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赵璟 左小茹 +1 位作者 焦炬 薛伟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庆宾 许泱 刘承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区域发展有赖于各种资源的有力支撑和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然而由于稀缺性,使得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和流动成为其基本特征。城市群作为大范围内资源的高密度聚集区,是资源集聚的最佳场所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结果。因此,在当前城市化发... 区域发展有赖于各种资源的有力支撑和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然而由于稀缺性,使得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和流动成为其基本特征。城市群作为大范围内资源的高密度聚集区,是资源集聚的最佳场所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结果。因此,在当前城市化发展转入以城市群为空间竞争实体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研究空间分布差异的地理探测器方法对资源集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就业机会、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工资水平等是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演化的主要因素,且1995—2014年这些因子对资源集聚能力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2)各影响因子间不仅存在双向交互作用关系,还存在复杂的交互耦合作用关系,共同支配着资源集聚能力的形成和演化;(3)资源集聚是资源"逐利性"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市场发育和对外开放政策是提高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重要前提,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集聚"回报率"的加速器,人口规模是资源集聚能力的体现,交通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集聚通道是保障资源集聚的"生命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服务体系是资源集聚的重要支撑,而生活成本、税收成本等因素在资源集聚过程中扮演了反作用力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资源集聚能力 影响因素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城市行政级别、资源集聚能力与房价水平差异 被引量:31
3
作者 贾春梅 葛扬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在严格的城市行政等级管理体制下,我国城市房价水平与城市的行政级别关系密切。城市行政级别通过影响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和住房需求,进而影响住房价格。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各异、住房需求不同,导致房价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 在严格的城市行政等级管理体制下,我国城市房价水平与城市的行政级别关系密切。城市行政级别通过影响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和住房需求,进而影响住房价格。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各异、住房需求不同,导致房价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但是,同一行政级别城市间的房价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使用2005—2012年全国7O个大中城市市辖区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经验分析城市行政级别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级别差异是引致城市间房价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对不同类型城市实行分类指导,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措施,缩小城市间的房价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行政级别 资源集聚能力 房价水平差异 住房需求
下载PDF
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庆宾 刘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作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定义与内涵、城市资源集聚过程与机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分类与测度、城市资源集聚效... 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作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定义与内涵、城市资源集聚过程与机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分类与测度、城市资源集聚效应等方面最新研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尽管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测度方法、以及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化和提升路径等方面尚有值得未来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效应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庆宾 黎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4-68,82,共6页
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是资源集聚优势,而相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资源集聚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能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于中部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乃至我国... 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是资源集聚优势,而相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资源集聚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能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于中部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乃至我国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以提炼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着力点和建立资源集聚在城市群内的空间优化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为目标,从"汇聚—流通—准入—组织"四个环节入手,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汇聚"环节,培育资源集聚强大引力;通过"流通"环节,打通资源集聚快速通道;通过"准入"环节,破除资源集聚门槛障碍;通过"组织"环节,优化资源集聚利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资源集聚能力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璟 焦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3,共9页
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该文应用频度统计和德尔菲法,从人口、经济、土地、科技、金融、政策等10个方面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熵值法评价城市群及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以此为基... 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该文应用频度统计和德尔菲法,从人口、经济、土地、科技、金融、政策等10个方面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熵值法评价城市群及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以此为基础从时空双维度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特征,结果发现:2003-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总体呈现波动增长,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差异在城市间与省域内逐渐扩大、在省域间逐渐缩小;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能力呈现并保持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趋势,虽然“核心”城市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增长缓慢,但距离“核心”较远的“边缘”城市资源集聚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西部地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其驱动机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103,共10页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省域内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均衡、省域间资...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省域内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均衡、省域间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分化;(2)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收敛速度呈现湖北省域最快、湖南省域次之、江西省域最慢的特征;(3)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市场化水平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皆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从打造省域内和省域间协调发展模式、增强"高铁+城市群网络"建设力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生态科技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资源集聚能力 协调发展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3,共8页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 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 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关联
下载PDF
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虞婧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05-108,共4页
文章在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逐渐增强;科技... 文章在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逐渐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W*dep系数仅为0.3060);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值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负,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4-171,共8页
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实现该区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乃至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熵权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1995-2016年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 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实现该区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乃至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熵权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1995-2016年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空间相关性较弱且波动较大,但总体上仍呈现上升态势并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受城市间地理距离影响较大;(3)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可以从增强城市群内交通运输建设、优化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建立常态化城市经济合作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经济合作机制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1 位作者 黎珏铭 刘承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6-312,共7页
提升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武汉城市圈资源集... 提升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显著,网络密度呈现倒"U"型,网络等级逐年下降,网络效率呈现"U"型;(2)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在网络中呈现"中心-边缘"的特征,武汉市的点度中心度最高,在网络中属于中心城市,而其它城市属于边缘城市;(3)板块一(武汉、孝感、天门)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二(潜江、咸宁)属于"净受益"板块,板块三(仙桃、黄冈)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四(黄石、鄂州)属于"经纪人"板块。鉴于此,从多途径构建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动城市分工协作等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武汉城市圈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刘耀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83-1794,共12页
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线性模式转向合作的空间网络模式,探究其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剖析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形成的原因,对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7年... 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线性模式转向合作的空间网络模式,探究其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剖析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形成的原因,对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东向西梯次变弱,且具有明显"领导型—追赶型—跟随型"的特征;(2)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网络联系愈来愈密集,网络密度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3)中心度排名前十位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与其他城市空间网络联系较多,并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和扮演支配者角色;(4)包含上海、苏州等33个城市的板块一属于"净溢出"板块,包含重庆、成都等26个城市的板块二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包含武汉、长沙等41个城市的板块三属于"经纪人"板块,包含贵阳、昆明等29个城市的板块四属于"净受益"板块。鉴于此,从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核心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资源集聚能力 空间格局 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下我国各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宪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3-31,41,共10页
新时代下我国劳动力转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对劳动力的认识、劳动力供需状况及不同地区对劳动力的态度等都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认为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公共资源聚集能力和未来发展潜... 新时代下我国劳动力转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对劳动力的认识、劳动力供需状况及不同地区对劳动力的态度等都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认为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公共资源聚集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等三个。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级指标体系,以此为基准,对各个省级区域对劳动力的吸引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浙江、江苏等主要经济发达省份依然位列吸引力最强省份的行列,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吸引力依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吸引力 经济发展实力 公共资源集聚能力 省级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