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与资产误定价
1
作者 毕鹏 杨格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缓解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资产误定价,意... 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缓解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资产误定价,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在行业竞争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相较于中、东部地区,该倡议对西部及东北地区上市企业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两个基本渠道缓解资产误定价。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缓解资产误定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信息不对称 代理问题 资产误定价 企业价值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吗
2
作者 毕鹏 单书进 杨昊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9,共8页
本文基于华证ESG评级数据,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与资产误定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主... 本文基于华证ESG评级数据,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与资产误定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主要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吸引分析师关注两条作用路径缓解资产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组、国有企业组中,企业ESG表现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本文丰富了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与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稳定资本市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股票流动性 分析师关注 资产误定价
下载PDF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吗?
3
作者 孙泽宇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0,共13页
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有效缓解了资产误定价,表现为公司股价更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通过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 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有效缓解了资产误定价,表现为公司股价更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通过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促进投资者私有信息搜集来缓解资产误定价。截面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在公司信息环境较差、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以及机构持股较少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语调、可读性、相似度及充分性等文本特征均会对资产误定价产生一定影响。研究不仅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资产误定价各自领域的分析视角,还为准确评估审计报告改革效果以及有效缓解资产误定价顽疾提供了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资产误定价 异质信念 私有信息搜集
下载PDF
媒体情绪、资产误定价与公司并购绩效
4
作者 刘凯月 孙佩红 +1 位作者 李天旭 马心雨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80-94,共15页
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了主并公司的媒体情绪,实证检验了媒体情绪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情绪显著提升了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即并购前由财经媒体报... 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了主并公司的媒体情绪,实证检验了媒体情绪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情绪显著提升了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即并购前由财经媒体报道所形成的媒体情绪越乐观,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就越好;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资产误定价在媒体情绪驱动主并公司并购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起到了遮掩效应,降低了媒体情绪对主并公司并购绩效的主效应;将资产误定价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公司层面而非行业层面的资产误定价是遮掩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公司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要重视财经媒体在并购价值凸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情绪 资产误定价 并购绩效 遮掩效应
下载PDF
资产误定价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5
作者 谢乔昕 葛晶尔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以2010—2020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资产误定价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显著抑制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机制分析发现,代理成本提升和信息透明度上升是资产误定价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以2010—2020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资产误定价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显著抑制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机制分析发现,代理成本提升和信息透明度上升是资产误定价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主要作用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层权力显著强化了股价低估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其他企业,股价高估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行为影响的研究,同时为完善高管薪酬激励与契约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误定价 薪酬业绩敏感性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下载PDF
企业多元化经营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信息视角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王生年 白秋苹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63,共15页
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组织内部复杂性提高,结构的多元化会产生信息差距,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误定价程度提高;但复杂性提高也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形成约束,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会降低资产误定价程度;同时,多元化经营分散了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组织内部复杂性提高,结构的多元化会产生信息差距,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误定价程度提高;但复杂性提高也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形成约束,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会降低资产误定价程度;同时,多元化经营分散了经营风险,会产生联合保险效应,有利于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资产误定价程度。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显著降低了资产误定价,且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比相关多元化经营对资产误定价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和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来降低资产误定价;多元化经营降低资产误定价的作用,在管理层权力较大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企业应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并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减少由多元化经营引起的委托代理冲突;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应支持企业多元化经营,并约束企业的信息操纵行为,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的对资产定价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资产误定价 盈余预测 盈余管理 信息透明度 信息多元化
下载PDF
环境信息披露能缓解资产误定价吗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纪晨 朱锦余 +1 位作者 李玥萤 童琳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1,共20页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作为切入点,研究环境信息披露能否对资本市场运转产生积极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缓解资产误定价,且缓解作用随披露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这种...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作为切入点,研究环境信息披露能否对资本市场运转产生积极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缓解资产误定价,且缓解作用随披露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这种缓解作用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来实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可有效降低股价高估,但对纠正股价低估的作用不佳;环境信息披露与资产误定价的负相关关系受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监督环境的共同影响,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和分析师关注会强化两者的负向关系,而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则会弱化两者的负向关系。本文既拓展了环境信息披露与资产误定价的相关研究,也为引导资本市场绿色发展提供了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资产误定价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有限理性
下载PDF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慧莹 陈庆杰 《物流科技》 2023年第17期16-19,共4页
文章选取2017—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物流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加剧了资产误定价水平,在稳健型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丰富... 文章选取2017—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物流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加剧了资产误定价水平,在稳健型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有利于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更好的结合,找到缓解资产误定价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资产误定价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会计稳健性、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静 王生年 吴春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72,共10页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方法,探究投资者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在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越乐观...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方法,探究投资者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在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越乐观,股价越被高估;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能够缓解投资者乐观情绪对股价高估的正向影响;相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者乐观情绪与股价高估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表现得更为突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从会计稳健性入手缓解投资者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也为提高证券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投资者情绪 资产误定价
下载PDF
分析师评级、投资者情绪与资产误定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倩 吴昊 高宇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6,共11页
新兴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着资产误定价金融异象。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可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分析师评级出发,通过投资者情绪传导,与资产误定价三者之间建立分析逻辑。通过对2009—2015年625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数据进行... 新兴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着资产误定价金融异象。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可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分析师评级出发,通过投资者情绪传导,与资产误定价三者之间建立分析逻辑。通过对2009—2015年625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分析师的乐观评级及调级会引起价格向上的资产误定价扩大,价格向下的资产误定价减小;乐观评级会比悲观评级引发更大程度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分析师评级及调级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是通过投资者情绪变化作为中介传导的。根据研究结论,如能在政策层面通过加强分析师队伍管理、强化投资者教育、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业务素养,就能提高分析师评级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促使投资者正确对待分析师评级信息,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资产误定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评级 金融异象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投资者情绪 机构投资者 资产误定价
下载PDF
投资者关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路径——基于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生年 张静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误定价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探索并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一市场"异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我国投资者和管理层双向有限... 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误定价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探索并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一市场"异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我国投资者和管理层双向有限理性为背景,研究投资者关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越高,股价越有可能被高估;投资者关注通过信息透明度的部分中介效应加剧了股价高估。进一步检验发现,相比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这种中介作用仅存在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信息透明度 资产误定价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盈余平滑、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误定价——基于我国沪深两市2000-2012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静 王生年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59,187,共8页
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而被错误定价的"异象",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分析盈余平滑、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误定价的关系,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 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而被错误定价的"异象",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分析盈余平滑、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误定价的关系,剖析资产误定价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产误定价产生正向影响,盈余平滑能够缓解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产误定价产生的正向影响;相比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价高估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盈余平滑对异质信念与股价高估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存在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这说明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对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客观公允地认识评价盈余平滑行为对降低资产误定价的积极作用,但也须对其加强管理,防止其过度运用而形成盈余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平滑 投资者异质信念 资产误定价
下载PDF
资产误定价影响了审计费用吗?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艳艳 白俊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4,共8页
审计费用是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效率是否会增加审计师的风险认知,进而影响审计收费,本文以200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股价高估的... 审计费用是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资本市场的股票定价效率是否会增加审计师的风险认知,进而影响审计收费,本文以200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股价高估的公司会被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且这种关系在法律制度环境良好、媒体关注度较高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成本在资产误定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资产误定价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审计风险溢价。本文从审计费用视角为资产误定价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监管部门结合法律制度和媒体监督以共同推进审计服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误定价 审计费用 审计风险 盈余管理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抑制还是推助?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毅 牛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20,共14页
为了探清机构投资者在资产误定价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选取机构持股比例与持股机构数量两个变量来衡量机构持仓变化,并将全部数据划分为全样本、融资融券前与融资融券后三个区间,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深入讨论了不同区间内机构投资者对资... 为了探清机构投资者在资产误定价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选取机构持股比例与持股机构数量两个变量来衡量机构持仓变化,并将全部数据划分为全样本、融资融券前与融资融券后三个区间,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深入讨论了不同区间内机构投资者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实证研究表明,不同时期,机构投资者在资产误定价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融资融券前,其他投资者的跟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票的错误定价,机构投资者由于缺乏卖空工具不能有效地纠正错误定价。融资融券后,少数投机型的机构投资者没有选择消除价格偏差而是存在骑乘泡沫的行为,这种骑乘泡沫的行为进一步推助了泡沫的产生与膨胀,加剧了资产误定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环境、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正确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等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资产误定价 融资融券 骑乘泡沫
下载PDF
审计师行业专长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吗?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生年 宋媛媛 徐亚飞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3,共8页
行业专长是审计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拥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有能力发挥其外部监督作用。以2006~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 行业专长是审计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拥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有能力发挥其外部监督作用。以2006~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且这种影响在审计师独立性较强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异质信念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主要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来缓解资产误定价。从审计师行业专长角度研究资产误定价问题,有助于识别审计师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和情境,对降低资产误定价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行业专长 资产误定价 审计独立性
下载PDF
机构持股、资产误定价与过度投资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艳艳 聂晓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共6页
本文以我国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上的错误定价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机构持股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灰色机构投资者,独立机构... 本文以我国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上的错误定价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机构持股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误定价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灰色机构投资者,独立机构投资者能有效缓解资产误定价对过度投资的负面影响,且只有在非国企中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资产误定价对过度投资的不利影响。结论表明,资本市场上的独立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在资产高估时的过度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持股 资产误定价 过度投资
下载PDF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资产误定价模型构建与求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缪喜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4-58,共5页
文章在行为财务学研究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异质信念变量到资产定价模型,以从理论经济学层面阐释资产误定价机理,进而度量资产价格相对于市场均衡的偏离程度。研究表明,当市场出现两个或多个异质信念投资者时,投资者的信念差异将对资产定... 文章在行为财务学研究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异质信念变量到资产定价模型,以从理论经济学层面阐释资产误定价机理,进而度量资产价格相对于市场均衡的偏离程度。研究表明,当市场出现两个或多个异质信念投资者时,投资者的信念差异将对资产定价产生重要影响,出现资产误定价现象,进而使得投资产品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甚至,当多数投资者一致高估某一项投资品时,将会把该资产的市场价格推高,从而造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反过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异质信念 资产误定价 企业投资决策
下载PDF
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毅 牛慧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1,共10页
选取沪深两市200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所有上市A股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的投资组合,揭示了中国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影响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期下,宏观经济冲击对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 选取沪深两市200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所有上市A股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的投资组合,揭示了中国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影响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期下,宏观经济冲击对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下投资组合绩效的影响均具有非对称效应,且宏观经济超预期正向冲击的影响效果要大于负向冲击。此外,相较于资产误定价水平为零的股票,宏观经济的超预期正向冲击对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或低估的股票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市场上出现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不完全是宏观经济超预期发展引发的结果,而更有可能是由股票市场自身的特征所导致的。基于此,进一步提出继续深化改革金融市场进程、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冲击 资产误定价 非对称效应
下载PDF
并购商誉会影响企业资产误定价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嫦 李瑾 赵梦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3,共11页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相比并购商誉中的合理商誉部分,超额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相比并购商誉中的合理商誉部分,超额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后期商誉减值会以加剧股价低估的形式推动资产误定价;机制检验表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是并购商誉影响资产误定价的中介机制;调节效应表明,并购商誉与资产误定价正相关关系在非“四大”、分析师关注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分组中更加显著,进而论证了外部审计、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本文在丰富并购商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对降低资产误定价进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商誉 资产误定价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情绪
下载PDF
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基于盈余质量视角的研究
20
作者 张静 吴春贤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61,共8页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盈余质量的视角研究投资者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根源,结果表明,注意力驱动下的投资者交易使得股价呈现高估状态;盈余质量差是投资者注意力产生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随着盈余...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盈余质量的视角研究投资者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根源,结果表明,注意力驱动下的投资者交易使得股价呈现高估状态;盈余质量差是投资者注意力产生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注意力驱动下的股价高估程度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质量缓解投资者注意力对股价高估正向影响的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上市公司表现得更加显著。该研究结论为多学科领域交叉研究资产误定价影响因素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从盈余质量入手制定相关政策、缓解注意力驱动下的资产误定价,提供必要的实证证据,进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质量 投资者注意力 资产误定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