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增强原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周宇晗 文书洋 《学术探索》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实现后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内生发展是世界贫困治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中国脱贫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原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弱、返贫困风险高、政策依赖性强,有效实现其内生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巩... 实现后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内生发展是世界贫困治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中国脱贫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原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弱、返贫困风险高、政策依赖性强,有效实现其内生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更是涉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议题。将习近平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和原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看,内生发展的实现在“硬件”方面重在优化基础设施和提升产业帮扶的效率;在“软件”方面,需要长期坚持教育帮扶,依靠人的素质的提升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而在监督管理层面,应当优化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加强乡村经济社会统计核算,落实区域性内生发展的动态评估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原深度贫困地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内生发展
下载PDF
我国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户返贫阻止路径
2
作者 王媛 郭玉辉 《山西农经》 2024年第7期9-12,20,共5页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仍旧突出,由于原深度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其脱贫成果存在不稳定性,脱贫户返贫风险较高...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仍旧突出,由于原深度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其脱贫成果存在不稳定性,脱贫户返贫风险较高。通过分析我国原深度贫困地区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特征、脱贫户内生动力、地方政府乡村振兴的工作进展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我国原深度贫困地区返贫阻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户 返贫阻止
下载PDF
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模式研究
3
作者 韩宇 凌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0139-0142,共4页
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遵循着明确的定义和原则;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模式包括社区发展模式、资源与网络模式以及教育与培训模式;这些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扶... 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遵循着明确的定义和原则;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会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模式包括社区发展模式、资源与网络模式以及教育与培训模式;这些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社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的关键角色体现在资源评估与利用、网络建设与拓展以及能力提升与赋权等方面;这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贫困地区 扶贫 社区发展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共享经济对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的推动
4
作者 李贵成 王勇 +1 位作者 孔钰鑫 司佳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共享经济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新配置社会资源,进而获得收入的一种经济现象。贫困地区是维持全国生态平衡的关键“源头”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具有保护环境、减少消耗、强调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新配置社会资源,进而获得收入的一种经济现象。贫困地区是维持全国生态平衡的关键“源头”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具有保护环境、减少消耗、强调可持续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等特征,但也面临着生态意识淡薄、绿色发展尚未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及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等现实困境。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共享经济能够成为贫困地区内生式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有利于贫困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提高贫困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而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促进绿色发展,就要转变思想认识,培育绿色发展的内生意识;构建和创新约束激励机制,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和创新绿色产业培育机制,加筑绿色发展的内生力量;合理引导生态资源整合,拓展绿色发展的内生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贫困地区 内生式绿色发展
下载PDF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平台家庭签约医生主导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研究
5
作者 刘芹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平台家庭签约医生主导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效果。方法2023年1-6月,随机抽取南充市周边贫困区县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平台家庭签约医生主导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效果。方法2023年1-6月,随机抽取南充市周边贫困区县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平台家庭签约医生主导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素养、生活质量及年再入院次数。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健康素养、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年再入院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平台家庭签约医生主导的贫困地区老年慢性病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减少年再入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家庭签约医生 贫困地区 慢性病 患者
下载PDF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对广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利志 姚慧 +4 位作者 谢小花 曾萼 玉群 邓泽彬 何仲彪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86-689,703,共5页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对广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以广西2018年新增的45个项目县(市、区)及57个非项目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2018—2021年项目实施情况。根据《广西7岁以下儿童保健...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对广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以广西2018年新增的45个项目县(市、区)及57个非项目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2018—2021年项目实施情况。根据《广西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收集2017—2021年两个区域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2017—2021年,项目县(市、区)与非项目县(市、区)的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贫血率、中重度贫血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项目县(市、区)上述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13.1%、-3.4%、-22.5%、-24.0%,分别是非项目县(市、区)的1.2、1.2、1.5、1.1、0.94倍。2021年,项目县(市、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率均低于非项目县(市、区)(均P<0.05)。结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对广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 营养包 5岁以下儿童 生长发育 广西
下载PDF
多上一年幼儿园对提高学业成绩更有帮助吗?——基于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
7
作者 赵晨 张兴利 +2 位作者 陈思 施建农 卢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24,共11页
本研究对象为贵州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776名儿童,对其从学龄前(4岁)到四年级(10岁)进行追踪研究,采用线性模型、离散模型和多项倾向得分加权匹配(MPSW)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干预与长期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接受过3年“... 本研究对象为贵州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776名儿童,对其从学龄前(4岁)到四年级(10岁)进行追踪研究,采用线性模型、离散模型和多项倾向得分加权匹配(MPSW)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干预与长期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和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在刚进入一年级时,语文、英语和数学方面的成绩非常接近,落后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到了三、四年级,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已经努力赶上了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成绩差距不断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儿童多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长效的学习能力,消减长期的淡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村 学前教育干预 长期成绩 剂量效应 淡出效应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文斌 高云红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0-64,70,共6页
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格局... 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差,区域集聚性显著,上、中、下游地区空间分布类型差异大.2)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两个高密度核心区,每个贫困地区又有一个或多个次级高密度核心区.3)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游客数量、A级景点数量、人均GDP是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异质性分布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后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加强;同时不同地区的主导影响因子和交互因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地形和河流等自然因素也显著影响到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布局.最后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贫困地区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影响——以教育公平为视角
9
作者 杜两省 张轩铭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3-74,共12页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解决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8)的相关数据,采用截面双重差分法,分析2005年针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的“两免一补”政...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解决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8)的相关数据,采用截面双重差分法,分析2005年针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对受益个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正向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为:该项政策使受益个体义务教育阶段中途辍学率降低,继续接受高中及以上同等学力教育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其接受教育年限;使受益个体选择非农职业的意愿提高,并且在提高受益个体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实现了增加收入的效果。在采用PSM-DID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女性以及多子女家庭中首孩,“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教育与收入状况的改善更加显著。综上所述,“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善贫困地区受益个体的教育与收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贫困地区 “两免一补”政策 教育公平
下载PDF
多元主体视角下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绩效评价
10
作者 王华丽 张婉晴 +3 位作者 邹瑜 李旭粱 宁静 夏卉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24-229,236,共7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对新疆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的数据,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与贫困户个人多元主体之间针对就业扶贫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就业扶贫的综合评价为好,但评价为较好与一般的占比超...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对新疆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的数据,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与贫困户个人多元主体之间针对就业扶贫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就业扶贫的综合评价为好,但评价为较好与一般的占比超过了50%,说明就业扶贫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提出就业扶贫的政策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企业及社会组织就业扶贫参与意愿有待提高,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的技能培训内容实用程度有待提升,就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有待提升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就业扶贫 多元主体 绩效评价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民选择城乡居保低档标准缴费致因研究——基于四个贫困县的实地调查
11
作者 谷中原 李丽慧 《财会研究》 2023年第7期63-72,共10页
文章以两省四个贫困县域为研究样本区域,对贫困地区农民选择城乡居保低档标准缴纳养老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民的缴费偏好、对养老待遇的期待、追求养老利益最大化等三大心理因素是造成贫困地区农民选择低档... 文章以两省四个贫困县域为研究样本区域,对贫困地区农民选择城乡居保低档标准缴纳养老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民的缴费偏好、对养老待遇的期待、追求养老利益最大化等三大心理因素是造成贫困地区农民选择低档缴费的关键致因。为此笔者建议,加强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养老政策理解能力、改善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增强农民养老的社会支持力度、增加农民养老缴费的预期收益、注重农民养老心理研究等,改变贫困地区农民低档缴费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民 城乡居保 缴费档次
下载PDF
原深度贫困地区的自适应创新发展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祥玉 詹国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5,共11页
探索可持续的创新路径是建立健全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机制的必然要求。嵌入地方性知识生产的自适应创新,在巩固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回应共同富裕创新诉求并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方面具有显著实践优势。结合原... 探索可持续的创新路径是建立健全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机制的必然要求。嵌入地方性知识生产的自适应创新,在巩固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回应共同富裕创新诉求并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方面具有显著实践优势。结合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创新实践发现,基于先赋性资源培育差异化发展优势、依托制度性设计构建在地化益贫机制、增强主体性自觉并打造复合化治理体系是其自适应创新的实践逻辑。长效推进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应兼顾创新导向、创新过程和创新主体的地方性知识再生产诉求,通过共谋发展规划、共推结构优化、共享发展成果、共创区域特色,以引导外援资源的在地化发展、构建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同盟关系、提升驻村主体自主适应乡村环境的活力并提升本地差异化发展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深度贫困地区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自适应创新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偏远贫困地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13
作者 谈玉平 邹源 +3 位作者 黄艺琳 卢德成 张明 韦新英 《办公室业务》 2023年第9期46-50,共5页
在新医改形势下,偏远贫困地区公立医院在党建引领下构建医院文化建设体系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党建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党建引领下偏远贫困地区公立医院文化... 在新医改形势下,偏远贫困地区公立医院在党建引领下构建医院文化建设体系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党建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党建引领下偏远贫困地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体系及核心指标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偏远贫困地区 公立医院 医院文化 核心指标 策略
下载PDF
贫困地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及其边际效应研究
14
作者 樊晓杰 林荣日 +1 位作者 吴昭洋 张天骄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家庭教育支出是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补充,通过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东、中、西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分解与边际效应估计以及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对贫困与非... 家庭教育支出是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补充,通过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东、中、西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分解与边际效应估计以及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各类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及其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洛伦兹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征。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贫困与非贫困家庭在各项教育支出上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点。贫困地区居民家庭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及其边际效应呈现不同特征,进一步印证了各类教育支出存在不平等和差异,同时厘清了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均衡效应的主要因素。Oaxaca-Blinder分解法显示,相对于非贫困家庭,贫困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较低,且两类家庭在该项教育支出的差异主要由贫困户身份所贡献。本研究表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并提出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五条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家庭教育支出 不平等 建档立卡贫困
下载PDF
健康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文 叶雨薇 《今传媒》 202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正确使用程度,因此,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三个自然村展开田野调查,发现农民对健康扶贫政策信息的质量评价...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正确使用程度,因此,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三个自然村展开田野调查,发现农民对健康扶贫政策信息的质量评价分为充足度、有用度、可信度三个标准,在标准之下,他们对健康扶贫政策信息的处理遵循生存优先与经济至上、近信与远疑、实用性与易读性的法则。由此可见,针对贫困地区群众的信息质量评价和信息处理特点有的放矢地传播健康扶贫政策信息,才能有效解决当下的“信息真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扶贫 政策信息 贫困地区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与主攻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胜强 李婷婷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10,共6页
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最后才啃下的“硬骨头”,受产业基础、人口素质、健康医疗、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区位因素等短板制约,低收入群体稳定脱贫致富尚缺乏多元支撑保障,亟待从更宽广视角并... 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最后才啃下的“硬骨头”,受产业基础、人口素质、健康医疗、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区位因素等短板制约,低收入群体稳定脱贫致富尚缺乏多元支撑保障,亟待从更宽广视角并汇聚更强大力量不断夯实支撑其持续增收的平台载体,有效破解小农户农业发展面临的力量分散、空间狭小、活力不足、增收乏力等深层次问题。为此,及时把握住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主攻方向,充分发掘农村集体经济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巨大潜力,并通过开放共享、产业融合、要素重组、模式再造、降本增效、品牌打造等途径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多元性、可持续性,从而使党中央所擘画的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能沿着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方向稳步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集体经济 数字农业 现代农业
下载PDF
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地区健康促进效果调查
17
作者 何秋平 陈燕萍 +2 位作者 覃健敏 肖鸿广 唐艺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调查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评价健康促进工作效果。方法: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结合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县区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 目的:调查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评价健康促进工作效果。方法: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结合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县区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1050份、1810份、1809份。结果:2018—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24%、16.24%、19.40%;3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中居民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均最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增幅最大;6类问题健康素养水平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均最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增幅最大。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20年居民患慢性病比例逐年下降,居民健康状况、吸烟情况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呈波动变化。结论:2018—2020年南宁市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贫困地区健康促进行动效果明显,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健康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否吸烟情况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健康促进 健康素养 效果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反贫困地方经验研究的有益尝试——读《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镇巴经验研究》
18
作者 赵倩林 何得桂 《新西部》 202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健康扶贫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成果《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镇巴经验研究》一书,基于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从“地方做法,时代高度”,“地方经验,理论深度”,“...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健康扶贫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成果《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镇巴经验研究》一书,基于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从“地方做法,时代高度”,“地方经验,理论深度”,“地方特点,全国广度”三个维度对健康扶贫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机理、有效机制和未来走向展开深入分析,为破解健康扶贫工作在基层实践所面临的难题,特别是以健康扶贫助推健康乡村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健康扶贫 深度贫困地区 基层实践 理论深度 健康中国建设 有益尝试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国家审计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兼论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审计应对策略
19
作者 上官泽明 白玮东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选取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家审计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督促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和绩效水平是国家审计提高... 选取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家审计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督促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和绩效水平是国家审计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3)在绩效导向文化消极、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国家审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以为国家审计聚焦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 财政资金投入 财政资金管理 区域文化 信息技术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下载PDF
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研究
20
作者 郭文彬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4期218-220,共3页
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述,针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提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方法,包括开源节流、保持水土与控制饮水安全,由此解决贫困地区水源利用不足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贫困地区 开源节流 饮水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