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针刺梁丘穴和足三里穴与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的fMRI-BOLD对比研究
1
作者 谭惠斌 熊飞 +6 位作者 贾静 黄文才 李涵翰 游涛 王叶 高利臣 陈友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84,共7页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中的脑活动模式,并比较2组的差异。记录2组针刺感觉类型和强度,评估针刺感觉与脑活动的关系。结果:梁丘穴+足三里组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共同激活区集中在右侧额上回眶缘、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和左侧眶前回,2组共同负激活区则集中在右侧缘上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和左侧岛叶。梁丘穴+足三里穴组在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等区域更活跃,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在右侧缘上回、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等区域更活跃。结论: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的针刺刺激可产生协同效应,不同穴位组合对大脑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这些结果可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为针刺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位联合针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三里穴 上巨虚
下载PDF
平衡阴阳针联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家荣 吴冰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究平衡阴阳针联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肇庆市四会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 目的:探究平衡阴阳针联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肇庆市四会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平衡阴阳针联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下肢功能FMA-L评分、平衡功能Mini-BESTest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00%,较对照组的70.00%高(P<0.05);治疗后两组FMA-L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MA-L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卒中后患者经平衡阴阳针联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辅助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平衡阴阳针 电针刺激 足三里穴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化痰降压汤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对其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黄素荣 《北方药学》 2023年第9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指标及血脂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化痰降压汤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血压指标及血脂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化痰降压汤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行化痰降压汤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化痰降压汤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后,可降低血压,纠正血脂异常,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化痰降压汤 艾灸 足三里穴 血压指标 血脂指标
下载PDF
耳道吹灸、足三里穴温和悬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的效果
4
作者 马如龙 宋琴琴 苏同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耳道吹灸、足三里穴温和悬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0例面瘫风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耳道吹灸、足三里穴温和悬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0例面瘫风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道吹灸联合足三里穴温和悬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面瘫症状体征量化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吹灸、足三里穴温和悬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效果显著,可以改善面部残疾和面部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道吹灸 面瘫 风寒证 足三里穴 温和悬灸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探索
5
作者 鲁义 甘英 +2 位作者 刘栋 尧新华 王保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5期79-83,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algia,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DPN在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DPN的研究,在动物模型实验已经确定了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等多个路径的变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algia,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DPN在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DPN的研究,在动物模型实验已经确定了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等多个路径的变化与其致病机制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神经病理性呈现正相关。最新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可有效镇痛及抗炎,在治疗DPN方面凸显优势。文章将全面总结DPN的患病机制,阐述电针足三里穴治疗DPN的作用机制,并分别从动物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其中,动物机制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纠正炎性因子失衡途径、改善糖代谢异常途径、改善脂代谢异常途径、纠正其他代谢途径。而临床机制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诠释:减轻DPN引发的疼痛,提高痛阈;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改善DPN其他症状。根据目前已知的研究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用于治疗DPN。然而,之后也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更好地评估电针足三里穴治疗DPN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继续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明确DPN的患病机制,为未来提供优质、高效且不良反应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电针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足三里穴
下载PDF
呼吸补泻法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岔气类症临床探析
6
作者 翟宁 薛晓捷 王树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岔气类症,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多见的急性病症,现代医学包括急性胸肋痛、急性腰扭伤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运用呼吸补泻法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岔气类症能获得良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针灸在治疗急症、痛症方面应用广泛,而且也符合患者追求... 岔气类症,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多见的急性病症,现代医学包括急性胸肋痛、急性腰扭伤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运用呼吸补泻法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岔气类症能获得良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针灸在治疗急症、痛症方面应用广泛,而且也符合患者追求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需求。从岔气类症、呼吸补泻法、足三里之间的理论与联系角度出发,并列举二则典型案例,探讨此法治疗岔气类症的可行性与疗效,为呼吸补泻法针刺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治疗岔气类症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气类症 呼吸补泻法 针刺 足三里穴
原文传递
耳穴埋籽联合足三里穴针刺防治结直肠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吴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评价耳穴埋籽联合足三里穴针刺治疗结直肠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化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参照组(n=40)。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予以耳穴埋... 目的:评价耳穴埋籽联合足三里穴针刺治疗结直肠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化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参照组(n=40)。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予以耳穴埋籽联合足三里穴针刺治疗,而参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且实验组恶心呕吐发作频率和持续天数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耳穴埋籽联合足三里穴针刺能减少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且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籽 足三里穴 结直肠癌 症状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磁共振功能成像分析
8
作者 唐清 费宗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的功能成像。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参与研究的150例志愿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实施手法针灸足三里穴,对照组不采取手法针灸足三里穴...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的功能成像。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参与研究的150例志愿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实施手法针灸足三里穴,对照组不采取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而后以磁共振技术检测其脑内效应,观察分析激活脑功能区成效、激活颞叶成效、激活基底节区特异性成效。结果:实验组脑内效应功能成像显示,脑功能区、颞叶、基底节区特异性等均被激活,与对照组激活成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足三里穴进行针灸后,观察脑内成像发现,基底节区、颞叶区、岛叶激活,且显示的信号变化与针灸时间曲线存在相关性。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查脑内效应时,辅以手法针灸足三里穴措施,可以使脑内功能区、颞叶、基底节区特异性等得到有效激活,是可以促进脑内效应功能成像的良好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 足三里穴 针灸 磁共振 脑内效应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得气与非得气的大脑功能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蔚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第12期38-41,共4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genation—level dependent,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下,足三里穴的激活效应。方法将22例健康成年(年龄25~35岁)、体型中等的男性志愿者随机...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genation—level dependent,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下,足三里穴的激活效应。方法将22例健康成年(年龄25~35岁)、体型中等的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得气组与针刺对照组,比例约为3:1。针刺得气组:针刺足三里穴位,通过捻针和补泻的手法来刺激穴位;针刺对照组:仅针刺足三里穴位,无捻针和补泻的手法。对两组受试者大脑的兴奋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针刺得气组的脑功能区激活范围较广泛,包括单侧或双侧第Ⅱ躯体感觉皮质(SⅡ)、第Ⅰ躯体感觉皮质(SⅠ),以左侧为主的颞叶、岛叶皮质、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杏仁体、下丘脑等;针刺对照组仅见散在脑功能区激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能够引起脑区的广泛激活,针刺足三里穴得气与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针刺作用机制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得气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配合纳布啡对混合痔PPH术中腹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跃 汉晓云 +1 位作者 张晓宏 梅宁宁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配合纳布啡对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中腹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适用PPH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严格骶管麻醉下行标准PPH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配合纳布啡对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中腹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适用PPH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严格骶管麻醉下行标准PPH手术,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足三里穴加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各项生命体征[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及术中牵拉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中止痛疗效、手术时长、恢复时长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击发吻合器即刻(T2)至抽离吻合器时刻(T5)时HR和SpO2均较同组麻醉后(T1)时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T2~T5时HR、SpO2及牵拉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止痛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5%和47.5%,对照组分别为70.0%和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配合纳布啡对预防和缓解混合痔PPH术中腹痛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疼痛 术后 足三里 针药并用 针刺麻醉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6
11
作者 尹岭 金香兰 +4 位作者 石现 田嘉禾 马林 尹大一 曾海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穴 PET FMRI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叶晟 徐峰 +2 位作者 李洪海 吕欣 杨甲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血前分别针刺非经络穴位和足三里穴,强度均为4mA、2/100Hz的电刺激,持续45min。B、C、D组以3cm血管阻断夹阻断左横叶及中叶的入肝血流,保留右叶及尾叶血供,造成70%的肝组织缺血,90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后8h从下腔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ALT、TNF-α和IL-10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ALT和TNF-α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B和C组(P<0.05);而B、C、D组间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6
13
作者 金香兰 尹岭 +6 位作者 姚斌 尹大一 姚树林 邵明哲 单保慈 唐一源 朱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可以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延髓背侧 ,双侧岛叶 ,对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后回上部、额叶及颞叶的岛盖部、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头部、中脑和桥脑背侧中部、小脑深部葡萄糖代谢率增加 ,同侧中央前、后回上部及小脑前叶外侧部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结论针刺足三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皮层及皮层下内脏神经中枢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人体幽门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钱立伟 韦志群 +3 位作者 刘凌宇 邹木金 林亚平 姚雪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6-339,共4页
应用内镜测压术,检测电针足三里穴前后部分健康成人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低振幅波和降低高振幅波,与电针非经穴点的单纯抑制效应有显著区... 应用内镜测压术,检测电针足三里穴前后部分健康成人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括约肌压力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低振幅波和降低高振幅波,与电针非经穴点的单纯抑制效应有显著区别。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有兴奋和抑制幽门括约肌功能的双相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穴 电针 内镜测压术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与促胃液素、表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保民 黄裕新 +2 位作者 王庆莉 褚自宏 赵宁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足阳明胃经原穴足三里穴对胃酸分泌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在清醒状态下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并与空白对照组及非经非穴组相对比,在针刺不同时间点测胃酸分泌及取血,放免法检测胃液及血浆促胃液素(G... 目的 探讨电针足阳明胃经原穴足三里穴对胃酸分泌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在清醒状态下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并与空白对照组及非经非穴组相对比,在针刺不同时间点测胃酸分泌及取血,放免法检测胃液及血浆促胃液素(GAS)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 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后空腹胃液量显著减少(P<0.01)pH值上升(P<0.05),酸度变化不大。足三里穴组胃液及血浆GAS浓度均降低,分别为239ng/L±61ng/L vs 294ng/L±32ng/L(P<0.05)和81ng/L±22ng/L vs 102ng/L±30ng/L(P<0.01)。胃液EGF浓度显著升高3.16μg/L±1.05μg/L vs 1.65μg/L±0.35μg/L(P<0.01)。血浆EGF浓度显著降低0.25μg/L±0.01μg/L vs 0.54μg/L±0.11μg/L(P<0.01)。其他组无显著变化。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并使胃液pH升高,与血浆、胃液GAS下降有关;电针足三里穴诱导上消化道EGF分泌增加,EGF参与抑制胃酸分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胃酸 分泌 胃泌素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红 朱梅菊 高顺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的影响 ,采用小鼠游泳训练模型 ,观察体重等一般情况 ,测试游泳耐力和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 ,血清睾酮(T)、皮质醇 (C)及其比值 (T/C)和补体C3、C4 含量 ,脾脏系... 为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的影响 ,采用小鼠游泳训练模型 ,观察体重等一般情况 ,测试游泳耐力和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 ,血清睾酮(T)、皮质醇 (C)及其比值 (T/C)和补体C3、C4 含量 ,脾脏系数、胸腺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 ,针灸足三里穴能改善训练小鼠整体健康状况 ,提高小鼠游泳耐力和Hb、Hct以及血清T、T/C ,补体C3、C4含量 ,降低运动小鼠血清C水平。提示针灸足三里穴能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其机理可能与纠正运动小鼠神经 -内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小鼠 运动能力 免疫指标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运动疲劳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大勇 黄裕新 +2 位作者 高巍 褚自宏 王庆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 2 0只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只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 2 0只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只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肽 (CGRP)含量 ,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 (与针剌前比P <0 0 5或P <0 0 1) ,使血浆和胃体粘膜中的CGRP含量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而针剌上巨虚穴有同样的作用趋向 ,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针刺非经非穴组未见这一变化。【结论】说明电针足阳明胃经穴位 ,尤其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粘膜的血流量 ,这种改善可能与针剌影响血浆和胃粘膜的CGRP含量升高有关 ,这可能也是电针足三里可以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足阳明胃经 胃粘膜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电刺激足三里穴对海训士兵血液中LA、SOD、GSH-PX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立红 李爱萍 +6 位作者 林建强 孙清华 董晓敏 余芳 龚艳菲 吴玉玲 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海训士兵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乳酸(LA)、丙二醛(MAD)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海训士兵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士兵L...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海训士兵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乳酸(LA)、丙二醛(MAD)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海训士兵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士兵LA、MAD含量和SOD、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海训士兵LA、MDA含量,海训后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和海训时治疗组(P<0.01),海训时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P<0.01);可以明显提高SOD、GSH-PX活力,海训时治疗组优于海训后治疗组(P<0.01)。结论:海训时治疗组与海训后治疗组优于海训前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加速乳酸清除,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电刺激 足三里穴
下载PDF
足三里穴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48
19
作者 余安胜 赵英侠 严振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采用成人及胎儿新鲜肢体标本,以H.E染色切片、Cajal-Fauordky染色方法及普鲁士蓝氯仿淋巴灌注,观察足三里穴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足三里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球、神经分支及细小分支的数量同非穴位处有显著性差... 采用成人及胎儿新鲜肢体标本,以H.E染色切片、Cajal-Fauordky染色方法及普鲁士蓝氯仿淋巴灌注,观察足三里穴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足三里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球、神经分支及细小分支的数量同非穴位处有显著性差异,穴区普遍存在着大神经分支;淋巴管袢数量同非穴位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认为穴位的针刺感受组织是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复合结构,即穴位的“穴位立体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穴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对小鼠运动耐力及肾脏组织抗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华岩 刘斌 张可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力竭训练游泳运动模型,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对长期训练小鼠运动耐力、血液生化指标及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10只)、运动训练组(10只)、运动+艾灸组(10只)... 目的:通过建立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力竭训练游泳运动模型,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对长期训练小鼠运动耐力、血液生化指标及肾脏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10只)、运动训练组(10只)、运动+艾灸组(10只)。测定运动训练组、运动+艾灸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各组小鼠血红蛋白(Hb)、全血乳酸(Bla)、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氮(BUN)、肾脏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运动+艾灸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运动训练组力竭时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血浆Hb显著降低(P<0.05),Bla显著升高(P<0.05),血清CK、BUN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运动训练组力竭时与运动+艾灸组力竭时相比,血浆Hb显著升高(P<0.05),Bla显著降低(P<0.05),血清CK、BUN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运动+艾灸组力竭时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血浆Hb含量略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Bla显著升高(P<0.05),血清CK、BUN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MDA含量略高,GSH-Px活性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可提高了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促进了机体Hb的再生与合成,减少体内Bla堆积,抑制肌细胞中CK溢出,降低血清中BUN含量,明显加快肾脏组织中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穴 关元 运动耐力 肾脏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