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朱天贤 帕哈尔丁·买买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8-0081,共4页
分析临床中在应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时,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为达到研究目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中挑选出40例进行研究分析,把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保证每个组别中的人数相等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 分析临床中在应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时,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为达到研究目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中挑选出40例进行研究分析,把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保证每个组别中的人数相等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经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其在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中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且该组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对于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中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而言痛苦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对烧伤后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质量及美观度的影响
2
作者 范智凌 谢玉国 曾庆湖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 研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对烧伤后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质量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烧伤后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 研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对烧伤后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质量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烧伤后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创面愈合质量、创面美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换药次数、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抗感染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ICAM-1均低于术前,EPO高于术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烧伤后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瘢痕恢复理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植皮 负压吸引技术 创面愈合质量 创面美观度 皮肤烧伤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继发肠瘘中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吴仙蓉 邱良枝 王秀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5期427-430,共4页
总结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继发肠瘘的处理。通过运用造口底盘减张牵拉减轻腹壁张力,联合自制简易负压吸引技术及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促进腹部伤口愈合,并使用负压吸引技术联合造口袋收集肠瘘液,最终有效收集渗液,避免瘘口周... 总结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继发肠瘘的处理。通过运用造口底盘减张牵拉减轻腹壁张力,联合自制简易负压吸引技术及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促进腹部伤口愈合,并使用负压吸引技术联合造口袋收集肠瘘液,最终有效收集渗液,避免瘘口周围皮肤污染,减轻瘘口周围皮炎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肠外瘘 负压吸引技术 伤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程洋 陶茂锦 王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换药次数、清创时间、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程度、炎症因子、疼痛评分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创面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清创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可提升慢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其换药次数减少,清创时间、愈合时间变短,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改善,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创面修复 疼痛评分 创面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中药敷贴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
5
作者 薛会茹 朱凤霞 +2 位作者 刘红梅 李巧玲 马凯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74-0077,共4页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的同时联合运用中药敷贴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将2021年1月定为病例纳入的起始时间,将2023年1月定为病例纳入的截止时间,共有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时确诊为糖尿病足,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的同时联合运用中药敷贴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将2021年1月定为病例纳入的起始时间,将2023年1月定为病例纳入的截止时间,共有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时确诊为糖尿病足,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4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封闭负压吸引与中药敷贴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总疗效、足背动脉血流、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中药敷贴可加快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降低炎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中药敷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对电烧伤创面间生态组织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颜莘 张明谏 +2 位作者 李小兵 刘宁 刘光晶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用于保护电烧伤创面间生态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VSD治疗电烧伤患者30例共42处电烧伤创面,其中37处创面血运不佳者经早期清创后直接应用VSD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或行扩创缝合术;另5处...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用于保护电烧伤创面间生态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VSD治疗电烧伤患者30例共42处电烧伤创面,其中37处创面血运不佳者经早期清创后直接应用VSD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或行扩创缝合术;另5处基底情况尚可者于早期清创行游离植皮修复后应用VSD治疗。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创面渗出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在患者入院及拆除VSD系统时计数创面细菌。结果:42处创面应用VSD治疗后,37处直接应用VSD治疗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手术后完全愈合;5处植皮后应用VSD治疗的创面,皮片成活良好,创面均完全愈合。治疗后创面引流液中EGF含量明显增加。创面细菌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清创后应用VSD治疗电烧伤创面,可有效保留间生态组织,促进皮片成活,有利于电烧伤创面的修复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外科皮瓣 引流术 矫形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烧伤 电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间生态组织
下载PDF
闭合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创口感染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明举 高赛明 +4 位作者 王艳辉 李垂启 张晔 鲁春华 冯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5-666,共2页
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在各级医院的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创面感染的病例也逐渐增多。传统的局部清创引流、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手术 治疗时间 负压吸引技术 内固定术后 创口感染 闭合式 深部 创面感染
原文传递
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在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叶新梅 姚秋琼 +4 位作者 雷育青 何丹丹 赵洁 刘让 陈瑰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在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70例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传统敷料组和湿性敷料组各90例。观察组切口采用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处理;传统敷料组用... 目的:探讨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在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70例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传统敷料组和湿性敷料组各90例。观察组切口采用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处理;传统敷料组用生理盐水湿纱或碘仿纱填充创口并引流,根据渗液量和创口愈合情况选择纱布或棉垫作外敷料固定;湿性敷料组采用湿性敷料处理。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第7天创口疼痛程度、创口细菌培养结果、创口愈合时间与传统敷料组和湿性敷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墙式负压吸引技术配合湿性敷料在外科延迟愈合创口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口感染风险,加速创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敷料 延迟愈合 负压吸引技术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手部挤压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永春 蔡嬿娴 +3 位作者 沈华 沈尊理 贾万新 章开衡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24-225,237,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严重手部挤压伤创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例手部挤压伤创面病例,清创,创面使用VSD1~2个疗程后,植皮修复创面。结果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迅速,肉芽平整密实,无感染,植皮均...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严重手部挤压伤创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例手部挤压伤创面病例,清创,创面使用VSD1~2个疗程后,植皮修复创面。结果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迅速,肉芽平整密实,无感染,植皮均Ⅰ期成活。结论VSD可有效促进手部挤压伤创面的治疗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手外伤 创面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褥疮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英 杜永贵 +4 位作者 毛波 邹同荣 陈国双 张攀 吴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2期156-157,共2页
目的了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褥疮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0年1月褥疮患者18例,实施手术清创后进行持续负压吸引7~28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经过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目的了解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褥疮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0年1月褥疮患者18例,实施手术清创后进行持续负压吸引7~28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经过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一次性愈合6例,游离皮片植皮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9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褥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负压吸引技术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辛霞 金鲜珍 +1 位作者 阮瑞霞 乔莉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3期836-837,共2页
[目的]观察自制的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术后延迟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方法]将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即用16F吸痰管,前端开数个侧孔,将吸痰管前端包埋于湿... [目的]观察自制的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术后延迟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方法]将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即用16F吸痰管,前端开数个侧孔,将吸痰管前端包埋于湿纱布中,放入伤口内,伤口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用透明薄膜敷料封闭伤口,吸痰管与墙式中心负压连接,压力-80mmHg^-200mmHg(1mmHg=0.133kPa)。观察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换药频率及换药总费用。[结果]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每日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换药总费用明显减少(P<0.01)。[结论]自制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不影响伤口愈合时间,但可减少伤口换药次数、降低换药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伤口 延迟愈合 负压吸引技术 愈合时间
下载PDF
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骨科应用中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蓉 程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疗效确切,充分细致做好术后相关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 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 护理
下载PDF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庆博 佟钢 张启臻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6月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术后切口感染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观察其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在2周内愈合,无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合...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6月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术后切口感染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观察其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在2周内愈合,无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合并非霍奇金病临床死亡。结论: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 切口感染 并发症 应用
下载PDF
首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下肢广泛皮肤剥脱伤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锦丽 薛瑞芳 王琦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8年第9期2441-2442,共2页
关键词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 负压吸引技术 治疗方法 左下肢 封闭 护理 促进创面愈合 大面积剥脱伤
下载PDF
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雁 杨晓凤 +3 位作者 赖国霞 苏顺清 戴新明 田可敬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60例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换药+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60例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换药+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移植优良率、手术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移植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下形成腔隙、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也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显著,能最大限度修复受损部位,减少并发症及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 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皮瓣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疗效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朝阳 山付彦 李宇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总结影响其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换药和...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总结影响其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换药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和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末次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为影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腹部创伤 感染创面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健曦 黄少帆 +4 位作者 汪强 何立贤 魏武贤 林闻海 蔡立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骨科创面 感染创面 常规换药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红利 周国富 +1 位作者 吕志敏 向小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18例慢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9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创面,9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创面作为对照组。结果:封闭式负压吸引组和常规换药组创...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18例慢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9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创面,9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创面作为对照组。结果:封闭式负压吸引组和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1±2.3)d和(43±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促进慢性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溃疡创面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修复骨科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戚晓冬 付士平 孙平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和常规换药修复骨科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创面、不能进行一期缝合的患者1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VSD组和常规换药组,观察两组治疗1、2、3周及以上的愈合病例数,两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和常规换药修复骨科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创面、不能进行一期缝合的患者1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VSD组和常规换药组,观察两组治疗1、2、3周及以上的愈合病例数,两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VSD组的1周愈合率为48.72%,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的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修复骨科创面疗效优于传统的换药治疗,具有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创面 疗效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