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命史的学术张力——基于数位赣剧传承人口述史的再研究
1
作者 胡晓东 艾文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2,156,共13页
生命史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接通历史、社会、个人的文本阐释通道,是非遗传承人研究的重要利器。赣剧非遗传承人群体作为赣剧艺术话语体系的建构者,为赣剧艺术建立了鲜活的生命档案。通过对赣剧传承人群体深入访谈,将数位代表性传承... 生命史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接通历史、社会、个人的文本阐释通道,是非遗传承人研究的重要利器。赣剧非遗传承人群体作为赣剧艺术话语体系的建构者,为赣剧艺术建立了鲜活的生命档案。通过对赣剧传承人群体深入访谈,将数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生命予以裸呈,探究其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以及个人创造和文化体验,并从其文化身份构建中透视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命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群体生命史研究从群体叙事角度,关注群体的主体间性与共同主体性,突显集体记忆在群体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以通宏洞微的学术张力揭示文化群体的生命意义和社会语境的深度融洽,突破了以往个体生命史叙事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生命史 身份建构 赣剧 非遗传承人
下载PDF
赣剧老戏单:《梁祝姻缘》节目单
2
作者 华亮 《影剧新作》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剧情简介赣剧《梁祝姻缘》是江西省赣剧团的建团之作,由石凌鹤、聿人改编,高履平导演,潘凤霞、童庆礽领衔主演,1953年5月29日在南昌市民德路大世界剧场首演,一炮而红。潘凤霞演唱的【南词】唱段“耳听得更鼓来山外……”,风靡南昌,传唱... 剧情简介赣剧《梁祝姻缘》是江西省赣剧团的建团之作,由石凌鹤、聿人改编,高履平导演,潘凤霞、童庆礽领衔主演,1953年5月29日在南昌市民德路大世界剧场首演,一炮而红。潘凤霞演唱的【南词】唱段“耳听得更鼓来山外……”,风靡南昌,传唱至今。该剧先后巡演于武汉、北京、天津、广州多地,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令观众如痴如醉,深受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潘凤霞 江西省赣剧 赣剧 一炮而红 剧情简介 戏单 节目单
原文传递
赣剧老戏单:《还魂记》节目单
3
作者 华亮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剧目简介赣剧《还魂记》是1957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由剧作家石凌鹤依据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改译的赣剧演出本。1959年7月,江西省赣剧团在庐山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与会代表演出,毛泽东主席... 剧目简介赣剧《还魂记》是1957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由剧作家石凌鹤依据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改译的赣剧演出本。1959年7月,江西省赣剧团在庐山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与会代表演出,毛泽东主席观看了潘凤霞、童庆礽、邹莉莉等演出的《还魂记》“游园惊梦”一折后,留下“美秀娇甜”四字赞语。赣剧《还魂记》作为赣剧经典剧目“三记一行”之一,1960年4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赣剧第一部彩色艺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电影制片厂 江西省赣剧 经典剧目 赣剧 《还魂记》 游园惊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原文传递
不愧苍天不负民——浅谈新编历史赣剧《烛照丹心》
4
作者 童孟遥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由知名剧作家姜朝皋编剧、鄱阳县赣剧团(鄱阳县赣剧饶河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赣剧《烛照丹心》采用顺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鄱阳郡人陶侃出仕武冈县令时坚持本心、不惧权贵,巧妙治理豪绅恶吏,同时带领百姓修渠摆脱旱... 由知名剧作家姜朝皋编剧、鄱阳县赣剧团(鄱阳县赣剧饶河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赣剧《烛照丹心》采用顺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鄱阳郡人陶侃出仕武冈县令时坚持本心、不惧权贵,巧妙治理豪绅恶吏,同时带领百姓修渠摆脱旱情的高节义行,表现了陶侃的大智大勇和不骄不馁。全剧简洁明快,线索明晰,层层递进,以诗化意象贯穿首尾,处处有呼应,时时有伏笔。出身寒门下品的陶侃治理土豪劣绅的步骤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从最开始的县丞崔玄再到后面的中正石恺、大都督王敦等,步步逼近而又有绵密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保护 赣剧 诗化意象 鄱阳县 陶侃 姜朝皋 层层递进 叙事手法
原文传递
在回归传统中再现经典——复排赣剧《荆钗记》引发的思考
5
作者 陈星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赣剧《荆钗记》是江西省赣剧院的保留剧目,于1991年创排,编剧黄文锡,导演刘安琪、孙蓓君,作曲程烈清。他们的合作堪称赣剧主创的“黄金组合”。该剧自上世纪末首演以来,凭着其深刻且具有当代价值的主题、卓越的演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 赣剧《荆钗记》是江西省赣剧院的保留剧目,于1991年创排,编剧黄文锡,导演刘安琪、孙蓓君,作曲程烈清。他们的合作堪称赣剧主创的“黄金组合”。该剧自上世纪末首演以来,凭着其深刻且具有当代价值的主题、卓越的演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作曲和舞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由此,赣剧青阳腔《荆钗记》在众多剧种的《荆钗记》中脱颖而出,熠熠生辉。三十多年来,该剧久演不衰,曾荣获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大奖、文华剧作奖、文华表演奖,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优秀演出奖”,担纲主演的涂玲慧凭借该剧享誉中国戏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节 优秀剧目奖 久演不衰 青阳腔 赣剧 涂玲慧 主创 黄金组合
原文传递
赣剧老戏单:《珍珠记》节目单
6
作者 华亮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赣剧《珍珠记》由石凌鹤据民间艺人手抄本,并参照明刻本《高文举珍珠记》整理改编,由老艺人俞六喜、郑瑞笙、龚泰泉、王仕仁等传授,潘凤霞、童庆礽、李菊香等赣剧演员学习传承。赣剧《珍珠记》 1956年1月首演于南昌,1957年被文化部评为... 赣剧《珍珠记》由石凌鹤据民间艺人手抄本,并参照明刻本《高文举珍珠记》整理改编,由老艺人俞六喜、郑瑞笙、龚泰泉、王仕仁等传授,潘凤霞、童庆礽、李菊香等赣剧演员学习传承。赣剧《珍珠记》 1956年1月首演于南昌,1957年被文化部评为戏曲改革范本之一,1958年4月由上海天马电影厂拍摄成赣剧第一部戏曲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记 戏曲改革 赣剧 潘凤霞 民间艺人 戏曲电影 上海天马 明刻本
原文传递
赣剧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以弋阳腔折子戏《张三借靴》《定天山》为例
7
作者 伍文珺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近日,“赣鄱好戏”《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南昌上演,该场演出包括两台高腔戏、两台采茶戏,四出折子戏均改编整理自传统剧目,改编整理后的剧目在艺术性、观赏性上大为提高,深受欢迎。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是一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 近日,“赣鄱好戏”《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南昌上演,该场演出包括两台高腔戏、两台采茶戏,四出折子戏均改编整理自传统剧目,改编整理后的剧目在艺术性、观赏性上大为提高,深受欢迎。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是一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事,包含着对剧种、地方文化、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本文仅以这场演出中弋阳腔折子戏《张三借靴》《定天山》为例,探讨赣剧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问题,以期给赣剧艺术如何守正创新提供一些启迪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折子戏 传统剧目 弋阳腔 时代精神 采茶戏 高腔 守正创新
原文传递
赣剧表演基本功训练的创新与思考
8
作者 缪云泰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赣剧,作为地方大戏剧种,拥有厚重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拟对赣剧基本功训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赣剧基本功训练与杂技、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吸收融合,以此打破传统界限,拓宽训练视野。同时,提出了引入现代... 赣剧,作为地方大戏剧种,拥有厚重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拟对赣剧基本功训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赣剧基本功训练与杂技、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吸收融合,以此打破传统界限,拓宽训练视野。同时,提出了引入现代舞台技术、表演理念等创新元素,以丰富赣剧训练内容,提升训练效果。本文的研究不仅为赣剧的教学和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对其他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有启发作用。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赣剧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江西乃至全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持续发光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表演基本功 训练创新 传统艺术传承
原文传递
青春版·赣剧《红楼梦》晋京演出
9
作者 编辑部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1期154-154,共1页
2024年3月6日、7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西省赣剧院创排的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该剧由导演张曼君执导、剧作家罗周担任编剧,以《红楼梦》海棠诗社为线索和叙述载体,通过《结社》《兴社》... 2024年3月6日、7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西省赣剧院创排的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该剧由导演张曼君执导、剧作家罗周担任编剧,以《红楼梦》海棠诗社为线索和叙述载体,通过《结社》《兴社》《衰社》《散社》四场主戏,演绎大观园青年儿女从聚众结社到离散分别之流变。剧情有机嵌入原著经典情节,如木石前盟、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游大观园、金玉良缘等。唱腔融合传统弋阳腔和青阳腔,如贾宝玉的唱腔采用弋阳腔曲牌【香罗带】【桂枝香】等,宝黛对唱《枉凝眉》选用青阳腔曲牌【红衲袄】,彰显出赣剧高腔的延续与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赣剧 黛玉葬花 《枉凝眉》 国家大剧院 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弋阳腔
下载PDF
赣剧服饰的美学特质与多元文化价值
10
作者 高韬 况丽红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服饰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产物,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明。作为一种载体,服饰承载着各种特定文化符号。赣剧艺术与赣剧服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精神,始于对大自然形象的模拟与想象。经过长期的... 服饰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产物,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明。作为一种载体,服饰承载着各种特定文化符号。赣剧艺术与赣剧服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精神,始于对大自然形象的模拟与想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受地域文化、剧情形象、戏曲程式等因素影响,赣剧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研究赣剧服饰的服饰发展与设置,重新审视其中美学特质与多元文化价值,思考现代赣剧服饰的审美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戏曲服装 服饰美学 文化价值
下载PDF
赣剧《还魂记》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分析
11
作者 刘珺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0期29-31,共3页
赣剧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赣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地方艺术魅力,在江西民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赣剧作为由弋阳腔演变而来的戏曲模式,融合了昆腔和乱弹,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众多经典赣... 赣剧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赣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地方艺术魅力,在江西民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赣剧作为由弋阳腔演变而来的戏曲模式,融合了昆腔和乱弹,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众多经典赣剧剧目中,《还魂记》作为代表作,能满足人们的普遍审美需求,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本文对赣剧《还魂记》进行分析,并对《还魂记》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提出个人看法,为我国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还魂记》 传播内容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赣剧犬阳腔《江边会友》简介
12
作者 《影剧新作》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剧情简介《江边会友》出自赣剧代阳腔剧目《金貂记》,与《哑背疯》一道被誉为赣剧“双绝”,在赣剧乃至中国戏曲界有着重要地位。1955年,江西省赣剧团首次赴京汇报演出,乐平籍老艺人李福东、徐双林主演的《江边会友》,得到了京剧大师梅... 剧情简介《江边会友》出自赣剧代阳腔剧目《金貂记》,与《哑背疯》一道被誉为赣剧“双绝”,在赣剧乃至中国戏曲界有着重要地位。1955年,江西省赣剧团首次赴京汇报演出,乐平籍老艺人李福东、徐双林主演的《江边会友》,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高度评价。1958年12月,中国戏曲研究院委托八一电影制片厂将李福东,郑瑞笙主演的《江边会友》拍摄成戏曲表演教学资料片,导演李紫贵采用纪录片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下该剧的舞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研究院 八一电影制片厂 梅兰芳先生 江西省赣剧 赣剧 汇报演出 老艺人 纪录片
原文传递
新时代赣剧艺术特征研究——以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为例
13
作者 童月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4期43-45,共3页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于 2022 年 6月 26 日在南昌首演,再现了赣剧这一古老剧种的青春活力。本文拟从曲牌、演唱、伴奏三个方面对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的艺术特征...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传统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于 2022 年 6月 26 日在南昌首演,再现了赣剧这一古老剧种的青春活力。本文拟从曲牌、演唱、伴奏三个方面对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一窥新时代赣剧剧目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青春版·赣剧《红楼梦》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赣剧《荆钗记》简介
14
作者 《影剧新作》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剧情简介《荆钗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南戏之一。赣剧《荆钗记》以明刊本《王状元荆钗记》为蓝本,参考明刊《屠赤水批评荆钗记》《六十种曲·荆钗记》、青阳腔艺人查士玉唱本《逼嫁雕窗》及《八能奏锦》《摘锦奇音》《缀白裘》中所选... 剧情简介《荆钗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南戏之一。赣剧《荆钗记》以明刊本《王状元荆钗记》为蓝本,参考明刊《屠赤水批评荆钗记》《六十种曲·荆钗记》、青阳腔艺人查士玉唱本《逼嫁雕窗》及《八能奏锦》《摘锦奇音》《缀白裘》中所选有关单折,重铸而成。《荆钗记》讲述王十朋和钱玉莲历经磨难的故事。才子王十朋与佳人钱玉莲相爱,以荆钗为聘礼,结为夫妻。王十朋中状元,因拒绝丞相招赘,被贬潮州;钱玉莲抗拒豪门逼婚,投江自杀,被人救起,奔往他乡。经过种种曲折坎坷,王十朋与钱玉莲终于团圆。《荆钗记》歌颂夫妻双方坚贞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赣剧 王十朋 《缀白裘》 《荆钗记》 明刊本 荆钗记 人文情怀
原文传递
因地制宜 顺势而为 寻求新的突破口——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寻求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15
作者 程慧 《影剧新作》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江西省乐平市是著名的中国古戏台之乡,也是“赣剧之乡”,赣剧和古戏台文化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乐平市(县)赣剧团自1951年成立以来,演出活动持续不断。然而,自上世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赣剧艺术的... 江西省乐平市是著名的中国古戏台之乡,也是“赣剧之乡”,赣剧和古戏台文化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乐平市(县)赣剧团自1951年成立以来,演出活动持续不断。然而,自上世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赣剧艺术的发展在乐平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2012年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后,剧团由原来的国有事业单位转变为了企业单位。之前改革没有考虑到将乐平市赣剧团完全推向市场的弊端,同时赣剧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新和改变,因此,剧团的改革遇到了瓶颈。这突出表现在人才的流失和接班人的断代,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越来越严峻,越来越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艺术的发展 古戏台 多元文化 乐平市 顺势而为 体制改革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赣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6
作者 刘媛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6期18-20,共3页
赣剧是江西地区的传统戏剧,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通过对赣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途径的探究,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当前保护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赣剧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赣剧的艺术特征,最后从文化... 赣剧是江西地区的传统戏剧,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通过对赣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途径的探究,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当前保护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赣剧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赣剧的艺术特征,最后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赣剧文化艺术的传承方法和发展路径。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赣剧艺术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音乐艺术文化更加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赣剧艺术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一出传统而又新奇的新编戏曲历史剧——简评赣剧《了凡知县》
17
作者 蒋国江 《影剧新作》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新编戏曲历史剧是当代戏曲创作的重要剧目类型。不过,由于受到影视剧及话剧历史剧的影响,活跃在当代戏曲舞台上的新编历史剧,人物扮相及表演往往趋于写实,缺少传统戏曲行当表演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韵味。新编戏曲历史剧如何做到... 新编戏曲历史剧是当代戏曲创作的重要剧目类型。不过,由于受到影视剧及话剧历史剧的影响,活跃在当代戏曲舞台上的新编历史剧,人物扮相及表演往往趋于写实,缺少传统戏曲行当表演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韵味。新编戏曲历史剧如何做到既好看,又具有传统戏曲美学韵味,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赣剧《了凡知县》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情节编构、演绎方式和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演绎方式 赣剧 新编历史剧 当代戏曲舞台 戏曲行当 舞台呈现 影视剧
原文传递
赣剧表演中的情感与技巧的结合和应用
18
作者 杨凯珍 《新传奇》 2023年第29期76-78,共3页
赣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其独特之处在于情感与技巧的精妙结合。赣剧的表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同于京剧、粤剧等其他中国戏曲形式,其在音乐、唱腔、表演动作以及化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本文探讨了赣剧表演中情感与技... 赣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其独特之处在于情感与技巧的精妙结合。赣剧的表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同于京剧、粤剧等其他中国戏曲形式,其在音乐、唱腔、表演动作以及化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本文探讨了赣剧表演中情感与技巧的交融与应用,分析了赣剧中身体语言、音韵表达、表情和化妆等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情感传达的要素和表达技巧,以期为赣剧的传播与传承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表演 情感 技巧 结合
下载PDF
数字人背景下赣剧角色的卡通形象设计研究
19
作者 万卫青 《上海包装》 2023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卡通形象是新时代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上的视觉艺术,也是数字人前期设计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流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人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从赣剧的历史演变与赣剧角色形象特征切入,分析了赣剧角色的卡... 卡通形象是新时代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上的视觉艺术,也是数字人前期设计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流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人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从赣剧的历史演变与赣剧角色形象特征切入,分析了赣剧角色的卡通形象设计表现手法,探讨赣剧角色形象的数字化传播与发展问题,旨在助力赣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通形象设计 赣剧 角色 数字人
下载PDF
赣剧乱弹腔系中西皮类唱腔研究
20
作者 马艳 《民族音乐》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赣剧作为具有多种类型唱腔的综合性地方戏曲艺术,确立了三大腔系的主要唱腔类别划分,其中,乱弹腔作为外来腔系集合的代表,在以往的研究之中大多将关注点放置在二凡腔之中而忽略与其相辅相成且可独立运用的西皮腔。西皮腔作为单独的唱腔... 赣剧作为具有多种类型唱腔的综合性地方戏曲艺术,确立了三大腔系的主要唱腔类别划分,其中,乱弹腔作为外来腔系集合的代表,在以往的研究之中大多将关注点放置在二凡腔之中而忽略与其相辅相成且可独立运用的西皮腔。西皮腔作为单独的唱腔体系,有着属于其腔系本身的全部大戏,同时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其他唱腔合流的现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赣剧艺术中的西皮腔作为对象展开研究,从其在外部至赣剧内部的传入的历史层面入手,深入探究其运用方式,最终进行其唱腔板式结构特点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剧 西皮 运用方式 板式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