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
1
作者 宋才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民法典》规定生态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需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确立前置程序是检察机关履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式,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协同模式。要完善侵权惩罚赔偿司法适用制度体系,就需要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惩罚性赔偿的民事适用制度,生态环境侵权案件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补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制度 纠纷解决机制 赔偿诉讼制度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衔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宗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5期21-30,45,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模糊属性及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功能界分不清,是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衔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分析两种诉讼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二者属于本质趋同、功能不同的两种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模糊属性及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功能界分不清,是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衔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分析两种诉讼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二者属于本质趋同、功能不同的两种诉讼制度。就救济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而言,应在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的指引下,以生态环境损害发生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将两种诉讼制度功能进行合理调整,明确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界定为“事前预防”,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功能定位为“事后损害填补”,以此纾解两种诉讼制度在衔接适用方面的困顿。鉴于“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一破坏行为在导致生态环境遭受损害的同时,往往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损害。因此,文章根据救济对象的不同,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功能主义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 衔接路径
下载PDF
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武 孙哲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存在权属不清、损害不明以及救济程序阙如等问题。探究自然资源的内涵和自然资源损害的实质是建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逻辑前提。对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进行建构,分别从自然资源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展开,通过利益...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存在权属不清、损害不明以及救济程序阙如等问题。探究自然资源的内涵和自然资源损害的实质是建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逻辑前提。对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进行建构,分别从自然资源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展开,通过利益衡平机制对自然资源的合法价值之间的冲突作出顺位处理是解决自然资源损害问题的合理安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以及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先天不足不能对自然资源损害形成有效救济。对集体诉讼权利的确认、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以及厘清与其他涉环境诉讼的关系是建构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损害 环境利益 利益衡平 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风险规避视角下的环境治理新双轨制
4
作者 张占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施在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同时又带来了污染者的责任加重、行政机关的职责弱化、检察机关的监督受阻及环保组织的诉权闲置等一系列责任风险。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者过分关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私益属...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施在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同时又带来了污染者的责任加重、行政机关的职责弱化、检察机关的监督受阻及环保组织的诉权闲置等一系列责任风险。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者过分关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私益属性。事实上,公益属性才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本质属性。围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公益属性的回归,在制度层面构建“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环境执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广义)”和“公益组织—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狭义)”并行的环境治理“新双轨制”,在实现环境执法与广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狭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效衔接的同时,可以有效规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施中的各种责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风险规避 新双轨制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构建路径——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为纽带的两诉融合
5
作者 吴林轶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19期55-59,共5页
我国尚无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安排,目前两种诉讼并行模式存在信息屏障、制度脱节、公正裁判受阻、不利于被告人落实生态修复和损害赔偿责任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包含公法内核的民事诉讼,构建刑... 我国尚无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安排,目前两种诉讼并行模式存在信息屏障、制度脱节、公正裁判受阻、不利于被告人落实生态修复和损害赔偿责任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包含公法内核的民事诉讼,构建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有先例可资借鉴、具有突出制度优势和实践支撑。建议分步构建我国刑事附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为纽带,将刑事案件关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附带民事诉讼操作,在刑事起诉前两种诉讼并行,刑事起诉后附带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未来,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修订司法解释和与其他职能部门联合修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肯定试行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资源犯罪 民法典
下载PDF
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兼析《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4条第2款
6
作者 凌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关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学界有公益诉讼说、国益诉讼说和私益诉讼说等不同观点。从《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条款的立法脉络、具体内容以及相关司法实践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为了维护海洋环境资源... 关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学界有公益诉讼说、国益诉讼说和私益诉讼说等不同观点。从《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条款的立法脉络、具体内容以及相关司法实践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为了维护海洋环境资源所有者国家的利益,由海洋监管机关履行海洋生态环保行政职责而提起的诉讼,其性质应为国益诉讼。鉴于第114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的诉讼性质仍然模糊,建议修改第114条第3款,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表述,以有别于第2款“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进一步明晰这两款所规定的涉海环境诉讼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海洋环境保护法 诉讼性质 社会公共利益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整合
7
作者 黎泳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但两者在适用范围、运行程序上有所重叠,导致理论与实践层面诸多冲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衔接规则试图缓和两诉冲突,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但两者在适用范围、运行程序上有所重叠,导致理论与实践层面诸多冲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衔接规则试图缓和两诉冲突,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在衔接规则无法解决两诉冲突的情况下,两诉的制度整合成为一种新思路。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制度整合的蓝本与核心,通过厘清两诉的理论争议,明晰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作为特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本质,奠定整合的理论基础。在具体路径上,将行政机关列入整合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并对磋商程序、起诉顺位规则及举证规则进行优化,为解决两诉冲突提供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制度整合
下载PDF
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式路径:何以可行与何以可为——兼谈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路径选择
8
作者 张国安 刘汗青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气候变化议题司法化是大势所趋,亦是保障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需要。当气候变化诉讼回归司法实践本位时,法学理论必须回应气候变化诉讼基于何种理论、具有何种价值意义、如何与已有相关领域的诉讼进行识别与契合。囿于气候... 气候变化议题司法化是大势所趋,亦是保障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需要。当气候变化诉讼回归司法实践本位时,法学理论必须回应气候变化诉讼基于何种理论、具有何种价值意义、如何与已有相关领域的诉讼进行识别与契合。囿于气候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与涉及领域的广泛性,我国的气候变化诉讼呈现“公益诉讼主导、私益诉讼补充”的发展格局。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式路径是选择环境公益诉讼抑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自身特性以及现有的法律制度。基于“二诉”并存的现状,不应认为气候变化的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路径选择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取其益、剔去弊”,充分发挥“二诉”在气候治理中特有的价值与功能。此外,制定与完善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性法律与相关性法律以及贯彻风险预防原则,构建生态环境预防性救济体系对于铺展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式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气候变化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预防性救济体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公益诉讼关系再审视
9
作者 祝紫馨 胡艳香 《华章》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为调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纷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指出优先审理前者。两诉先后序的仓促确立,导致预防原则被架空的风险增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部分正... 为调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纷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指出优先审理前者。两诉先后序的仓促确立,导致预防原则被架空的风险增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部分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错位执行等问题。鉴于两诉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利益的同一制度目的,发挥了同样的事后救济功能,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则并无实质性差异,为顺应环境法典化的进程,可考虑将两诉整合形成专门保护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手段,以实现环境救济领域公私并行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诉讼衔接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衔接的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翠柏 张莹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2-70,共9页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存在两类相似的生态环境损害的司法救济路径,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以下简称“两诉”)。由于“两诉”的机制类似、功能重叠,它们之间既需做出区分、又需填补衔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两...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存在两类相似的生态环境损害的司法救济路径,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以下简称“两诉”)。由于“两诉”的机制类似、功能重叠,它们之间既需做出区分、又需填补衔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两诉”衔接的方法路径不一,综合视之,各有利弊。针对“两诉”并轨之现状,应进行“诉前”与“诉中”规则之填补,在探索必要共同诉讼之路的同时,也当厘清诉讼优先顺位和相关机构之间的职权定位,明确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权优先于司法权,以便发挥环保行政机关的优势地位、利用其优势资源。与此同时,充分并合理发挥社会组织和检察院的作用,以此促进不同体制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更为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衔接规则 诉讼顺位
下载PDF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汉 罗永鑫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依规追究环境破坏责任、实现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上殊途同归。当前,二者衔接不畅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磋商机制实效性不强,诉讼序位仍...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都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依规追究环境破坏责任、实现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上殊途同归。当前,二者衔接不畅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磋商机制实效性不强,诉讼序位仍有待厘清,证据移送及协同调查规则不明确,生态修复责任需落实落细等。为加强两种诉讼制度的衔接配合,避免不同机制功能重叠和行政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诉前应建立线索双向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设置磋商前置程序,确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优先顺位;诉中应建立并完善证据移送与协同调查机制;诉后应强化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履行与相应的检察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检察监督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沐晗 严厚福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我国现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适用原告举证损害、行为及其“关联性”的举证责任设置。该举证责任设置在法理上存在与保护“弱者”、平衡诉讼双方举证负担、“武器平等”、诉讼经济等理念和原则相悖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原告... 我国现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适用原告举证损害、行为及其“关联性”的举证责任设置。该举证责任设置在法理上存在与保护“弱者”、平衡诉讼双方举证负担、“武器平等”、诉讼经济等理念和原则相悖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原告与法院将“关联性”理解为“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证成率极高。但在因果关系证明不充分的案件中,被告可能因原告仅需证明“关联性”而陷于诉讼不利的困局,最终承担了高额赔偿。原告证明损害与行为“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设置具有法理可行性与实践合理性,符合程序公正精神,兼顾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举证责任分配 因果关系 关联性
下载PDF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嘉铭 王朔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是实落自然资源资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水平的现实需求和政策规范倾向的内在要求。文章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法律性质及与其... 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是实落自然资源资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水平的现实需求和政策规范倾向的内在要求。文章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法律性质及与其他相关环境法律诉讼的辨析3个维度进行法理思辨,厘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的管辖制度、原告提交诉讼材料制度、证据收集制度、生效裁判执行制度等4项制度,为构建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 自然资源资产 损害赔偿诉讼 制度建构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竞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敏瑞 王玮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4期30-36,共7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诉讼主体、诉讼请求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高度相似,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实践中,两诉讼制度纠缠不清、衔接不畅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效能。学界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诉讼主体、诉讼请求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高度相似,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实践中,两诉讼制度纠缠不清、衔接不畅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效能。学界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衔接存在“合并说”与“序位说”两种传统解法,两种学说各有千秋,但都未能很好地解决两制度的竞合问题。作为传统解法之外的“范围说”,能从源头上使两制度不再产生竞合,但作为新解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内容。文章通过分析“范围说”的理论基础与两制度的适用范围,提出构建“分散+系统”的双重立法模式,并沿用“定义+列举”的形式来重新确定具体适用范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竞合 合并说 序位说 范围说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衔接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洪坤 范雅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66-76,118,共12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困境,直接原因在于立法模式缺陷和法律规范缺失的立法层面,间接原因在于原告主体未明确、归责原则不明确和磋商程序不完善的司法层面。破解“两诉”衔接之困境,首先,必须明确“两诉”之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困境,直接原因在于立法模式缺陷和法律规范缺失的立法层面,间接原因在于原告主体未明确、归责原则不明确和磋商程序不完善的司法层面。破解“两诉”衔接之困境,首先,必须明确“两诉”之间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且二者诉权都来源于生态环境利益主体的不特定性;其次,应当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条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中“两诉”衔接规定进行规范优化,并且应以在环境法典设立专章的方式统合“两诉”法律规范;再次,应当明确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原告资格的方式,建立证据共享机制和损害赔偿磋商公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司法
下载PDF
论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适用与完善
16
作者 刘沐晗 严厚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民法典》第1232条首次将惩罚性赔偿引入环境法,使之成为环境法领域的新责任形式。根据法律解释,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具备可适用性。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既符合我国实践惯例,也能起到惩治恶意违法... 《民法典》第1232条首次将惩罚性赔偿引入环境法,使之成为环境法领域的新责任形式。根据法律解释,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具备可适用性。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既符合我国实践惯例,也能起到惩治恶意违法与警示社会的作用。目前,部分案件还存在惩罚性赔偿计算有误、溯及力有争议的问题,各案的惩罚性赔偿倍数与数额差距较大。因而,未来应适当限制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逐步完善惩罚性赔偿的各项具体标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与相关抵扣、豁免规则,以更好实现惩罚性赔偿的公益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侵权责任
下载PDF
行政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二元建构--兼评2022年行政赔偿司法解释第11、12条
17
作者 邓慧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行政赔偿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应当进行“原则+规范”的二元建构。原则层面,规范说具有普适性和明确性优势,值得采纳。规范层面,我国现行立法“原则与例外”式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体系基本符合规范说的要求,但由于需要同时适用行政诉讼法与... 行政赔偿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应当进行“原则+规范”的二元建构。原则层面,规范说具有普适性和明确性优势,值得采纳。规范层面,我国现行立法“原则与例外”式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体系基本符合规范说的要求,但由于需要同时适用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而两法本身存在逻辑冲突并伴随具体规则的差异,使得同时适用模式面临困境。对此,应打破两法并立的格局,确立国家赔偿法的唯一基础规范地位,并将司法解释的内容纳入其中,赋予其法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赔偿诉讼 主观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规范说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研究
18
作者 俄什妹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生态环境司法救济方面,我国同时存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两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诉讼制度,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诉”衔接机制的研究,发现“两诉”衔接仍存在磋商过程中衔接规则缺失、审理... 在生态环境司法救济方面,我国同时存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两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诉讼制度,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诉”衔接机制的研究,发现“两诉”衔接仍存在磋商过程中衔接规则缺失、审理阶段衔接条款不全、“中止审理条款”不合理以及执行阶段衔接条款模糊等诸多困境。为有效克服以上衔接困境,应当增加规定磋商过程中的衔接规则,补全审理阶段的衔接条款,将“中止审理条款”修改为“合并审理条款”,并明确规定执行阶段的衔接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两诉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关系定位 被引量:39
19
作者 林莉红 邓嘉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37-46,111,共11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方面,该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且被告不能为行政主体,契合民事诉讼的特征;另一方面,该诉讼所保护的生态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且胜诉之利益由全民共享,契... 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方面,该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且被告不能为行政主体,契合民事诉讼的特征;另一方面,该诉讼所保护的生态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且胜诉之利益由全民共享,契合公益诉讼的特征。鉴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上述关系定位,对两者予以规范整合可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目的:在起诉资格上,通过立法使前者之原告能被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在审判机构上,明确需由环境资源审判庭或指定的专门法庭审理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案件;在证据规则上,统一对行政机关于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制作的报告等材料之证据能力进行规范;在责任承担上,应以"修复生态环境"取代"恢复原状"的用语,合理界定修复标准、完善修复方式并明确赔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属性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性质再界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傅贤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5-103,共9页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不明,源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导致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等关联诉讼之间界限模糊,制度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众说纷纭,共有六种学说,但各有不足。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生态...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不明,源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导致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等关联诉讼之间界限模糊,制度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众说纷纭,共有六种学说,但各有不足。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更为明晰,但尚存在不少交叉管理的情形。基于权属性质差异,从诉讼目的角度出发,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宜将生态环境(或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界定为特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将自然资源(或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界定为国益诉讼,并与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等诉讼一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性质界定 特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 国益诉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