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过Akt和ERK抑制盘基网柄菌细胞的趋电性
1
作者 葛晓雪 蒋锐达 +2 位作者 王晓燕 高晶 高润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目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通过调控肌动蛋白在细胞定向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I3Ks的结构和功能很复杂,人们对PI3Ks在细胞趋电性运动中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以模式生物盘基网柄菌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中的PI3K1和PI3K2... 目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通过调控肌动蛋白在细胞定向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I3Ks的结构和功能很复杂,人们对PI3Ks在细胞趋电性运动中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以模式生物盘基网柄菌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中的PI3K1和PI3K2在细胞趋电性运动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利用CRISPR/Cas9系统介导分别构建PI3K1编码基因pikA基因敲除突变株和PI3K2编码基因pikB基因敲除突变株;随后将2个突变株置于强度为12 V/cm的直流电场中,记录并分析两个突变株的趋电性。结果数据分析显示,野生型细胞在直流电场中的方向指数为(0.86±0.03),而pikA-和pikB-突变株在直流电场中的运动方向指数分别为(0.95±0.02)和(0.94±0.03);此外,野生型细胞在电场中的平均轨迹速度(3.34±0.08)μm/min,而pikA-和pikB-突变株的平均轨迹速度分别为(4.85±0.20)μm/min和(5.48±0.15)μm/min,t检验表明突变株和野生型的方向性指数和运动速度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pikA-和pikB-突变株中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RK都显著增加。结论PI3K1和PI3K2在盘基网柄菌细胞趋电性运动中可能通过增加Akt和ERK的活性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CRISPR/Cas9 趋电性 盘基网柄菌
原文传递
PIEZO1影响HaCaT细胞的趋电性迁移
2
作者 张桂诚 龚鹏 +1 位作者 王一凡 赵三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目的伤口中心产生的内源性电场是指导细胞定向迁移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因子。PIEZO1是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它参与细胞迁移,影响细胞的趋化迁移,并且受到电压的调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IEZO1是否参与影响电场... 目的伤口中心产生的内源性电场是指导细胞定向迁移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因子。PIEZO1是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它参与细胞迁移,影响细胞的趋化迁移,并且受到电压的调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IEZO1是否参与影响电场指导的细胞定向迁移过程尚不清晰,本文以HaCaT细胞为模型探讨PIEZO1及其下游相关蛋白质对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活细胞工作站追踪HaCaT细胞在微直流电场中的迁移,使用抑制剂及RNAi技术调控PIEZO1功能和表达,研究PIEZO1对于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验细胞的整合素(integrin)β1与FAK磷酸化水平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化情况,探讨PIEZO1与integrinβ1及FAK等对电场信号的响应及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影响。结果PIEZO1广谱抑制剂钌红、GsMTx4和RNAi处理显著抑制了HaCaT细胞向正极趋电性迁移的能力;电场和GsMTx4单独作用升高FAK磷酸化和integrinβ1表达,GsMTx4阻止电场进一步升高FAK的磷酸化水平和integrinβ1表达;siRNA干扰PIEZO1表达后显著下调FA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电场对FAK磷酸化和integrinβ1表达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Integrinβ1和FAK的抑制剂使HaCaT细胞的趋电性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PIEZO1参与HaCaT细胞的趋电性迁移,是影响HaCaT细胞趋电性迁移的重要分子之一;抑制integrinβ1和FAK会影响HaCaT细胞的电性迁移;电场信号可能通过PIEZO1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integrinβ1的表达和FAK的活化进而影响细胞趋电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趋电性 细胞迁移 HACAT细胞 PIEZO1 整合素Β1 FAK
原文传递
基于CRISPR-Cas9介导敲除盘基网柄菌erkA基因的方法建立和erkA趋电性研究
3
作者 葛晓雪 蒋锐达 +1 位作者 王晓燕 高润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以盘基网柄菌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基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erkA基因敲除方法,DNA测序和蛋... 以盘基网柄菌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基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erkA基因敲除方法,D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都证明所设计靶点都能有效地编辑erkA;随后对erkA突变株的趋电性进行探究,发现在12 V/cm的直流电场中,erkA突变株仍维持着与野生型细胞接近的趋电性,仅在运动速度上表现出增加趋势.在盘基网柄菌中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基因突变株,也明确了在盘基网柄菌中erkA基因并不是细胞感应电场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基网柄菌 趋电性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CRISPR/Cas9
下载PDF
gbpC和gbpD基因在盘基网柄菌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运动中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锐达 王家家 +2 位作者 赵三军 王晓燕 高润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20-1529,共10页
目的趋化性和趋电性是细胞定向迁移的主要方式,并在生物有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存在差异。本文对盘基网柄菌gbpC和gbpD基因在细胞趋电性和趋化性中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两种迁移方式之间的新差异。方法将gbp... 目的趋化性和趋电性是细胞定向迁移的主要方式,并在生物有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存在差异。本文对盘基网柄菌gbpC和gbpD基因在细胞趋电性和趋化性中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两种迁移方式之间的新差异。方法将gbpC基因突变株gefT-和gbpD基因突变株gefU-分别置于场强为12 V/cm的直流电场中,分析细胞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探讨细胞的趋电性变化;利用电穿孔技术将标记F-actin的Lifeact-GFP质粒转化进入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运动时F-actin的分布;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定量分析细胞的肌球蛋白调节轻链(RLC)在受直流电场刺激后的磷酸化变化情况。结果gefT-突变株细胞极化消失,但保持与野生型类似的趋电性;gefU-突变株细胞发生超极化,但趋电性显著降低。在直流电场中,突变株细胞和野生型细胞的F-actin主要分布在伪足部位。在电场作用下,细胞株的肌球蛋白RLC磷酸化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即野生型细胞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发生磷酸化,gefT-突变株细胞先急剧下降,然后再上升,gefU-突变株细胞却以时间依赖方式脱磷酸化。结论本研究表明gbpC和gbpD基因在盘基网柄菌趋化性和趋电性中的作用不同,暗示了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确实通过不同的机理指导细胞的定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基网柄菌 化性 趋电性 RasGEF结构域
原文传递
分化诱导因子–3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趋电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轩辕玉洁 吕媛 +1 位作者 赵三军 高润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探讨分化诱导因子(DIFs)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及趋电性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IF-1、DIF-3和Br-DIF-1处理后的B16-F10,并分别从单细胞、成片细胞和单层细胞三个层面研究DIF-3是否影响B16-F10细胞的趋电性.结果显示,DIF-... 为探讨分化诱导因子(DIFs)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及趋电性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IF-1、DIF-3和Br-DIF-1处理后的B16-F10,并分别从单细胞、成片细胞和单层细胞三个层面研究DIF-3是否影响B16-F10细胞的趋电性.结果显示,DIF-3处理24 h就可以明显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在直流电场作用下,DIF-3抑制单细胞、成片细胞和单层细胞的运动速度,但运动方向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诱导因子 趋电性 黑色素瘤
下载PDF
盘基网柄菌RasD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趋电性研究
6
作者 王家家 葛晓雪 +2 位作者 王晓燕 高晶 高润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对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RasD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趋电性研究,探究盘基网柄菌能否作为开发电激治疗肿瘤的生物模型.研究发现RasD蛋白含有187个氨基酸残基,是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 通过对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RasD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趋电性研究,探究盘基网柄菌能否作为开发电激治疗肿瘤的生物模型.研究发现RasD蛋白含有187个氨基酸残基,是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同源比较发现盘基网柄菌细胞中的RasD蛋白与人类的Ras蛋白相似性高达72%,在12 V/cm的电场中rasD缺陷型细胞株定向迁移的速度增加,方向性降低.结果表明可以用盘基网柄菌来研究肿瘤内源性生物电场指导细胞定向迁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基网柄菌 肿瘤生物电 趋电性 RasD RAS
下载PDF
生物趋电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府 《农技服务》 2011年第2期239-241,共3页
趋电性作为一种生物对电场效应的内在反应,对渔业、医疗及环境监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对进一步研究生物趋电性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不同生物的趋电性、生物效应及其产生的机制等,同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趋电性 生物效应 机制
下载PDF
盘基网柄菌的趋电性和趋化性研究
8
作者 韵金磊 《生物化工》 2019年第4期128-131,共4页
盘基网柄菌作为研究趋向性的关键模式生物,通过对盘基网柄菌的研究可以逐渐了解真核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盘基网柄菌趋电性和趋化性的研究进展,比较了盘基网柄菌细胞趋电性和趋化性信号传递的异同。盘基网柄菌的趋化性... 盘基网柄菌作为研究趋向性的关键模式生物,通过对盘基网柄菌的研究可以逐渐了解真核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盘基网柄菌趋电性和趋化性的研究进展,比较了盘基网柄菌细胞趋电性和趋化性信号传递的异同。盘基网柄菌的趋化性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PLA2途径也参与调节趋化性,但是它们都不参与趋电性。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盘基网柄菌趋电性,不影响趋化性,趋电性和趋化性的定向传感机制并不同。另一方面,两者都造成了细胞的定向运动,F-肌动蛋白都聚集在运动前端,细胞骨架的调节信号存在交叉,比如PI3K-PTEN信号和TORC2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基网柄菌 趋电性 化性
下载PDF
影响细胞趋电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喆 赵三军 +3 位作者 赵敏 高润池 施利民 王晓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41-449,共9页
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因受电场诱导而做出的方向性迁移被称为细胞的趋电性。细胞的趋电性涉及胚胎发育、炎症反应、肿瘤转移、损伤修复以及组织再生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细胞的趋电性主要由细胞内外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该文针对... 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因受电场诱导而做出的方向性迁移被称为细胞的趋电性。细胞的趋电性涉及胚胎发育、炎症反应、肿瘤转移、损伤修复以及组织再生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细胞的趋电性主要由细胞内外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该文针对离子浓度、膜电位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细胞外基质与血清、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骨架等因素对细胞趋电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细胞趋电性相应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趋电性 外源性电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生物电刺激对皮肤创伤修复的调控
10
作者 李婧依 王言 +2 位作者 王昊 刘倩 宋冰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4期430-437,共8页
正常的皮肤表面存在10~60 mV的跨上皮电势。当皮肤组织被破坏时,损伤部位的电势会降低,多种具有方向性的离子流动会形成指向伤口中心的内源性电场。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内源性电场可以刺激伤口周围细胞的定向迁移,增殖和分化,是驱动皮肤... 正常的皮肤表面存在10~60 mV的跨上皮电势。当皮肤组织被破坏时,损伤部位的电势会降低,多种具有方向性的离子流动会形成指向伤口中心的内源性电场。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内源性电场可以刺激伤口周围细胞的定向迁移,增殖和分化,是驱动皮肤创伤愈合的关键信号。在慢性伤口中,内源性电场的强度降低,皮肤的再生功能损伤,而具有特定强度和方向的外源性电刺激可以模拟内源性电场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是慢性和非愈合伤口治疗的独有的物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伤口愈合 趋电性 慢性伤口
原文传递
直流电场对肺癌细胞移行及Integrin β1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小龙 韩静 +4 位作者 张志培 汪健 倪云峰 高坤祥 王云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直流电场对细胞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并认为癌症的转移及转移能力可能与趋电性有关。本研究探讨肺癌A549细胞在体外直流电场中的趋电移行,及直流电场对Integrinβ1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按A549细胞是否暴露于5V/cm...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直流电场对细胞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并认为癌症的转移及转移能力可能与趋电性有关。本研究探讨肺癌A549细胞在体外直流电场中的趋电移行,及直流电场对Integrinβ1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按A549细胞是否暴露于5V/cm直流电场及暴露时间分为A,B,C,D4组,显微摄像系统每5min连续记录各组细胞移行的变化图像,观察细胞在直流电场中的移行趋势;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细胞内Integrinβ1位置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Integrinβ1下游的p-FAK及p-ERK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暴露于直流电场中的细胞胞体形态由扁平形逐渐转变为垂直于电场的纺锤形,观察期间细胞呈现朝阴极定向移行,而未暴露于直流电场的细胞则未发生胞体形态改变及定向移行运动。细胞免疫荧光示在直流电场中A549细胞膜表面上的Integrinβ1向阴极方向边集,Westernblot结果显示Integrinβ1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p-FAK及p-ERK的表达量增多。结论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具有趋电性,体外直流电场可诱导其朝阴极定向移行,Integrinβ1在电场中定向重排并激活其通路下游转导信号可能在肺癌细胞趋电移行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直流电场 细胞移行 趋电性
下载PDF
肺癌A549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小龙 韩静 +4 位作者 张志培 王云杰 汪健 徐鉷 卜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07-710,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直流电场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定向移行作用。方法:实验组将A549肺癌细胞暴露于强度分别为2V/cm、4V/cm、6V/cm及8V/cm的直流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A549肺癌细胞作为对照。观察记录每5min该细胞移行的方向和变化,测量... 目的:观察体外直流电场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定向移行作用。方法:实验组将A549肺癌细胞暴露于强度分别为2V/cm、4V/cm、6V/cm及8V/cm的直流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A549肺癌细胞作为对照。观察记录每5min该细胞移行的方向和变化,测量其移行的移行轨迹总长度、位移距离、速率及方向共3h。数据结果用SAS8.0及Image-ProPlus5.0软件处理。结果:未暴露于直流电场中的A549细胞在观察期间无明显移动,3h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而暴露于不同强度电场中的各组细胞则呈现有规律的两种变化:大部分细胞长轴趋向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细胞向阴极方向定向运动,且这种运动速度随电场增大而加快(P<0.05),细胞移行的方向系数(cos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0.05)。结论:体外直流电场可诱导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朝向阴极定向移行,此作用与电场强度有关,长时间暴露于电场中其移行速率与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肺癌 直流电场 细胞移行 趋电性
下载PDF
电场对内皮祖细胞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雪飞 程勇 +3 位作者 文星 王永飞 王强 许喜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加电场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3~4代EPCs分别用场强为0mV/mm(Ⅰ组)、100mV/mm(Ⅱ组)、200mV/mm(Ⅲ组)和300mV/mm(Ⅳ组)的直流电场加以持续刺激3h,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记... 目的探讨外加电场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3~4代EPCs分别用场强为0mV/mm(Ⅰ组)、100mV/mm(Ⅱ组)、200mV/mm(Ⅲ组)和300mV/mm(Ⅳ组)的直流电场加以持续刺激3h,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记录细胞迁移轨迹及形态变化,分析外加电场对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结果Ⅳ、Ⅲ、Ⅱ组细胞向阳极定向迁移,Ⅰ组细胞显示随机运动。电刺激3h时,细胞轨迹迁移速率(Vt)、位移速率(Vd)、电场方向迁移速率(Vx)分别为:Ⅳ组[(98.86±6.00)、(63.78±2.81)、(63.15±2.88)μm/h]、Ⅲ组[(88.06±8.83)、(35.90±1.22)、(34.20±1.57)μm/h]和Ⅱ组[(42.28±2.25)、(13.29±0.37)、(12.39±0.51)μm/h],均显著高于Ⅰ组的[(37.39±2.42)、(6.99±0.31)、(4.62±0.40)μm/h],均P〈0.01,且Ⅲ组细胞Vt、Vd、Vx均显著高于Ⅱ组、Ⅰ组(均P〈0.01)。EPCs在电场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变得狭长,逐渐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结论外加直流电场可诱导EPCs向阳极迁移并加快其迁移速率,且对EPCs的形态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内皮祖细胞 趋电性 细胞迁移
下载PDF
Electrodeposition of dixanthogen(TETD) on pyrite surface 被引量:7
14
作者 黎维中 覃文庆 +1 位作者 孙伟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7年第1期154-158,共5页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xanthate on the surface of pyrite wa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ogrametry, chronopotentiometry and rotating-disc electrode measurement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irst...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xanthate on the surface of pyrite wa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ogrametry, chronopotentiometry and rotating-disc electrode measurement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irst step in the reaction is electrochemical adsorption of xanthate ion,and then the adsorbed ion associates with a xanthate ion from the solution and forms a dixanthogen on the pyrite electrode surface.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butyl xanthate on pyrite electrode surface can be determined to be about 1.09×10- 6cm2/s.Using the galvanostatic technique,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oxidation of the butyl xanthate ion on the pyrite surface are calculated as Ja=200μA/cm2 ,β=0.203 and J0=27.1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电化学 计时电势分析法 化学吸附 趋电性
下载PDF
在鱼泵配合下的电力捕鱼试验
15
作者 刘行 《中国水产》 1959年第19期24-26,共3页
前半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作过电力捕鱼试验,试验中发现鱼头总是对着阳极,并尽量离开阴极趋向阳极(趋电性)。
关键词 鱼泵 电力捕鱼 趋电性 阳极
下载PDF
体外培养滋养细胞受电场作用后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薛峰 黄燚 +3 位作者 范平 彭冰 刘瑞 白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1-774,802,共5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胎盘滋养细胞分别用场强为100 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加以刺激,刺激时间为5 h、24 h,采用连续视野显微摄像并对细胞图像进行分析,测定滋养细胞的迁移情况并观察其形... 目的探讨生理性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胎盘滋养细胞分别用场强为100 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加以刺激,刺激时间为5 h、24 h,采用连续视野显微摄像并对细胞图像进行分析,测定滋养细胞的迁移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结果在含有2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在100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刺激下,滋养细胞向阳极迁移,迁移速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滋养细胞在电场中不发生明显的定向迁移;滋养细胞在电场的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呈狭长梭形,逐渐与电场方向垂直排列。结论生理性直流电场诱导滋养细胞定向迁移,此过程需血清成分的参与,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滋养细胞 趋电性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胚胎发育中神经嵴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锐达 赵敏 +3 位作者 赵三军 施利民 高润池 王晓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99-3809,共11页
神经嵴(neural crest,NC)是一种具有高度迁移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群,它形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上皮和上皮细胞前体之间的交界处。神经嵴细胞在经历了横贯整个胚胎的迁移之后,会固定下来并分化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神经嵴细胞在迁移... 神经嵴(neural crest,NC)是一种具有高度迁移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群,它形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上皮和上皮细胞前体之间的交界处。神经嵴细胞在经历了横贯整个胚胎的迁移之后,会固定下来并分化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神经嵴细胞在迁移过程中表现出趋化性(chemotaxis)和趋电性(electrotaxis)。神经嵴细胞能够沿着胞外可溶性因子浓度梯度产生定向迁移,这些趋化性因子包括SDF-1、VEGE、FGF、PDGF等;神经嵴细胞也能在生理电场(endogenous electric fields)或适当外源电场(exogenous electric fields)中沿电场方向,向正极或负极迁移。一些重要的与趋电性相关的分子已经被发现,如EGFR、Rac1、V-ATPase H+pump、PI3 kinase/Pten。本综述详细介绍了神经嵴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迁移中的可能机理和实验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嵴 细胞迁移 化性 趋电性
原文传递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迁移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雯婷 陈红梅 聂富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细胞迁移在血管再生、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迁移研究中,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满足高通量的需求,且大多是单因素检测,难以综合考虑细胞基质、浓度梯度等多参数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微流控芯... 细胞迁移在血管再生、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迁移研究中,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满足高通量的需求,且大多是单因素检测,难以综合考虑细胞基质、浓度梯度等多参数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作为细胞迁移研究新的技术平台,一方面具有集成度高、灵敏度高、高通量、试剂消耗少等优势,快速实现大规模分析;另一方面芯片中微米级的通道结构可精确控制物质浓度梯度和微流体,调节溶液温度和pH等细胞微环境要素,更真实模拟细胞体内生长微环境,并完成实时监测.微流控芯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迁移研究,其模型分为二维(2D)和三维(3D)2大类,分别从平面培养和立体生长的角度,研究不同因子浓度梯度、电刺激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等条件对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促进了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在细胞迁移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研究细胞迁移的2D和3D微流控芯片,并讨论了各类微流控芯片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迁移 伤口愈合 浓度梯度 趋电性 二维 三维
原文传递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肺腺癌细胞Calu-3迁移的影响
19
作者 李莎 王晓燕 +3 位作者 赵三军 高润池 赵敏 施利民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015-1025,共11页
该文通过Time-lapse技术,以无电场作用的人肺腺癌细胞Calu-3细胞为对照组,以分别暴露于电场强度为2 V/cm、4 V/cm和6 V/cm的Calu-3细胞为实验组,研究了外源微直流电场对Calu-3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Calu-3细胞可通过单细胞和群体细胞两... 该文通过Time-lapse技术,以无电场作用的人肺腺癌细胞Calu-3细胞为对照组,以分别暴露于电场强度为2 V/cm、4 V/cm和6 V/cm的Calu-3细胞为实验组,研究了外源微直流电场对Calu-3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Calu-3细胞可通过单细胞和群体细胞两种形式迁移,直流电场对这两种迁移形式具有显著的影响:无电场作用时,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随机迁移;加入直流电场后,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朝向负极定向迁移,迁移方向性指数、迁移方向持续性指数、轨迹速度、位移速度显著高于无电场作用的对照组。电场强度为4 V/cm时,单细胞和群体性的Calu-3趋电性最明显,迁移方向最恒定。相同强度的电场作用下,Calu-3群体细胞迁移的方向性指数和方向持续性均高于单细胞迁移,但单细胞迁移的轨迹速度和位移速度快于群体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细胞Calu-3 直流电场 单细胞迁移 群体细胞迁移 趋电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