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莱斯芽孢杆菌D44对桃采后病害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周慧娟 周讯 +6 位作者 叶正文 吕贝贝 苏明申 张夏南 杜纪红 李雄伟 张明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D44在桃采后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以硬溶质沪油桃018、硬溶质锦绣黄桃、软溶质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探讨枯草芽孢杆菌A9、贝莱斯芽孢杆菌D44和地衣芽孢杆菌W10对桃粉红聚端胞霉、青霉菌、镰刀菌、褐... [目的]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D44在桃采后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以硬溶质沪油桃018、硬溶质锦绣黄桃、软溶质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探讨枯草芽孢杆菌A9、贝莱斯芽孢杆菌D44和地衣芽孢杆菌W10对桃粉红聚端胞霉、青霉菌、镰刀菌、褐腐菌、灰霉菌、交链格胞霉、根霉菌7种采后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接种病原菌后3种类型桃果实病斑直径、挥发性物质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D44对桃采后褐腐菌、根霉菌、灰霉菌、青霉菌、镰刀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温条件下,可使接种褐腐菌的沪油桃018和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的发病时间均较对照组果实延缓2 d,抑制率高达85%~99%;可使接种根霉菌的沪油桃018和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的发病时间较对照组果实分别推迟3 d,抑病率高达87.61%~99.82%;可显著抑制采后腐烂导致的挥发性物质变化。D44处理的沪油桃018果实常温安全贮藏期可达6~8 d,较对照组果实延长4~6 d,腐烂率低于5%,失重率低于4.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下降率控制在8%以内;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常温安全贮藏期可达4~6 d,较对照组延长2~4 d,腐烂率低于8%,失重率低于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下降率控制在4%以内,商品和食用价值高。[结论]D44可显著延缓褐腐菌和根霉菌的发病速率,并较好地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长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油桃 水蜜桃 黃桃 采后病害 贮藏特性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生防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DJ1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2
作者 姜威 张淑梅 +3 位作者 马俊秀 闫更轩 胡基华 吴皓琼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在此条件下,OD_(600)值为1.8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为2.34×10^(9) 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有效活菌数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G127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张根林 胡可心 +3 位作者 周超 杜晓盼 许世武 高波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分布广泛、生物活性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防治菌株,降低成本提高细胞生物量是实现Bacillus velezensis广泛应用的关键。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响应面优化Bacillus velez...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分布广泛、生物活性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防治菌株,降低成本提高细胞生物量是实现Bacillus velezensis广泛应用的关键。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响应面优化Bacillus velezensis G127的高密度发酵条件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配方及培养条件为牛肉膏添加量15.2 g/L、糖蜜13.0 g/L、NaCl 5.0 g/L、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3.3%、初始pH值5.1,优化后生物量可达5.45×10^(10) CFU/mL,获得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为Bacillus velezensis G127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响应面优化 高密度发酵
下载PDF
高粱镰刀茎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其抑菌活性的评价
4
作者 罗映清 赵欢 +3 位作者 谭兆云 文国琴 杨春艳 张廷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175,共11页
【目的】分离鉴定高粱茎腐病的病原,并测定高效广谱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的抑菌效果,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分离高粱幼苗茎腐病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 【目的】分离鉴定高粱茎腐病的病原,并测定高效广谱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的抑菌效果,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分离高粱幼苗茎腐病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基因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通过拮抗实验和无细胞上清液平板抑菌实验,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菌株对高粱镰刀茎腐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盆栽发病的高粱幼苗上分离到6株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TEF-1α、CAM及RPB2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产黄色镰刀菌(Fusarium thapsin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选取代表菌株进一步通过科赫法则验证,确定这2种镰刀菌均为高粱茎腐病的病原。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对产黄色镰刀菌GL002YB2-4和尖孢镰刀菌GL002NC3-1均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抑制率分别为42.89%和58.52%。SB023发酵液的无细胞上清液抑菌实验结果显示,SB023发酵液对产黄色镰刀菌GL002YB2-4和尖孢镰刀菌GL002NC3-1的气生菌丝生长抑制显著;镜检显示随着添加SB023发酵液量的增加,PDA平板的产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的菌丝中出现原生质体聚集和菌丝泡状化膨大,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存在诱导真菌菌丝畸变的活性物质。【结论】明确了2种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病原,其中尖孢镰刀菌为首次报道,并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对2种病原的抑菌活性,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茎腐病 镰刀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1株柯乐猪源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吴诗卉 周桂仙 +3 位作者 王敏乐 廖义潇 文明 杨颖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7-1446,共10页
【目的】从柯乐猪粪便中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益生菌,以期为筛选畜禽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柯乐猪粪便,用0.3%胆盐初筛耐胆盐菌株,分离纯化后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生长特性、耐受... 【目的】从柯乐猪粪便中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益生菌,以期为筛选畜禽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柯乐猪粪便,用0.3%胆盐初筛耐胆盐菌株,分离纯化后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生长特性、耐受特性、产酶特性、药物敏感性以及动物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筛选获得1株耐胆盐贝莱斯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W1,该分离株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表面皱褶干燥、边缘不整齐;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阳性短杆菌,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呈短杆状。分离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8 h后进入稳定期。将2%接种量的分离株菌液置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处理1 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78.44%和86.62%。分离株在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筛选培养基中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5.44±2.27)、(25.11±0.69)和(29.69±1.76)m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表现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红霉素表现中介。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连续20 d灌胃0.1 mL 1×10^(9) CFU/mL分离菌液,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生长状况良好,解剖观察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试验组小鼠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离筛选得到1株生物学特性良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其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具有一定耐受能力,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对小鼠无毒害作用,有望作为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乐猪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学特性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HM-3分离鉴定及生防作用
6
作者 宋根 刘晴晴 +11 位作者 张宝海 贾振华 崔继荣 郭丁鑫 韩丽丽 吴艳红 冯建龙 高妍 刘明英 宋春光 吉国佳 张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6-100,110,共6页
从河北卢龙甘薯种植区发生茎线虫较重的田块选取未发生茎线虫的甘薯,从其根部采集土壤样品,以甘薯茎线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菌株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M-3对甘薯茎线虫具有高达82.5%的触杀能力,具有快速繁殖和强大的定... 从河北卢龙甘薯种植区发生茎线虫较重的田块选取未发生茎线虫的甘薯,从其根部采集土壤样品,以甘薯茎线虫为靶标进行活性菌株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M-3对甘薯茎线虫具有高达82.5%的触杀能力,具有快速繁殖和强大的定殖能力(151%)。经过10代培养后,该菌株对甘薯茎线虫的触杀效果仍保持在82.2%。此外,该菌株还具备解磷、解钾和固氮的功能,能够将土壤中的不溶或难溶磷、钾元素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形式,并可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供作物使用,尤其是其解钾能力最为突出。贝莱斯芽孢杆菌HM-3不仅对甘薯茎线虫病表现出显著的触杀效果,还能为甘薯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筛选 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促生
下载PDF
哈茨木霉、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菌剂对玉米茎基腐病防效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
7
作者 洪赫 李蓉 +5 位作者 王艳斌 张红娟 刘杰辉 赵芳 王春静 谢咸升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YB-17菌剂对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玉米茎基腐病(Maize stem rot)防效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对玉米进行人工接...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YB-17菌剂对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玉米茎基腐病(Maize stem rot)防效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对玉米进行人工接菌,并设置单独施用500倍哈茨木霉粉剂、单独施用500倍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可湿性粉剂、混施500倍哈茨木霉粉剂与500倍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可湿性粉剂、清水对照处理,重复3次。处理后35 d调查玉米茎基腐病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并利用16S rRNA和ITS测序,分析各处理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哈茨木霉粉剂、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茎基腐病防效分别为63.86%和61.01%,混施500倍哈茨木霉、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菌剂防治效果为67.82%。混施两种菌剂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影响较大,ASV增加,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特别是细菌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真菌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丰度显著增加,说明施用哈茨木霉粉剂和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可湿性粉剂后使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更丰富,提高了有益菌丰度。本研究为哈茨木霉、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菌剂防控玉米茎基腐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贝莱斯芽孢杆菌PYB-17 玉米茎基腐病 防效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Y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于鲁敏 王晓哲 +5 位作者 徐立楠 张玲玲 曹晓燕 田亚晨 张津 张兴林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从肉鸡盲肠中分离鉴定出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Y01,并测定其药物敏感性、产酶能力、抑菌活性、溶血... 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从肉鸡盲肠中分离鉴定出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Y01,并测定其药物敏感性、产酶能力、抑菌活性、溶血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选取120只1日龄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使用矿泉水拌料饲喂,试验组使用1×10^(8)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Y01菌悬液拌料饲喂。试验期25 d。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Y01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妥布霉素、红霉素等21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无溶血现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末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Y01能够抑制葡萄球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为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学特性 生长性能 益生菌
原文传递
贝莱斯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
9
作者 芶剑渝 王浩强 +7 位作者 杨相 温明霞 龙星黔 余传兴 黄纯杨 王依非 龚治乾 周红江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69,共9页
为探究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可行性,采用抑菌圈法和平板计数法分析化学药剂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Wadley法确定复配比例,探讨复配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及对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为探究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可行性,采用抑菌圈法和平板计数法分析化学药剂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Wadley法确定复配比例,探讨复配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及对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的生物相容性最好。Y19(1×10^(7) CFU/mL)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15 mg/L)复配剂体积比为2∶8时,对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效果最佳,毒力比率为1.21。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防效(57.6%)高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和生防菌Y19单剂的防效。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病原菌侵染时,菌药复配剂处理能提高烟草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Y19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复配能有效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防效优于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主棒孢霉 贝莱斯芽孢杆菌 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 叶际微生物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T4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申君 谷清义 +3 位作者 盛明慧 刘登攀 王洁 刘松虎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5,共8页
以“中农26号”黄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浸种和灌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贝莱斯芽孢杆菌T4菌悬液(6.88×10~8、3.44×10~8、6.88×10~7、6.88×10^(6)、6.88×10^(5) cfu·mL^(-1))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 以“中农26号”黄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浸种和灌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贝莱斯芽孢杆菌T4菌悬液(6.88×10~8、3.44×10~8、6.88×10~7、6.88×10^(6)、6.88×10^(5) cfu·mL^(-1))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评估其在黄瓜栽培中的促生效应,为T4菌株在菌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6.88×10^(6) cfu·mL^(-1)和6.88×10^(5) cfu·mL^(-1)处理显著提升黄瓜种子的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灌根处理7、14 d, 6.88×10^(5) cfu·mL^(-1)处理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和干质量;灌根21 d, 6.88×10^(6) cfu·mL^(-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CK;灌根7、14、21 d, 6.88×10^(6) cfu·mL^(-1)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CK,6.88×10^(5) cfu·mL^(-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3.44×10~8 cfu·mL^(-1)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灌根14 d后,6.88×10^(6) cfu·mL^(-1)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CK,不同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CK。综上可知,贝莱斯芽孢杆菌T4可改善黄瓜生理生化特征,增强了黄瓜幼苗的抗逆性,促进幼苗生长,尤其6.88×10^(5) cfu·mL^(-1)浓度处理的促生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黄瓜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欧盟批准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RTI301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TI477为低风险活性物质
11
《中国农药》 2025年第1期80-80,共1页
2025年1月23日,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5/109号条例,批准活性物质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RTI301为低风险物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RTI301的批准期限为2040年2月12日。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第二十... 2025年1月23日,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5/109号条例,批准活性物质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RTI301为低风险物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RTI301的批准期限为2040年2月12日。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第二十天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贝莱斯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活性物质 RTI301
下载PDF
投资4.2亿元,倍徕思拟建贝莱斯芽孢杆菌、溴氰虫酰胺及制剂生产项目(一期)
12
《中国农药》 2025年第1期85-85,共1页
近日,倍徕思(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莱斯芽孢杆菌、溴氰虫酰胺及制剂生产项目(一期)在相关网站环评受理公示。建设单位拟投资6.9亿元在宁阳化工产业园建设贝莱斯芽孢杆菌、溴氰虫酰胺及制剂生产项目。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本次环评为... 近日,倍徕思(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莱斯芽孢杆菌、溴氰虫酰胺及制剂生产项目(一期)在相关网站环评受理公示。建设单位拟投资6.9亿元在宁阳化工产业园建设贝莱斯芽孢杆菌、溴氰虫酰胺及制剂生产项目。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本次环评为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溴氰虫酰胺生产过程中中间产物K酸暂不自产,直接外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徕思 溴氰虫酰胺 投资 贝莱斯芽孢杆菌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SF18-3的鉴定及对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辉 刘丽 +4 位作者 于舒怡 关天舒 邹春蕾 李柏宏 郑丽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5,共9页
近年辽宁地区辣椒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发生严重,为挖掘新的优质高效生防资源,以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菌BWB3为靶标,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动物粪肥混合物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生防细菌SF18-3。为进... 近年辽宁地区辣椒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发生严重,为挖掘新的优质高效生防资源,以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菌BWB3为靶标,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动物粪肥混合物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生防细菌SF18-3。为进一步明确SF18-3的生防潜力,利用抑菌圈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发酵液中6种胞外酶活性,测定其室内抑菌活性并评价田间盆栽防治效果,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以NB为基础培养基140 r·min^(-1)恒温30℃发酵84 h后SF18-3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较高,分别为536.13 U·L^(-1)与564.22 U·L^(-1);最佳发酵条件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3.40 cm,盆栽防治效果达70.17%;显微镜观察SF18-3菌体呈杆状、有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16Sr DNA序列与已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OK169608及(B.velezensis)OK147645聚为一类,结合其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菌株SF18-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胞外酶 防治效果 鉴定
下载PDF
1株抗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ut-Y1的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惠君 余诗曼 +3 位作者 徐琰莹 袁毅君 冯欢 张欢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4-2364,共11页
【目的】探究1株来自枸杞果实的贝莱斯芽孢杆菌lut-Y1的生长特性及抑菌活性,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及最适pH、碳源、氮源及盐耐受度;采用... 【目的】探究1株来自枸杞果实的贝莱斯芽孢杆菌lut-Y1的生长特性及抑菌活性,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及最适pH、碳源、氮源及盐耐受度;采用平板对峙法观察该菌株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孢壳二孢(Ascochyta leptospora)的颉颃作用,并分析该菌株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lut-Y1菌株在LB、NA和PD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根据形态和16S rDNA基因序列特征将lut-Y1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LB液体培养基中,lut-Y1菌株在0~3 h为迟滞期,3~18 h为对数期,18~62 h为稳定期,62 h后进入衰亡期;最适pH为7.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对NaCl的耐受量不超过2.0 g/L。lut-Y1菌株对链格孢菌有明显的颉颃作用,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和小孢壳二孢的颉颃作用较弱。对峙平板的两菌交界处,链格孢菌基内菌丝细弱、弯曲;小麦根腐离蠕孢基内菌丝细胞壁被破坏,有泡状突起。发酵液添加量为25%时生长圈直径分别缩小72.80%和83.24%。【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lut-Y1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为开发以芽孢杆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微生态制剂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颉颃作用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李刚 杨东娟 +3 位作者 郭守军 刘静茹 朱晓婷 罗雅婷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从活性污泥中得到1株具有很强絮凝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以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沉淀法,通过对取样点菌种发酵液的絮凝效果进行筛选,分离得到1株高活性絮凝活性菌株W-5,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W-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株.实验考察了... 从活性污泥中得到1株具有很强絮凝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以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沉淀法,通过对取样点菌种发酵液的絮凝效果进行筛选,分离得到1株高活性絮凝活性菌株W-5,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W-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株.实验考察了菌株对水体中氨氮和NO_(3)^(-)-N和NO_(2)^(-)-N的去除能力,发现菌株W-5有明显氨氮去除效果,且对水体中NO_(3)^(-)-N和NO_(2)^(-)-N也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后续工作将继续开展W-5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研究,旨在开发一株新型水处理菌种,用于生活污水絮凝和水中氨氮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絮凝剂 氨氮去除 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TC-5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立枯病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坤 洪秀杰 +6 位作者 王欣悦 齐鹏宇 霍佳慧 于欣卉 商梓琳 毕少杰 王彦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7,共9页
为丰富可用于水稻育秧基质防治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所引起的水稻立枯病的生防菌资源,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该菌株分泌的胞外酶与促生能力进行了测定,并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初步研... 为丰富可用于水稻育秧基质防治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所引起的水稻立枯病的生防菌资源,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该菌株分泌的胞外酶与促生能力进行了测定,并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初步研究了该菌株的抑菌谱、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以及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C-5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达到72.7%,其分泌的上清液和挥发性气体都能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并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能够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与几丁质酶并具有固氮、产铁载体与吲哚-3-乙酸(IAA)能力,其IAA产量达到21.70μg/mL,耐受最低pH值达到4.0。与无菌水浸种处理相比,1.0×10^(6)CFU/mL的菌悬液浸种,水稻胚根的生长量可提高19%;相较于未添加生防菌的育秧基质,在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育秧基质中种植水稻,主根长度增长了25%,侧根数增加了29%,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75%。可见,菌株TC-52在水稻育秧基质中具有促生与防病作用,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尖孢镰刀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TMQ-KSL-1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利艳 江志阳 +5 位作者 孙翠焕 尹微 陈欣 齐鹰博 刘晓洁 钟玉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镰刀菌(Fusarium sp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都是植物的重要病原物,这两种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作关系,可导致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为探寻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具有高效防治作用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Fu... 镰刀菌(Fusarium sp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都是植物的重要病原物,这两种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作关系,可导致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为探寻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具有高效防治作用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靶标病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细菌菌株TMQ-KSL-1,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率以及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死亡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分析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MQ-KSL-1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其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处理48 h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94.76%和90.72%;处理24 h番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7.37%;菌株TMQ-KSL-1发酵液100倍稀释液、200倍稀释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59.54%和12.14%,且100倍液处理防效与阿维菌素500倍液处理防效(61.56%)相当;地下鲜重分别提高了90.95%、19.65%。因此,菌株TMQ-KSL-1具有防控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能力,具有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植物病害 番茄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项佳胤 商桑 田丽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2-1302,共11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以前期分离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处理盆栽苦瓜,通过检测白粉病病原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孢子萌发率、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活性氧积累、细胞过敏性坏死、木质素积累、抗病相关...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以前期分离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处理盆栽苦瓜,通过检测白粉病病原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孢子萌发率、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活性氧积累、细胞过敏性坏死、木质素积累、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抗病表现的依赖途径,开展N46的防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6×10^(8) CFU/mL)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9.05%;N46处理的苦瓜在病原菌侵染时其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幅度和峰值出现了大幅增加,活性氧(ROS)积累显著增加,过敏性坏死率显著提高,显著增强了细胞壁的木质素积累率,同时观察到N46对叶面白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检测了经N46处理的苦瓜的抗病相关基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反应性标记脂氧合酶基因(LOC111018837)、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反应性标记基因(LOC111017362)、与过敏反应和细胞壁强化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基因(LOC111021192)表达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这些基因在苦瓜被白粉病菌侵染时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中处理组的JA反应性标记基因在未接触病原菌时也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说明N46处理的苦瓜在未接触病原菌时即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抗性基因的“预启动”,而在病原菌侵染时才出现更高的表达水平。通过布洛芬(IBU)抑制植株的JA反应途径,使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于苦瓜白粉病的防效几乎消失,表明N46诱导的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产生依赖于JA途径。综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N46通过抑制叶面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和诱导苦瓜产生依赖于JA途径的抗病性起到对苦瓜白粉病的良好防治效果。本研究为苦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苦瓜白粉病 防治机理 诱导抗性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肖 刘美玲 +7 位作者 阙亚伟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杨立军 龚双军 曾凡松 李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为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A19与化学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Horsfall法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并通过离体麦穗和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梯度的EA19发酵液喷雾... 为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A19与化学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Horsfall法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并通过离体麦穗和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梯度的EA19发酵液喷雾粉和冻干粉对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2.53%~93.96%,EC50分布在5.7944~10.9164 cfu/mL。菌株EA19与25~100μg/mL多菌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与25~100μg/mL咪鲜胺和戊唑醇均不具有相容性。多菌灵与EA19喷雾粉和冻干粉按药液体积比6∶4、7∶3、8∶2复配时对禾谷镰孢菌和亚洲镰孢菌的联合毒力较大,各体积比下的最大毒性比率为1.15~1.36。EC50剂量的多菌灵与2种EA19菌粉按不同体积比复配后对室内离体麦穗赤霉病防效为47.91%~73.50%。田间试验中,EA19冻干粉与多菌灵联合施用,可使多菌灵在减量30%的情况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53.76%)、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0.50 mg/kg)、小麦理论产量(5994.35 kg/hm2)与全量多菌灵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具有协同效果,二者复配可减少多菌灵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多菌灵 防治效果 复配
下载PDF
1株牛蛙源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美玲 黄宇帆 +4 位作者 杨映 于辉 杜蔼媚 赖明建 吴雅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试验从健康牛蛙(Rana catesbiana)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12株内源菌,筛选对牛蛙病源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拮抗菌株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株菌对蛙源嗜水气单胞菌、... 试验从健康牛蛙(Rana catesbiana)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12株内源菌,筛选对牛蛙病源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拮抗菌株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株菌对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 mm和14 mm。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生物学特性如菌液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取名为G1。此菌株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向上凸起,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有黏液性,是革兰氏阳性菌。菌液最适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180 r/min、初始pH为7和培养时间为1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贝莱斯芽孢杆菌 嗜水气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