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L Master联合A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浩英 张跃红 +4 位作者 黄丹菊 卢美仪 王璟 明国英 曾昭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IOL Master联合A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超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A... 目的探讨IOL Master联合A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超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A超组于术前使用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用Pentacam测量角膜曲率(K);联合组采用IOL Master 5.5联合A超获得上述参数。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屈光误差,并采用IOL植入术后视觉评估问卷调查患者术后情况(脱镜率、不良视觉现象、屈光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UD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的UIVA、UNVA均明显高于A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散光1.0~1.5 D患眼的屈光误差及总屈光误差明显低于A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脱镜率与屈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L Master联合A超可通过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屈光误差,使患者术后获得更理想的裸眼视力,更高的脱镜率与屈光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OL Master A超 眼轴长度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霉菌性眼内炎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妍春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5例于...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5例于白内障术后30~50d确诊眼内炎后均急诊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并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真菌类药物。结果:有2例行眼内容剜除术,3例术后3mo随访见眼球轻度萎缩,视力分别为光感和指数/眼前。结论:对内眼手术即使是眼前节手术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症反应或经正规抗生素、激素治疗病情反复者应想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抽取标本作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争取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保留有用视力和眼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后并发症 霉菌性眼内炎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咏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80只眼,观...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80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情况、眼压及前房深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后的视力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达80.0%。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前方深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健康快车晋中站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策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评估健康快车在山西晋中站所实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1 216例白内障患者于2014年9月~11月在健康快车晋中站接受白内障手术,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目的评估健康快车在山西晋中站所实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1 216例白内障患者于2014年9月~11月在健康快车晋中站接受白内障手术,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随访的最佳校正视力,术中及术后的手术并发症被记录并纳入研究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视力低于0.05者571眼(47.0%),介于0.05~0.3之间者为509眼(41.9%),视力优于0.3者136眼(11.1%)。术后第1天视力低于0.05者9眼(0.7%),介于0.05~0.3之间者为407眼(33.5%),视力优于0.3者800眼(65.8%)。手术中并发症包括了22例(1.8%)后囊破裂,5例(0.4%)撕囊时发生撕裂,4例(0.3%)悬韧带断裂,1例(0.08%)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包括了:142例(11.7%)角膜水肿,1例(0.08%)眼内炎。结论运作有效的健康快车慈善模式配合经严格培训的眼科医师实行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术后视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快车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力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银霞 李之喆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15-1117,共3页
手术治疗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主要方案,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传统方法有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或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该疾病治... 手术治疗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主要方案,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传统方法有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或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该疾病治疗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且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医学研究人员的认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人员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青光眼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手术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影响的OCT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健 徐洁慧 +2 位作者 楼继先 汪怿 曹永葆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部形态的变化,探讨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8例(60眼),其中糖尿病组患者29例(31眼),非糖尿病组患... 目的观察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部形态的变化,探讨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8例(60眼),其中糖尿病组患者29例(31眼),非糖尿病组患者29例(29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各亚区的视网膜厚度值,观察两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将患者术后1个月时log MAR BCVA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变化、高血压病史、Hb A1C、高脂血症史及吸烟史作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log MAR BCVA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区厚度(CST)的改变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ST均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术前:r=0.53,P<0.01;术后1个月:r=0.69,P<0.05)。术后1个月时log MAR BCVA与糖尿病病程(r=0.47,P<0.01)、Hb A1C(r=0.38,P<0.01)、术前CST(r=0.61,P<0.01)及吸烟史(r=0.28,P<0.05)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术前CST为术后log MAR 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时CST改变量达到最大;术前CST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并影响术后B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咸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30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眼,对照组行周边虹...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30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眼,对照组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7d眼压14.11±1.97mmHg,术后1mo眼压14.01±1.65mmHg,术后3mo眼压14.16±1.45mmHg;对照组手术后7d眼压17.46±2.31mmHg,术后1mo眼压17.15±2.27mmHg,术后3mo眼压17.03±2.18mmHg,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0.73±0.11,前房深度4.58±0.85mm;对照组治疗后视力0.60±0.07,前房深度4.01±0.51mm,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野缺损值为-19.78±4.65d B,对照组术后视野缺损值为-16.13±3.03d B,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董翠翠 刘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行rb-bFGF滴眼液+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5.03±1.73)分低于对照组的(8.28±2.68)分, BUT(9.88±1.35)s长于对照组的(7.62±1.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MDA)为(1.07±0.06)U/L、过氧化脂质(LPO)为(0.94±0.38)μmol/L、一氧化氮(NO)为(20.75±7.7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7±0.12)U/L、(1.12±0.44)μmol/L、(39.88±6.21)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为(0.20±0.03)mmol/L,高于对照组的(0.13±0.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眼内炎症4例(8.00%),对照组发生眼内炎症5例(10.00%),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与rb-bFGF滴眼液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眼部不适,延长BUT,提高患者泪液SOD水平,降低MDA、LPO和NO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2 mm微切口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婉玲 罗秀枝 +1 位作者 周怀胜 晏世刚 《眼科学报》 2019年第4期229-236,共8页
目的:评估2.2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于佛山市第二人... 目的:评估2.2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白内障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将其分为2组:A组31例35眼行2.2 mm微切口Phaco联合MIOLs植入术,B组31例38眼行3.0 mm标准切口Phaco联合单焦点IOLs植入术。2组患者均完善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离焦曲线等检查,同时记录其手术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在手术过程中,总超乳时间、总超乳能量、超声乳化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有效超乳时间、平均超乳能量、总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比较,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2.2 mm切口与3.0 mm切口术后均增加了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2组间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4,P=0.07);裸眼近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7,P<0.01)。A组的离焦曲线有2个峰值,分别位于0 D和−3.5 D附近,两峰值间形成一个下降平缓的平台;B组的离焦曲线只有1个峰值,位于0~0.5 D之间,峰值两端下降趋势明显。A组的脱镜率为77.42%(24/31),B组的脱镜率为12.9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50,P<0.01);2组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5,P=0.204)。结论: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在临床上安全性良好,联合植入MIOLs有较好的疗效,可于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离焦曲线
下载PDF
应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单片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置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春雷 黄芳俞 +3 位作者 阿勇 朱双倩 许伊勒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背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全眼球差,但其临床效果取决于精确的轴对位,其眼内位置的研究尤其重要。目的研究IOL植入后IOL在眼内位置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对年龄相关性白内... 背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全眼球差,但其临床效果取决于精确的轴对位,其眼内位置的研究尤其重要。目的研究IOL植入后IOL在眼内位置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0例8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单片式折叠型IOL植入术,以系统光轴与IOL最大横截面交点为坐标原点将术眼分为鼻上、颞上、颞下、鼻下4个象限,术后3个月使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中的25P/!S模式测量术眼各象限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结果右眼IOL植入后IOL颞侧偏心者26眼(65%),颞下偏心16眼(40%),水平颞侧倾斜37眼(92.5%),垂直下方倾斜34眼(85.O%);左眼颞侧偏心33眼(82.5%),颞下偏心20眼(50%),水平颞侧倾斜37眼(92.5%),垂直下方倾斜36眼(90%)。右眼各象限水平位/垂直位偏心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1、0.792,P〉0.05);左眼颞上象限和颞下象限水平偏心量均明显高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眼各象限间的垂直偏心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6,P〉0.05)。双眼IOL植入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偏心量与倾斜度均呈正相关(右眼水平方向:r=0.374,P=0.002;右眼垂直方向:r=0.402,P=0.001;左眼水平方向:r=0.377,P=0.002;左眼垂直方向:r=0.347,P=0.002)。结论单片式软性IOL植入术后多偏向颞侧,以颞下象限为著,且IOL的光轴大多偏向颞下方,IOL在双眼对应方向的偏斜具有镜像性。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偏心量与倾斜度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单片 倾斜度 偏心量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芳 王雪 +1 位作者 吴志鸿 汪东生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例(32只眼)。年龄在57~82岁,平均年龄为(69. 20±7. 32)岁。按照起病缓急,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32例(34只眼)分为A_1组;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6例(26只眼)分为A_2组。按照前房角粘连范围,将<180°者22例(28只眼)分为B_1组;将≥180°者26例(32只眼)分为B_2组。按照两种局部降压药物是否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将控制良好者18例(21只眼)分为C_1组;将控制不佳者30例(39只眼)分为C_2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前房角粘连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_1组和A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30. 52±8. 29) mm Hg(1 mm Hg=0. 133 k Pa)和(23. 91±8. 12)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3±4. 21) mm Hg和(17. 7±4. 13)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 09,4. 96; P <0. 05); B_1组和B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 8±4. 45) mm Hg和(32. 59±8. 16)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4. 04±3. 19) mm Hg和(16. 38±4. 80)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81,2. 19; P <0. 05); C_1组和C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19. 8±1. 05) mm Hg和(34. 59±7. 26)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4±2. 19) mm Hg和(18. 98±2. 65)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 25,-10. 25; P <0. 05);所有受试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为(2. 01±0. 31) mm、(0. 14±0. 05) mm及(15. 6±5. 36) mm;术后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3. 60±0. 15) mm、(0. 34±0. 04)mm及(34. 3±3. 42) mm。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距离增大、开放度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 76,-24. 19,-22. 78; P <0. 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前房角粘连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 39,P <0. 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88; 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A_1、A_2、B_1、B_2、C_1及C_2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7%、88%、96%、91%、100%及91%。此外,术前眼压小于30 mm 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体拱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相应的函数关系为Y=-0. 854+0. 813X_1-1. 648X_2(X_1为术前眼压,X_2为晶体拱高)。结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降低术前应用两种或两种以内降眼压药物能有效控制眼压或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于术前眼压小于30 mm 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状体拱高密切相关。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最佳矫正视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眼压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慧芬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7例(27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60.8±10.2)岁。依据选用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全部患者分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两组。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χ2=1.32,0.86,0.76,0.45;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432,0.963,0.862,0.634;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之间、眼压和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0.079,0.091,0.29;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9,13.326; 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9.683; 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9,12.683; 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明显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t=2.924,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到视网膜距离差值均显著小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27.25,2.05; 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9,7.358; 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眼轴长度均显著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2,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89,8.0951; 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后的前房深度均显著深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7,P<0.05)。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差值均显著大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16.49; 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会发生变化,而眼压无明显变化。选用Bigbag人工晶状体较Re STOR人工晶状体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内生物测量参数 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14
作者 尚琳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8例(81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8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8例(81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8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月进行手术前、手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测定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既可以达到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又能够解除白内障晶状体浑浊所引起的视力下降,无青光眼手术后由于滤过手术器械操作等并发症。减少了因多次眼内手术可能增加术后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韦微 左慧懿 谭少健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42只眼)...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均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曲率(KM)、前房容积(ACV)、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角度(ACA)等参数,并记录屈光状态。全部数据均采用正态性检验。同一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各时间点的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术后屈光度变化与ACD变化、ACV变化、ACA变化及KM变化之间的关系则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患者1 d的平均屈光度为(-0.43±0.50)D、术后1周为(-0.71±0.54)D及术后1个月为(-0.50±0.46)D。术后1 d时,患者的屈光度接近手术目标屈光度-0.50 D。但在术后1周时,近视眼度数增加。术后1个月时,近视眼度数再次接近目标屈光度。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5)。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均比术前提高(t=-2.15,-2.01;P<0.05)。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显示,患者术后1 d的ACD为(3.99±0.53)mm、术后1周为(3.81±0.50)mm及术后1个月为(3.53±0.38)mm。术后各时间点的ACD均较术前加深(t=8.53,8.02,5.12;P<0.05),术后1个月的ACD比术后1 d显著减少(t=4.57,P<0.05)。术后1 d时,患者的ACD达到最深,此后呈减小趋势。患者术后1 d时的ACV为(152.05±26.75)mm^3、术后1周为(139.71±26.65)mm^3及术后1个月为(127.83±25.37)mm^3。患者术后的ACV均较术前增大(t=-5.65,-3.91,-2.28;P<0.05)。与术后1 d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ACV减少(t=2.12,4.26;P<0.05)。在术后1 d时ACV达到最大,此后呈减小趋势。患者术前的ACA为(42.70±2.65)度,术后1 d为(45.44±6.45)度、术后1周为(43.83±5.81)度及术后1个月为(43.82±4.58)度。术后1 d时患者的ACA与术前相比增大(t=-2.55,P<0.05)。患者术前的KM为(42.74±1.06)、术后1 d为(42.75±1.05)、术后1周为(42.73±1.00)及术后1个月为(42.73±1.01),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KM无明显差异(F=1.61,P>0.05)。患者术后1周的屈光度变化为(-0.28±0.60)D、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变化为(-0.07±0.68)D,术后屈光度变化与ACD变化呈正相关(r_(1周)=0.73,r_(1个月)=0.83;P<0.05)。术后1周的屈光度变化与术后1周的ACA变化呈弱相关(r_(1周)=0.31,P<0.05)。而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变化和ACA的变化无相关性(r_(1个月)=0.14,P>0.05);屈光度的变化与ACV的变化和KM变化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_(1个月)=0.21,0.19;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早期患者出现屈光漂移,手术后1 d的屈光状态接近手术目标屈光度,此后屈光度向近视漂移。术后1个月时近视漂移程度减轻。白内障术后早期的屈光漂移与ACD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屈光漂移 眼前节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活血化淤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静 赵桂秋 +6 位作者 马岩 王青 杨珊珊 胡丽婷 车成业 姜楠 张京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5-818,共4页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中医药疗法减轻组织水肿疗效独特,但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口服活血化淤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中医药疗法减轻组织水肿疗效独特,但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口服活血化淤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150例180眼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药物组。单纯手术组86例100眼仅行手术治疗,手术+药物组64例80眼手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12I服14d。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6、8和12周对比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反应及前房反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周手术+药物组视力≥1.0的跟数分布基本与单纯手术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术后1周手术+药物组房水闪辉的眼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1,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药物组术后2~8周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手术+药物组中心凹厚度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2.323、3.104、2.470,P〈0.05)。单纯手术组13眼(13/100,占1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周,包括中心凹增厚11眼,黄斑囊样水肿2眼,其中10眼术后12周内水肿消失。手术+药物组3眼(3/80,占3.75%)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黄斑中心凹增厚2眼及黄斑囊样水肿1眼,发生于术后4—6周,术后12周水肿消失。结论活血化淤汤能够促进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炎症的恢复,改善术后黄斑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淤汤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群英 曹兴伟 +2 位作者 汪伟 李妍 冯小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作用。方法: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第1d发生2级以上角膜水肿的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与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每组45例。常规用药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复方托吡卡胺...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作用。方法: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第1d发生2级以上角膜水肿的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与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每组45例。常规用药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复方托吡卡胺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液交替滴眼。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服具有活血利水、明目退翳功效的中药活血利水明目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1wk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统计疗效。结果: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的临床治愈率与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P均<0.05),总有效率与常规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提前恢复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水肿 活血利水明目颗粒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圣佳 王惠云 +1 位作者 陆勤康 赖晓明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是,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国内外学...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是,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这可能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厚度的异常改变有关。脉络膜作为一个高度血管化的组织,为外层视网膜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等,尤其是提供黄斑区的营养和血供。脉络膜厚度变薄或者萎缩,将会严重影响光感受器的功能,甚至导致光感受器细胞死亡。近年来,随着增强深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观察脉络膜各层的细微结构及脉络膜厚度的定点测量在临床上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术后脉络膜厚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可能与炎症反应、基因表达、眼内光线的增加及机械牵拉等因素相关。本文就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厚度变化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商丘市东风眼科医院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0例86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3眼,经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30例43眼,行...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商丘市东风眼科医院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0例86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3眼,经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30例43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做随访记录并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对30例43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后35眼视力≥0.5,所有患者眼压基本降至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6眼视力≥0.5,部分患者眼压仍高于正常范围。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角膜内皮及干眼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区淑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6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角膜内皮及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均行超声乳化吸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角膜内皮及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均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围手术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服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糖控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3、7天三餐前和三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情况.术后跟踪随访12周,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周的裸眼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早餐前和三餐后2 h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观察组三餐前和三餐后2 h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对照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高于同组内术前(P<0.05).随访至术后第12周,两组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内,两组角膜水肿、角膜内褶皱和干眼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可提高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但不会显著降低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褶皱和干眼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 角膜内皮 干眼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