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汉书·挹娄传》考异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树山 《黑河学刊》 1989年第1期77-81,共5页
只要认真对照一下《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分别所载的〈挹娄传〉,今人则不难发现:前者基本上是对后者的照转照录。这一点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亦为两部史书撰写者的生年(《三国志》的撰写者西晋大史学家陈寿为公元233~297年,而《后汉... 只要认真对照一下《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分别所载的〈挹娄传〉,今人则不难发现:前者基本上是对后者的照转照录。这一点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亦为两部史书撰写者的生年(《三国志》的撰写者西晋大史学家陈寿为公元233~297年,而《后汉书》的撰写者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为公元398~445年)所证实。令人惋惜的是,范晔在转录史料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本来不应出现的贻误后学的纰谬、出入和疏漏。为对照方便,现将两部史书的有关部分照录如下: 《后汉书·挹娄传》(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挹娄 夫余 《三国志》 沃沮 贻误后学 句丽 勿吉 范哗 历代学者 考异
下载PDF
《七略》成书年代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浥凡 《图书馆学刊》 1982年第3期75-76,19,共3页
《七略》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史上所占有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是诸家所共认的。对《七略》的研究不乏其人。最近查阅了几位同志有关谈到《七略》的文章,对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我认为对于《七略》这样一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巨著成书于何... 《七略》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史上所占有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是诸家所共认的。对《七略》的研究不乏其人。最近查阅了几位同志有关谈到《七略》的文章,对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我认为对于《七略》这样一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巨著成书于何年不仅是图书分类史上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录学史、中国书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核对清楚,勉得众说不一,莫衷一是,贻误后学。现将几位同志关于《七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成书年代 贻误后学 图书分类 中国书史 学史 一个问题 古代文化史 我国古代文化 经籍志
下载PDF
《大衍新解》质疑
3
作者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94年第6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大衍 孔父嘉 焦氏 比兴手法 诗三家义集疏 济南出版社 贻误后学 烈风雷雨 噬嗑 西汉末年
下载PDF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4
作者 萧东发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84年第4期56-57,共2页
《辞源》(修订本),自一九七九年出版第一册以来,至今全书四册都乙出版,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辞源》是我国目前影响最大的工具书之一,然而,书中仍有某些小的失误,如不及时订正,恐将贻误后学,如在第一册第... 《辞源》(修订本),自一九七九年出版第一册以来,至今全书四册都乙出版,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辞源》是我国目前影响最大的工具书之一,然而,书中仍有某些小的失误,如不及时订正,恐将贻误后学,如在第一册第五十一页'三体石经'条下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石经 贻误后学 汉魏石经 邯郸淳 汉碑 今古文之争 《资治通鉴》 《水经注》 洛阳太学 正始
下载PDF
古籍整理掇琐
5
作者 熊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4-46,共3页
周煇《清波杂志》谓:“印板文字,讹舛为常,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兹检归录已探索者,踵画墁遗意,按类釐为数则。益感校理古籍,诚非易事。读书固宜慎择善本,然“佞宋”亦不可法。盲从草率,尤为大忌。盖恐以讹传讹,习非成是,将贻误后学... 周煇《清波杂志》谓:“印板文字,讹舛为常,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兹检归录已探索者,踵画墁遗意,按类釐为数则。益感校理古籍,诚非易事。读书固宜慎择善本,然“佞宋”亦不可法。盲从草率,尤为大忌。盖恐以讹传讹,习非成是,将贻误后学。用缀数言,聊备省记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贻误后学 择善 校理 诚非易事 馆陶公主 平津馆丛书 毛诗传笺通释 《太平御览》 通行本
下载PDF
《公输》“必为窃疾”说及其它
6
作者 邓仁元 《惠阳师专学报》 1988年第2期51-57,共7页
选进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墨子·公输》,其中“必为窃疾矣”和“夫子何焉命为”这两句话,编注家对它们的理解与注释多有失当之处。作为大、中学的教材,要求尽可能的准确无误,否则就会贻误后学,所以觉得有提出来加... 选进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墨子·公输》,其中“必为窃疾矣”和“夫子何焉命为”这两句话,编注家对它们的理解与注释多有失当之处。作为大、中学的教材,要求尽可能的准确无误,否则就会贻误后学,所以觉得有提出来加以商榷的必要。一、谁说“‘窃疾’上应加‘有’字”?这里,先谈“必为窃疾矣”句。据我所知,编注家对“必为”句的理解与解释大致相同。比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历代文学 注家 贻误后学 中学语文课本 句式结构 朱东润 互证 唐代孔颖达 子注
下载PDF
《读书敏求记》及其著者钱曾
7
作者 叶树声 《山东图书馆学刊》 1984年第3期78-79,共2页
清学者叶昌炽在其著《藏书纪事诗》里有诗云:“张灯高宴白门秋,费尽黄金与翠裘”,①是专咏清著名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朱彝尊的。其典故是清初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和版本学家,说钱曾一生收藏珍传善本尤多,据其精华,写成《读书敏求记》。
关键词 钱曾 敏求 目录学家 版本学 叶昌炽 高宴 述古堂书目 也是园书目 五代两宋监本考 贻误后学
下载PDF
创作私语
8
作者 王葱葱 《中国画画刊》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我本硕就读专业皆为美术教育,在山水院校出身的专业人士眼中,实为缺憾。对此我亦不甚自信,每每说起画理,便战战兢兢,生怕有贻误后学之嫌,或以浅学惹厚学同行讪笑。故,以下浅文奉此命题而作,仅是我多年个人创作私语,实属一家所言,望所阅... 我本硕就读专业皆为美术教育,在山水院校出身的专业人士眼中,实为缺憾。对此我亦不甚自信,每每说起画理,便战战兢兢,生怕有贻误后学之嫌,或以浅学惹厚学同行讪笑。故,以下浅文奉此命题而作,仅是我多年个人创作私语,实属一家所言,望所阅众人海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画理 贻误后学 专业人士 私语 创作
原文传递
“别解”管窥
9
作者 李哲孙 庄曼侠 《语文知识》 1994年第3期26-29,共4页
今人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认识一致的地方占绝大多数,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地方“见仁见智”,理解上有分歧。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习惯把最先出现的或大多数人公认的解释称为“正解”,另一种解释就称之为“别解”。“正解”和。别解”是相... 今人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认识一致的地方占绝大多数,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地方“见仁见智”,理解上有分歧。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习惯把最先出现的或大多数人公认的解释称为“正解”,另一种解释就称之为“别解”。“正解”和。别解”是相对而言的,无“别解”也就不存在“正解”这个名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认识一致 语文课本 初中语文课 孟明 书写习惯 学而时习之 《木兰诗》 贻误后学 绵州
下载PDF
“扑朔”一词释解辨误
10
作者 张文德 黄大勇 《宁夏教育》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2期62-63,共2页
魏晋乐府民歌《木兰诗》作为古文学的典范作品被选入全国通用的中学课本。文章热情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聪明睿智和勤劳勇敢,真实地塑造了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的不朽形象。这是一篇传唱千古的优秀篇什和艺术瑰宝!但令人遗憾... 魏晋乐府民歌《木兰诗》作为古文学的典范作品被选入全国通用的中学课本。文章热情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聪明睿智和勤劳勇敢,真实地塑造了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的不朽形象。这是一篇传唱千古的优秀篇什和艺术瑰宝!但令人遗憾的是。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文中“扑朔”一词的释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不得其确诂。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注为:“扑腾,跳跃的样子”更是隔靴搔痒,无关本旨。而现有的字典、辞书、(包括最新的《辞源》、《辞海》、《汉语成语词典》)以及文选注解,与课本注解—脉相承——蹈袭旧说,习焉不察,用讹传讹,贻误后学不浅!我们认为:“扑朔”一词的正确解释是——毛发蓬松披垂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父从军 辨误 《木兰诗》 乐府民歌 词释 聪明睿智 文选注 贻误后学 勤劳勇敢 艺术瑰宝
原文传递
乾隆石经——北京孔庙十三经碑林
11
作者 刘长工 《首都博物馆论丛》 199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一我国古代自汉、唐、宋以来都有石经之刻,目的是为了'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①石经之刻始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蔡伯喈)认为'经籍去圣之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 一我国古代自汉、唐、宋以来都有石经之刻,目的是为了'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①石经之刻始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蔡伯喈)认为'经籍去圣之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②因此在汉代熹平四年(175)奏请订正《六经》文字。相传蔡邕亲手写经于碑,由工匠镌刻,后称《熹平石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石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 北京孔庙 蒋衡 贻误后学 蔡伯喈 写经 蒋氏 奏请 《孝经》 著名文学家
原文传递
莫以“同字对”论律诗
12
作者 项目清 《长白山诗词》 2006年第3期93-93,共1页
晓吉《"精于对仗"别议》(《中华诗词》2004.12)文云:"陈文说,精于对仗要避‘同字对’。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同字对,更有一番神韵,正是对仗精彩、绝妙之处。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 晓吉《"精于对仗"别议》(《中华诗词》2004.12)文云:"陈文说,精于对仗要避‘同字对’。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同字对,更有一番神韵,正是对仗精彩、绝妙之处。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读后,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混淆了"同字对"与"掉字对"的界限,张冠李戴,实在不妥。杜甫的上引诗句之所以写得好,恰恰是因为避忌了"同字对",采用了"掉字对"。否则,将只允许词中才用的"同字对",用到诗中,就犯了避忌,必然会令人啼笑皆非。"掉字对",是指一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对 相亲相近 文说 中才 同字 令人 指一 史达祖 现代修辞学 贻误后学
原文传递
读者来信
13
《书法》 2013年第11期114-114,共1页
编辑同志:你们好?《书法》今年第三期第一二五页《文摘》刊登薛明辉先生《穿越乎?穿帮乎》一文,其中谈到:"毛泽东主席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四五年在延安窑洞写下的皇皇巨制。"不知是作... 编辑同志:你们好?《书法》今年第三期第一二五页《文摘》刊登薛明辉先生《穿越乎?穿帮乎》一文,其中谈到:"毛泽东主席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四五年在延安窑洞写下的皇皇巨制。"不知是作者粗心,还是排版未能审慎注意。其中有两点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雪》 延安窑洞 书艺 九四 卷首语 展赛 创作水平 电子邮箱 贻误后学 沁园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