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皮生肌膏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颖 尹园缘 +2 位作者 邹巍莹 曹晖 宾东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Xiangpi Shengji Ointment,XPSJO)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XPSJO-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象皮生肌膏溶液,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Xiangpi Shengji Ointment,XPSJO)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XPSJO-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象皮生肌膏溶液,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象皮生肌膏(0、10、20、50、100、200μg/m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外泌体(exosomes,Exos)和XPSJO-Exos,分别设为Exos组和XPSJO-Exos组,另设对照组(HUVE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xos的形态,采用粒径分析仪检测其粒径;Western blot检测Exos标志性蛋白TSG101、CD9和CD63的表达;采用PKH67标记Exos,观察其能否被HUVEC所摄取;采用CCK-8、划痕实验、小管形成实验、ELISA法检测Exos对HUVEC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1、PDGF、bFGF、EGF的mRNA的表达。结果10、20、50μg/mL的XPSJO与0μg/mL的XPSJO间细胞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μg/mL的XPSJO比较,100、200μg/mL的XPSJ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在后续的实验中选用浓度50μg/mL作为药物使用浓度。Exos组和XPSJO-Exos组均有呈球形、膜结合囊泡的典型Exos结构(大多数Exos粒径约为120 nm,且能被HUVEC摄取),并均检测到Exos标志性蛋白TSG101、CD9和CD63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xos组和XPSJO-Exos组在72、96 h时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强(P<0.01),HUVEC小管数量、迁移率、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P<0.01)。与Exos组比较,XPSJO-Exos组在72、96 h时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HUVEC小管数量、迁移率、VEGF浓度著增加或升高(P<0.05,P<0.01)。结论XPSJO-Exos能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并促进VEGF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 尹园缘 +4 位作者 邹巍莹 黄静雯 程扬 宾东华 詹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74-981,共8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凋亡因子胱天蛋白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建立肛瘘模型后,随机选取27只肛瘘大鼠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凋亡因子胱天蛋白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建立肛瘘模型后,随机选取27只肛瘘大鼠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每组9只,剩余9只肛瘘大鼠为假手术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外敷相应药物,模型组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假手术组无特殊处理,每日1次,连续干预10 d。造模后3、5、7、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药物干预10 d后,从各组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aspase-3、Caspase-7、Caspase-9、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在干预后3、5、7、10 d时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P<0.05,P<0.01),湿润烧伤膏组在干预后5、7、10 d时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象皮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在干预后7、10 d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创面组织中Caspase-3、Caspase-7、Caspase-9、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能通过抑制肛瘘术后创面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7、Caspase-9、Caspase-12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象皮生肌膏 创面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 湿润烧伤
下载PDF
基于Fas/Fas L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刘颖 余炼 +5 位作者 尹园缘 詹敏 邹巍莹 黄静雯 程扬 宾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00-2809,共10页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愈合及凋亡相关Fas/Fas L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钢丝挂线留置30天造模的方法构建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27只肛瘘大鼠行“瘘管切除术”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术后创面模型大鼠...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愈合及凋亡相关Fas/Fas L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钢丝挂线留置30天造模的方法构建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27只肛瘘大鼠行“瘘管切除术”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术后创面模型大鼠随后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为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剩余9只肛瘘大鼠则为假手术组。象皮生肌膏组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模型组仅消毒冲洗,假手术组无特殊处理。观察药物干预后第3、5、7、10天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连续干预10天后,从各组取创面组织,采用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数目、创面组织中Fas、Fas L、caspase-8、cyto-c的表达,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Fas、Fas L、cyto-c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及凡士林组在干预后7、10天时显著促进创面愈合(P<0.01),且象皮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1)。药物干预10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创面组织中Fas、Fas L、cyto-c mRNA相对表达量及Fas、Fas L、caspase-8、cyto-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Fas、Fas L、cyto-c mRNA相对表达量及Fas、Fas L、caspase-8、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与凡士林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Fas、Fas L、cyto-c mRNA相对表达量及Fas、Fas L、caspase-8、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能抑制Fas/Fas L通路的激活,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肛瘘 创面 细胞凋亡 Fas/Fas L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及PI3 K/Akt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尹园缘 余炼 +5 位作者 詹敏 刘颖 邹巍莹 黄静雯 程扬 宾东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2196-2202,共7页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kinase B,PI3 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kinase B,PI3 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9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0号钢丝(Aciflex)制成人造肛瘘,随后进行肛瘘切除术,创面不缝合,保持开放,使之形成一个“急性、开放、渗血”的类似临床肛瘘术后创面,并予以相应药物肛周换药10 d,模型组予以灭菌注射用水换药。利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比较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各组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的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比较各组大鼠肛周肉芽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 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Akt)、磷酸化PI3 K(Phospho-PI3 K,p-PI3 K)、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定量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各组大鼠肛周肉芽组织中IL-17、PI3 K、Akt mRNA的表达及象皮生肌膏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PI3 K、p-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PI3 K、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PI3 K、p-Akt的蛋白表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I3 K、Akt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I3 K、Akt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17、PI3 K、Akt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0 d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方面,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炎性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成熟且分布整齐,真皮层内胶原纤维丰富且排列整齐,可见新生血管,无明显血管扩张及出血。结论象皮生肌膏能够抑制肛瘘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其可能机制与抑制PI3 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 K/Akt通路 象皮生肌膏 肛瘘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5
作者 黄静雯 尹园缘 +5 位作者 刘颖 邹巍莹 程扬 詹敏 余炼 宾东华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55-61,共7页
目的:基于Janus激酶白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9只。采用钢丝引流的方法对大鼠进... 目的:基于Janus激酶白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9只。采用钢丝引流的方法对大鼠进行肛瘘疾病的造模后,实施肛瘘瘘管切开术(假手术组除外)建立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模型。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各组予相应药物干预10 d,每组大鼠分别在给药第5、10天采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对不同时间点的肛瘘术后创面面积;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给药第3、5、7、10天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学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肉芽组织中白介素-6(IL-6)mRNA、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给药第5、10天创面肉芽组织中IL-6、糖蛋白130(gp130)、JAK2、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给药第3天,3组大鼠创面面积较大,无红肿,有少量分泌物渗出。给药第5、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创面面积缩小明显,模型组及凡士林组大鼠创面减少面积小于同时间点象皮生肌膏组。给药第10天,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大部分创面愈合,凡士林组和模型组大鼠创面未完全愈合。给药第5、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基本修复,成纤维细胞致密排列,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凡士林组大鼠创面受损修复较差,血管有扩张出血,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创面表层出现明显出血及坏死,组织高度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凡士林组(P<0.05)。给药第5、10天,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高于假手术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低于模型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gp130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低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能通过降低肛瘘术后大鼠创面IL-6及gp130、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加速肛瘘术后创面修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术后 象皮生肌膏 凡士林 创面修复 JAK2/STAT3信号通路 IL-6 大鼠
下载PDF
基于IGF-1/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郭李梦 彭露 +2 位作者 高子琪 刘彬 廖若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基于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基于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探讨象皮生肌膏对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复制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三乙醇胺乳膏外用)、象皮生肌组(象皮生肌膏外用)、联合给药组(三乙醇胺乳膏与象皮生肌膏联合外用)。另取10只健康SD大鼠作为空白组,仅同部位置入磁性装置,不予施加压力。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各组大鼠愈合情况。实验结束时,HE染色法观察创面病理性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IGF-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面积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象皮生肌组、联合给药组大鼠的创面面积均减小(P<0.05);与阳性对照组及象皮生肌组比较,联合给药组创面面积缩小(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创面病理结构较完整,组织细胞排列较规则且病理致密,未见明显组织坏死碎片、水肿及炎性浸润;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肌肉纤维坏死碎片,空泡变性,纤维肿大、横断;阳性对照组、象皮生肌组、联合给药组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I3K、Akt、mTOR、IGF-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象皮生肌组、联合给药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Akt、mTOR、IGF-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及象皮生肌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PI3K、Akt、mTOR、IGF-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改善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创面病理情况,可能与象皮生肌膏上调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象皮生肌膏 IGF-1/PI3K/Akt信号通路 血清炎性因子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婷婷 宾东华 +5 位作者 罗曌 李逵 郑凤萍 曹晖 王爱华 高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肛瘘术后 创面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大鼠肛瘘创面修复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晖 宾东华 +2 位作者 王爱华 李逵 马丽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065-2067,共3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肛瘘术后创面造模,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凡士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创面换药。动态观察各组治疗后创面修复情况及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肛瘘术后创面造模,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凡士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创面换药。动态观察各组治疗后创面修复情况及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第8天、第14天创面愈合率及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第14天创面愈合率湿润烧伤膏组高于凡士林组(P<0.05);创面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而湿润烧伤膏组低于凡士林组(P<0.0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2组(P均<0.05),而湿润烧伤膏组短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明显提高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创面中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创面修复 TGF-Β1 象皮生肌膏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联合VSD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奉水华 熊武 +5 位作者 黄新灵 陈莹莹 蔡昫 杨双喜 兰宏伟 周忠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象皮生肌膏治疗...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和VSD治疗组。观察组用象皮生肌膏+VSD治疗,象皮生肌膏治疗组采用象皮生肌膏外敷治疗,VSD治疗组单纯应用VSD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清创次数及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所需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创面第一次清创后痛觉、创面异味、创周红肿逐渐消失,观察组创面疼痛感和创周红肿消失最快,效果最明显;观察组清创次数及伤口床准备所需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联合VSD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术前伤口床准备具有其独特优势,能快速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供良好创基,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溃疡 伤口床准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大鼠Ⅲ期压疮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F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月娟 李木清 +1 位作者 王小亮 赵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压疮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的影响。方法 180只大鼠中随机取3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其余150只大鼠进行压疮造模,再随机... 目的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压疮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的影响。方法 180只大鼠中随机取3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其余150只大鼠进行压疮造模,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康惠尔溃疡贴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治疗后的第7、14、21天每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并取相同部位创伤组织制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及FN含量,同时观察三组创面愈合率。结果实验组愈合所需时间最短、愈合率最高,TGF-β含量在第7天最高且达峰值,FN含量在第14天最高且达峰值;实验组与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在第7天、第14天TGF-β含量、FN含量及创面愈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促进压疮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及FN的表达,提高创面愈合率,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转化生长因子-Β 纤维结合蛋白 压疮模型大鼠 皮粉 当归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宾东华 王爱华 曹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3期260-262,296,共4页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治疗组31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Ⅰ组3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对照Ⅱ组3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治疗组31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Ⅰ组3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对照Ⅱ组3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Ⅰ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术后VAS评分、第10天水肿评分方面与对照Ⅰ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14天水肿评分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当,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低位肛瘘 创面修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型肛瘘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逵 熊家青 宾东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促糖尿病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3月就诊的61例低位肛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组...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促糖尿病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3月就诊的61例低位肛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康复新液纱条换药,治疗周期为4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创面分泌物评分及水肿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4天创面愈合率与术后第7天比较及两组术后第21天创面愈合率与术后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4天创面分泌物评分与术后第7天比较及两组术后第2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与术后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4天创面水肿评分与术后第7天比较,两组术后第21天创面水肿评分与术后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1天创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糖尿病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临床推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象皮生肌膏 低位肛瘘 创面愈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的胰岛样生长因子-1及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小亮 张月娟 +1 位作者 皮桂芳 杨媚月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肉芽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并探讨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从160只SD大鼠随机挑... 目的: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肉芽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并探讨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从160只SD大鼠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动物背部打孔制备溃疡模型,按照血糖及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敷料外敷。分别于1天、7天、14天、21天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手术取溃疡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FN。结果:四组愈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三组创面IGF-1的表达在愈合早期逐渐增加,于14天达高峰后骤降,14天与其他时点有差异(P<0.05),三组间IGF-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FN含量:实验组愈合早期逐渐增加,14天达到峰值后下降,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FN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组FN含量在各个阶段较其他三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FN的表达,但不能促进创面IGF-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糖尿病大鼠溃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纤维结合蛋白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全层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邓博 郭彦涛 +2 位作者 杨少锋 罗振华 邹旦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5期62-62,79,共2页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25例和贝复济组25例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象皮生肌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2个指标上均优于贝复济组(P<0.05),但在...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25例和贝复济组25例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象皮生肌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2个指标上均优于贝复济组(P<0.05),但在肉芽齐平皮面后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上,贝复济组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进肉芽生长优于贝复济,贝复济促进上皮生长优于象皮生肌膏,伤口修复全程象皮生肌膏优于贝复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贝复济 外伤性皮肤缺损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外伤创面修复及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心军 张博 +5 位作者 张雄 曹寅生 徐永贵 王林华 刘鑫 何江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于外伤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创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象皮生肌膏局部换药,每2天1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用药1周、2周、3周时创...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于外伤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创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象皮生肌膏局部换药,每2天1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用药1周、2周、3周时创面愈合率;用药前,用药1周、2周、3周时组织学评分,并检测BFGF含量。结果:创面愈合率用药1周后为(19.37±4.21)%,用药2周后为(35.65±5.62)%,用药3周后为(54.2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观察对象创面全部愈合。组织学评分用药前为(1.47±0.64)分,用药1周后为(3.57±0.63)分,用药2周后为(5.60±0.56)分,用药3周后为(7.9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创面分泌物BFGF含量为(8.78±1.44)pg/mL,用药1周为(21.54±2.39)pg/mL,用药2周(31.13±1.68)pg/mL,用药3周(50.89±2.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对于外伤创面修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创面BFGF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外伤创面 创面修复 临床疗效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用象皮生肌膏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媚月 王小亮 +2 位作者 刘清源 李湘 张月娟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外用象皮生肌膏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按操作流程评估和清创,治疗组全程给予象皮生肌膏至愈合,对照组根据创面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水凝胶、银离子、水胶体敷料等... 目的:观察外用象皮生肌膏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按操作流程评估和清创,治疗组全程给予象皮生肌膏至愈合,对照组根据创面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水凝胶、银离子、水胶体敷料等覆盖至愈合。从初诊至治疗结束,全程给予局部减压、每2 h翻身1次、营养支持、活动和皮肤护理等全身干预。分别于治疗第7、14、21、28天记录两组的压疮面积、创面分泌物和组织类型,进行压疮愈合PUSH计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第7天,治疗组PUSH计分为(15.07±0.18)分、对照组为(14.23±0.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4天,治疗组PUSH计分为(14.03±0.21)分,对照组为(14.70±0.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21、28天,治疗组PUSH计分分别为(11.50±0.21)分、(8.53±0.13)分,对照组分别为(11.50±0.22)分、(8.60±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象皮生肌膏治疗不可分期压疮有较好的祛腐溶痂、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压疮 创面修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 被引量:2
17
作者 索新华 王道直 +2 位作者 郭永年 张清贵 翁孝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27-227,共1页
糖尿病人易患感染,感染义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比较困难。自1990年以来作者采用象皮生肌膏局部治疗11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糖尿病 象皮生肌膏 皮肤感染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象皮生肌膏中阿魏酸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吉元 焦海胜 +1 位作者 李平 鞠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象皮生肌膏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方法:用ZORBAX SB-C18柱,以甲醇-水-磷酸(30:70:0.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0nm,柱温29℃。结果:本方法阿魏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象皮生肌膏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方法:用ZORBAX SB-C18柱,以甲醇-水-磷酸(30:70:0.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0nm,柱温29℃。结果:本方法阿魏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30mg·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为2.37%(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乐 席建元 鲍秋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两组均使用象皮生肌膏治疗,... 目的分析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两组均使用象皮生肌膏治疗,治疗组则加用托里消毒饮。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溃疡愈合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生肌时间和腐肉净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更快愈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消毒饮 象皮生肌膏 慢性皮肤溃疡 疗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及纤维结合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月娟 李木清 +1 位作者 刘梨 王小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1期3872-387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从160只SD大鼠中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再制备溃疡模型,...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从160只SD大鼠中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再制备溃疡模型,其中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血糖及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分别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从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制成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及FN含量。[结果]除空白对照组TGF-β和FN无明显变化,其余3组TGF-β表达在第7天均达峰值,而后一直降低;3组FN表达只有实验组最先在第14天达峰值,其余两组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实验组大鼠在任意时间段TGF-β的表达、FN的表达及创面愈合率都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象皮生肌膏能快速促进肉芽组织TGF-β及FN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糖尿病 溃疡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 纤维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