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6、17世纪英国理性的贫穷观 被引量:12
1
作者 向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9-74,共6页
16、1 7世纪英国对待贫穷问题的态度一直受到各类“左”派史学家的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分析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实情 ,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评价。认为 1 6、 1 7世纪英国有关贫穷问题的新思想、新观念是一份内容丰富的思想遗产 ,... 16、1 7世纪英国对待贫穷问题的态度一直受到各类“左”派史学家的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分析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实情 ,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评价。认为 1 6、 1 7世纪英国有关贫穷问题的新思想、新观念是一份内容丰富的思想遗产 ,决非“冷酷无情”一类片面之词所能涵盖。它所提倡的自助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理性主义态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7世纪英国 贫穷观 理性的贫穷观 济贫法 慈善事业
下载PDF
美国的新贫穷观
2
作者 柴振荣 《管理观察》 1998年第5期4-4,共1页
美国1994年的官方贫困线定为:年龄65岁以上的一个人为7108美元;对于9人以上并有1名儿重要抚养的家庭为32981美元:对于两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庭为15029美元:对于一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的单亲家庭为11940美元。贫困线以年收入表示... 美国1994年的官方贫困线定为:年龄65岁以上的一个人为7108美元;对于9人以上并有1名儿重要抚养的家庭为32981美元:对于两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庭为15029美元:对于一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的单亲家庭为11940美元。贫困线以年收入表示,它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购买必需食品开支的3借以上。几年收入低于官方规定水准的家庭或个人.则被视为贫困。1994年,约400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当中,为全国人口他14.5%,是60年代以来最高的。指出,按居民群体和地理区域.贫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例如,在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贫困人口占居民的25.5%,在其他4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为20%,而在其他各州.主要是西北各州.此指标平均不超过5“人此外,还需指出,官方统计还不把下列社会阶层列入贫困之列:无居所者(在美国越来越多).监狱和感化管的囚徒和犯人.精神病院和养老院的患者.以及教养院的儿童。除此而外,专家还提请人们注意下列非同小可的情况:自从60年代起直到90年代的整个时期内.美国男子的平均收入不断减少,只是由于妇女越来越多地参加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工作,她们的工资收入从总体上帮助弥补了美国中产家庭收入的下降.不致滑向贫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线 成年人 路易斯安那州 社会阶层 中产家庭 贫困人口 贫穷观 单亲家庭 生产和服务 哥伦比亚
下载PDF
彼特拉克“贫穷观”的发展:基于方济各思想的解读
3
作者 钟碧莉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51,156,共17页
"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的案例反映了"贫穷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发展与影响。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彼特拉克的思想层次非常复杂。一般学者认为,他的思想糅合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古典主义,其中,西塞罗、... "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的案例反映了"贫穷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发展与影响。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彼特拉克的思想层次非常复杂。一般学者认为,他的思想糅合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古典主义,其中,西塞罗、维吉尔、塞内卡和奥古斯丁等人对他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学界也多有论著。除此之外,圣方济各的神学思想对彼特拉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方济各修会"贫穷至上"的准则在彼特拉克"贫穷观"的形成过程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学界对此仍探讨较少。分析彼特拉克的"贫穷观"有助于厘清12—15世纪间"贫穷"定义的演变、"贫穷运动"的发展和托钵僧团体的影响,并呈现方济各的"贫穷观"在文艺复兴初期给人文主义者们所带来的启发和一系列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 托钵僧团体 贫穷观 方济各神学
原文传递
订定香港的贫穷线——香港低收入家庭生活调查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永新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1期123-129,288,共8页
(一) 引言自古以来,人类为着生存而奋斗,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脱离贫穷的困境,免受饥饿的煎熬。不过,到了今天,科技的发展虽然一日千里,物质生活也比前丰富,但贫穷仍是人类的头号敌人。对于贫穷,过往多是从哲学的观点理解,即贫穷对个人生命... (一) 引言自古以来,人类为着生存而奋斗,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脱离贫穷的困境,免受饥饿的煎熬。不过,到了今天,科技的发展虽然一日千里,物质生活也比前丰富,但贫穷仍是人类的头号敌人。对于贫穷,过往多是从哲学的观点理解,即贫穷对个人生命的意义和启示,但亦有从社会角度看的,如唐代诗人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描写已不将贫穷看成个人的事情,而涉及社会的整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贫穷观 香港中文大学 住户 家庭支出 社会工作 家庭生活 社会服务 项目 调查
下载PDF
道教的扶贫观
5
作者 张崇富 《老子学刊》 202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道教的贫穷观和扶贫观,通过对道教经典文献挖掘和对当代道教参与扶贫的现实的分析,本文认为道教在中国的扶贫事业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道教 贫穷观 扶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