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静静 金旭婷 +5 位作者 任佳佳 李若寒 李佳媚 高雅 王小闯 王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研究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Ⅳ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Ⅳscore,APACHEⅣ)评分、ICU住院时长和入院时BMI基线水平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CU患者34311例,其中男性占比55.1%,白种人占比82.4%,≥65岁以上人群占比51.3%;与体质量降低组患者比较,体质量升高的患者出现肾衰竭(1938例,11.1%)、肝衰竭(106例,0.6%)和败血症(2442例,14.0%)的比例更高,并且体质量增加组的患者在ICU住院时长、医院住院时长和APACHEⅣ评分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25倍(95%CI:1.16~1.36,P<0.001),ICU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36倍(95%CI:1.22~1.50,P<0.001),而且在疾病严重程度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更明显,并且研究结果不受年龄及BMI基线水平的影响。结论在成年患者中,体质量变化是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变化 ICU死亡率 医院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年限生姜土壤质量变化规律
2
作者 唐宁 吕健飞 +5 位作者 谢奇玕 胡静 高娜 黄晓磊 陈德 叶雪珠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13-2417,共5页
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和生姜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探索了不同种植年份对土壤微生物和生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的质量有下降趋势,pH值降低,电导率和盐分明显增加,土壤的重金... 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和生姜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探索了不同种植年份对土壤微生物和生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的质量有下降趋势,pH值降低,电导率和盐分明显增加,土壤的重金属Cu和Zn含量在种植10 a和6 a时较种植2 a显著增加,Ni和As含量在10 a时也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有降低趋势,物种差异显著,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生姜中蛋白质、总糖和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不同年限 土壤 质量变化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3
作者 闫静 邹孝 +4 位作者 秦汉 余月娟 陈怡 黄嘉 张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环境空气 地表水
下载PDF
酱香型成品酒货架期质量变化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莫娇娇 朱建猛 +3 位作者 肖扬 代程样 金红兵 何振华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通过比较高档、中档、低档53%vol酱香型成品酒在货架期的质量变化,探究货架期对53%vol酱香型成品酒的质量影响。结果发现,货架期为1月~6月53%vol酱香型成品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微量骨架成分、感官品评波动较明显;货架期为6月~20月53%... 通过比较高档、中档、低档53%vol酱香型成品酒在货架期的质量变化,探究货架期对53%vol酱香型成品酒的质量影响。结果发现,货架期为1月~6月53%vol酱香型成品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微量骨架成分、感官品评波动较明显;货架期为6月~20月53%vol酱香型成品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微量骨架成分、感官品评波动相对较小,总体质量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成品酒 货架期 酒精度 总酸 总酯 微量骨架成分 质量变化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分析与污染防治研究——以肥城某工业园为例
5
作者 吕成成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10期65-67,共3页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本文以肥城某工业园为例,研究分析了园区在建园初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程度污染;随着园区的...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本文以肥城某工业园为例,研究分析了园区在建园初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程度污染;随着园区的建设发展,同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氮、总硬度有变好趋势,重金属砷、镉有增加趋势。结合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可能污染途径,并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质量变化分析 污染防治研究 肥城某工业园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86
6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3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罗海波 龙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9-644,共6页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提高了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能 ;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垦殖率增加 ,引起土壤质量明显退化 ,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强度和速度。石漠化区土壤有机质、物理性粘粒、有效氮磷钾含量与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过程 土壤质量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基于ICESat块域分析法探测2003~2008年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史红岭 陆洋 +3 位作者 杜宗亮 贾路路 张子占 周春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8-965,共8页
利用2003~2008年间的ICESat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通过块域交叉点分析提取南极大陆冰盖表面高程变化信息,同时探讨了卫星激光测高不同任务间的系统偏差,结合冰盖地表粒雪密度模型探测南极大陆冰盖质量变化,并对其原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 利用2003~2008年间的ICESat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通过块域交叉点分析提取南极大陆冰盖表面高程变化信息,同时探讨了卫星激光测高不同任务间的系统偏差,结合冰盖地表粒雪密度模型探测南极大陆冰盖质量变化,并对其原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大陆冰盖高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年周期信号,平均周年振幅为2.21cm.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消融和增长,尤其是在西南极阿蒙森海湾附近的冰川和南极半岛.利用目前常用的三种不同的冰后回弹模型,计算得到南极大陆冰盖整体平均质量变化趋势约为要—82~—73Gt/yr.在由ICESat高度变化到质量变化过程中,冰盖地表粒雪密度和冰后回弹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 交叉点 块域分析法 南极冰盖 质量变化 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趋势的卫星重力探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传东 陆洋 +3 位作者 史红岭 张子占 杜宗亮 高春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3-801,共9页
利用高亚洲地区32个Mascon,基于GRACE RL05时变重力场模型频域和空域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有效分离并提取出高亚洲冰川及其毗邻地区的等效水质量变化,得到2002—2013年期间高亚洲地区更为可靠的Mascon质量变化.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的空间特征... 利用高亚洲地区32个Mascon,基于GRACE RL05时变重力场模型频域和空域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有效分离并提取出高亚洲冰川及其毗邻地区的等效水质量变化,得到2002—2013年期间高亚洲地区更为可靠的Mascon质量变化.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的空间特征是:青藏高原内陆地区以正增长为主,边缘地区以负增长为主,在藏东南的最边缘地区冰川质量损失最为严重.天山地区、帕米尔和昆仑山地区、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青藏高原内陆地区冰川质量的平均变化趋势分别为-2.8±0.9Gt/a、-3.3±1.5Gt/a、-9.9±2.1Gt/a和5.0±0.8Gt/a,高亚洲冰川质量整体的平均变化趋势为-11.0±2.9Gt/a.印度等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变化趋势为-35.0±4.2Gt/a,该地区地下水信号泄漏是影响GRACE研究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频域法和空域法能有效改正该地区地下水信号泄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高亚洲 冰川质量变化 频域 空域 Mascon 信号泄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42
9
作者 许学工 陈晓玲 +1 位作者 郭洪海 林辉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0-648,共9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 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 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 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 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年至20余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质 量变化。其在区域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内部地段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盐渍上改造的任 务仍然十分艰巨。地力下降的隐患不可忽视。进而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质量变化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由GRACE RL05数据反演近10年中国大陆水储量及海水质量变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卢飞 游为 +1 位作者 范东明 黄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利用CSR(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提供的GRACE RL05数据反演2003—2012年中国大陆水储量及其周边海域海水质量变化趋势。采用改进去相关滤波算法,使拟合最高阶次位系数为55及数据系列两端球谐位系数无须作为滑动窗口中心可直接拟合,... 利用CSR(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提供的GRACE RL05数据反演2003—2012年中国大陆水储量及其周边海域海水质量变化趋势。采用改进去相关滤波算法,使拟合最高阶次位系数为55及数据系列两端球谐位系数无须作为滑动窗口中心可直接拟合,去条带效果相比传统方法更明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水储量在华北平原、三峡地区及青海、新疆、西藏交界地区变化较大。十年间,华北平原地下水以4.1±1.3mm/a速度减少,陆地水和地表水变化主要集中在2004—2008年;三峡水库3次蓄水引起地区等效水高变化分别为52mm、18mm及7mm;青海、西藏、新疆3省区交界地区地表水变化引起陆地水、地下水分别以10.6±0.9mm/a及11.6±1.0mm/a的速度增加。扣除冰川均衡调整后,GRACE反演海水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东海、南海、黄海海水质量分别以4.23±0.9mm/a、1.33±0.9mm/a及3.09±1.1mm/a的速度上升,东海海水质量在长江入口附近上升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去相关滤波 陆地水 地下水 海水质量变化
下载PDF
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Ⅲ.土壤养分收支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鸿翔 王德禄 +4 位作者 王守宇 孟凯 韩晓增 张璐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10-1412,共3页
计算了 1985~ 1999年试验期间各模拟施肥模型的作物移出养分量和施肥输入养分量 .结果表明 ,施用N肥可加剧土壤P收支赤字 ,而施用N、P肥则加剧土壤K收支赤字 .实验展示了我国在 2 0世纪70年代大面积贫P土壤和 80年代大面积缺K土壤出现... 计算了 1985~ 1999年试验期间各模拟施肥模型的作物移出养分量和施肥输入养分量 .结果表明 ,施用N肥可加剧土壤P收支赤字 ,而施用N、P肥则加剧土壤K收支赤字 .实验展示了我国在 2 0世纪70年代大面积贫P土壤和 80年代大面积缺K土壤出现的原因 .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可缓解土壤养分收支赤字 ,但不能满足丰产作物的养分需求 .在保持养分循环利用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适当施用化肥 ,可满足丰产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平衡土壤养分收支 ,不致发生大量过剩N进入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养分循环再利用 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 质量变化 土壤养分收支
下载PDF
基于GRACE卫星RL05数据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鞠晓蕾 沈云中 张子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18-2927,共10页
CSR(Centre for Space Research)最近发布了RL05数据,其空间分辨率、精度和周期变化特性等都优于RL04数据.本文采用300km的扇形滤波及P5M11去相关滤波削弱南北条带等重力场模型误差,并采用Paulson2007模型进行冰川均衡模型改正,利用CSR ... CSR(Centre for Space Research)最近发布了RL05数据,其空间分辨率、精度和周期变化特性等都优于RL04数据.本文采用300km的扇形滤波及P5M11去相关滤波削弱南北条带等重力场模型误差,并采用Paulson2007模型进行冰川均衡模型改正,利用CSR RL05与RL04数据计算分析了南极2002年到2012年的质量变化序列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性,并选取8个特征点进一步分析了其质量变化序列.同时,对CSR、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FZ(GeoForschungsZentrum)三个机构发布的RL05数据采用相同的滤波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整个南极的质量变化分别为-195.7±20.5Gt/a、-203.8±23.1Gt/a、-133.2±29.9Gt/a,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分别为0.54±0.06mm/a、0.56±0.06mm/a、0.37±0.09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质量变化 GRACE卫星 扇形滤波 去相关滤波
下载PDF
近四年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金涛勇 李建成 +1 位作者 王正涛 姜卫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和海洋温盐数据反演计算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卫星重力数据利用2003年1月~2006年12月的GRACE月时变重力场球谐系数,同时考虑替换一阶项和C_(20)项,并进行了相关误差滤波、高斯滤波和陆地... 本文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和海洋温盐数据反演计算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卫星重力数据利用2003年1月~2006年12月的GRACE月时变重力场球谐系数,同时考虑替换一阶项和C_(20)项,并进行了相关误差滤波、高斯滤波和陆地水文信号泄漏改正,计算得到海洋等效水高变化;利用相同时间跨度的卫星测高数据和海洋温度、盐度水文观测数据,计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比容海平面变化,反演得到海水质量变化.反演的两种海水质量变化的年际变化特征一致性较好.三种数据得到的长期趋势变化,与1993~2003年的结果相比,可以看出,海水质量变化加速,并已成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卫星测高 海水质量变化 比容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上升
下载PDF
2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终点的质量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维焕 于兰兰 +2 位作者 韩峰 董洪新 蔡德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通过液体摇瓶发酵试验,以液体摇瓶的质量变化为参数结合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确定秀珍菇和猪肚菇液体菌种的发酵终点,结果表明:秀珍菇、猪肚菇发酵摇瓶分别在4d、5d时质量变化最低,也即秀珍菇、猪肚菇液体菌种生长周期分别为4d、5d。
关键词 液体发酵 发酵终点 质量变化 秀珍菇:猪肚菇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对酥油贮藏期间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薛璐 王昌禄 +1 位作者 胡志和 耿利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21-224,共4页
利用电子鼻技术,以产自内蒙古的酥油为原料,对4、25、32℃贮藏期间的酥油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并配合感官评价、酸值、过氧化物值指标进行检测,探讨电子鼻用于酥油贮藏期间质量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2℃酥油在4个月左右的贮藏期内,酸值... 利用电子鼻技术,以产自内蒙古的酥油为原料,对4、25、32℃贮藏期间的酥油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并配合感官评价、酸值、过氧化物值指标进行检测,探讨电子鼻用于酥油贮藏期间质量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2℃酥油在4个月左右的贮藏期内,酸值上升最明显,过氧化物值先上升后下降,在贮藏后期发生酸败,产生哈败味道无法食用。而在4℃贮藏时,酥油各项化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同时,使用电子鼻对不同温度相同贮藏期的样品的顶空气味进行指纹分析。采用电子鼻分析系统中的线性判别法聚类模型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与理化指标的检测存在很高的相似性,证明电子鼻可用于酥油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油 质量变化 电子鼻 贮藏期
下载PDF
基于重力卫星数据监测地表质量变化的三维点质量模型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勇 于冰 +3 位作者 游为 肖东升 王继燕 秦毅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0,共11页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手段监测全球质量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导出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的三维点质量模型法,该方法可直接利用重力卫星的轨道和星间观测数据或时变重力场模型...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手段监测全球质量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导出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的三维点质量模型法,该方法可直接利用重力卫星的轨道和星间观测数据或时变重力场模型计算全球质量变化,由于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计算地表质量变化的向下延拓过程以及观测数据噪声的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空间约束方程或正则化技术对解算结果进行约束或平滑处理.利用合成全球质量变化模型模拟一个月的GRACE双星轨道和星间距离变率数据计算全球质量变化,对三维点质量模型法进行分析验证,采用零阶Tikhonov正则化技术处理病态问题.结果表明,三维点质量模型法可有效用于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为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提供一种可选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测量 全球质量变化 三维点质量模型法
下载PDF
鲈鱼在微冻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34
17
作者 曾名勇 黄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69,共3页
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 VBN、pH、ATPase活性、K等作为鲜度指标 ,研究鲈鱼在微冻 (- 3℃ )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 ,评价鲈鱼微冻保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鲈鱼在微冻过程中 ,①感官评分变化在前、中、后 3个 10天内下降速度分别为 ... 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 VBN、pH、ATPase活性、K等作为鲜度指标 ,研究鲈鱼在微冻 (- 3℃ )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 ,评价鲈鱼微冻保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鲈鱼在微冻过程中 ,①感官评分变化在前、中、后 3个 10天内下降速度分别为 0 0 7、0 0 9、0 12分 /天 ,但差异不显著 ;②细菌总数变化第 30天下降至初始菌数的 1/ 10 0 ;③T VBN变化第 30天时为 0 15 6 6mg/ g ,远未达到 2级鲜度指标上限 ;④pH变化前10天一直下降 ,第 10天最低为 6 3,而后缓慢上升 ;⑤ATPase活性下降速度很快 ,第 2 0天下降至 0 0 0 5 3μmol/ (min·mg) ,基本丧失活性 ;⑥K变化前 5天由 5 2 %迅速升到 2 2 33% ,此后上升速度趋于缓慢 ,第 30天达到 34 36 2 %。微冻可以明显抑制其细菌总数的增长 ,并维持其较低的T VBN和K值。但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微冻保鲜 鲜度指标 质量变化
下载PDF
生鲜乳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涛 尹京苑 +3 位作者 韩奕奕 孟瑾 吴任绮 高海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99,共6页
以2009年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牧场的生鲜乳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地区生鲜乳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鲜乳中体细胞含量、菌落总数的变化显著;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蛋白质... 以2009年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牧场的生鲜乳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地区生鲜乳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鲜乳中体细胞含量、菌落总数的变化显著;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冰点、菌落总数与平均温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体细胞含量和平均温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建立了生鲜乳菌落总数(Y)与平均温度(X1)、脂肪含量(X2)、蛋白质含量(X3)、平均湿度(X4)的回归模型:Y=7.592+0.465X1-4.029X2-3.494X3-0.182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质量变化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储存条件下云爆火箭弹云爆剂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阵 李海广 +1 位作者 贲旭东 王辉立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云爆弹的使用使常规弹药战斗部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效能的发挥有赖于云爆剂(FAE)性能的稳定。系统分析了云火箭弹云爆剂发生质量变化的形式及其危害,介绍了云爆剂质量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从云爆剂的质量变化机理出发,概述了云爆剂储... 云爆弹的使用使常规弹药战斗部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效能的发挥有赖于云爆剂(FAE)性能的稳定。系统分析了云火箭弹云爆剂发生质量变化的形式及其危害,介绍了云爆剂质量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从云爆剂的质量变化机理出发,概述了云爆剂储存性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云爆剂质量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云爆剂及其安全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爆剂 质量变化 储存条件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变化评价——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柯丽娜 徐佳慧 +3 位作者 王楠 侯俊轩 韩旭 阴曙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7-1424,共8页
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交错地带,对于控制海洋污染、调节气候、平衡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对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湾北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2、2009、2018及2021年共5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 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交错地带,对于控制海洋污染、调节气候、平衡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对滨海湿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湾北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2、2009、2018及2021年共5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辽东湾北部区域1995—2021年生态质量变化状况进行评价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21年辽东湾北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5、2002、2009、2018和2021年研究区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407、0.593、0.510、0.592、0.556,26年间研究区RSEI上升了36.61%。就空间分布而言,生态优良及中等区域主要集中在双台子河河口两岸,生态差和较差区域主要出现在滨海地区。对RSEI以0.2为间隔分级处理后,发现1995、2009、2021年生态质量相似,研究区生态等级以“中等”为主;2002年和2018年生态质量相似,均以“良”为主;“差”和“较差”等级面积及所占比例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整体上辽东湾北部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1995—2021年辽东湾北部区生态改善,其中“变好”面积达到1418.76 km^(2),占比为88.03%,而其中“略微变好”面积占比最大,为1403.53 km^(2),达87.08%,说明辽东湾北部区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态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变差”面积为192.85 km^(2),占比为11.97%,而其中“略微变差”面积为192.17 km^(2),占比为11.9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RSEI 辽东湾北部区域 生态质量变化 熵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