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段恭让长篇小说《白鹿原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2-156,共5页
蓝田:历史与文学 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南,南北被山岭阻隔,中间一道平川,与灞河相伴,蜿蜒伸展,流向西安。过去,县人出入的主要通道,只有与灞河齐行的长坪之路。因自然环境所致,该县工商业滞后,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与外面交往较少,民性多... 蓝田:历史与文学 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南,南北被山岭阻隔,中间一道平川,与灞河相伴,蜿蜒伸展,流向西安。过去,县人出入的主要通道,只有与灞河齐行的长坪之路。因自然环境所致,该县工商业滞后,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与外面交往较少,民性多耿直憨厚,向有"生冷蹭倔"之称。虽然生存条件不佳,但若从秦献公六年置县算起,蓝田历史亦近两千四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灞河 苍旻 超以象外 秦献公 终南 文学传统 孙虎 陈忠实 生存条件
下载PDF
“超以象外”与“典型性”——意象的内涵及在传统绘画中的审美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 李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5期137-139,共3页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而中西文化中的"意象"涵义截然不同,这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哲学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所致。中西的意象在其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西传统绘画中...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而中西文化中的"意象"涵义截然不同,这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哲学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所致。中西的意象在其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西传统绘画中的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其审美本质与审美语言形态的比较,以发现意象性在绘画中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绘画意象 超以象外 典型
下载PDF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阐释——兼谈司空图《雄浑》一品
3
作者 陈颖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6期35-37,共3页
《廿四诗品》开篇第一品即为雄浑,意指雄伟浑厚的艺术风格,是作者诗美理想之一。在著作中,《雄浑》与《劲健》同属美学两大范畴阴柔和阳刚中的阳刚一类。司空图对雄浑之美推崇备至,把雄浑放在二十四诗品之首。这与作者之生平阅历、哲学... 《廿四诗品》开篇第一品即为雄浑,意指雄伟浑厚的艺术风格,是作者诗美理想之一。在著作中,《雄浑》与《劲健》同属美学两大范畴阴柔和阳刚中的阳刚一类。司空图对雄浑之美推崇备至,把雄浑放在二十四诗品之首。这与作者之生平阅历、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密切相联,也是当时美学思潮的一种反映。杨振纲《诗品续解》引语曰:“诗文之道,或代圣贤立言,或自抒其怀抱,总要见得到,说得出,各使健不可挠,牢不可破,才可当不朽之一,故先以雄浑。”《雄浑》全诗如下: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人浑,积健为雄。 备具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 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理解此品涵义颇难,《雄浑》虽为诗论,却没有论据,也无论证,有的只是象征性的描述,抽象的道理,给我们今天的认识把握带来了鉴赏的“苦恼”。《廿四诗品》在品评诗歌的多种风格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原则,它的意义远超出了对诗歌的评论,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探索,用心体察,如《雄浑》这一品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便是很好一例。理解第一品大体上可以把握住“大用”、“真体”、“浑”、“虚”、“健、雄、象、中”几个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其环中 超以象外 司空图 文学创作风格 “象” 艺术家 诗品 积健为雄 审美判断力 文学理论
下载PDF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略测钟阿城的小说世界
4
作者 郭枫 《华文文学》 1986年第4期61-63,共3页
本刊从这一期起,增加一个“信息反馈”的新栏目。着重转载台港及海外报刊有关中国大陆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报道。增设这个新栏目的目的,是使大陆文艺界了解台港及海外人士的意见、看法和建议,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因此,不管这些意见是公正... 本刊从这一期起,增加一个“信息反馈”的新栏目。着重转载台港及海外报刊有关中国大陆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报道。增设这个新栏目的目的,是使大陆文艺界了解台港及海外人士的意见、看法和建议,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因此,不管这些意见是公正,是偏激:是全面,是片面;是捧,是骂,我们都将如实转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陆文艺界以及广大读者将欢迎这个新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阿城 小说世界 超以象外 台港 树王 小说语言 海外人士 信息反馈 小说选 王一生
下载PDF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例话
5
作者 李天道 《文史杂志》 1989年第6期18-19,共2页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注重感悟、体验的直观式的认知态度为特征,这就孕育了中华民族情感丰富、细腻旷远的艺术心灵。人们习惯于用鲜活而情绪化的审美方式去观照自然万物,以求达到心灵与自然相互感应、浑然一体的境界,超越具象的物质形...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注重感悟、体验的直观式的认知态度为特征,这就孕育了中华民族情感丰富、细腻旷远的艺术心灵。人们习惯于用鲜活而情绪化的审美方式去观照自然万物,以求达到心灵与自然相互感应、浑然一体的境界,超越具象的物质形态和时空界限,从中体验到宇宙本原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命题,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对这种传统的审美观照方式和主体应该保持的特定审美心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以象外 文艺美学 审美心境 《诗品》 审美观照 环中 中国古代诗词 时空界限 审美方式 自然万物
下载PDF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论《红楼梦》诗的光辉
6
作者 杨信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0-33,57,共5页
脂评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指出:“余谓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是的,《红楼梦》里有那么多诗词歌赋,可谓美不胜收;但如果把“传诗之意”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只看到了现象。在二十五回,脂评又指出:“余谓此书之妙,皆从诗... 脂评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指出:“余谓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是的,《红楼梦》里有那么多诗词歌赋,可谓美不胜收;但如果把“传诗之意”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只看到了现象。在二十五回,脂评又指出:“余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这句话就更为深刻了:着眼于全书的传诗之意,则全书之妙皆从诗中“泛”出。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以脂评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曹雪芹继承并创新古典诗词的艺术传统的巨大成就,是我们深入研究《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课题。发扬古典诗词表现艺术的传统,是《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以象外 古典诗词 诗词歌赋 表现艺术 林黛玉 薛宝钗 艺术传统 好了歌注 潇湘馆 诗词曲赋
下载PDF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简评樊德三副教授主编的《文学概论》、《美学引论》两书的文艺美学思想
7
作者 杨无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在学术著作出版很不景气的一九八九年,樊德三同志一下子就主编出版了三本书:《文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美学引论》(光明日报出版社)、《古代文论名篇导读》(光明日报出版社),他主编的另外一本《教学美学》也即将由中国矿业大学... 在学术著作出版很不景气的一九八九年,樊德三同志一下子就主编出版了三本书:《文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美学引论》(光明日报出版社)、《古代文论名篇导读》(光明日报出版社),他主编的另外一本《教学美学》也即将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读了樊德三主编的以上三本论著,深感他作为在盐城师专中文系执教多年的文艺学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对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有素,教学科研并行不离。这从三本既是论著又是教材的特色中充分显示了出来。下边仅就《文学概论》和《美学引论》两书,简评一下樊德三文艺美学研究的显著特色。这些年文艺美学界引进了西方大量的学术成果,涌现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德三 文学概论 文艺美学思想 文艺美学研究 古代文论 超以象外 光明日报出版社 著作出版 一本 东北师大
下载PDF
超以象外——绘画作品中的抽象之“象”
8
作者 邵文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12期24-25,共2页
抽象绘画,一般指西方现代纯粹的抽象绘画。但是从作品的内在思想表达层面上来说,抽象之"象"并不仅存在于纯粹的抽象绘画作品之中,也存在于一些具象绘画作品之中。文章从史前绘画作品的抽象元素,西方近现代抽象绘画,写意中国... 抽象绘画,一般指西方现代纯粹的抽象绘画。但是从作品的内在思想表达层面上来说,抽象之"象"并不仅存在于纯粹的抽象绘画作品之中,也存在于一些具象绘画作品之中。文章从史前绘画作品的抽象元素,西方近现代抽象绘画,写意中国画、意象油画与中国当代抽象画,儿童绘画作品的抽象意识等出发,对绘画作品中的抽象之"象"进行分析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绘画 写意 超以象外
下载PDF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读张英洪水彩作品
9
作者 徐明松 《上海艺术家》 1999年第4期74-76,共3页
在水彩名家张英洪先生的家中,我见到了英洪先生80年代初期的一些水彩风景作品。如《古镇》《姑苏城外》《万县》等等。这些作品纯朴淡雅,绝少雕饰和渲染。即便是当时画家大多迷恋英国水彩所显示的那种光影变化丰富、色彩明丽细腻的特色... 在水彩名家张英洪先生的家中,我见到了英洪先生80年代初期的一些水彩风景作品。如《古镇》《姑苏城外》《万县》等等。这些作品纯朴淡雅,绝少雕饰和渲染。即便是当时画家大多迷恋英国水彩所显示的那种光影变化丰富、色彩明丽细腻的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杳无影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其环中 超以象外 中国水彩 水彩画创作 洪水 水彩画纸 水彩静物 张英 视觉中心 交响音画
下载PDF
古韵磬音之超以象外
10
《景德镇陶瓷》 2011年第1期I0046-I0047,共2页
关键词 韵磬 超以象外
下载PDF
超以象外——创作型写生所思
11
作者 曹天戈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45,共2页
抛开被断章取义的情况,吴冠中当年的一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仍然在国画界引发了激烈争论。不论如何,我认为吴冠中先生都指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他对笔墨这一至臻体系之未来的想象。而基于画面推敲笔墨,其实也是... 抛开被断章取义的情况,吴冠中当年的一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仍然在国画界引发了激烈争论。不论如何,我认为吴冠中先生都指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他对笔墨这一至臻体系之未来的想象。而基于画面推敲笔墨,其实也是当代写意人物画创作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如此,吴冠中的观点便更加可贵,因为它对于实践者而言绝非遥不可及,它是极具可操作性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越笔墨范畴的:造型与笔墨终归是为整个画面而服务,为了画家的观念、情感表达而服务。这里我想以本人的一幅创作型写生为例,反思自己在整个创作中的观察、构思、造型以及笔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先生 创作型写生 当代写意人物画 超以象外 等于零 情感表达 断章取义 国画
原文传递
苏轼书法创作中的禅宗精神——评《超以象外:苏轼书法理论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洪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7-I0007,共1页
苏轼有“词圣”之美誉,而其书法造诣同样很高,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更表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书论不仅从工笔技道层面创造了汉字书法艺术新的形式美学,更是从气象意境层面发掘了书法艺术禅宗精神,向后世展示了苏轼作... 苏轼有“词圣”之美誉,而其书法造诣同样很高,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更表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书论不仅从工笔技道层面创造了汉字书法艺术新的形式美学,更是从气象意境层面发掘了书法艺术禅宗精神,向后世展示了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杰出代表在书法艺术上的高妙境界。纵观苏轼书论体系,其中颇具研究价值的是其书学思想中若隐若现的禅宗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思想 书法艺术 书论 书法创作 中国古代文人 禅宗文化 超以象外 禅宗精神
原文传递
超以象外的畅想与神思——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思考与实践
13
作者 王林旭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老子》十五章一、精神的远游"超象",作为艺术命题提出伊始,经过从古至今的奠基、扬弃、生成与绵延,已然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理论概念和艺术实践的探索课题。"超象"...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老子》十五章一、精神的远游"超象",作为艺术命题提出伊始,经过从古至今的奠基、扬弃、生成与绵延,已然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理论概念和艺术实践的探索课题。"超象"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新思维、新观念的必然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与实践 超以象外 当代文化语境 新思维 《老子》 艺术
原文传递
从“超以象外”谈“意境”
14
作者 吴昊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1,共4页
自先秦以来,随着道家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逐渐拓展和不断延伸,"意境"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追求。同时,"意境"理论的产生正是以道家美学思想,特别是以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主要来源的,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美学思想... 自先秦以来,随着道家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逐渐拓展和不断延伸,"意境"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追求。同时,"意境"理论的产生正是以道家美学思想,特别是以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主要来源的,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地位。从"超以象外"入手研究"意境"的核心问题,会使人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由"意境"带来的"至乐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意境 庄子美学思想 超以象外
原文传递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演员如何创造真实的人物情感
15
作者 周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自唐司空图《诗品·雄浑》,意指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是由外部形象塑造和内部形象塑造两部分构成的。外部形象塑造是...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自唐司空图《诗品·雄浑》,意指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是由外部形象塑造和内部形象塑造两部分构成的。外部形象塑造是依靠演员自身的声音、肢体、气质、表情、眼神等还原角色准确的外在形态;而内部形象塑造则要呈现出角色的情绪情感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以象外 环中 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 外部形象 外在形态 人物情感 冥冥之中 小伙伴 文化分析
原文传递
因“心”造境,超以象外——林茵访谈录
16
作者 林茵 山己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3年第11期66-73,共8页
我希望表现一些不要太多修饰,比较单纯的意象,我也会画牡丹,画荷花,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杂花更能打动我,它们拥有不知名的美感……SHMJ:你为什么选择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你生活的地域—岭南有关吗?广东气候宜人,... 我希望表现一些不要太多修饰,比较单纯的意象,我也会画牡丹,画荷花,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杂花更能打动我,它们拥有不知名的美感……SHMJ:你为什么选择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你生活的地域—岭南有关吗?广东气候宜人,植被丰富,题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林茵:不同的地域植被不同,北方一样也有许多花草植被,每个地方的植物都有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境 超以象外 赵无极 郎世宁 个人创作 王时敏 中国美术史 崔白 艺术体系 八大山人
原文传递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董寿平书画艺术管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娜 《收藏家》 2015年第10期43-48,共6页
在中国现当代书画艺术大师中,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者不乏其人,然兼以学者之道自学书画,并卓有成效、独树一帜成一代大家者,却凤毛麟角。现代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可算其中之一。董寿平注重读书,是一位修养全面的艺术家,绘画以外,于书法、美... 在中国现当代书画艺术大师中,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者不乏其人,然兼以学者之道自学书画,并卓有成效、独树一帜成一代大家者,却凤毛麟角。现代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可算其中之一。董寿平注重读书,是一位修养全面的艺术家,绘画以外,于书法、美术理论、艺术鉴赏诸多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所作无论山水还是松竹梅兰,无不风格强烈,别具面目。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寿平 书画艺术 超以象外 当代书画 晋祠博物馆 美术理论 披麻皴 巨然 环中 秋郊饮马图
原文传递
超以象外——汉诗“诗中有画”的再思考
18
作者 潘大安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37-144,4,共9页
“诗言志、歌咏言。”汉文化是诗的文化,汉诗是汉文化之精华。弘扬汉文化必须弘扬汉诗,汉文化之教学研究必须将汉诗列为重点。在汉诗的教学研究中选取何种视角,应用何种理论,是海内外汉文化教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亦是汉诗教学研究... “诗言志、歌咏言。”汉文化是诗的文化,汉诗是汉文化之精华。弘扬汉文化必须弘扬汉诗,汉文化之教学研究必须将汉诗列为重点。在汉诗的教学研究中选取何种视角,应用何种理论,是海内外汉文化教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亦是汉诗教学研究领域众所关心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诗歌与绘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在世界学林方兴未艾。比较文艺学(comparative arts)作为一门新兴人文艺术学科已被纳入不少高校的课程。这门学科在文学教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之外另辟蹊径,在文学教学研究中能收触类旁通之效,在对一国或一民族文化的总体认识上亦能获融会贯通之益。比较文艺学的兴起影响冲击了汉诗教学研究之常规,促使我们推陈出新,对之进行必要的改革。 如何将现代比较文艺学理论应用于汉诗教学研究,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依笔者之见,从中国传统诗学“诗中有画”这一命题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比较文艺学、诗歌符号学理论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中有画” 汉诗 比较文艺学 教学研究方法论 会意字 超以象外 汉文化 “画中有诗” 自然符号 诗歌语言
原文传递
超以象外
19
《辽宁人大》 2006年第2期48-48,共1页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首《水墨梅》七绝。颇负盛名。其四曰: 含章殿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关键词 超以象外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原文传递
从情景交融到超以象外——浅谈石鲁中期到晚期绘画风格的蜕变
20
作者 张剑 《国画家》 2020年第2期4-5,共2页
石鲁的艺术创作若从时间和风格演变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入陕北公学院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早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中期阶段、"文革"后至去世前的晚期阶段。早期阶段石鲁艺术创作主要为了配合党革命... 石鲁的艺术创作若从时间和风格演变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入陕北公学院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早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中期阶段、"文革"后至去世前的晚期阶段。早期阶段石鲁艺术创作主要为了配合党革命路线宣传,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以版画创作为主,内容多表现劳苦大众,形式朴素,画面单纯,通俗写实,带有叙事情节,群众能够快速明了其创作用意,如版画作品《群英会》《打倒封建》《说理》等。此时,石鲁艺术创作思想尚未成熟,画面主要表现昂扬炙热的革命情感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鲁 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 艺术创作 绘画风格 超以象外 风格演变 情景交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