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赏析小说的环境——以《祝福》开头两段为例
1
作者 王飞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赏析小说的环境的真本领,就应当编织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通过追问和解答作者写了哪些环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环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方面的环境、作者怎样写环境、作者写的环境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写...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赏析小说的环境的真本领,就应当编织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通过追问和解答作者写了哪些环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环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方面的环境、作者怎样写环境、作者写的环境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环境特征、作者写的环境有什么作用等教学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赏析小说环境的技能,而且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环境 赏析 教学问题
下载PDF
翻译硕士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为例
2
作者 赵春雨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资源,在教学实施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课程 翻译赏析与批评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美育教学实践研究——以室内设计与赏析课程为例
3
作者 杨灏 杨佩熹 李宗晏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美育是开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的美育公共选修课室内设计与赏析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水平、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建... 美育是开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的美育公共选修课室内设计与赏析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水平、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建筑室内设计及装饰装修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室内环境设计作品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该文以室内设计与赏析课程为例,探讨面向工科非艺术类院校学生开展美育公共选修课的特色教学方法,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美育 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 赏析
下载PDF
提升阅读赏析能力,助力核心素养发展
4
作者 杨小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提升阅读赏析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课前预习,开展针对性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语文学... 提升阅读赏析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课前预习,开展针对性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语文学科有利,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阅读赏析 赏析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 思维能力 小学生 课前预习
下载PDF
作品赏析
5
作者 屈悦玲 贾朝红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3期57-57,共1页
设计说明:该项目基于刘三姐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打造刘三姐文创IP形象,需要综合考虑故事情节、角色形象设计、视觉形象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因素。同时还应注重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在确保原汁原味的基础... 设计说明:该项目基于刘三姐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打造刘三姐文创IP形象,需要综合考虑故事情节、角色形象设计、视觉形象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因素。同时还应注重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在确保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包装和传播,使得文化元素与商业价值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化创意产业 用户需求分析 设计说明 视觉形象 市场调研 作品赏析 角色形象设计
下载PDF
伪满军事部旧址建筑赏析
6
作者 徐嘉琪 张俊峰 《河南建材》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兴建于民国年间的伪满军事部旧址建筑,又被称为第九厅舍,位于当时的顺天大街北端(今新民大街71号),与当时的伪满洲国国务院隔街相对。该建筑始建于1936年8月31日,两年后的1938年10月31日竣工。作为当时伪满洲国政府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 兴建于民国年间的伪满军事部旧址建筑,又被称为第九厅舍,位于当时的顺天大街北端(今新民大街71号),与当时的伪满洲国国务院隔街相对。该建筑始建于1936年8月31日,两年后的1938年10月31日竣工。作为当时伪满洲国政府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其在伪满时期的官厅建筑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该建筑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文章以伪满军事部旧址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对其历史背景及建筑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建筑的基本风格特征,旨在对中国近代建筑史中伪满建筑的形式特征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军事部旧址 满洲式建筑 建筑赏析
下载PDF
小学日记赏析课教师应答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7
作者 王雅 钟晓琳 李福平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学校教育中儿童情感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带来的悲剧呼唤着情感教育。以日记赏析课堂的师生言语行为互动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采用矩阵分析等方法探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应答情况。... 学校教育中儿童情感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带来的悲剧呼唤着情感教育。以日记赏析课堂的师生言语行为互动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采用矩阵分析等方法探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应答情况。结果显示,其具有创建相互信任的情感氛围、等待儿童说话,给予儿童尊重、及时鼓励和肯定儿童等特征;存在教师敏感性不足、缺乏恰到好处的干预和教师言语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教师通过提高敏感性、干预方式,主动搭建关系等,提升情感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情感需要 教育应答 日记赏析 干预方式
下载PDF
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赏析及教学启示
8
作者 王翠敏 王金刚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8期5-7,共3页
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真实生活为载体,以学科主体内容为依托,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考查为重点,彰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了对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关键词 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赏析 教学启示
下载PDF
乐府诗歌 国学经典——《将进酒》的多维度赏析
9
作者 王蓉 张莉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96-99,107,共5页
《将进酒》不仅是李白诗作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主题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吸引了无数历代学者的目光。他们在品评这首诗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的解读难度,认为这是李白诗歌中最具挑战性的作品之一。... 《将进酒》不仅是李白诗作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主题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吸引了无数历代学者的目光。他们在品评这首诗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的解读难度,认为这是李白诗歌中最具挑战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以《将进酒》中流露出的丰富情感为核心,深入探讨了李白那既豁达又忧郁,既自负又感伤的复杂性格。他的笔下,既有对生活的洒脱看待,也有对命运的深深忧虑。通过对李白性格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诗中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呼唤,它激荡着读者内心的情感,引领我们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我们能看到李白那颗对自由无比向往的心,和他那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进酒》 诗歌赏析 诗歌艺术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的路径探索——以文学赏析课为例
10
作者 刘洁 卢景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9期39-41,共3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两个结合的中心思想,在“两个结合”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融入文学赏析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品德、坚定意志。因此可从以...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两个结合的中心思想,在“两个结合”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融入文学赏析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品德、坚定意志。因此可从以情感启迪,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以哲思启迪,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在体验式学习中创新文化等方面入手将课程思政融入文学赏析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文学赏析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
11
作者 张俊峰 《求知导刊》 2024年第7期59-61,共3页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诗歌意境赏析能力,采用文献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首先指出诗歌意境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然后分析语文教学中赏析诗...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诗歌意境赏析能力,采用文献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首先指出诗歌意境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然后分析语文教学中赏析诗歌意境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从分析客观物象、抓住诗歌文眼、展开联想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延伸补充材料六个方面,详细阐述诗歌意境的赏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诗歌意境 赏析策略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研究
12
作者 祁静静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要巧用归化与异化的方法,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再次要根据原作特定的表意语言,对接本土文化;从次要解析作品的方言和戏剧性独白,呈现出原作的文化特色;最后是要尊重原作的创作背景,感知作品文化艺术之美。同时也期望以上方法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品读、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鉴 英美文学 文学赏析 作品原意 本土文化
下载PDF
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赏析
13
作者 赵华英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文赏析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从“美”“用”及“礼”三个层面加以阐述。一方面以美为切入点,从造型、纹饰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该团扇美在何处;另一方面从团扇在礼仪和实用方面的功能性出发,探讨团扇为什么... 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文赏析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从“美”“用”及“礼”三个层面加以阐述。一方面以美为切入点,从造型、纹饰和材质三个方面分析该团扇美在何处;另一方面从团扇在礼仪和实用方面的功能性出发,探讨团扇为什么美。通过研究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并深入了解团扇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南宋雕漆柄竹丝团扇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结构、纹样、工艺等外在的造型工艺方面,其美的精髓更在于这种美源于南宋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雕漆柄 团扇 赏析
下载PDF
生命不息,呐喊不止——鲁迅先生的《呐喊》赏析
14
作者 邢小荷 《最小说》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作品既真实又魔幻,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深刻体现了那个时代无力改变的孤独感。生命不息,呐喊不止,《呐喊》中的人物与故事,表达了悲伤、无力、让人窒息的感受,冷漠的人们显示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可怕... 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作品既真实又魔幻,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深刻体现了那个时代无力改变的孤独感。生命不息,呐喊不止,《呐喊》中的人物与故事,表达了悲伤、无力、让人窒息的感受,冷漠的人们显示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可怕。鲁迅先生的“泣血”写作,表达了一种无声呜咽,同时又不放弃希望,启发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孤独感 赏析
下载PDF
韩强作品赏析
15
作者 韩强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
绘画有两种取胜之途:一种出奇制胜,另一种平中求奇。潘天寿曰:“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 绘画有两种取胜之途:一种出奇制胜,另一种平中求奇。潘天寿曰:“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其实,无论选择何者,都是一种挑战,而画者往往择其一而终身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出奇制胜 作品赏析 学养 功力 奇异 平中求奇 天资
下载PDF
传承文化 提升素养——2023年中考数学文化试题赏析
16
作者 罗伟 万叶红 《中学数学月刊》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经典文化、数学名著、数学思想、学科融合、科学技术、数学交流等六个方面,对2023年各地中考中的数学文化试题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考数学 数学文化 试题赏析
下载PDF
别具一格的精美画作——郭氏树皮画作品赏析
17
作者 罗强(拍摄) 焦玉红(拍摄)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19-19,共1页
郭氏树皮画充分利用树皮本身具有的自然色彩、天然纹理、疤痕印迹,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以高山流水、苍林云海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因料作画,以形造景,一画一景,各不相同,具有古朴、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自然景观 高山流水 作品赏析 别具一格
下载PDF
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的策略分析
18
作者 陈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2期0013-0017,共5页
为了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可以通过故事简介、背景介绍等方式实现。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可以通过故事简介、背景介绍等方式实现。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要素,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欣赏能力,并提升实践能力。此外,学生还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意义等,以加深对作者用意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拓展思维。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注重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赏析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文学 作品的理解 赏析能力
下载PDF
木雕技艺,见证一块木头的蜕变重生——木雕作品赏析
19
《科学之友》 2024年第2期20-20,共1页
木雕是我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之一,采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龙眼木、樟木等。木雕师傅运用形状、大小不一的雕刻刀和凿子、钢丝锯等工具,相继开发了应县木塔、永乐宫、华严寺等一系列高质量的木雕模型工艺品。
关键词 雕塑艺术 黄杨木 应县木塔 永乐宫 木雕 华严寺 工艺品 作品赏析
下载PDF
庆阳市博物馆馆藏西周穆公簋盖赏析
20
作者 吴雯颖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青铜器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金属器,它的出现标志了人类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让整个世界为中国文明赞叹。庆西周穆公簋盖是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青铜文物珍品,其造型庄重大气、纹饰富丽精致、铭文内涵丰富,不仅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展示了中国古代... 青铜器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金属器,它的出现标志了人类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让整个世界为中国文明赞叹。庆西周穆公簋盖是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青铜文物珍品,其造型庄重大气、纹饰富丽精致、铭文内涵丰富,不仅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而且四十五字铭文的丰富内涵也承载了西周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市博物馆 西周穆公簋盖 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