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令娟 秦维灿 唐德友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UWFA)在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02例(184只眼)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63±2.39)岁,平... 目的探讨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UWFA)在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02例(184只眼)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63±2.39)岁,平均病程(5.13±1.39)年。所有患者均进行UWFA和标准7视野(7SF)检查,分为UWFA组和7SF组;分别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观察范围、视网膜病变检出及分期情况、5种DR眼底病变检出情况、黄斑水肿的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WFA与7SF及二者联合检测DR的效能。结果UWFA在视网膜NP区面积、视网膜可视区面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区面积、视网膜新生血管(NV)区面积方面均高于7SF,而取图平均时间则显著低于7SF(P<0.05);UWFA对DR病情程度检出准确率为95.11%(175/184),高于7SF的88.59%(163/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WFA对五种DR眼底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微血管瘤、无灌注区、黄斑水肿、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检出率均高于7SF(均P<0.05);UWFA对局灶性黄斑水肿、弥漫性黄斑水肿、黄斑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7SF(均P<0.05);UWFA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7SF,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且二者联合检测(串联)的ROC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均优于单独检测。结论利用UWFA实现了基于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DR分级,且UWFA的准确度以及精度均高于7SF,在临床试验中能够较为可靠地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黄斑水肿
下载PDF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