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血流成像在新生儿室管膜下疾病的应用
1
作者 何学森 赵颖 +4 位作者 涂常清 李志菊 黄晏珊 曾淑娟 凌思卓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新生儿颅脑室管膜下疾病(出血及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将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室管膜下出现强回声团或囊性回声标记为阳性指标,将患儿分为三组:正常组、强回声组和囊肿组,分别应用...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新生儿颅脑室管膜下疾病(出血及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将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室管膜下出现强回声团或囊性回声标记为阳性指标,将患儿分为三组:正常组、强回声组和囊肿组,分别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测新生儿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室管膜区的血流情况,并对病变组(强回声组和囊肿组)进行动态观察以明确诊断并随访。结果观察正常组30例患儿,室管膜下围绕脑室可见星点状及带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随侧脑室及脉络丛强回声增多而增丰;强回声组18例,其强回声与脉络丛回声相似,16例(16/18)超微血流成像显示此区域可以见丰富血流信号,其血流信号与脉络丛显示相似,并且其血流在室管膜下与远端脉络丛相连,其中2例(2/18)强回声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后期随访转为囊状回声;囊肿组11例,室管膜下囊肿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囊肿周边随强回声团增加其血流显示更丰富,8例(8/17)囊肿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超微血流成像可明确室管膜下区早期病变性质,可以动态观测疾病进展及推测预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或许此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声诊断 血流 新生儿 室管膜下 出血 囊肿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晓妤 王磊 +4 位作者 顾利刚 朱新娟 杨婷 陈红 盛桂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619-2625,共7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及其联合应用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神经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共计24人,术前行SM...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及其联合应用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神经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共计24人,术前行SMI及CEUS检查评分,以术后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通过统计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超声分级,评价SMI联合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易损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共获取较完整颈动脉斑块22枚,组织学结果为易损斑块17枚,稳定斑块4枚。CEUS与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1%、60%、86.3%和82.4%、80%、81.8%。CEUS联合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1%、80%、90.9%。CEUS、SMI及CEUS联合SMI诊断易损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812和0.871。CEUS联合SMI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使用CEUS或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EUS联合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斑块易损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造影 超微血流成像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水平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李梦梦 张淑英 赵艳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水平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5例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8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RBP、CysC... 目的: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水平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5例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8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RBP、CysC、proGRP水平及SMI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RBP、CysC、proGRP及SMI评分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将其分为1、2、3、4、5期组,分别为28例、31例、36例、38例、42例,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CysC、proGRP水平及SMI评分。结果:病例组血清RBP、CysC、proG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MI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RBP、CysC、proGRP及SMI评分联合诊断慢性肾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高于四者单独检测(均P<0.05)。3、4、5期组血清RBP水平高于1、2期组,3、4、5期组血清RBP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5);1、2、3、4、5期组血清CysC、proGRP水平呈升高趋势,SMI评分呈降低趋势(均P<0.05)。结论:血清RBP、CysC、proGRP及SMI评分联合可有效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且四者水平变化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 超微血流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4
作者 文军霞 毋凡 +1 位作者 祁军辉 盛欢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50-75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SMI、SW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SMI、SWE单独和联合诊断鉴别...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SMI、SW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SMI、SWE单独和联合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预测值,并对比恶性和良性结节SWE参数[弹性模量最大值(E_(max))、弹性模量最小值(E_(min))、弹性模量平均值(E_(mean))]。结果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检出101个结节,病理结果确诊恶性64例、良性37例;采用SMI诊断出恶性65例(真恶性55例、假恶性10例)、良性36例(真良性27例、假良性9例);采用SWE诊断出恶性65例(真恶性54例、假恶性11例)、良性36例(真良性26例、假良性10例);采用SMI联合SWE诊断出恶性64例(真恶性62例、假恶性2例)、良性37例(真良性35例、假良性2例)。SMI联合SWE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SMI、SWE单独诊断高,漏诊率、误诊率较SMI、SWE单独诊断低(P<0.05)。SMI联合SWE诊断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较SMI、SWE单独诊断高(P<0.05)。恶性结节E_(max)、E_(min)、E_(mean)参数较良性结节高(P<0.05)。结论SMI联合SWE应用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可准确评估结节性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微血流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监测类风湿关节炎活跃性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彭锦锦 吕海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技术在监测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炎活跃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60例RA患者,超声检测其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对受累关节的增厚滑膜,分别启用SMI及PDUS两种血流模式...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技术在监测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炎活跃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60例RA患者,超声检测其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对受累关节的增厚滑膜,分别启用SMI及PDUS两种血流模式,分别记录两种技术的滑膜血流显示率和血流分级,并探讨SMI及PDUS血流分级指数与临床上常用于评估RA活跃性的实验室指标ESR、CRP及DSA28评分之间是否具有正相关性。结果(1)在60例RA患者中,共有450个关节滑膜增厚,PDUS血流模式与SMI血流模式对受累关节增厚滑膜的血流显示率分别为71.8%、81.1%,PDUS对于滑膜内低速血流的敏感性明显低于S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RA临床缓解期,PDUS对亚临床滑膜炎显示率为42.9%,明显低于SMI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3)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1,P<0.05),但SMI较PDUS能够更敏感的显示滑膜微血管内的低速血流,提高滑膜血流分级。(4)SMI及PDUS的滑膜血流分级指数与临床上常用于评估RA活跃性的实验室指标ESR、CRP、DAS28呈正相关(P<0.05)。结论SMI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它可以较PDUS可以更敏感的显示微小血管内的低速血流信号,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滑膜炎的活跃性,尤其在评估RA临床缓解期的患者是否存在亚临床滑膜炎,达到真正缓解中有着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微血流成像 能量多普勒 滑膜炎 活动性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与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的定量参数结合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泰安市妇... 目的:评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与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的定量参数结合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SMI、SWE检查,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TC组(n=26)和良性组(n=62),基于SWE弹性指数的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最大值(Emax)、离散度(SD)和SMI血流分布模式,分析SWE、SMI及联合诊断PT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PTC组的Emean、Emin、Emax及SD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WE弹性指数的SD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在3.52 kPa的截断值下,敏感度为53.8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6.36%。SMI检测显示,良性组结节血流分布模式的分型主要以Ⅱ型和Ⅳ型为主,PTC组结节多以Ⅲ型为主,SMI单独诊断PTC的敏感度为65.38%,特异度为91.94%,准确度为84.09%。SMI联合SWE检测的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3.55%,准确度为92.05%。结论:将SWE定量参数与SMI技术相结合可提高诊断PT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在乳腺BI-RADS 4类微小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于腾飞 殷露 +4 位作者 田道然 宋海曼 尹子毅 张巍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并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结果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乳腺BI-RADS分级4类、最大径≤1 cm,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65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共165例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25例、恶性病灶40例,每例病灶均进行CDFI、SMI及CEUS检查,分析其声像图资料。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评价,比较CDFI和SMI显示微小结节内血流情况的差异。制定了CDFI、CDFI+SMI联合两种方式预测结节性质的诊断标准,分析了CDFI、CDFI和SMI联合及CEUS三种血流显像方法对乳腺微小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腺微小结节患者患病年龄大于良性患者,CDFI及SMI对乳腺微小结节血流检出能力不同,CDFI血流显示率为47.3%(78/165)、SMI为83.6%(138/16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DFI、联合CDFI和SMI、CEUS三种方法诊断乳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72.5%、87.5%、72.5%,特异度分别为60.8%、59.2%、82.4%,准确性分别为63.6%、66.1%、80.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5、0.771、0.772,且三种方式对微小结节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应用CDFI和SMI的方式优于单独使用CDFI。结论对于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微小结节,联合应用CDFI和SMI,可有助于提高判断结节性质的灵敏度,并减少有创性检查超声造影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声造影 乳腺小结节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8
作者 贾节 黄慧仪 +3 位作者 李晏龙 崔怡瑄 丁婧雯 陈雪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SMI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类风...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SMI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5例,根据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证组20例、寒湿痹阻证组25例、肝肾亏虚组30例,对腕关节滑膜进行超声检查,获取滑膜厚度、关节积液、血流信号、骨侵蚀病变参数,并用SMI技术半定量评价与定量检测增生滑膜血管指数(VI)。结果:湿热痹阻证组滑膜增生厚度、血流指标检出情况均高于寒湿痹阻证组、肝肾亏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定量检测中,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肝肾亏虚增生滑膜VI值呈递减趋势,且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技术可以敏感地实时检测微血流信号,在RA辨证分型及疾病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血管指数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分型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方玲 胡金花 +3 位作者 黄菊霞 余奕 程扬眉 余尧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MI)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住院7 d...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MI)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住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将其分为PIS组(40例)与非PIS组(107例)。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斑块SMI检查及颈动脉CDFI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PIS患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颈动脉斑块SMI联合CDF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糖尿病史、SMI分级、纤维蛋白原、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SMI分级为2级、RI、PSV、EDV为PIS的影响因素(P<0.05)。颈动脉斑块SMI联合颈动脉CDFI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PIS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SMI联合颈动脉CDFI血流动力学参数在PIS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晓莉 明志强 +3 位作者 顾鹏 屈茜萍 郭亮 吕秋月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血流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CKD患者73例(146个肾)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体检者34...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血流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CKD患者73例(146个肾)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体检者34例(68个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肾脏病K/DOQI分期指南,将73例CKD设为病例组,病例组患者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5组,将34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CDFI及SMI模式下观察所有研究对象双侧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并对CDFI及SMI肾血流灌注进行分级、记录。结果在214个肾脏中,SMI显示为4~5级157个(73.4%),显示为0~3级57个(26.6%);CDFI显示为4~5级118个(55.1%),显示为0~3级96个(44.9%);同一组别SMI与CDFI肾血流灌注分级构成比进行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CKD1~CKD3期组SMI显示4~5级的构成比均高于CDFI(P<0.05);CKD4期组、CKD5期组SMI显示3~4级的构成比均高于CDFI(P<0.05)。6组CDFI肾血流灌注分级两两比较:对照组与CKD1期组、CKD2期组,CKD1期组与CKD2期组、CKD3期组,CKD2期组与CKD3期组,CKD3期组与CKD4期组,CKD4期组与CKD5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SMI肾血流灌注分级两两比较:对照组与CKD1期组、CKD2期组,CKD1期组与CKD2期组,CKD3期组与CKD4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对CKD不同临床分期肾血管的显示能力优于CDFI,且能够较早检测出CKD肾血流灌注的改变,有助于CKD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可以作为评价CKD肾血流灌注改变的有效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慢性肾脏病 CDFI 血流灌注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六妹 曾瑶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8例(斑块166枚),行斑块UE、SMI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以CEA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斑块分别纳入...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8例(斑块166枚),行斑块UE、SMI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以CEA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斑块分别纳入易损组、稳定组,对比两组斑块UE、SMI检查参数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超声弹性成像、SMI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效能,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98例患者检查均顺利完成,患者共检出斑块166枚,其中易损斑块97枚、稳定斑块69枚。易损斑块UE检查应变值高于稳定斑块,其应变率、弹性评分低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SMI血流分级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SMI联合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效能高于单独评估;UE、SMI联合评估颈动脉斑块的AUC为0.881。结论UE联合SMI能够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弹性成像 超微血流成像 颈动脉斑块 易损性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微血流成像及其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慧 倪成香 +1 位作者 徐小伟 张云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分析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行SMI和实验室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病理结...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分析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行SMI和实验室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进一步分为存在新生血管者71例(阳性组)和无新生血管者组14例(阴性组),比较两组超声表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差异。分析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效能。结果8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新生血管71例,SMI诊断65例,一致性较好(Kappa=0.875,P<0.001)。阳性组斑块厚度、长度、数量、新生血管评分、hs-CRP、Lp-PLA2、NLR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血管评分、hs-CRP、Lp-PLA2、NLR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形成均呈正相关(r=0.748、0.507、0.360、0.34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为85.91%,特异度为71.43%,准确率为85.92%。结论SMI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新生血管形成与新生血管评分、hs-CRP、Lp-PLA2、NLR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曹玉英 曹建华 +2 位作者 侯婷婷 孙明丽 王淑玲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59,共7页
超微血流成像(SMI)、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均给予SMI、PDUS检查,分析不同时期及不同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痛风石和滑膜增生血流分级情况。结果显示,痛风性关节炎患... 超微血流成像(SMI)、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均给予SMI、PDUS检查,分析不同时期及不同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痛风石和滑膜增生血流分级情况。结果显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多点状高回声、痛风石、双轨征、滑膜增厚。急性期患者hs-CRP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与PDUS模式相比,痛风石与滑膜增生SMI模式血流分级中高分级(2、3级)例数更多(P<0.05),低分级(0、1级)例数更少(P<0.05)。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急性期患者不同模式下(痛风石与滑膜增生血流分级)高分级(2、3级)更多(P<0.05),低分级(0、1级)更少(P<0.05)。hs-CRP明显升高组患者不同模式下(痛风石与滑膜增生血流分级)高分级(2、3级)多于hs-CRP轻度增高组和正常组(P<0.05),低分级(0、1级)少于hs-CRP轻度增高组和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不同模式下(痛风石与滑膜增生血流分级)呈正相关(P<0.05),且hs-CRP水平与SMI模式分级的相关性更高(P<0.05)。因此,与PDUS相比,SMI能更多的检测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和滑膜增生)内的血流信号,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更强,更有利于反映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 能量多普勒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 滑膜增生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梁秋染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及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包括高频超声、超微血流...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及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包括高频超声、超微血流成像,记录超声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分为骨化性肌炎组和非骨化性肌炎组。结果84例患者中,经关节镜检查判断为合并骨化性肌炎24例(骨化性肌炎组),占比28.6%。骨化性肌炎组超声表现为肱三头肌肌腱纤维呈连续性中断,含稍强回声的非均质等回声,近侧断端肌腱有回缩并增厚。非骨化性肌炎组(60例)超声表现为肱三头肌肌腱纤维呈连续性中断,局限性边界清晰非均质性稍低回声,两断端中间呈不均质低回声。骨化性肌炎组的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与关节积液等占比分别为75.0%、79.2%、79.2%,均高于非骨化性肌炎组的20.0%、25.0%、35.0%(P<0.05)。骨化性肌炎组的肌腱面积、肌腱厚度、血管条数均比非骨化性肌炎组更高(P<0.05)。84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超微血流成像与两者联合诊断为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分别为18例、23例、24例,高频超声、超微血流成像与两者联合诊断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灵敏度为70.8%(17/24)、91.7%(22/24)、100.0%(24/24),特异度为98.3%(59/60)、98.3%(59/60)、100.0%(60/60)。结论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比较常见,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应用可有效反映病灶形态特征与血流特征,在诊断上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三头肌肌腱断裂 骨化性肌炎 高频 超微血流成像 血流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指关节亚临床炎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芳 朱家安 +1 位作者 魏小雨 陈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亚临床活动性炎症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缓解的30例RA患者480个手指关节(双手2~5指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区进行SMI检查,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滑膜区血流...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亚临床活动性炎症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缓解的30例RA患者480个手指关节(双手2~5指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区进行SMI检查,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滑膜区血流进行分级,并与能量多普勒(PDUS)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临床缓解的30例患者中,PDUS和SMI显示的缓解率分别为56.67%(17/30)和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480个受检关节中,PDUS对滑膜区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8.54%(41/480),SMI血流信号显示率为12.50%(6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32,P〈0.001)。结论 SMI技术可更敏感地显示临床缓解期RA患者手指关节滑膜区异常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超微血流成像 能量多普勒 声检查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颈内动脉闭塞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泞珊 龚金铃 +2 位作者 陈菲 黄雪 卓忠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55-36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颈内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对23例多普勒彩超发现的可疑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别行超微血流成像(SMI),超声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种检查,比较SMI与DSA、超声造影与DSA,以及SMI与超声造影检查的一...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颈内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对23例多普勒彩超发现的可疑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别行超微血流成像(SMI),超声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种检查,比较SMI与DSA、超声造影与DSA,以及SMI与超声造影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SMI显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5例,重度狭窄8例;超声造影显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3例,重度狭窄10例;DSA显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3例,重度狭窄10例。SMI与DSA、超声造影与DSA及SMI与超声造影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38、0.823、0.819。SMI与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对颈内动脉闭塞有超声造影相似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造影术 颈内动脉 超微血流成像 声造影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红雪 杜建文 +5 位作者 王洪 王海丽 杨静茹 姜建慧 卢欢 刘欢颜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39例颈动脉严重狭窄预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患者,应用SMI和超声造影技术(CEUS)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39例颈动脉严重狭窄预行颈动脉斑块剥脱患者,应用SMI和超声造影技术(CEUS)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结果:SMI和CEUS分级具有很好地一致性(Kappa=0.860>0),不同SMI分级具有不同的新生血管密度(P<0.001),且临床症状与SMI分级呈正相关(rs=0.592>0)。结论:SMI对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观察效果与超声造影及病理学有很好的一致性,SMI可对卒中事件严重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诊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陶均佳 赵奕文 +2 位作者 王琮 翟大明 杨少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3482-3485,共4页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经常规二维超声证实为低回声、等回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SMI...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经常规二维超声证实为低回声、等回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SMI、CEUS检查,根据斑块厚度分为2.1~3.0 mm组、3.1~4.0 mm组、>4.0 mm组。比较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及其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对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分别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SMI相关系数rs=0.632,CEUS相关系数rs=0.727;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为0.703。结论SMI诊断新生血管结果与CEU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SMI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力丰 王义成 +4 位作者 张力维 徐乐 刘宏强 袁桂莉 温德惠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9期79-81,99,共4页
目的探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在我院超声医学科就诊发现颈动脉等回声或低回声为主不均质斑块的120例肥胖... 目的探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在我院超声医学科就诊发现颈动脉等回声或低回声为主不均质斑块的120例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按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信号增强情况将分为3组,无增强组(n=22)、点状增强组(n=60)及线状增强组(n=38),检测并比较各组1年内颈动脉斑块厚度变化;评估不同厚度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情况,并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测结果对比;对比各组斑块新生血管血流参数。结果与入院时比较,1年后3组斑块厚度均显著增大(P<0.05),且线状增强组大于点状增强组(P<0.05),点状增强组大于无增强组(P<0.05);颈动脉硬化斑块厚度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SMI=0.713,P=0.021;rCEUS=0.652,P=0.034);3组间颈动脉硬化斑块中峰值强度差异显著(P<0.05),而达峰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斑块厚度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SMI可达到CEUS诊断效果,且SMI检测新生血管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价廉等优势,有助于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颈动脉硬化 斑块厚度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鹏 冯涛 +1 位作者 荆龙 崔昌胜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90例,经关节镜探查,最终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73例。关节镜探查前,所有患者行MRI、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检查。观察冈上肌肌腱损伤...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对冈上肌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90例,经关节镜探查,最终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73例。关节镜探查前,所有患者行MRI、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检查。观察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超声声像特征。以关节镜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与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检查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90例疑似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中,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75例,其中轻度18例、中度31例、重度26例。轻度冈上肌肌腱损伤超声声像表现为冈上肌肌腱纹理稍紊乱、局部回声减低,肱骨大结节完整、无撕脱,SMI可见损伤肌腱内血流信号稍增多;中度冈上肌肌腱损伤超声声像表现为肌腱部分撕裂征象,部分病例可见滑囊面局限性变薄、肌腱部分撕裂、关节面局限性变薄、肱骨大结节处骨质撕脱,SMI可见损伤肌腱内血流信号增多;重度冈上肌肌腱损伤超声声像表现为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撕裂处明显变薄,两端增厚,三角肌与肱骨头之间无正常肌腱回声,两者直接相贴,部分病例可见肩峰下滑囊不同程度积液、肱骨大结节处不同程度骨质撕脱,SMI可见损伤肌腱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以关节镜探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敏感度为98.6%,特异度为88.2%,准确度为96.6%;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检查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76.4%,准确度为93.3%。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MI技术对冈上肌肌腱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肌腱损伤 高频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