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印分析法评价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步态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杜琳 张章 +2 位作者 韩义皇 刘娜 蔡承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4-75,共2页
偏瘫痉挛步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康复[1-2],而且加大了患者行走过程中意外发生的几率。因此,改善痉挛状态,对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残疾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对中风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缺乏... 偏瘫痉挛步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康复[1-2],而且加大了患者行走过程中意外发生的几率。因此,改善痉挛状态,对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残疾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对中风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缺乏公认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对中风痉挛步态的疗效评定,缺乏特异性、敏感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印分析 Ashworth量表 临床痉挛指数量表 长差 中风痉挛 针灸 疗效评价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步行足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艳 李晓曦 桑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步行足印分析 脑性瘫痪 康复医学 儿童
下载PDF
脑瘫患儿步行足印分析法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亚丽 马海霞 +1 位作者 徐玲 黄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脑瘫 足印分析 儿童 诊断 治疗 应用
原文传递
扁平足检测方法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海 张海瑞 +2 位作者 张瀚元 盖大圣 齐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9期34-37,共4页
扁平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疾病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扁平足在我国青少年中占比高达25%~49%,在运动员中占比高达11.7%~39.5%。其主要表现为足弓塌陷或足弓缺失,扁平足实际发病率远比相关文献统计数据高。由于足部生理结构和生物... 扁平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疾病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扁平足在我国青少年中占比高达25%~49%,在运动员中占比高达11.7%~39.5%。其主要表现为足弓塌陷或足弓缺失,扁平足实际发病率远比相关文献统计数据高。由于足部生理结构和生物力学构成相对比较复杂,扁平足的检测治疗一直是足部矫形外科领域的重点。目前较多学者在文献中提出了多种测量方法及相关评估指标,同时对各类测量方法和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扁平足的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主要概述扁平足的检测治疗研究进展,重点讨论扁平足畸形检测方法的优劣。总结众多文献资料中提出的多种关于扁平足的检测方法,对其分类整合,分析其优缺点,总结各自适用范围,同时对扁平足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 形态测量 足印分析 影像学检查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芒针与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永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芒针与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体针取解溪直刺0.5寸,丘墟透照海;筑宾、昆仑等穴,直刺0.5-1.5寸,施捻转或提插泻法,1次/d。治疗组30... [目的]观察芒针与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体针取解溪直刺0.5寸,丘墟透照海;筑宾、昆仑等穴,直刺0.5-1.5寸,施捻转或提插泻法,1次/d。治疗组30例①芒针,选28号6-12寸芒针,取风市透中渎、阳陵泉透悬钟、丘墟透足临泣,小腿弛缓肌上顺其肌肉走行进针,平补平泻,以观察到所属肌群收缩产生拮抗作用为度,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1次/d;②火针,取患侧足三里、条口、丰隆、承山、承筋、三阴交等穴以及小腿痉挛肌上多点点刺,用钨锰合金火针(0.5mm×25mm),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烧灼针尖部至白亮速进疾出,针刺深度和角度根据部位和胖瘦灵活应用,1次/2d。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踝关节功能、足内翻、步速、步幅、足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步速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1),左右足步幅差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芒针与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内翻 芒针 火针 燔针 步态分析 步速 步幅 Ashworth痉挛评定法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中g片段上核蛋白因子结合位点的确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威华 王宗阳 +1 位作者 张景六 洪孟民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4期323-330,共8页
水稻蜡质基因 5’非翻译区中的第一内含子具有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 ,本实验室曾检测到该内含子中的一段 171bp长的g片段与水稻未成熟种子核蛋白存在特异性结合。本文进一步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足印实验确定了该核蛋白在g片段上的结合位点位... 水稻蜡质基因 5’非翻译区中的第一内含子具有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 ,本实验室曾检测到该内含子中的一段 171bp长的g片段与水稻未成熟种子核蛋白存在特异性结合。本文进一步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足印实验确定了该核蛋白在g片段上的结合位点位于蜡质基因转录起始点下游 783~ 818bp处 ,该结合位点富含AT碱基 ;Southwesternblot实验测出该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2 0kD。用硫酸铵分步沉淀和肝素 Sepharose柱层析的方法对这一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还初步检测了此蛋白DNA结合活性对温度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NA结合蛋白 足印分析 蜡质基因
下载PDF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孔祥颖 宋福祥 +2 位作者 庞伟 刘鹏 范艳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总计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每日一次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总计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每日一次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次15min。两组患儿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D区、E区和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D区、E区评分和足印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D区、E区评分和足印分析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可改善患儿的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痉挛型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足印分析
下载PDF
膝关节应力负荷减少对小鼠早期骨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邵毅杰 姜华晔 +2 位作者 高超 罗宗平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11-5618,共8页
背景:骨关节炎目前在全球发病率较高,但其内在发病机制研究仍不透彻。目的:探究膝关节应力负荷减少对早期骨性关节炎小鼠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48只雄性成年(8周龄)C57BL/6小鼠... 背景:骨关节炎目前在全球发病率较高,但其内在发病机制研究仍不透彻。目的:探究膝关节应力负荷减少对早期骨性关节炎小鼠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48只雄性成年(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关节炎模型组、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以及运动神经切断+假手术组,每组12只。骨关节炎造模前1周进行胫神经联合腓总神经横断,造模后4,8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收集每组小鼠的右侧膝关节标本,分别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足印分析及肌肉萎缩检测。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骨体积分数值低于关节炎模型组(P<0.05)。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骨体积分数值与运动神经切断+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骨体积分数值高于造模后4周(P<0.05);②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的OARSI评分低于关节炎模型组(P<0.05)。造模后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的OARSI评分高于造模后4周(P<0.05);③相比于关节炎模型组,造模后4周及8周运动神经切断+模型组中后足足宽减少(P<0.05);右胫前肌及右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减少(P<0.05);④结果表明,膝关节负荷减少后,小鼠软骨下骨骨量明显降低,关节软骨层厚度减少,提示适宜的关节负荷对维持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应力负荷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MICRO-CT 足印分析 骨体积分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黑曲霉T21 glaA 5'上游调控区DNA与蛋白因子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仇润祥 朱兴国 +1 位作者 刘丽 唐国敏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以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T21(Aspergillus niger T21)的糖化酶基因(glaa)5'cis调控区片段为探针,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从黑曲霉蛋白粗提液中检测到与glaA 5'调控区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并把其结合DNA定位在T21 glaA ... 以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T21(Aspergillus niger T21)的糖化酶基因(glaa)5'cis调控区片段为探针,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从黑曲霉蛋白粗提液中检测到与glaA 5'调控区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并把其结合DNA定位在T21 glaA 5'调控区的-374~-344,-484~-414以及-580~-540 bp 3个区段,且此3个结合DNA的片段在EMSA实验中呈现交叉竞争,表明这3个DNA区段可与同一个蛋白因子相结合.以-374~344 bp序列为探针的紫外交联实验表明,该蛋白因子的分子量(或亚基分子量)约为10ku.利用DNase I足印分析确定了此蛋白因子在前两个区段的精细结合部位,并对其结合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T21 glaA5′上游调控区DNA 蛋白结合因子 相互作用分析 糖化酶基因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DNaseⅠ足印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