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刘胜 宋玉娟 +1 位作者 张争辉 王守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麻醉后15 min(T_(3))、麻醉后30min(T_(4))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时刻HR、MAP、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高于T_(0)时刻,SpO_(2)均低于T_(0)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SpO_(2)较T_(0)时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低于对照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Cor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T、PT、APTT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TT、PT、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跟骨骨折 手术麻醉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麻醉科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效果分析
2
作者 辛兢 宋飞 赵建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140-144,共5页
目的讨论麻醉科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以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名。对照组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 目的讨论麻醉科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以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名。对照组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法。观察理论知识考核情况、技术操作考核情况、教学模式评价度。结果研究组理论基础知识[(47.58±3.22)分]、论述及病例分析[(47.68±3.50)分]、总分[(94.68±4.28)分]均高于对照组[(45.25±3.77)、(40.25±4.28)、(85.34±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技术操作考核成绩[(95.67±4.81)分]高于对照组的技术操作考核成绩[(80.65±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性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记忆解剖内容[(17.25±1.25)分]、便于随时随地了解知识点[(17.92±1.22)分]、激发学习兴趣度[(18.25±1.32)分]、临床操作技术水平自评[(16.82±1.85)分]、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度自评[(18.35±1.11)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2.81±2.35)分、(10.75±2.22)分、(13.68±2.61)分、(13.28±2.58)分、(16.82±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法,利于提高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考核结果,且该教学模式已得到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认可及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教学 微课 常规教学模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哈思远 张巍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于术后即刻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原活血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静息及被动屈曲20°、50°、70°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膝关节周缘肿胀差值、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静息0°状态下,术后第3天试验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5天、第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屈曲20°、45°、70°状态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同一测量点,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差值大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降低术后各时间段的静息及主动屈伸时的疼痛程度,缓解患肢肿胀程度,从而增加患膝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复原活血汤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Ⅰ型和Ⅱ型狭窄的效果
4
作者 杨玉娟 赵青 +4 位作者 杨盼容 李金红 鄢艳 肖俊 张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5,23,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Ⅰ型和Ⅱ型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156例,其中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76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Ⅰ型和Ⅱ型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156例,其中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76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者80例(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术后3、6、12个月内瘘初级通畅率,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技术成功77例(96.3%),余3例中2例改为同侧内瘘开放手术,1例改为对侧上肢内瘘重建;对照组技术成功74例(97.4%),余2例术后内瘘闭塞改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2组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后患者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能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内瘘初级通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AVF狭窄处内径、肱动脉通过血流量及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或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8.8%,高于对照组的18.4%(χ^(2)=7.84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AVF管腔Ⅰ型和Ⅱ型狭窄可减轻患者血管损伤,保护血管资源,能扩张内瘘狭窄处内径、提高内瘘自然血流量,该术式相较于传统手术再狭窄率较高,远期通畅率较低,但其创伤小,术后可立即用于血液透析,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自体 狭窄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超声引导下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观察
5
作者 尚祥 丁双 +3 位作者 卢梦雅 刘存斌 耿凯 杨永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漏尿情况和排尿次数,采用排尿日记观察日间和夜间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基于治疗后ICI-Q-SF评分下降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于ICI-Q-SF评分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有助于八髎穴定位,提高八髎穴针刺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针刺 八髎穴 骶后孔 通督调神针法 脑卒中后尿失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6
作者 赵水源 谢骏 +1 位作者 谢俊 刘细高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CV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超声引导下CVC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和腋静脉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CV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超声引导下CVC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12.34±2.74)min短于对照组(18.49±3.51)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CVC采用腋静脉穿刺效果优于颈内静脉穿刺,穿刺时间更短,一次成功率更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下 颈内静脉穿刺 腋静脉穿刺
下载PDF
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王诗云 唐占英 +4 位作者 林捷 陈倩 李方语 杨正权 胡志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 分析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门诊收治的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35... 目的 分析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门诊收治的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COMP基因未突变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为观察组。均以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异常评分、肌肉减退评分、腕横韧带厚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thickness,TTCL)、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pisiform cross section median nerve cross section area,CSA)、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 of median nerve in cross section of uncinate bone,D)、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中感觉异常评分、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TTCL、CSA、D均呈升高,而肌肉减退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观察组中临床总效率升高明显,不良发生率降低,根据的手部功能满意度评估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预后状况,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手功能评分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低于COMP基因未突变腕管综合征患者,表明COMP基因突变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基因突变 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 腕管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滞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滞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髂筋膜阻滞麻醉。评估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阻滞时间、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瑞芬太尼使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时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而舒张压、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评分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3 d的睡眠质量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1、2、3 d,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平衡血流动力学及降低阻滞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髂筋膜阻滞 股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舒雯 上官明化 +1 位作者 俞红 马万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穿刺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第二医院2022年1—10月收治的110例骨科高龄手术并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麻醉实施方式不同分组,其中以常规人工手法定位穿刺者55例为对...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穿刺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第二医院2022年1—10月收治的110例骨科高龄手术并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麻醉实施方式不同分组,其中以常规人工手法定位穿刺者55例为对照组,以超声辅助下定位者55例为研究组。对比2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穿刺次数,统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判定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2例穿刺失败转全身麻醉,而对照组中有10例因穿刺失败转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麻醉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中,予超声引导下的椎管内麻醉穿刺的麻醉方式,可明显缩短腰椎间隙定位时间、穿刺定位时间、穿刺总时间,减少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更高,对于减少穿刺不良反应及提升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椎管内麻醉穿刺 骨科手术 高龄患者 不良反应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复发性肝癌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杨利平 于杰 +5 位作者 李勤英 夏艳 齐高昂 尚芮 武龙君 高磊 《肝脏》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复发性肝癌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濮阳市中医医院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将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22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复发性肝癌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濮阳市中医医院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将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22例)及预后良好组(存活,5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明确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后长期疗效的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Child-Pugh分级B级、多发病灶、病灶直径≥3 cm、AFP≥100 ng/mL的患者分别为8例(36.36%)、11例(50.00%)、10例(45.45%)、9例(40.91%),与预后良好组8例(13.79%)、12例(20.69%)、13例(22.41%)、10例(17.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Child-Pugh分级B级、多发病灶、病灶直径≥3 cm、AFP≥100 ng/mL是复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Child-Pugh分级A级、单发病灶、病灶直径<3 cm、AF P<100 ng/mL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来说,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长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复发性肝癌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徐蕊 郑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接受髋关节手术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接受髋关节手术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对比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镇痛用药情况[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开始按压时间及按压次数]、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水平、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阻滞体位摆放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CIA开始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 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AOP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1 d、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 d、2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 d S100-β、Aβ_(1~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可改善麻醉操作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水平,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感,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 复位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敏欢 孙振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B组采用0.3%罗哌...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B组采用0.3%罗哌卡因、C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镇痛相关指标、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07±0.22)mg、术后48 h镇痛药物用量(93.26±1.36)ml均少于B组患者的(1.32±0.25)mg、(96.84±1.76)ml和A组患者的(1.58±0.38)mg、(99.42±1.77)ml, B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4±0.51)、(3.35±0.44)分,B组患者分别为(3.89±0.45)、(2.98±0.42)分, C组患者分别为(3.25±0.54)、(2.12±0.35)分;术后3、6 h,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B组患者,B组患者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B组患者为5.00%, C组患者为7.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以上罗哌卡因浓度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麻醉用药及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13
作者 邹蓉 杨程 +1 位作者 朱娟 张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05例,依据双盲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0.25%、0.30%、0.375%罗哌卡因。对比各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05例,依据双盲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0.25%、0.30%、0.375%罗哌卡因。对比各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患者疼痛和舒适度评分变化,麻醉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差异(P>0.05);与术后1h对比,术后24h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下降,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均提升,但0.375%组VAS评分(1.56±0.51分)低于0.25%组(2.69±1.02分)、0.30%组(2.35±0.68分),BCS评分(3.24±0.54分)高于0.25%组(2.23±0.39分)、0.30%组(2.59±0.41分)(P<0.05);麻醉后各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提升,但0.375%组CRP(21.36±4.26 mg/L)、TNF-α(70.13±7.16 pg/ml)水平低于0.25%组(28.98±5.62 mg/L、96.54±8.97 pg/ml)、0.30%组(24.69±4.87 mg/L、84.33±7.62 pg/ml),不良反应发生率0.375%组(8.6%)低于0.25%组(40.0%)、0.30%组(31.4%)(均P<0.05)。结论:0.375%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妇科TAP阻滞术中应用,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术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刘华艳 钱秋 +1 位作者 王娅静 郝亚萍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切皮时、拔管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儿童上肢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及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海健 梁哲浩 洪秀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肝囊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肝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 目的分析并探讨肝囊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肝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肝代谢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GP73、PDA3及CHI3L1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66.67%),对照组临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28.20%vs.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应用在肝囊肿中,在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肝脏代谢功能指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 肝代谢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高增峰 袁海军 +4 位作者 蔡文超 李春英 陈斌 乔奇伟 杜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和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可提高疗效和PPDT、PPTO,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改善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 靶点射频消融术 腰背部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春 王霆 +2 位作者 王萌 蒋伟 李山峰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46-47,5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成人危重症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长、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6.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成人危重症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长、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6.87%,一次穿刺成功率68.75%。成功穿刺置管时长4.3~12.6 min,平均7.30±1.55 min。所有患者未出现气胸、血肿等穿刺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可作为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腋静脉穿刺 急诊抢救 危重症 肥胖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8
作者 张晓光 卢学峰 喻红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S-CNAB)对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2—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US-CNAB的119例共142个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患者,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U...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S-CNAB)对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2—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US-CNAB的119例共142个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患者,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US-CNAB鉴别诊断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CNAB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为“金标准”,US-CNAB鉴别诊断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15%、88.24%、95.78%、96.36%93.75%。US-CNAB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血肿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结论US-CNAB对鉴别甲状腺TI-RADS 4a类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粗针穿刺活检 甲状腺TI-RADS 4a结节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刘福水 李丹 +4 位作者 黄罡 王小乐 方婷 钱嘉铭 周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3周后观察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3周后,VAS评分、NDI评分、颈部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优于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神经触激术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钟楚扬 曾维莲 +2 位作者 方华茹 林韩晓 吴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两组生命监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置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应用于重症患者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同时,缩短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鼻肠管置管术 重症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