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变片法的非平行多裂纹相互作用及起裂机理
1
作者 沈晴晴 黄典一 +3 位作者 饶秋华 易威 孙栋良 李卓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55-1668,共14页
通过计算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kmax(θ)和KⅡ,kmax(θ),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多裂纹起裂准则预测非平行多裂纹的起裂参数。对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红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片测量方法监测裂纹尖端附... 通过计算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kmax(θ)和KⅡ,kmax(θ),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多裂纹起裂准则预测非平行多裂纹的起裂参数。对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的红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片测量方法监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以确定裂纹起裂顺序。结果表明:裂缝相对倾角的变化对破坏轨迹影响不大且多裂纹尖端很少同时起裂。单轴压缩下含3条非平行斜裂纹红砂岩试件破坏形式可分为两种:翼裂纹贯通和翼裂纹-次生裂纹贯通。断裂机理均为Ⅰ型(拉伸)起裂。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行多 相互作用机理 起裂机理 应变片法
下载PDF
水平井定面射孔条件下水力裂缝起裂机理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合 兰中孝 +2 位作者 王素玲 许建国 赵晨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4-800,共7页
建立水平井定面射孔局部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水平井定面射孔条件下水力裂缝起裂机理,研究井筒位置、射孔参数等对起裂压力的影响规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定面射孔岩体三维流固耦合地应力模型,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给... 建立水平井定面射孔局部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水平井定面射孔条件下水力裂缝起裂机理,研究井筒位置、射孔参数等对起裂压力的影响规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定面射孔岩体三维流固耦合地应力模型,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给出了定面射孔起裂压力确定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对于正断层型和逆断层型地应力场,定面射孔时裂缝均在射孔壁面上起裂,正断层型地应力场易形成宽而短的垂直缝,逆断层型地应力场易形成长而窄的转向缝;对于正断层型地应力场,井筒方位角和井筒倾斜角越大,定面射孔的起裂压力越低;对于逆断层型地应力场,井筒方位角越大、井筒倾斜角越小,定面射孔起裂压力越低;射孔夹角越小、射孔直径越大、射孔深度越大,定面射孔起裂压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面射孔 水力压 体积压 起裂机理 起裂压力
下载PDF
水力喷砂射孔孔道-裂缝起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曲海 刘营 许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与传统射孔工艺相比,水力喷砂射孔方法产生的地层孔具有孔径大、孔道长和孔数少特点。针对射孔孔道影响压裂裂缝形态问题,开展孔道周围应力分布及起裂机理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室内实验验证的方法,分别从布孔... 与传统射孔工艺相比,水力喷砂射孔方法产生的地层孔具有孔径大、孔道长和孔数少特点。针对射孔孔道影响压裂裂缝形态问题,开展孔道周围应力分布及起裂机理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室内实验验证的方法,分别从布孔方式、射孔方位和水平井筒方位方面,揭示了水平井近井筒区域喷砂射孔孔道产生的3种裂缝形态。研究表明,压裂裂缝倾向于从射孔孔道根部位置起裂;水平井筒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夹角小于30°,两层布孔可在近井筒区域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螺旋布孔和对称布孔产生多条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比横向裂缝更易于产生,形成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相结合的扭曲裂缝;水平井筒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夹角大于80°,产生一条纵向裂缝,与喷砂射孔参数无关。该研究可为水平井水力喷砂射孔及压裂合理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砂射孔 起裂机理 缝形态 水力压
下载PDF
高瓦斯低渗透性煤层隧道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其志 舒安齐 +1 位作者 肖衡林 庄心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91-497,共7页
含煤层隧道施工中瓦斯抽排是关系到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高瓦斯低渗透性煤层段掌子面处煤层水力压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注水孔周围煤体裂隙的起裂原因和裂隙发育过程,结果认为:在水力压裂作用下煤体原始裂... 含煤层隧道施工中瓦斯抽排是关系到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高瓦斯低渗透性煤层段掌子面处煤层水力压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注水孔周围煤体裂隙的起裂原因和裂隙发育过程,结果认为:在水力压裂作用下煤体原始裂隙主要受拉压破坏,周围煤体主要受压剪破坏,剪应力随水压力增加而增加,并向四周裂隙移动。针对贵州正在施工的某煤层隧道,分析该工程中利用水力压裂进行瓦斯抽排的技术及过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水力压裂增透技术有助于增加低渗透性煤层的透气性。进一步对比分析认为:由于煤体原始裂隙降低了裂缝起裂条件,而导致实际施工中水压力大小要普遍小于理论模拟结果。论文的研究丰富了水力压裂技术的实验研究资料,为今后煤层隧道揭煤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隧道 水力压 数值模拟 起裂机理
原文传递
含裂隙岩石微裂纹起裂扩展及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传龙 俞然刚 +3 位作者 马国良 杨文东 宋若松 张立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169,179,共5页
为探究含有不同裂隙类型(张开、闭合)、裂隙倾角和裂隙长度岩样的微裂纹起裂扩展及损伤演化规律,基于PFC 2D构建了含裂隙岩样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从细观角度解释了不同裂隙倾角和裂隙类型岩样的起裂及破坏特征差异,并从能量角... 为探究含有不同裂隙类型(张开、闭合)、裂隙倾角和裂隙长度岩样的微裂纹起裂扩展及损伤演化规律,基于PFC 2D构建了含裂隙岩样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从细观角度解释了不同裂隙倾角和裂隙类型岩样的起裂及破坏特征差异,并从能量角度对岩样进行损伤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裂隙倾角α的增大,张开型峰值强度呈正相关,闭合型则先减小后增大,弹性模量与峰值强度变化规律一致。当30°≤α≤60°时,两种含裂隙岩样多从裂隙尖端起裂;当60°≤α≤90°时,两种岩样破坏路径相似;基于胶结破坏能定义损伤变量和修正系数,建立了演化模型,分别从裂隙类型、倾角和长度三个角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含裂隙岩体受载后的损伤演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隙岩石 隙倾角 起裂机理 颗粒位移矢量场 损伤演化
原文传递
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压裂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晓诚 王晓鹏 +2 位作者 李进 韩耀图 张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2,共7页
为了满足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高效开发的需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实现防砂、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S油田为例,研究了压裂充填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对液压锁定器、顶... 为了满足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高效开发的需求,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实现防砂、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与延伸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S油田为例,研究了压裂充填对生产的影响,同时对液压锁定器、顶部封隔器总成、充填短节旁通孔及反循环流道等进行了优化,形成了适用于φ244.5和φ177.8 mm套管的一趟多层压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交联类型的压裂液滤失量小、压裂液效率高、易形成平整的短宽缝,有利于进行压裂充填作业;压裂充填完井与常规砾石充填完井相比,压裂充填完井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增强低渗层导流能力,达到增产、调剖和控水等多重目的;一趟多层压裂防砂工艺技术可满足4层压裂充填防砂完井作业要求。所得结论可为渤海油田疏松砂岩的高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充填 起裂机理 防砂完井 一趟多层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页岩定面射孔水力裂缝起裂特征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兴午 刘强 +1 位作者 张柟乔 杨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定面射孔是近年来针对非常规油气井体积压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射孔技术。该技术改变了常规螺旋布弹方式,采用特制超大孔径射孔弹和特殊布弹方式,射孔后在其方向上形成一个扇面。该射孔工艺在致密油气水平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页岩气... 定面射孔是近年来针对非常规油气井体积压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射孔技术。该技术改变了常规螺旋布弹方式,采用特制超大孔径射孔弹和特殊布弹方式,射孔后在其方向上形成一个扇面。该射孔工艺在致密油气水平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上还相对较少。文中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探索了定面射孔对施工压力、水力裂缝起裂、延伸及形态特征的影响。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四川盆地某页岩气水平井,并利用软件模拟对定面射孔压后水力裂缝进行分析。现场应用结果及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螺旋射孔,该技术有利于降低近井筒孔眼摩阻,也有利于提高页岩压后水力裂缝缝网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面射孔 页岩气 水平井 水力压 起裂机理
下载PDF
Interacting mechanism and initiation prediction of multiple cracks 被引量:4
8
作者 Qing-qing SHEN Qiu-hua RAO +2 位作者 Zhuo LI Wei YI Dong-liang SU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79-791,共13页
The maximum Mode Ⅰ and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SIFs), KI,kmax(θ) and KII,kmax(θ)(0°<θ<360°), of inclined parallel multi-crack varying with relative positions(inclu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 The maximum Mode Ⅰ and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SIFs), KI,kmax(θ) and KII,kmax(θ)(0°<θ<360°), of inclined parallel multi-crack varying with relative positions(inclu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acings) are calculated by the complex function and integr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ir interacting mechanism and determine the strengthening and weakening zone of SIFs. The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maximum tension-shear SIF to predict crack initiation angle, load, and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crack always initiates in Mode Ⅰ and the vertical spacing is better not to be times of half crack-length for crack-arrest,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est results of the red-sandstone cube specimens with three parallel cra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is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mechanism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initiation prediction multiple crack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