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休息防治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育栋 苏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85-187,共3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急慢性肾脏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然而PD治疗的应用比例仍较低[1-4],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近年来,UFF的发生机制和基于理论的干预措施已取得重大进...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急慢性肾脏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然而PD治疗的应用比例仍较低[1-4],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近年来,UFF的发生机制和基于理论的干预措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对长期PD患者腹膜功能减退和UFF的防治方法仍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脏替代疗法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应用比例 腹膜功能 防治方法
下载PDF
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对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敏 唐文庄 林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腹膜因各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 , UFF)[1]。UFF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而容量超...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腹膜因各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 , UFF)[1]。UFF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而容量超负荷会导致患者严重水肿、顽固性高血压、肺淤血、心血管并发症等,成为了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也是大多数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22例腹膜透析并发 U FF的患者,选用《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进行辅助治疗,与60例进行腹膜透析但未发生U FF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治疗 超滤衰竭 自我管理 遵医行为 《内外伤辨惑论》 心血管并发症 肾病患者 容量超负荷
下载PDF
杨洪涛益肾祛瘀法治疗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经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琳 杨洪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62-264,共3页
腹膜透析(PD)作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重要替代治疗手段,具有蓄积毒素清除效率较高,心血管稳定性强,操作技术简便等优点,但许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因出现腹膜超滤衰竭(UFF),最终退出治疗。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有效... 腹膜透析(PD)作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重要替代治疗手段,具有蓄积毒素清除效率较高,心血管稳定性强,操作技术简便等优点,但许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因出现腹膜超滤衰竭(UFF),最终退出治疗。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有效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现实问题。导师杨洪涛教授长期致力于以慢性肾脏疾病及其替代治疗相关中医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工作,对维持性腹膜透析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颇有心得,并逐步形成"益肾祛瘀法防治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肾病学在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学术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亦为中医肾病学在该领域提供了新的应用与研究空间。作者作为杨洪涛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益肾祛瘀法"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过程中颇受启发,撰文报告,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洪涛教授 益肾祛瘀法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丹 刘章锁 +2 位作者 赵占正 梁献慧 李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名正常对照者、12名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名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行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mRNA和蛋白表达,行CD3...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名正常对照者、12名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名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行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mRNA和蛋白表达,行CD34染色计数腹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在各组腹膜组织均有表达,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mRNA:(0.63±0.02),(0.74±0.02)vs(0.46±0.02);蛋白:(116.4±1.8),(143.0±2.4)vs(96.2±1.4)],且腹透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75.526和62.090,P均<0.001);3组腹膜MVD依次为(3.05±0.45)、(5.98±0.47)vs(9.6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2,P<0.001),与正常组相比,尿毒症非透析组MVD计数增加,腹透组腹膜组织MVD计数最多。结论:腹透患者腹膜组织中bFGF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长期透析所致腹膜组织新生微血管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孔媛媛 薛志强 +1 位作者 严功辉 周华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超过12个月,对患者ALB(白蛋白)、Hb(血红蛋白)、T-ch(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超过12个月,对患者ALB(白蛋白)、Hb(血红蛋白)、T-ch(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BUN(尿素氮)、Cr(肌酐)、GIu(血糖)水平进行测量,计算患者肾功能,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透析时间。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其分为血脂异常组39例与血脂正常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率;根据患者超滤情况分为超滤衰竭组22例与超滤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脂水平、GIu、ALB及Hb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血脂异常组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率高于血脂正常组;超滤衰竭组透析时间多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的T-Ch、TG水平高于超滤正常组,超滤衰竭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超滤正常组,组间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是引发患者出现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血脂异常患者发生腹膜透析超滤衰竭与高TG、T-Ch水平、低HDL-C水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腹膜透析患者 超滤衰竭
下载PDF
脂代谢异常对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庆芳 安惠霞 陈晓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7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规律腹膜透析12个月以上的患者,测定患者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规律腹膜透析12个月以上的患者,测定患者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水平,计算残肾功能,记录透析龄,根据患者血脂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2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并以超滤衰竭与否分组,比较2组的血脂水平、肾功能、Glu、ALB、Hb的差异;结果血脂异常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08);超滤衰竭组的透析龄长于超滤正常组(t=7.93,P=0.000);超滤衰竭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超滤正常组(t收缩压=7.360,P收缩压=0.000,t舒张压=4.51,P舒张压=0.000);超滤衰竭组的T-Ch、TG水平明显高于超滤衰竭正常组(tT-Ch=3.450,PT-Ch=0.001;tTG=6.760,PTG=0.000),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超滤正常组(t=-7.53,P=0.000);血脂异常组低转运水平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透析龄长=0.034、P低水平的HDL=0.048)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是超滤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与高TG、T-Ch水平、低HDL-C水平有关;②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可能是通过降低腹膜转运能力而发生的;③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脂异常 脂代谢紊乱 超滤衰竭
下载PDF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丛洋 姚强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2期660-662,共3页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及导致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就超滤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新靶点:腹膜血管的生成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红樱 李志鹏 连希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综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目前对腹膜超滤衰竭的发生,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综述腹膜血管生成特征的研究进展。结果:多种原因可促进腹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促进腹膜新生血管的增生... 目的:综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目前对腹膜超滤衰竭的发生,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综述腹膜血管生成特征的研究进展。结果:多种原因可促进腹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促进腹膜新生血管的增生,从而增加腹膜转运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超滤量,腹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患者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结论:引起腹膜超滤衰竭发生的诸多原因及机制中,腹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占主导地位,是腹膜超滤衰竭病因学的研究热点,多种方法可能可以干预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峥 贾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1期583-586,共4页
目的 分析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合并超滤衰竭 (Ultrafiltrationfailure ,UFF)的原因 ,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 15例CAPD合并UFF的患者。记录UFF治疗前后每日腹膜透析次数、透析剂量、超滤量及尿量 ,腹膜平衡试验 (PET) ,... 目的 分析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合并超滤衰竭 (Ultrafiltrationfailure ,UFF)的原因 ,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 15例CAPD合并UFF的患者。记录UFF治疗前后每日腹膜透析次数、透析剂量、超滤量及尿量 ,腹膜平衡试验 (PET) ,测量血压 ,化验血肌酐、尿素氮及白蛋白。出现UFF时 ,化验腹水常规 ,腹水细菌培养 ,腹部B超。结果 CAPD合并UFF原因有 :①腹膜透析治疗依从性差 ;②患者饮食不当 ,特别是每日水盐摄入量过多 ;③残存肾功能逐渐减少 ;④原发病及其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 ;⑤腹膜炎 ;⑥腹膜超滤功能下降 ;⑦营养不良。UFF改善后 ,患者每日超滤量明显上升 (P <0 .0 1) ,血压平稳下降 (P <0 .0 1) ,血浆白蛋白明显回升 (P <0 .0 1)。结论 CAPD合并UFF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且UFF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中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原因 分析 对策
下载PDF
腹膜超滤衰竭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贺 方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终末期肾脏疾病 替代治疗 透析患者 治疗时间 转运功能 治疗失败
下载PDF
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宏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0期620-622,共3页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 超滤衰竭 预防 超滤功能
下载PDF
超滤衰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12
作者 邹作君 文晓彦 丁华民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7期386-389,共4页
腹膜透析时血液中的水分向透析液侧转运的过程称为超滤,这是腹膜透析水分清除的主要机制,腹膜失去超滤功能称为超滤衰竭.影响超滤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液的渗透剂型、灌注量、置留时间、药物影响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等,其中腹膜转运功能是... 腹膜透析时血液中的水分向透析液侧转运的过程称为超滤,这是腹膜透析水分清除的主要机制,腹膜失去超滤功能称为超滤衰竭.影响超滤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液的渗透剂型、灌注量、置留时间、药物影响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等,其中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超滤及溶质清除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膜性超滤衰竭 分子生物学 水通道蛋白 一氧化氯
下载PDF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志永 凌光辉 刘伏友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2期97-99,共3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0万的ESRF患者应用PD,占透析人数的10%~15%。然而随着PD时间的延长,PD患者的腹膜因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0万的ESRF患者应用PD,占透析人数的10%~15%。然而随着PD时间的延长,PD患者的腹膜因种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终末期肾衰竭 肾脏替代疗法 长期生存 ESRF 患者 PD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国安 卢娟娟 +3 位作者 许毓娜 蔡楚丹 林光 林瑞川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患者使用7.5 %葡聚糖(Icodextrin)腹透液进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配合使用1.5 % (或4 .2 5 % )葡萄糖腹透液,使病人恢复超滤,保持每天...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患者使用7.5 %葡聚糖(Icodextrin)腹透液进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配合使用1.5 % (或4 .2 5 % )葡萄糖腹透液,使病人恢复超滤,保持每天超滤10 0 0~15 0 0ml。结果:病人水肿都消失,症状好转,观察1~15个月,病情稳定,复查各项生化参数稳定。结论: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的防治对策:(1)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的原因还不清楚,多于长期透析后出现,提示长时间是一个主要原因。(2 )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时,暂停腹膜透析,临时转为血液透析,多数病人腹膜功能能够恢复,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3)使用生物相容性好、超滤效果佳的新类型7.5 %葡聚糖腹透液进行CAPD治疗,葡聚糖分子量大(2 0 0 0 0d) ,葡聚糖腹透液可保持有效渗透压达16h ,超滤效果好,可以改变超滤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4)在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中添加药物,以期保护腹膜,增加净超滤量。(5 )研制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腹透液是预防腹膜超滤衰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腹透液 葡聚糖
下载PDF
腹膜超滤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晶 崔文鹏 +3 位作者 刘美君 杨月 于莉 周文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7期647-649,共3页
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导致的液体超负荷及溶质清除率下降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溶质清除率 腹膜透析 防治进展 危险因素 超滤衰竭 液体超负荷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相关外泌体来源miRNA的初步筛选
16
作者 吴旭 吴炜飞 +1 位作者 程志群 范德墉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02-706,712,I0004,共7页
目的初步筛选与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相关的外泌体来源miRNA。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30例。其中15例患者腹膜平衡试验提示超滤衰竭,为观察组,另15例患者腹膜平衡试验提示无超滤衰... 目的初步筛选与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相关的外泌体来源miRNA。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30例。其中15例患者腹膜平衡试验提示超滤衰竭,为观察组,另15例患者腹膜平衡试验提示无超滤衰竭,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指标,并各随机抽取3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来源mi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原发病、有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及Hb、CRP、TC、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清校正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大、透析龄长、首次透析时间早、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总次数多、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比例高,血白蛋白、总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残余肾功能均偏低,血磷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中存在70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miRNA,其中hsa-miR-125a-3p_R-1、hsa-miR-1273c-p3和hsa-miR-132-3p等41个表达上调,hsa-miR-708-5p、hsa-miR-155-5p_R-1和bta-miR-2904-2-p5等29个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的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存在多种miRNA表达的失调,miRNA可能参与腹膜超滤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外泌体 MIRNA
下载PDF
葡聚糖腹透液治疗CAPD超滤衰竭分析
17
作者 黄国安 程妍琦 +1 位作者 李少莲 邱敏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6期90-90,共1页
目的Icodextrin(7.5%葡聚糖)腹透液是百特公司生产,在欧洲使用己5年以上,在国内尚未上市的新类型腹透液。分析其治疗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超滤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肾病并无尿型肾功能衰竭病人,CAPD治疗68个月出现超... 目的Icodextrin(7.5%葡聚糖)腹透液是百特公司生产,在欧洲使用己5年以上,在国内尚未上市的新类型腹透液。分析其治疗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超滤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肾病并无尿型肾功能衰竭病人,CAPD治疗68个月出现超滤衰竭。280天前开始使用7.5%葡聚糖腹透液治疗,每天更换1500ml,留腹时间16—20h,每次超滤650-1100ml,配合使用1.5%(或4.25%)葡萄糖腹透液1500ml。保持每天超滤1000—1200ml。结果病人水肿消失,症状好转,复查各项生化参数稳定。结论①葡萄糖腹透液长期使用对腹膜功能与超滤功能有一定损伤作用。临床上,葡萄糖腹透液有被更换的迫切性。②7.5%葡聚糖腹透液分子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对腹膜毒性作用小,超滤效果好,在腹膜增厚引起超滤衰竭及腹膜炎时,仍能维持有效超滤作用,在临床值得推荐使用。③糖尿病病人在摄取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减少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认为体内血糖可弥散进入葡聚糖腹透液,并更换出体外。使用葡聚糖腹透液更易丢失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应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的综合平衡,以免造成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腹透液 治疗 CAPD 超滤衰竭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俞雨生 李建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9-441,共3页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合并症,主要原因除与饮食及透析处方不当有关外,与腹膜功能亦有较大关系。诊断上除须排除导管相关性因素外,应及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了解腹膜功能,根据腹膜功能特点制定透析处方。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机体...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合并症,主要原因除与饮食及透析处方不当有关外,与腹膜功能亦有较大关系。诊断上除须排除导管相关性因素外,应及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了解腹膜功能,根据腹膜功能特点制定透析处方。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机体容量平衡,量出为入。必要时可使用高渗透析液增加液体超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衰竭 腹膜平衡试验 腹膜休息疗法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兆慧 金海姣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超滤衰竭定义为4.25%葡萄糖透析液留腹4 h后超滤量<400 ml。超滤衰竭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分为4种类型:Ⅰ型超滤衰竭由于有效腹膜表面积增加导致,Ⅱ型超滤衰竭由于葡...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超滤衰竭定义为4.25%葡萄糖透析液留腹4 h后超滤量<400 ml。超滤衰竭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分为4种类型:Ⅰ型超滤衰竭由于有效腹膜表面积增加导致,Ⅱ型超滤衰竭由于葡萄糖渗透转导作用下降导致,Ⅲ型超滤衰竭由于腹膜有效表面积减少导致,Ⅳ型超滤衰竭由于通过腹腔淋巴系统或局部组织间隙吸收大量水分导致。避免过度使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有效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保护残肾功能、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液、使用改善腹膜损伤和纤维化药物等是防治超滤衰竭的有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衰竭 腹膜透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下调PKC-α基因对大鼠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玲麟 毕丹青 +2 位作者 杨艳萍 何杰 袁红伶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601-3607,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基因在腹膜透析大鼠超滤衰竭中的作用。方法细胞水平检测下调PKC-α基因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量。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腹膜透析2周组(PD2组)、腹膜透析4周组(...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基因在腹膜透析大鼠超滤衰竭中的作用。方法细胞水平检测下调PKC-α基因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量。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腹膜透析2周组(PD2组)、腹膜透析4周组(PD4组)、腹膜透析4周后腹腔注射空质粒组(NC组)、腹膜透析4周后腹腔注射PKC-αsiRNA组(PKC-αsiRNA组)。处死前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测定超滤量和葡萄糖转运量(MTG);Masson染色观察腹膜形态学变化;CD34免疫染色计数腹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评估腹膜血管新生程度;检测各组大鼠腹膜组织PKC-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细胞中下调PKC-α基因后,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PD2、PD4、NC组和PKC-αsiRNA组大鼠腹膜功能明显降低,MVD明显增大,PKC-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毒症组相比,PD2、PD4组和NC组大鼠腹膜组织MVD明显增大,PKC-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PD4组和NC组变化更明显。与PD4组和NC组比,PKC-αsiRNA组大鼠腹膜功能明显好转,MVD明显减小,PKC-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有可能通过下调VEGF基因的表达量,延缓超滤衰竭进程;通过改善透析液生物相容性、药物治疗或基因转染,以期减少细胞因子对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滤衰竭 腹膜透析 腹膜平衡试验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