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吸引对结核术后难愈性创面中相关因子表达及预后的研究
1
作者 张磊 秦学博 +3 位作者 段小亮 李建行 陈亮 李义帅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核术后出现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研究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胸外科结核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76例,按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VSD治...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核术后出现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研究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胸外科结核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76例,按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对照组接受外科换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4、IL-8、IL-10的含量和伤口肉芽组织中TGF-β1、VEGF、HIF-1α的含量及伤口愈合拆线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TNF-α、IL-4、IL-8、IL-10及TGF-β1、VEGF、HIF-1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检测,TNF-α、IL-8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IL-4、IL-10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TGF-β1、VEGF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HIF-1α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愈合拆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结核术后出现的难愈性创面,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增殖、修复,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结核术后 难愈性创面 炎症因子 创面愈合 结核外科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规范化管理在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中应用研究
2
作者 叶凤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规范化管理在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瑞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收治的78例犬咬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2组均采取负压封闭吸引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规范化管理在犬咬伤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瑞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收治的78例犬咬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2组均采取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比较2组伤口处理依从性、伤口感染发生率、狂犬疫苗接种效果、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处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狂犬疫苗接种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73.46±6.85)分,高于对照组的(62.98±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操作技术(86.97±5.21)分、沟通态度(85.94±4.83)分、健康指导(85.92±4.67)分和安全管理(86.04±4.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59±5.34)分、(80.26±4.95)分、(80.34±4.98)分、(80.51±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吸引结合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犬咬伤患者伤口处理依从性及疫苗接种有效率,降低伤口感染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咬伤 负压封闭吸引 规范化管理 伤口处理 狂犬疫苗接种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治疗中足关节移位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开艳 杜伟 +2 位作者 王建如 赵丽芬 胡丽蕊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67-1968,共2页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VSD) 中足关节移位骨折 严重软组织损伤 负压封闭吸引敷料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联合伤科黄水灌洗治疗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智浩 缪杰佳 +2 位作者 赵崇智 潘海文 吴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伤科黄水灌洗治疗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清创后以VSD联合伤科黄水灌洗治疗;对照组36例,清创后以VSD联合安尔碘...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伤科黄水灌洗治疗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清创后以VSD联合伤科黄水灌洗治疗;对照组36例,清创后以VSD联合安尔碘消毒液灌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周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首次术后3 d的负压引流量、总VSD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总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周WBC、术后3周ESR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负压引流量、总VSD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愈显率也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下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应用VSD联合伤科黄水灌洗较安尔碘消毒液灌洗,能更快控制创口感染、减少炎性渗出、加速创口愈合、临床疗效更高,且能减少VSD使用时间,减低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黄水 负压封闭吸引 慢性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宏 曲巍 汤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伤口愈合 损伤 治疗
下载PDF
早期负压封闭吸引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曹玉立 余又新 +5 位作者 王一冉 蒋智永 段声梁 蒋薇 孟承颖 胡德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 目的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9)。结论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组织瓣 负压封闭吸引 植皮 瘢痕指数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特殊部位创面植皮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卢朋松 王大鹏 +1 位作者 陶仁清 倪鹏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20-2021,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特殊部位创面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特殊部位创面植皮后,以VSD材料外固定,观察皮片成活率。结果临床应用39例,皮片固定可靠,成活率98%,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 VSD技术对特殊部位创面植皮能起到良好的...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特殊部位创面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特殊部位创面植皮后,以VSD材料外固定,观察皮片成活率。结果临床应用39例,皮片固定可靠,成活率98%,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 VSD技术对特殊部位创面植皮能起到良好的加压、固定和引流作用,有效提高植皮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特殊部位 植皮
下载PDF
简易负压封闭吸引治疗Ⅳ期压疮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天兰 时利群 +1 位作者 李伟人 黄家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护理
下载PDF
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琴 官浩 +3 位作者 薛姣 吴庆芳 马宁侠 童翠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索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利用便携式负压吸引瓶,治疗深度压疮创面19例。治疗方法:先将创面清创后,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覆盖伤口,给以持续创面冲洗,接便携式负压瓶家中持续冲洗引... 目的:探索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利用便携式负压吸引瓶,治疗深度压疮创面19例。治疗方法:先将创面清创后,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覆盖伤口,给以持续创面冲洗,接便携式负压瓶家中持续冲洗引流。结果:本组19例中14例在1周内生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一次手术修复成功。5例感染较重,负压吸引1周后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更换泡沫海绵后继续负压吸引、封闭冲洗约7天左右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行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一次成活。结论:便携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压疮创面,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医院专业中心负压设备,方便快捷,缩短住院日内待术日期,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便携式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正理 谢玲丽 汤志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手外伤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VSD加用0.9%NaCl溶液治疗...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手外伤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VSD加用0.9%NaCl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18个月随访。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SD连续使用2周后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明显短(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手外伤感染,能显著提高手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胎盘多肽注射液 手外伤 外科伤口感染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简易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冬兰 张伟 邵燕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总结自制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多侧孔引流管、3M贴膜、无菌纱布)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控制压力在-150~-125mmHg... 目的总结自制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开胸术后难愈切口患者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多侧孔引流管、3M贴膜、无菌纱布)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控制压力在-150~-125mmHg,每2~3d更换引流管1次,每次更换引流管时进行清创。根据创面大小及肉芽情况适时缝合以加速愈合。结果 13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吸引治疗7~18d(平均10d)后,创面被肉芽组织填充,4例7~12d后愈合,9例较大切口予再缝合,8~15d后愈合。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吸引装置治疗开胸术后难愈切口,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切口愈合,较传统换药方法积极有效。临床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开胸术后并发症 难愈切口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创面中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丽红 孟美芬 +3 位作者 孙林利 王慧 程雨虹 朱旭红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之间收治30例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进行VSD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的护理效果、愈合时...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之间收治30例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进行VSD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的护理效果、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结果治疗7~10 d后对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拆除,30例烧伤患者中,一期愈合46.67%,二期愈合50.00%,平均创伤愈合时间(27.3±6.1)d,患者烧伤创面可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行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后伤面愈合良好。结论应用VSD负压封闭吸引治疗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可以很好的保护创面,避免了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负压封闭吸引 护理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明亮 潘实 董贤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4期249-250,253,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慢性创面患者行常规清创术,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覆盖创面,每次负压吸引7-10 d,经1-2次吸引,创面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结果 3例患者自行愈...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慢性创面患者行常规清创术,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覆盖创面,每次负压吸引7-10 d,经1-2次吸引,创面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结果 3例患者自行愈合,46例患者经游离皮片移植,9例经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简便有效、可靠安全,能改善创面条件,缩短创面治疗时间,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 慢性创面 肉芽组织 游离植皮 皮瓣修复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胃肠道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俊 顾剑峰 +1 位作者 顾芯烨 陈桥 《交通医学》 2014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腹腔感染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桂芬 杨贤云 刘虹梅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0,共2页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使用负压封闭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可以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我科在2003年-2006年里应用VSD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取...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使用负压封闭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可以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我科在2003年-2006年里应用VSD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兆吉 于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3年3月因创伤发生骨髓炎在我院治疗的患者49例,应用VSD负压封闭吸引以及二期皮瓣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 78例骨髓...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3年3月因创伤发生骨髓炎在我院治疗的患者49例,应用VSD负压封闭吸引以及二期皮瓣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 78例骨髓炎患者中其中41例创面一期愈合,无复发;7例于手术后1个月内复发,经过二次手术治愈;其中1例患者创面一直未愈合,感染较重。结论 VSD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能够较好的将创面的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吸出,能够有效的控制骨髓炎的感染,并且能够较好的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骨髓炎 疗效
下载PDF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足底铁钉刺伤继发感染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傅尚俊 杨晓东 +4 位作者 杨锦 周阳 陈逸民 何华斌 唐永丰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5期985-986,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足底铁钉刺伤继发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0例铁钉刺伤足底继发感染,采用足底及足背切开清创,持续抗生素冲洗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结果 11例病例经过一次负压吸...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足底铁钉刺伤继发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0例铁钉刺伤足底继发感染,采用足底及足背切开清创,持续抗生素冲洗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结果 11例病例经过一次负压吸引控制感染,缝合创面。8例病例行2次清创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控制感染,缝合创面。1例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感染,行截趾手术。结论清创术后持续抗生素灌洗加负压封闭吸引引流能有效地控制铁钉刺伤继发的足底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 铁钉刺伤 继发感染 应用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血管保护套对裸露血管和创面修复的作用
18
作者 杜伟斌 胡华辉 +3 位作者 王利祥 周化腾 陈荣良 沈福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血管保护套对兔下肢裸露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创面修复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30只,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血管裸露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血管保护套对兔下肢裸露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创面修复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30只,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血管裸露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常规换药包扎。负压吸引组予以-100 mm Hg压力吸引,联合治疗组予以-100 mm Hg压力加血管保护套吸引,分别在3 d和7 d后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和心肌收缩舒张能力,并在7 d后比较负压吸引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血管受压情况。结果:3 d和7 d后联合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比另两组更高,且7 d后的创面愈合率高于3 d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收缩舒张影响,3 d和7 d后分别与模型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dp/dtmax和-dp/dtmax高,且3 d后的变化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受压情况,7 d后负压吸引组血管创伤充血明显,血管壁相对狭窄畸形,联合治疗组血管完好通畅,血管壁未见损伤。结论:负压封闭吸引联合血管保护套可有效避免裸露血管受压,降低对心肌收缩舒张能力的影响,并可加速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血管保护套 裸露血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装置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Ⅳ期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文武 申建 +1 位作者 沈沛 袁振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87-1688,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最小5.5 cm×7 cm,最大11 cm×15 cm。结...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最小5.5 cm×7 cm,最大11 cm×15 cm。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 肌皮瓣 修复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四肢开放性犬咬伤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丽莉 陶晓 黄丽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183-2184,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四肢开放性犬咬伤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30例四肢开放性犬咬伤患者在伤口经过2~4d的早期常规处理后进行清创VSD治疗,并予精心护理(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引流管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四肢开放性犬咬伤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30例四肢开放性犬咬伤患者在伤口经过2~4d的早期常规处理后进行清创VSD治疗,并予精心护理(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引流管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1次VSD引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予缝合或皮肤移植修复后愈合;另4例在持续VSD引流7~10d后更换VSD敷料,再引流7~10d后经二期缝合或植皮后愈合。结论 VSD治疗四肢开放性犬咬伤,再配合精心护理,可简化创面的处理,有利于毒素排出,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很好地解决了组织肿胀、渗液多、感染率高等问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咬伤 负压封闭吸引 护理 四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