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2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个人媒介对地方感构建的影响研究——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
1
作者 狄乾斌 刘颖 王敏 《东南传播》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等方式让大众对山西产生基础认识的同时,从文化层面切入,借助时代变迁下的集体记忆将故乡山西汾阳打造成中国人的乡土精神家园,让受众对山西产生了“熟悉”“亲切”的正向情感,并激发受众在行动中进一步地探索山西。由此可见,媒介是地方感再造的重要途径,而人作为媒介以及媒介的使用者,在地方意象的塑造、地方认同的形成等地方感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地方感 媒介地方感 贾樟柯
下载PDF
从“声景”进入思考:贾樟柯电影声音的时空建构
2
作者 曲玮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当“声景”的概念被移植到电影中,电影的声音就被赋予了配合画面叙事、营造情感氛围以外的空间意义,成为人们感受影像内外景观的又一尺度。“声景”研究将声音当作一种媒介,在“声景”视域下,声音有了其自身的文化表征、空间承载及互动... 当“声景”的概念被移植到电影中,电影的声音就被赋予了配合画面叙事、营造情感氛围以外的空间意义,成为人们感受影像内外景观的又一尺度。“声景”研究将声音当作一种媒介,在“声景”视域下,声音有了其自身的文化表征、空间承载及互动属性,能够中介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连接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与过往时空经验。从声音景观的角度考量电影创作,相较而言现实主义影片中声音的媒介属性更为凸显,也更具有“景观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贾樟柯影片中各种嘈杂的环境音响、彰显地域特色的方言、超越时空维度的流行音乐,都构建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生活空间,引导人们与特定时空建立真实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贾樟柯电影 电影声音 时空建构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对戏曲元素的借鉴与运用
3
作者 刘娜娜 徐建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当今许多影视作品出现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互相融合的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对一些戏曲情节、戏曲唱段、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借鉴和运用。贾樟柯电影将戏曲元素成功地运用到电影叙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电影与... 当今许多影视作品出现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互相融合的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对一些戏曲情节、戏曲唱段、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借鉴和运用。贾樟柯电影将戏曲元素成功地运用到电影叙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电影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也使中国电影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元素 贾樟柯电影 戏曲文化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小城情结
4
作者 信博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是被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忽视的真实中国的一角。贾樟柯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中县城失语这一过程。在古人的笔记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性格特点,在贾樟柯的作品中呈现的却只是一些没有生... 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是被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忽视的真实中国的一角。贾樟柯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中县城失语这一过程。在古人的笔记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性格特点,在贾樟柯的作品中呈现的却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存在,麻木的民众行走其间。在城市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生活习惯全方位的戏剧性展示中,大多数的县城化身为大都市的影子,已经同质化的面目早已遗忘了自身的存在,直至《三峡好人》中县城被无情拆除,最终完成县城精神与实体的双重沦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县城 情结 现代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空间视阈下方言介入贾樟柯电影叙事的分析
5
作者 聂胜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艺术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早期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的空间叙事上,后来在各门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方言元素作为空间表达的符号听觉语言,从空间维度分析贾樟柯电影中底层人物的叙事逻辑。其一,展现物理空间下特... 艺术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早期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的空间叙事上,后来在各门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方言元素作为空间表达的符号听觉语言,从空间维度分析贾樟柯电影中底层人物的叙事逻辑。其一,展现物理空间下特定的地理形象和地方感。其二,关注边缘性人物生存的精神空间。其三,反映社会空间中突出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方言电影 山河故人 贾樟柯
下载PDF
虚拟的真实:贾樟柯电影中的超现实影像
6
作者 张敏 《视听》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于贾樟柯的电影来说,构成其真正的功能性部件的是固定长镜头、静物影像和超现实影像。超现实影像通过造假的行动,让真实与虚假变得不可分辨,在潜在的可能不断生成中,时间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呈现,观众在感官上遭遇一次情动,产生无限的意... 对于贾樟柯的电影来说,构成其真正的功能性部件的是固定长镜头、静物影像和超现实影像。超现实影像通过造假的行动,让真实与虚假变得不可分辨,在潜在的可能不断生成中,时间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呈现,观众在感官上遭遇一次情动,产生无限的意义与遐想。观众跟随超现实影像,所体验到的是从一种强度到另一种强度的流变。贾樟柯电影的影像并不指向深度的寓意,重要的是电影带给人的感觉,是影像的情动带给人的影响,观众进入贾樟柯电影机器,意味着生成一次新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超现实 虚拟影像 贾樟柯电影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辨析
7
作者 刘子润 戚文来 《视听》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往往需要符号化的凝练。从山西汾阳小县城到繁华的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贾樟柯创作中的在地性表达融入了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符号化的呈现形成了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贾樟柯从小城走出去,又从都市返回来,他常... 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往往需要符号化的凝练。从山西汾阳小县城到繁华的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贾樟柯创作中的在地性表达融入了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符号化的呈现形成了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贾樟柯从小城走出去,又从都市返回来,他常常在影片创作中用地域表情达意,影像中变化的地域承载着生命集体的沉浮与时代的变迁。以文化为落脚点,深挖贾樟柯在呈现不同地域时的共性与差异,提炼出其在地性表达的文化符号,对探索贾樟柯电影的创作具有作者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地域文化 符号
下载PDF
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延续与蜕变
8
作者 王靖娅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他电影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这些女性鲜活生动,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推动着剧情。“巧巧”这一女性角色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都有出现,其看似是同一个人,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本文从女...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他电影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这些女性鲜活生动,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推动着剧情。“巧巧”这一女性角色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都有出现,其看似是同一个人,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贾樟柯两部电影中“巧巧”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审视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在时代变迁中的延续与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巧巧 女性形象 延续与蜕变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山河故人》与《三峡好人》为例
9
作者 王可心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178-180,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著名导演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他的两部作品《山河故人》和《三峡好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介绍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点和人性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后,通过对《山河故人》进行剧情... 本文旨在探讨著名导演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他的两部作品《山河故人》和《三峡好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介绍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点和人性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后,通过对《山河故人》进行剧情梗概和背景介绍,探讨贾樟柯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困境和情感冲突,并展现人性的救赎和希望。接着,本文以《三峡好人》为例,分析了贾樟柯如何通过剧情和人物的呈现,反思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并呼唤对人性的关怀。在对比与讨论部分,本文探讨了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探讨了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的共性与特殊性。最后,通过对贾樟柯电影的总结与评价,本文展望了贾樟柯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人性探索 情感表达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个体记忆与时代症候
10
作者 白璐 《声屏世界》 2024年第9期54-56,共3页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化现象。他的电影以平民视角传递个体经验,...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化现象。他的电影以平民视角传递个体经验,呈现了社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阵痛。他的创作理念朴素而又温情,将鲜活的个体置于历史时空中,纾解了时代焦虑,绘制出社会变迁中动人的人生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社会变迁 平民视角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阈限空间解析
11
作者 史佳辉 《艺术评鉴》 2024年第9期159-164,共6页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实美学风格,用宏观入微观的姿态,将人物的生存境遇放置于中国的时代变迁之中。以人类学的阈限理论为路径,对贾樟柯的电影空间展开分析,可在对文化、地理和心理阈限空间的解读中,探讨影片在不同对立交织中所形成的空间...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实美学风格,用宏观入微观的姿态,将人物的生存境遇放置于中国的时代变迁之中。以人类学的阈限理论为路径,对贾樟柯的电影空间展开分析,可在对文化、地理和心理阈限空间的解读中,探讨影片在不同对立交织中所形成的空间样态。阈限空间承载了人与社会的通道意义,从而打通了从文化层升华至历史层的内涵广度,为贾樟柯的电影空间研究提供了更宽泛的视角及价值含义。同时,贾樟柯的电影表达也凸显了阈限理论的理论活力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文化阈限空间 地理阈限空间 心理阈限空间
下载PDF
山西民俗在电影中的应用与表达——以贾樟柯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莉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5期57-59,共3页
贾樟柯在山西的成长经历以及山西的民俗元素对其影片创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他用影片的形式表达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变迁,展示了浓厚的民间文化情结和朴素的叙事审美,这对现代中国电影来说是一种极大的... 贾樟柯在山西的成长经历以及山西的民俗元素对其影片创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他用影片的形式表达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变迁,展示了浓厚的民间文化情结和朴素的叙事审美,这对现代中国电影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补充。从民间文化的角度,人们能更好地洞察贾樟柯影片中更深层次的叙述手法与乡土情结,而这正是文章所论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山西民俗 运用 表达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影像的叙事空间美学研究
13
作者 李明炅 张放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3期97-99,共3页
贾樟柯电影具有很强的文本叙事性和空间美学特征。本文从生命体验焕发“光韵”空间美学生产,“出走”和“回归”空间美学生产,“异托邦”和“现代性”空间美学生产三个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影像的叙事空间美学特征,以及叙事空间中蕴含的... 贾樟柯电影具有很强的文本叙事性和空间美学特征。本文从生命体验焕发“光韵”空间美学生产,“出走”和“回归”空间美学生产,“异托邦”和“现代性”空间美学生产三个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影像的叙事空间美学特征,以及叙事空间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生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电影 叙事性 空间美学
原文传递
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建构和美学生产研究
14
作者 李明炅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建构具有鲜明的美学倾向和审美特征。文章从贾樟柯电影的“空间体验”美学生产、“光韵”空间美学生产、“日常生活”空间美学生产三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建构和美学生产特征,阐释其电影独具特色的空间美学思想和... 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建构具有鲜明的美学倾向和审美特征。文章从贾樟柯电影的“空间体验”美学生产、“光韵”空间美学生产、“日常生活”空间美学生产三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建构和美学生产特征,阐释其电影独具特色的空间美学思想和人文情感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电影 空间美学 光韵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贾樟柯电影声音符号的美学建构及其媒介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赫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5-37,共3页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修辞 声音符号 贾樟柯电影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传播视域下对贾樟柯电影的空间探微
16
作者 李从睿 吕爱杰 《今传媒》 2023年第6期98-101,共4页
空间作为贾樟柯电影叙事的重点,承载着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时代等众多关系的讨论和解读,也是贾樟柯以客观视角聚焦时代变迁、追寻个体记忆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本文从传播视角分析了贾樟柯电影空间中艺术... 空间作为贾樟柯电影叙事的重点,承载着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时代等众多关系的讨论和解读,也是贾樟柯以客观视角聚焦时代变迁、追寻个体记忆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本文从传播视角分析了贾樟柯电影空间中艺术与现实的游变,同时开拓了电影空间文本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解释范围,旨在探索出其在传播层面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传播 影像空间 空间转向
下载PDF
镜像与拼贴:贾樟柯电影的异质空间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自然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文章从空间批评的视角,探讨贾樟柯导演影片中对于异质空间叙事的把握,解读贾樟柯是如何通过超现实元素、实体空间、人物行动及多个文本的联动,将不同的异质空间黏合,从而打破时空和情节的统一性,呈现出一个多元、分裂和矛盾的影像世界... 文章从空间批评的视角,探讨贾樟柯导演影片中对于异质空间叙事的把握,解读贾樟柯是如何通过超现实元素、实体空间、人物行动及多个文本的联动,将不同的异质空间黏合,从而打破时空和情节的统一性,呈现出一个多元、分裂和矛盾的影像世界。将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运用在贾樟柯影片的解读中,其空间叙事揭示了现代社会进程中个体身份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空间 福柯 贾樟柯
下载PDF
贾樟柯《三峡好人》创作的心理空间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金鑫 《今传媒》 2023年第4期79-81,共3页
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是一部纪实风格影片,整部影片分为烟、酒、茶、糖四个章节,其中,穿插了大量的超现实情节。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韩三明和女主角沈红来到三峡库区,分别寻找他们的前妻和丈夫的故事,表达了贾樟柯对三峡工程的深度思... 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是一部纪实风格影片,整部影片分为烟、酒、茶、糖四个章节,其中,穿插了大量的超现实情节。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韩三明和女主角沈红来到三峡库区,分别寻找他们的前妻和丈夫的故事,表达了贾樟柯对三峡工程的深度思考和对三峡移民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超现实 润滑剂 三峡工程
下载PDF
“现代主义”作为电影通往“隐德莱希”的手段之一:从贾樟柯电影谈起——21世纪以来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研究
19
作者 张冲 郝奕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1]成为引领当时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风向标。除了电影语言形式的“现代化”,电影叙述内容方面的现代化之路或现代性问题也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以来,中... 中国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1]成为引领当时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风向标。除了电影语言形式的“现代化”,电影叙述内容方面的现代化之路或现代性问题也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对现代主义思潮首先进行实践的领域是文学与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贾樟柯电影 中国当代艺术 现实主义题材 现代主义思潮 电影叙述 可持续发展 电影创作
下载PDF
从艺术物性论看贾樟柯的影像美学
20
作者 刘昌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电影自身的物质媒介属性,也使其电影成了具有自我指涉与自我反思的元电影。长镜头对日常生活物品的凝视抑制了虚幻的视觉欲望快感,凸显了物品的触觉深度与社会语义。演员的非职业化使用去除了表演性,凸显了底层社会群体的物质化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艺术物性论 电影物性 影像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