中,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难以合理解释。如:为什么要将人体进行阴阳两仪分类和五行分... 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张其成(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210024)主题词易学家数/思维模式,脏象,经络,运气,诊断/辨证中医理论体系中,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难以合理解释。如:为什么要将人体进行阴阳两仪分类和五行分类?“二”和“五”之间有没有深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思维模式 经络 运气 诊断
下载PDF
《管子》会通象数易学考
15
作者 卢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2,共10页
《管子》与象数易学之关涉,学界尚未予以充分探讨。《管子》论及《周易》制作之事,并强调了《易》“合阴阳”“守祸福”之性质。《管子》中的四时阴阳五行类内容,系现存早期时令思想之代表,与先秦秦汉象数易学、占筮易学密切相关。具体... 《管子》与象数易学之关涉,学界尚未予以充分探讨。《管子》论及《周易》制作之事,并强调了《易》“合阴阳”“守祸福”之性质。《管子》中的四时阴阳五行类内容,系现存早期时令思想之代表,与先秦秦汉象数易学、占筮易学密切相关。具体而言,《管子》将四时、阴阳、五行相结合,开整体阴阳五行说之端绪;《管子·轻重己》所论历法,是二十四节气之源头,为汉易卦气说提供了历法基础;《管子》论天干配五行,与清华简《筮法》及汉易纳甲说相关;《管子》以数字配五方,或与宋人所谓“河图之数”相关。《管子》中的四时阴阳五行类内容,含蕴着天人贯通、时空一体思维和吉凶灾异思想,这些思想可于《周易》古经中考其滥觞,亦可于后世象数易学中见其流衍,是《周易》象数学之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象数易学 阴阳五行 时令
原文传递
元代象数易学的成就
16
作者 谢辉 《历史文献研究》 2010年第1期234-241,共8页
元代是象数易学进入成熟稳定阶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元代易学家们一方面对前代的易学成就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对象数易学进行理论定位,以确立象数之学在易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前代的基础上,对象数易学的体例进行积极的创新... 元代是象数易学进入成熟稳定阶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元代易学家们一方面对前代的易学成就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对象数易学进行理论定位,以确立象数之学在易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前代的基础上,对象数易学的体例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良,从而完善了象数之学,在象学、数学、易图学,以及象数与义理的关系方面,都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象数易学 成就
原文传递
四十年来的象数易学研究
17
作者 胡士颖 《中国哲学年鉴》 2022年第1期122-141,共20页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易学经历了经学衰落、新旧思想交织和文化转型,最终发生了整体变革、多元拓展和纵深探索的研究进展,象数易学研究正是其中令人瞩目的部分。近四十年来,象数易学发展蔚为大观,故本文只能抓住主干,对部分内容作重点介...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易学经历了经学衰落、新旧思想交织和文化转型,最终发生了整体变革、多元拓展和纵深探索的研究进展,象数易学研究正是其中令人瞩目的部分。近四十年来,象数易学发展蔚为大观,故本文只能抓住主干,对部分内容作重点介绍,遗漏之处留待续补。本次所采用文献,主要为笔者长期以来所搜集研阅的学者们正式发表、出版或答辩通过的论著,文中尽量呈列相关条目,以期对未能详述者施以补充,并有助于读者增进了解,按图索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续补 整体变革 相关条目 象数易学 答辩 多元拓展 四十年
原文传递
易学象数与灵龟八法
18
作者 辜孔进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77-80,共4页
中国古代的象数学在中医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医学经验一起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个基本渊源,本文试图运用象数学来阐明灵龟八法的原理。人体的阴阳之气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上,其多少是不同的,这一不同可以用... 中国古代的象数学在中医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医学经验一起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个基本渊源,本文试图运用象数学来阐明灵龟八法的原理。人体的阴阳之气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上,其多少是不同的,这一不同可以用数字量化。八法逐日干支和临时干支来源于河图、洛书的数,推衍灵龟八法是根据象数理论进行的,它用老阳数9和老阴数6来衡量气血运行的全过程。把八卦,象数,经脉和穴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日按时开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后天八卦 灵龟八法 中医
下载PDF
中国易学象数对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19
作者 王继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越南阮朝都城顺化,是以中国明清都城北京为蓝本建造的,受到了中国传统都城文化的深刻影响。易学象数作为中国传统都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阮朝都城顺化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九五至尊和三极之道等方面,研究易学象数对于越南阮朝都城顺... 越南阮朝都城顺化,是以中国明清都城北京为蓝本建造的,受到了中国传统都城文化的深刻影响。易学象数作为中国传统都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阮朝都城顺化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九五至尊和三极之道等方面,研究易学象数对于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越南 阮朝都城顺化
下载PDF
胡煦易学的道德思想概说
20
作者 文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胡煦易学以象数运动为基础,提出了《周易》“贵阳”的观点。“贵阳观”模拟了太极的宇宙生成和本体特征,并将传统伦理思想的心性体用范畴囊括进来,使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象数体例中得到更为圆融的表达。虽然先验德性的道德本体不容易通过... 胡煦易学以象数运动为基础,提出了《周易》“贵阳”的观点。“贵阳观”模拟了太极的宇宙生成和本体特征,并将传统伦理思想的心性体用范畴囊括进来,使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象数体例中得到更为圆融的表达。虽然先验德性的道德本体不容易通过认识达至,但可以经由非认识论的方法体验和领悟。道德体验的过程即是一个思想和行为的修习过程,其目的是将人欲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以坚强的志向彰显通达的工夫,以期达到中和、率性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煦 象数易学 道德思想 道德修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