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搏器植入后程控频率同实际起搏频率不符一例
1
作者 孙涛 赵战勇 +5 位作者 阙斌 阴赪茜 刘巍 王苏 陶英 李志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4年前因发作性头晕住院,心电图提示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长间歇3.5s,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未冉有头晕发作,外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her)提示起搏功能正常。1个月前来我院起搏器随访。
关键词 永久起搏 起搏频率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植入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发作性头晕 程控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起搏频率的合理程控对预防心房颤动发作的作用
2
作者 范洁 周乐今 +6 位作者 谢红 兰炳炎 邓旭 苗云波 孟洁 叶琼芝 张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39-439,共1页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起搏器前、后及程控起搏频率后 ,每月平均AF发作次数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安装DDD起搏器后AF发作次数较安装起搏器前减少 (2 .8±1.92vs 4.3± 2 .3 1次 /月 ,P <0 .0 5 ) ,12例未发作。程控起搏频率后AF发作较安装起搏器前AF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2± 1.48vs 4.3±2 .3 1次 /月 ,P <0 .0 1) ,19例未发作 ;较程控起搏频率前AF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7例未发作。结论 :病窦综合征伴阵发AF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及适当程控起搏频率可预防AF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 起搏频率 预防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不同基础起搏频率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相关性
3
作者 杨丽红 乔鹏 +4 位作者 徐金义 吴志红 李涵 杨蕊珂 张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AVNERP)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基础起搏频率的加快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逐渐延长,当起搏频率大于100次/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随之延长,故在描写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时应注明起搏频率,以达到规范化,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心房调搏 基础起搏频率 不应期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功能性心室起搏频率延迟原因分析
4
作者 倪红林 张国强 张丽丽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植入起搏器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能会出现心室起搏频率低于下限频率的现象,引起的原因有功能不良性与功能性。本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发生心房颤动伴心室起搏频率低于下限频率原因,发现起搏器部分特殊功能运作及相关起搏模... 植入起搏器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能会出现心室起搏频率低于下限频率的现象,引起的原因有功能不良性与功能性。本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发生心房颤动伴心室起搏频率低于下限频率原因,发现起搏器部分特殊功能运作及相关起搏模式设置可引起心室起搏频率低于下限起搏频率,而非真正起搏器功能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功能性心室起搏频率延迟 起搏
下载PDF
VVI起搏频率过缓致阿-斯综合征发作1例
5
作者 马娜 张灏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阿-斯综合征 VVI起搏频率过缓 心电图
下载PDF
DDD起搏感知房性P波致心室起搏频率过快1例
6
作者 赵俊英 卢喜烈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93-294,共2页
患者男性,64岁。1994年5月诊断为“病窦综合症”给予安装永久性(VV Ⅰ)型起搏器。术后上述症状仍时有发生,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间断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起搏器综合症、阵发性心房扑动”收治住院。
关键词 DDD起搏 心室起搏 P波 房性期前收缩 起搏方式 起搏器综合症 DDD型起搏 起搏频率 阵发性心房扑动 房室顺序起搏
下载PDF
不同心房起搏部位及频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汪贵忠 徐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起搏及不同起搏频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房颤的短期影响,分析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3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心房电极植入心耳和低位房间隔,平均随访1年,测量不同心房起搏频率时P波至左房传导时间及左侧...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起搏及不同起搏频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房颤的短期影响,分析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3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心房电极植入心耳和低位房间隔,平均随访1年,测量不同心房起搏频率时P波至左房传导时间及左侧房室间期,比较不同心房起搏部位术后房颤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2两组间均无并发症,无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情况发生;3低位房间隔组房颤发生率较右心耳组低,P波至左房传导时间短,左侧房室间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高起搏频率(80 bpm)较低起搏频率(60 bpm)比较可延长左侧房室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低位房间隔起搏时房颤发生率低,提高心房起搏比例可能伴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房间传导延缓,延长左侧房室间期,改善心房间、左侧房室同步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颤 房间隔起搏 右心耳起搏 起搏频率
下载PDF
起搏器频率改变的常见原因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健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6期533-539,共7页
起搏频率的表现方式主要有:(1)脉冲发放减慢5%~10%或起搏频率减慢4次/min以上;(2)起搏频率不规则或长短交替出现;(3)起搏频率增快或频率奔放。在日常心电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其起搏的频率在发... 起搏频率的表现方式主要有:(1)脉冲发放减慢5%~10%或起搏频率减慢4次/min以上;(2)起搏频率不规则或长短交替出现;(3)起搏频率增快或频率奔放。在日常心电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其起搏的频率在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频率 起搏频率 交替出现 频率奔放
下载PDF
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Meta Ⅱ-1204
9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5 位作者 张奎俊 张继革 王玉山 李晶 陈新 孙瑞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评价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生理性功能,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方法:5例患者埋植MetaⅡ-1204型起搏器,术后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和频率适应性起搏方式,进行运动和干扰试验。结果:频率适应性起搏时运动起搏... 目的:评价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生理性功能,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方法:5例患者埋植MetaⅡ-1204型起搏器,术后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和频率适应性起搏方式,进行运动和干扰试验。结果:频率适应性起搏时运动起搏频率和心输出量分别较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增加57%(110±17比70次/分)和49%(11.2±1.8比7.5±1.4L/min),运动耐量则提高40%(457±55比324±43秒);频率适应启动时间为36秒;摆动上肢加快起搏频率23次/分(93比70次/分)。结论:MetaⅡ-1204型起搏器可改善心动过缓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输出量,其起搏频率适应幅度与运动负荷相关性好,但频率适应速度较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每分通气量 起搏频率 运动耐量
下载PDF
心电图起搏频率异常增快的诊断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45-448,共4页
起搏频率是指1min内起搏器发放脉冲的次数,又称为基础起搏频率(Base Rate)。根据需要可通过程控仪调整、设定起搏频率。非频率适应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恒定,频率适应型起搏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起搏频率相应增快。单腔起搏器(AAI... 起搏频率是指1min内起搏器发放脉冲的次数,又称为基础起搏频率(Base Rate)。根据需要可通过程控仪调整、设定起搏频率。非频率适应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恒定,频率适应型起搏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起搏频率相应增快。单腔起搏器(AAI/VVI)如无自主心搏出现,依据程控的起搏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随自主心房率的变化,可在多种起搏模式之间进行自动转换,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引发心室起搏频率过快的潜在因素。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出现与发展,使起搏频率的变化也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频率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频率适应性起搏
原文传递
导线漏电致起搏频率减慢一例
11
作者 凌峰 吴欣 +1 位作者 马辉 金建芬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导线漏电 起搏频率
原文传递
正确认识起搏器的实际起搏频率
12
作者 林文华 邸成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92-393,共2页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指传感器驱动的最大房室频率或心室率;此外,双(三)腔起搏器具有上限跟踪频率和/或称为最...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指传感器驱动的最大房室频率或心室率;此外,双(三)腔起搏器具有上限跟踪频率和/或称为最大跟踪频率,指起搏器的心房通道感知P波后触发心室起搏的最大频率,在此频率以下,起搏器心室通道保持1∶1跟踪;心房率超过上限跟踪频率后,起搏器转换为非1∶1跟踪,避免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发生较快的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频率 起搏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跟踪频率 下限频率 心室起搏 传感器 程控参数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及频率的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13
作者 吴涛 李秋 +4 位作者 聂小莉 赵思勤 周世炳 张新 张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6期850-851,共2页
我们应用房室感知起搏抑制触发型〈DDD)、心房感知起搏抑制型(AAI)、心室感知起搏抑制型(VVI)等不同起搏类型的特点,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全自动起搏器在DDD、AAI、VVI的工作状态下分别在不同起搏频率时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 我们应用房室感知起搏抑制触发型〈DDD)、心房感知起搏抑制型(AAI)、心室感知起搏抑制型(VVI)等不同起搏类型的特点,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全自动起搏器在DDD、AAI、VVI的工作状态下分别在不同起搏频率时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探索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时的最佳起搏类型及起搏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影 起搏模式 起搏频率 同类型 彩色超声多普勒 心房感知 左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奇峰 李斌 +2 位作者 叶卓联 古献芳 张鹏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8-1249,共2页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根据患者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考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根据患者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考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日常生活中,观察组平均起搏心率、最大起搏心率以及6 min行走身体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A比值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最大心输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大每搏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物质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受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适当的心室起搏频率致儿童起搏器术后心功能受损二例
15
作者 李璟昊 李小梅 +4 位作者 江河 张仪 陈国良 戈海延 刘海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3岁6个月,均因运动耐力下降就诊,患儿分别于2.5年和1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外膜电极(1例植入单腔起搏器,电极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另1例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位点为右房+右室心尖...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3岁6个月,均因运动耐力下降就诊,患儿分别于2.5年和1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外膜电极(1例植入单腔起搏器,电极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另1例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位点为右房+右室心尖部),术后分别设置起搏频率为100~140次/分和110~180次/分。入院后心脏B超示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5~0.50和0.35~0.40。考虑为心室起搏频率过快所致的心功能受损,均予其下调起搏频率为70~140次/分。经上述处理后1个月随访时2例患儿心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患儿 心外膜起搏 心功能 起搏频率
原文传递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对正常QRS患者房颤和心力衰竭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琳 刘汉雄 +5 位作者 刘剑雄 燕纯伯 唐炯 何川 邓晓奇 裴小林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QRS患者在长期频率适应性起搏时是否会导致右室起搏比例增多进而引起房颤增加和心功能损害。方法163例行双腔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DDD起搏组及DDDR起搏组;DDDR组再分为3个亚组:右室起搏(VP)组;经房室结传导组;部分右... 目的观察正常QRS患者在长期频率适应性起搏时是否会导致右室起搏比例增多进而引起房颤增加和心功能损害。方法163例行双腔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DDD起搏组及DDDR起搏组;DDDR组再分为3个亚组:右室起搏(VP)组;经房室结传导组;部分右室起搏组。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各组心力衰竭和房颤的发生率。结果亚组分析显示在部分右室起搏组中的心力衰竭、房颤发生率及VP%于DDDR组较高(P<0.05)。结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可能会在部分患者中通过右室起搏比例增多而损害心功能,对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右室起搏比例对防范此种不良趋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右室起搏比例 房颤和心衰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阳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现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程序的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摘要)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定 杨坤河 +1 位作者 匡政宇 孙中华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99-100,共2页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例为单纯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均植入Vitatron 90 0E型DDDR起搏器。第二阶段 :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 5 5bpm ,4周 ,探查不同病人发作房颤的可能诱发因素。第三阶段 :启动超速起搏治疗阶段 ,DDD 80bpm ,4周 ,观察超速起搏的抗房颤作用。第四阶段 :启动抗房颤程序 ,DDDR 60bpm ,据第二阶段获悉的房颤的可能触发因素 ,启动 4个预防房颤程序中的相关的项目 ,4周 ,观察抗房颤治疗作用。结果  4例均可有效控制房颤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相比 ,A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3 8.4%下降为 10 .6%及 11.3 % ,B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47.7± 2 5 .4%下降为 2 6.6± 15 .9%及 12 .8± 9.8%。其中A组患者第三、第四阶段相比似无明显的差别 ,B组患者第四阶段的治疗手段优于第三阶段的治疗手段。两组相比 ,第三阶段A组优于B组 ,第四阶段相比A、B两组基本相同。结论 抗房颤起搏有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心房颤动程序 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 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的运动——心率预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萍 孙卫新 +4 位作者 金捷 赵青萍 陈翔 孔澍 黄诒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24-329,共6页
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体动型频率自适应起搏器心率控制方法的研究入手,设计了一种运动--心率预测系统。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通过蓝牙模块进行通讯。下位机完成人体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加速度信号向起搏心率信号的映射,同时... 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体动型频率自适应起搏器心率控制方法的研究入手,设计了一种运动--心率预测系统。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通过蓝牙模块进行通讯。下位机完成人体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加速度信号向起搏心率信号的映射,同时完成加速度信号和心率信号的实时传输。上位机完成人体加速度信号和心率信号的实时显示和记录,并且通过对6个参数的分级设置实现对下位机的算法控制。应用运动--心率预测系统进行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线性算法得到的映射起搏心率和实际心率的相关性比较好,线性比较显著(R2=0.787,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动型频率自适应起搏 频率调控 运动-心率预测系统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文志 宿燕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30-433,共4页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起搏器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现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作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传感器(特别是双感受器传感器)、算式和适应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 传感器 算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