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费佩德在华摄影活动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沈弘
-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1期41-52,共12页
-
文摘
在二十世纪初,有不少在华的西方人用照相机为工具,拍摄和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原之江大学校长费佩德就是这样的一位摄影爱好者。费佩德所拍摄中国老照片的题材十分广泛,但大致可分为下面这三个方面:一是在他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照片;二是1917年他与另外两名热爱摄影的朋友西德尼.甘博和希尔考特.阿瑟考察川北与西藏边界风土人情的照片;三是1920年美国驻华公使特地邀请他专程考察了中国水上生活的照片。本文以存世的一千多张费佩德老照片为主线,梳理他在中国长达几十年的摄影活动对于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真实形象,以及对于后人重新找回历史记忆的努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关键词
费佩德
老照片
历史记忆
杭州
普陀山
西藏
运河
-
Keywords
Robert Ferris Fitch
old photes
memory of history
Hangzhou
Putuo
Tibet
canal
-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西方学者对于杭州保俶塔的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沈弘
-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6-28,253-268,共29页
-
文摘
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西湖即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天,国内却找不到一篇论述保俶塔历史的学术论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学者在清末民初就对保俶塔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还对此进行过精深的研究。这些研究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惜的是,国内的相关部门对此所知甚微。本文拟根据现在仍能找到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于这几位西方学者考察和研究保俶塔演变史的过程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对其研究成果作一番简略的介绍。
-
关键词
保俶塔
柏石曼
费佩德
艾术华
-
Keywords
the Needle Pagoda
Ernst Boerschmann
Robert Ferris Fitch
Johannes Prip-Moller
-
分类号
K87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方人眼中的灵隐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沈弘
-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6期1-13,253-268,共29页
-
文摘
灵隐寺是杭州西湖风景区最著名的一个佛教古刹,它在浙江佛教发展史和杭州旅游业等领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它在清末民初的兴衰历史在中文史料中记载并不完整。本文试图从一些相关的西文资料中寻找线索,力求用外国人记录的文字和图像材料来复原灵隐寺在那一时期的真实场景和人们对于灵隐寺的历史记忆。本文所关注的两个焦点分别是灵隐寺已经消失的山门和大雄宝殿内如来佛像格局的变迁。
-
关键词
灵隐寺
山门
大雄宝殿
五百罗汉堂
太虚法师
费佩德
梅尔彻斯
-
Keywords
Lingyin Temple
entrance to a monastery
main hall of a Buddhist temple
the Hall of Five Hundred Lo Han
Master T ai Hsü
Robert Ferris Fitch
Bernd Melchers
-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杨荫浏与其中外师友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宫宏宇
-
机构
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
-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20,共16页
-
文摘
学界谈到杨荫浏的求学历程时,一般都会提到颖泉、阿炳、阚献之、朱勤甫、邬峻峰、王云坡、吴畹卿、郝路义、刘廷芳、范天祥、杨宪益等对杨荫浏中西文化知识、音乐技能及修养的影响。但杨荫浏与其中外师友的影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本文即以杨荫浏与郝路义、爱希罕姆、费佩德、葛星丽、杨宪益之间的互动为例,来凸显其与中外师友之间的相互影响。
-
关键词
杨荫浏
郝路义
爱希罕姆费佩德
葛星丽
杨宪益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