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赴华身故越南使臣研究
1
作者 牛军凯 周大程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132-144,M0007,共14页
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建立了制度化的朝贡关系。奉命北使多被越南文士引以为荣,然而朝贡出使却潜藏着种种人身风险。有的越南使臣由于积劳成疾、病剧不治、交通意外、政局动荡等原因,不幸丧亡于中国。对使华身故的越南使臣与随行人员,明清... 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建立了制度化的朝贡关系。奉命北使多被越南文士引以为荣,然而朝贡出使却潜藏着种种人身风险。有的越南使臣由于积劳成疾、病剧不治、交通意外、政局动荡等原因,不幸丧亡于中国。对使华身故的越南使臣与随行人员,明清朝廷依例遣官治丧、谕祭赐赙、置地安葬或派人护送棺柩回国,越南亦按例赐祭、追赠官爵,递运其棺柩归贯安厝。这既体现了明清“体恤远人”的一贯原则,又反映出中越两国为维系朝贡体系所承受的较大负担。由此可理解中越朝贡关系政治需求的实质,以及出使一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荣辱与共的多维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中越关系 朝贡 安南 赐恤
下载PDF
论越南使臣的“潇湘”书写——兼与日本和朝鲜半岛“卧游”比较
2
作者 严艳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70-78,152,共10页
“潇湘”不仅是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还对汉文化圈中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文人的创作影响深远。在比较文学视域下,本文分析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文人笔下“潇湘”书写的异同,探讨了越南使臣的书写的独特之处:一是对“潇湘景”有直... “潇湘”不仅是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还对汉文化圈中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文人的创作影响深远。在比较文学视域下,本文分析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文人笔下“潇湘”书写的异同,探讨了越南使臣的书写的独特之处:一是对“潇湘景”有直观的体悟与描述,而非停留于遥想;二是对“潇湘神”书写中突破单一的引述考证而赋予更多想象;三是对“潇湘客”悲愁意象承继的同时又拓展了征人家国之思。文中指出中国潇湘文化在跨民族、跨文化传播接受中的差异化,越南使臣对“潇湘”的书写是中国文学范式与越南民族文化因素相融合的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书写 越南使臣 传播和接受
下载PDF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玉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越南藩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越南使臣创造了北使诗文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他们同中国文士所进行的赠答唱和、请序题词、鉴赏评点等文学活动,是两种汉文学——产生于本土的汉文学与成长于域外的汉文学——交汇、合流、碰撞的主要途径。... 在越南藩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越南使臣创造了北使诗文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他们同中国文士所进行的赠答唱和、请序题词、鉴赏评点等文学活动,是两种汉文学——产生于本土的汉文学与成长于域外的汉文学——交汇、合流、碰撞的主要途径。这些文学活动推动了越南古代文学的发展,促成了域外汉文学向母体的回流,同时也显示了汉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北使诗文 文学交流 六八体 喃文文学
下载PDF
从《北使通录》看乾隆时期越南使臣与清朝官员儒学交流 被引量:1
4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10-116,204,共8页
越南大儒士黎贵惇于乾隆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760—1762)出使清朝,他与清朝官员之间的儒学交流是两国邦交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交流。本文通过黎贵惇所著《北使通录》一书,考察使团参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情况及在华期间与中外人士探讨汉... 越南大儒士黎贵惇于乾隆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760—1762)出使清朝,他与清朝官员之间的儒学交流是两国邦交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交流。本文通过黎贵惇所著《北使通录》一书,考察使团参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情况及在华期间与中外人士探讨汉儒与宋儒之争、理学与心学之辨,并点评彼此的经史著作情况。以黎贵惇为代表,我们可以看出越南18世纪的学术也具有实学和考证学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使通录》 越南使臣 儒学交流 黎贵 孔庙和国子监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及成因——以吴时任的《皇华图谱》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怡君 《科教导刊》 2017年第3Z期147-149,共3页
清代越南燕行使者吴时任在其如清时所著的《皇华图谱》中,认为当时的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是丑陋粗鄙的"蛮夷",广西是"猺獞"聚集之地,表现出对广西少数民族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其主要原因是清代越南社会精英对中华... 清代越南燕行使者吴时任在其如清时所著的《皇华图谱》中,认为当时的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是丑陋粗鄙的"蛮夷",广西是"猺獞"聚集之地,表现出对广西少数民族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其主要原因是清代越南社会精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以及将"中国"的观念据为己有之后对"中华"观念的套用,反映出其"华夏优,蛮夷劣"的思维定势与深刻的等级观念,是越南社会对清代广西的集体想象和"华夷观"在越南外交使节思想上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广西少数民族形象 文化认同 思维定式 集体想象物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与广西士人交游探析
6
作者 刘晓敏 滕兰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清代越南使臣和广西士人交游甚多,越南使臣们留下的汉诗文、使程日记等作品,不仅对广西的山川古迹进行赞美吟咏,还记录了使臣们与各阶层人们的交往。越南使臣在广西与当地士人、乡野文人之间的诗文唱和与交流,反映出越南使臣们有着较高... 清代越南使臣和广西士人交游甚多,越南使臣们留下的汉诗文、使程日记等作品,不仅对广西的山川古迹进行赞美吟咏,还记录了使臣们与各阶层人们的交往。越南使臣在广西与当地士人、乡野文人之间的诗文唱和与交流,反映出越南使臣们有着较高的汉文化素养,也是其时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越南使臣 广西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越南使臣书写花山岩画的多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永艳 《学术探索》 2019年第6期125-131,共7页
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遗产的岩画类艺术,这一藏于边境深山中瑰丽的岩画艺术之花在中国古籍中的记载寥寥,其艺术芬芳吸引到由此经过的越南使臣的极大关注,留存了32份相关文献,其数量高出中国文献记载10倍之多。越南使臣关... 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遗产的岩画类艺术,这一藏于边境深山中瑰丽的岩画艺术之花在中国古籍中的记载寥寥,其艺术芬芳吸引到由此经过的越南使臣的极大关注,留存了32份相关文献,其数量高出中国文献记载10倍之多。越南使臣关注和书写花山岩画具有多重因素,花山岩画与越南山水相连、一线之隔的地理因素是越南使臣得以书写花山岩画的直接原因,中越两国间时间久、频率高的宗藩外交是越南使臣得以接触、关注和书写花山岩画的客观文化背景,越南使臣优秀的汉文化素养和汉语运用能力使他们具备了书写花山岩画的主观能动性,军事、文化、升迁上的多重利益驱动是越南使臣进行花山岩画记录书写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越南使臣关注和记录花山岩画的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花山岩画 地缘因素 主客因素 利益驱动
下载PDF
1840-1885年越南使臣入清日记研究
8
作者 姚瑶 何氏锦燕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作为使臣出使中国的产物,入清日记详细地介绍了使团的任务及其及出使路线。日记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宫廷见闻的记录;二是西方势力的入侵及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学习;三是人民生活的苦困;四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写;五是城镇... 作为使臣出使中国的产物,入清日记详细地介绍了使团的任务及其及出使路线。日记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宫廷见闻的记录;二是西方势力的入侵及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学习;三是人民生活的苦困;四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写;五是城镇情况的记录。借助“异域之眼”,可对晚清社会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0—1885年 越南使臣 入清日记
下载PDF
明清越南使臣眼中的横县——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中心
9
作者 李帅 《老区建设》 2020年第4期69-74,共6页
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广西和越南山水相连,一直是大多数越南使臣燕行北使往返的必经之地。在广西境内,越南使臣主要的交通方式是乘船沿江北使。横县居于郁江中游,明清越南使臣经过... 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广西和越南山水相连,一直是大多数越南使臣燕行北使往返的必经之地。在广西境内,越南使臣主要的交通方式是乘船沿江北使。横县居于郁江中游,明清越南使臣经过横县时所留下的丰富诗篇,可以为我们了解当时横县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史料。越南使臣途径横县的诗文,主要包括对横县风景的描写、过险滩的经历,以及针对横县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抒发对伏波将军马援、秦观、建文帝的感怀。借助这些诗文,既可进一步了解横县的历史文化,又可从中看到当时越南使臣对中国文化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越南使臣 横县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桂林诗的生态美学意蕴——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
10
作者 黄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生态美学是美学与生态学交叉的学科,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层面的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审美状态。在清代越南使臣桂林诗中则体现在使臣对桂林自然景观生态的吟咏赞颂、对桂林社会形态的呈现与书写、与桂林士... 生态美学是美学与生态学交叉的学科,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层面的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审美状态。在清代越南使臣桂林诗中则体现在使臣对桂林自然景观生态的吟咏赞颂、对桂林社会形态的呈现与书写、与桂林士人赋诗酬唱的真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越南使臣 北使诗文 桂林诗 生态美学意蕴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兴安灵渠诗文研究——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
11
作者 黄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6-11,共6页
中越两国建立近千年的宗藩关系,越南历代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使臣出使中国,有清一代越南派遣使臣的频率更是历代之首。兴安灵渠作为其常规朝贡路线上的必经之地,使臣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游记和日记,诗文作品有对当地山川风貌的吟咏... 中越两国建立近千年的宗藩关系,越南历代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使臣出使中国,有清一代越南派遣使臣的频率更是历代之首。兴安灵渠作为其常规朝贡路线上的必经之地,使臣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游记和日记,诗文作品有对当地山川风貌的吟咏、风俗民情的记录、史事人物的纪咏、路途艰辛的感叹。这些北使诗文从域外的视角去呈现兴安灵渠的当时社会面貌,助于我们理解兴安灵渠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文化属性,也是对兴安灵渠历史文化的拓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越南使臣 兴安灵渠 北使诗文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下载PDF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与越南使臣的诗文交往
12
作者 朱春洁 《河池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18,23,共8页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在近20年内多次与越南一流文人使臣进行诗文交往,1852-1854年,他与武文俊和刘亮唱和,又与范芝香相互题诗;1868-1870年,又同阮思僩、黎峻有诗文赠答。从这几次诗文交往来看,与黎申产交往的越使均为越南国内有名的学者...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在近20年内多次与越南一流文人使臣进行诗文交往,1852-1854年,他与武文俊和刘亮唱和,又与范芝香相互题诗;1868-1870年,又同阮思僩、黎峻有诗文赠答。从这几次诗文交往来看,与黎申产交往的越使均为越南国内有名的学者文人,同时,他们以笔谈为主,所交流的内容既包括国家时政和两国文化,又涉及对个人命运遭遇的关心。而这几次交往的进行及其特点的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申产 越南使臣 诗文交往 汉文化认同
下载PDF
1840-1885年越南使臣燕行诗歌所见中国书写
13
作者 姚瑶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燕行诗歌是宗藩关系结束前朝鲜、越南等国来华使臣在华时所作的诗歌。在1840年至中法战争结束的40余年里,中越交往依旧频繁,阮朝共向清朝派遣使臣多达12次。作为使臣出使中国的产物,其间燕行诗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山... 燕行诗歌是宗藩关系结束前朝鲜、越南等国来华使臣在华时所作的诗歌。在1840年至中法战争结束的40余年里,中越交往依旧频繁,阮朝共向清朝派遣使臣多达12次。作为使臣出使中国的产物,其间燕行诗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山川景物的描写;二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三是对晚清重大政治事件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0—1885年 越南使臣 燕行诗歌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咏董仲舒诗五首
14
作者 李帅 《德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3-75,108,共4页
董仲舒是西汉治《公羊春秋》的今文学大儒,甚至周边国家也有诗歌对其加以纪咏。《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记录了越南使臣咏董仲舒诗五首,诗中主要抒发了越南使臣对董仲舒治学成就的赞扬以及对其一生遭遇小人陷害、怀才不遇的同情。从异... 董仲舒是西汉治《公羊春秋》的今文学大儒,甚至周边国家也有诗歌对其加以纪咏。《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记录了越南使臣咏董仲舒诗五首,诗中主要抒发了越南使臣对董仲舒治学成就的赞扬以及对其一生遭遇小人陷害、怀才不遇的同情。从异国眼光看董仲舒,是董仲舒研究资料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越南使臣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下载PDF
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稀見文獻《越南使臣詩稿》考論
15
作者 劉玉珺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9页
自從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越南所藏編)》之後,在學術界引發了一波相關研究的熱潮。不過,這套書的編纂正如其書名所示,只收録了藏于越南漢喃研究院的燕行文獻。筆者早在2003年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即從中國國... 自從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越南所藏編)》之後,在學術界引發了一波相關研究的熱潮。不過,這套書的編纂正如其書名所示,只收録了藏于越南漢喃研究院的燕行文獻。筆者早在2003年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即從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抄録有一種稀見的越南北使唱和詩集《越南使臣詩稿》,並爲其撰寫過簡單的提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詩集 唱和 中國
下载PDF
越南使臣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评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国保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5-67,共13页
"入华行纪"是越南使臣自镇南关进入中国以后,沿途依其见闻而逐日逐程所作的记录。现存越南燕行文献中,"入华行纪"大多出自晚清越南使臣之手,主要包括燕行记和使清日记。这是一批重要的域外汉文典籍,其所保留的越南... "入华行纪"是越南使臣自镇南关进入中国以后,沿途依其见闻而逐日逐程所作的记录。现存越南燕行文献中,"入华行纪"大多出自晚清越南使臣之手,主要包括燕行记和使清日记。这是一批重要的域外汉文典籍,其所保留的越南使臣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记录和评论,反映了他们对晚清中国了解和认知的程度。而由此通过对呈现在他者视野中的"天朝"异域形象的解读,则可以在越南赴华使臣与清代中国社会互动的特定历史情景中,发现晚清中国社会的不同面相,看到掩藏在朝贡礼仪背后的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的邦交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入华行纪 晚清社会 中国认识
原文传递
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伏波将军马援形象分析——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滕兰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7-143,共7页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保存有较多的越南使臣题咏伏波庙的诗文作品,在诗文当中,越南使臣们高度肯定其马革裹尸、死而后已的忠诚,是忠义的化身。而各种原因,马援本身还具有了伏波安澜的水神功能,是水上航行的守护神,大量...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保存有较多的越南使臣题咏伏波庙的诗文作品,在诗文当中,越南使臣们高度肯定其马革裹尸、死而后已的忠诚,是忠义的化身。而各种原因,马援本身还具有了伏波安澜的水神功能,是水上航行的守护神,大量题咏横州五险滩之险、祈求伏波将军保佑平安的越南使臣诗文即可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越南使臣 马援 伏波庙
原文传递
越南花山岩画文献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永艳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6期114-121,共8页
在中国和越南长达数千年的朝贡关系中,越南使臣留下了32份关于花山岩画的文献资料。花山岩画属于文化景观,这是一种介于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之间,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特殊遗产。据史料记载,越南的使臣门槛很高,多为越南功名显赫的著名文臣... 在中国和越南长达数千年的朝贡关系中,越南使臣留下了32份关于花山岩画的文献资料。花山岩画属于文化景观,这是一种介于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之间,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特殊遗产。据史料记载,越南的使臣门槛很高,多为越南功名显赫的著名文臣,他们拥有越南当时文化精英的最高水平。由他们留下的这些文献以诗歌的艺术形式为主,也有散文、日记和图画等形式。这些文献资料学术性与艺术性相互交融;且在承前启后的记述历程中掀起了关于"黄巢遗迹说"的学术争鸣,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学术探索理论,从而为我们深入广泛地研究越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异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越南使臣 黄巢遗迹说 异域视角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孫衣言、裴文禩筆談與《雉舟酬唱集》的文獻學考論 被引量:1
19
作者 劉玉珺 馬彦峰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一引言阮朝嗣德二十九年至三十年,即光緒二年至三年(1876—1877),越南使臣裴文禩以歲貢正使的身份出使到中國。對此,越南官方史書《大南實録正編第四紀》卷五十五記載嗣德二十九年(1876)曰:六月,遣使如清(歲貢),以光禄寺卿充辦閣務裴殷... 一引言阮朝嗣德二十九年至三十年,即光緒二年至三年(1876—1877),越南使臣裴文禩以歲貢正使的身份出使到中國。對此,越南官方史書《大南實録正編第四紀》卷五十五記載嗣德二十九年(1876)曰:六月,遣使如清(歲貢),以光禄寺卿充辦閣務裴殷年加禮部右侍郎銜充正使,鴻臚寺卿林宏充甲副使,侍講學士黎吉充乙副使。殷年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禄寺卿 右侍郎 嗣德 文獻學 越南使臣
下载PDF
越南如清使燕行诗中的洞庭文化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1,共8页
洞庭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历史悠久、意蕴深厚的独特类型。中国历代文人对洞庭湖多有抒写。清朝时期,洞庭湖是越南朝贡中常规出使路线的必经之地,由此洞庭文化还在越南如清使臣燕行文学中有所呈现。越南如清使臣创作了大量歌咏洞庭的燕... 洞庭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历史悠久、意蕴深厚的独特类型。中国历代文人对洞庭湖多有抒写。清朝时期,洞庭湖是越南朝贡中常规出使路线的必经之地,由此洞庭文化还在越南如清使臣燕行文学中有所呈现。越南如清使臣创作了大量歌咏洞庭的燕行诗,且在诗中融入中国丰富的洞庭文化。这些洞庭诗既是越南文人长期以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还源自越南本国的"洞庭情结"潜移默化的作用。越南如清使臣笔下的洞庭诗不仅是越南燕行文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中国洞庭文化传播到域外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燕行诗 洞庭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