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6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足底压力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李古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7,225,共9页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运动贴扎 体外冲击波治疗 足底压力评估 疼痛 生物力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分布的下肢步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兵兵 王强 +2 位作者 宋佳宝 殷宝麟 胡春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良好的下肢步态感知性能有助于提升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效果。本文以足底压力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足底生物力学分析搭建一种可穿戴式足底压力分布采集装置,分别采集平地行走、平地慢跑和坡路行走3个步态的足底压力数据,并基于多元... 良好的下肢步态感知性能有助于提升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效果。本文以足底压力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足底生物力学分析搭建一种可穿戴式足底压力分布采集装置,分别采集平地行走、平地慢跑和坡路行走3个步态的足底压力数据,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的地面反作用力预测模型获取整体足压,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足压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算法进行下肢步态识别的方法,并与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3种步态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8.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验证了使用CNN分类算法对下肢不同步态识别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型外骨骼 足底压力 穿戴式采集装置 预测模型 步态识别
下载PDF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炜 王玲 +1 位作者 张学敏 季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随机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都进行综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生物反馈训练。两组连续训练8周,每周5 d,每天2次,每次共60 min。选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oot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足底压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侧压力增大(P<0.05),外侧压力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50.18±96.30)N vs(175.70±99.95)N,外侧压力(184.14±85.72)N vs(166.46±112.01)N;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47.11±74.22)N vs(165.97±71.93)N,外侧压力(230.13±93.73)N vs(223.57±114.75)N]。两组患者内侧接触面积增大(P<0.05),外侧接触面积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26.75±12.07)cm^(2)vs(34.97±9.17)cm^(2),外侧接触面积(45.79±21.57)cm^(2)vs(37.86±21.99)cm^(2);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39.28±22.25)cm^(2)vs(42.44±14.76)cm^(2),外侧接触面积(45.74±22.66)cm^(2)vs(41.73±20.54)cm^(2)],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变化更为显著(P<0.05)。在平衡运动学参数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X、Y轴上的轨迹长度、均方差、最大动摇径、总轨迹、偏移长度和包络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速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平衡运动学参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永伟 樊利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接收的105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在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接收的105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在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实施牵伸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足底压力、步态特征、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平衡功能,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脚趾区、第一、第二跖骨区、足后跟区足底压力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第三至第五跖骨区、足底中部区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步速、步频、步幅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步行周期参数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值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应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可改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纠正步态特征,增强肌群活动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垂 下垂刺激器 牵伸训练 足底压力 步态特征
下载PDF
下肢肌肉疲劳对老年人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影响
5
作者 张国新 魏琳娟 +1 位作者 王岩 张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6-486,共1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在下肢肌肉疲劳后,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因行走疲劳导致的受伤机制。方法18名健康的老年人志愿者身穿课题组提供的同一款鞋子和紧身衣在跑步机上快速行走(4.10±0.62 km/h),经5 min适应... 目的探究老年人在下肢肌肉疲劳后,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因行走疲劳导致的受伤机制。方法18名健康的老年人志愿者身穿课题组提供的同一款鞋子和紧身衣在跑步机上快速行走(4.10±0.62 km/h),经5 min适应期后开始采集足底压力分布数据(Novel Pedar-X system,Novel Inc.,Munich,Germany),而后每5 min采集1次,每次持续2 min,共采集13次。提取COP的轨迹,计算COP在内外侧和前后侧的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以及移动速度。最后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行走任务刚开始时的不疲劳状态相比,老年人疲劳后,COP轨迹在外侧方向上向内靠近了28%(P=0.002),在内侧方向上向外靠近了7%(P=0.004);在后侧方向上向前移动了8%(P=0.005);在内外侧的变异性降低了12%(P<0.001),在前后侧的变异性降低了6%(P=0.002);在内外侧的移动速度降低了13%(P<0.001),在前后侧的移动速度降低了7%(P<0.001)。结论老年人下肢肌肉疲劳后,COP轨迹在内外侧方向上向中线靠近,在后侧方向上向前靠近,同时伴随COP轨迹移动速度的减小和轨迹变异性的降低。本研究对探究老年人因下肢肌肉疲劳而受伤的机制有所帮助,为老年人鞋子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肉 受伤机制 足底压力中心 疲劳状态 跑步机 足底压力分布 统计学分析 变异性
原文传递
扁平足患者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特征
6
作者 冯亮 霍洪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足型人群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之间的关系,为扁平足患者损伤评价以及运动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对招募的受试者进行初步筛查;根据足弓指数进行组别划分,正常足组16人,扁平足组16人。使用Footscan高频足... 目的探究不同足型人群足底压力与足底感觉之间的关系,为扁平足患者损伤评价以及运动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对招募的受试者进行初步筛查;根据足弓指数进行组别划分,正常足组16人,扁平足组16人。使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s单丝测试分别进行组别间的足底压力和足底感觉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扁平足组左右足弓与左右足跟内侧区域的足底压力冲量相较于正常足组存在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扁平足组第1跖骨以及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阈值相较于正常足组更低(P<0.05);扁平足组左脚(P=0.012,R=0.500)和右脚(P=0.021,R=0.341)足弓位置的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扁平足人群足弓降低和过度外翻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足弓和足跟内侧位置的足底压力冲量增大,足底感觉敏感性阈值降低;同时,足底感觉与足底压力之间存在相关性,足弓足底压力冲量负荷越大,足底感觉阈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 足底压力 足底感觉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足底压力和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智能辅助诊断
7
作者 李玳 王天牧 +5 位作者 张思 秦跃 谢福贵 刘辛军 聂振国 黄红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ressureConvLSTM模型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辅助诊断,能够达到95%的预测准确度;与卷积神经网络等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诊断 前交叉韧带断裂 足底压力 深度学习 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采集系统和压力中心的人体稳态判定方法
8
作者 崔建超 杜巧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3,共6页
设计一种可穿戴的无线足底压力采集系统,并提出基于人体足底压力中心(CoP)的人体稳定状态判定方法.首先,使用该系统采集人体站立和行走时稳定和临界失稳状态下的足底压力数据;其次,通过足底压力信息获取人体稳定行走状态下CoP活动轨迹... 设计一种可穿戴的无线足底压力采集系统,并提出基于人体足底压力中心(CoP)的人体稳定状态判定方法.首先,使用该系统采集人体站立和行走时稳定和临界失稳状态下的足底压力数据;其次,通过足底压力信息获取人体稳定行走状态下CoP活动轨迹的区域和边界;最后,采集当前时刻的CoP,通过对当前时刻CoP与人体最大稳定CoP的轨迹区域及边界范围进行对比,实现对人体行走过程的稳定状态判定.结果表明,设计的可穿戴式无线足底压力采集系统具有可穿戴性,方便测量人体足底压力数据,实验验证了基于足底压力采集系统和压力中心的人体稳态判定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稳定性 足底压力 足底压力采集系统 压力中心 稳态判定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疗法过程中足背与足底皮肤血流增益的差异及其生物力学原理
9
作者 王碧天 王亚伟 +1 位作者 刘晗浩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6-376,共1页
目的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疗法临床上常用于辅助下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流灌注。然而,IPC过程如何影响足底与足背血流增益效果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IPC过程中足底与足背皮肤血流增益效果是否存在差... 目的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疗法临床上常用于辅助下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流灌注。然而,IPC过程如何影响足底与足背血流增益效果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IPC过程中足底与足背皮肤血流增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生物力学原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方法实验共招募39位健康年轻人被试者,在IPC过程中采用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同步监测被试者足背与足底的皮肤血流灌注信号。使用定制的可编程IPC装置进行实验,可在IPC过程中同步采集气囊气压信号曲线。分别对上述IPC实验中足背与足底血流灌注变化情况进行量化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集总参数建模方法,对上述IPC过程的血流动力学现象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足底皮肤血流量(skin blood flow,SBF)均值显著高于足背SBF均值。以及,IPC导致的“多波峰”血流动力学现象在足背信号中广泛存在,但在足底信号中出现较少。足底信号中存在低频率大振幅的生理性血流波形,与血管平滑肌的肌源性活动频率相一致。集总参数建模复现了实验现象的主要特征,说明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生物力学因素导致的。结论小腿部IPC过程对足背部与足底部皮肤的血流增益效果存在差异,该现象可能对如何准确评估IPC疗法的血流增益效果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原理 下肢血液循环 背皮肤 皮肤血流量 小腿部 足底 足底皮肤 气压信号
原文传递
单侧负重对足底压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波 金钊 +1 位作者 宋宁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单手提重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见,不对称负重不仅增大下肢载荷,而且使人-手提物重心偏离正中矢状面,可能导致足底水泡、应力性骨折和摔跤风险增大。用1 m的压力板测量了1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手提7 kg和14 kg重的包行走时的垂直地... 单手提重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见,不对称负重不仅增大下肢载荷,而且使人-手提物重心偏离正中矢状面,可能导致足底水泡、应力性骨折和摔跤风险增大。用1 m的压力板测量了1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手提7 kg和14 kg重的包行走时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足底压力中心,用1 m的测力台测量静止站立30 s时的地面反作用力,以此为依据分析单侧负重对人体稳定性、足部冲击和步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的两种负重时,足底压力绝对值增大,相对值不变,稳定性降低,步态改变。针对经常性单侧负重群体的功能鞋设计,需要增大鞋底缓冲性能以减小损伤,增加鞋类稳定性以减小摔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负重 稳定性 地面反作用力 足底压力中心
原文传递
[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思 温建民 +1 位作者 孙卫东 程桯 《中医正骨》 2024年第4期66-68,共3页
[足母]外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之一,足底压力的变化与[足母]外翻的发展密切相关。测量[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影响[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足母]外翻... [足母]外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之一,足底压力的变化与[足母]外翻的发展密切相关。测量[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影响[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变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足母]外翻提供参考,本文从[足母]外翻的足底压力变化和步态特征、[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测量及[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外翻 足底压力分析 步态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12
作者 徐文泉 冯玲 +1 位作者 崔广泽 胡宗祥 《体育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取XX小学100名7岁和10岁男女学生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Footscan平板系统对儿童进行站立和步行的足底压力数据采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深入了解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其左右脚差异、年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取XX小学100名7岁和10岁男女学生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Footscan平板系统对儿童进行站立和步行的足底压力数据采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深入了解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其左右脚差异、年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静态站立时儿童重心落在足后区,一般在右后区,且10岁较7岁儿童静态中重心控制更好;儿童动态足底压力中,前足所受冲量最大,足跟次之,中足最小;前足中跖骨区所受冲量较大;从最大压强来看,足跟区受力最大,跖骨区受力大小大致表现为M3>M2>M5>M1>M4;且年龄增大,足跟区和第三跖骨区受力增大,女生比男生表现更为明显;儿童步态不均衡,中足区和足跟区的左右差异大,主要表现为左脚中足区各特征值大于右脚,而在足跟区各值小于右脚,且女生表现更为明显。结论:7岁较10岁儿童足跟过渡更快,步频快,同年龄段女生较男生更接近于成人动态足底压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足底压力 步态
下载PDF
中长跑运动员穿不同鞋垫跑步时的足底压力探究
13
作者 徐文泉 冯玲 +1 位作者 崔广泽 孙雨苗 《体育科研》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目的:选取参与训练与教学课程的27名中长跑运动员,通过在相同速度下穿着不同类型鞋垫跑步时的实验测试,揭示跑步时足底压力、压强生物力学参数指标特征,为中长跑运动员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 目的:选取参与训练与教学课程的27名中长跑运动员,通过在相同速度下穿着不同类型鞋垫跑步时的实验测试,揭示跑步时足底压力、压强生物力学参数指标特征,为中长跑运动员提供生物力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中长跑运动员穿着不同类型测试鞋垫跑步时左脚和右脚足底平均压力、最大压强在8个分布区域情况不一,两两对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存在不同差异,表现为足跟区是跑步时落地缓冲阶段足部主要的受力区域。结论:①无鞋垫时,左、右脚的M2、M4、M5、M6区足底压力均大于其他3种鞋垫;而无鞋垫时足底除M3区外,其他区域内的足底压强均大于其他3种鞋垫。②M5(第2~4跖骨区)、M6(第1跖骨区)是跑步蹬地发力阶段主要受力区域。M1(足跟区)是跑步时落地缓冲阶段足部主要的受力区域。③无鞋垫时,左、右脚的M2、M5、M6区的足底压力值以及左、右脚的M2、M4、M5、M6区的最大压强值均与其他3种鞋垫存在显著性差异。④足底压力值和足底压强值显示A型鞋垫在减压、抗震方面的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跑运动员 足底压力 鞋垫
下载PDF
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14
作者 王静 邓汝淇 +2 位作者 张丽 鞠慧 崔啸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19-62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足底静脉泵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7)...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足底静脉泵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7)和对照组(n=6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治疗信息、住院期间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消化道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未发生足底静脉泵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足底静脉泵可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且不会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静脉泵 肿瘤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鞋底硬度对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冲击力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小坤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为探究不同鞋底硬度跑鞋对跑步、跳跃过程中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下肢冲击力的影响,设定了ShoreC 35、ShoreC 48、ShoreC 583种不同鞋底硬度的跑鞋,选择16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对人体主动落地与慢跑、快跑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为探究不同鞋底硬度跑鞋对跑步、跳跃过程中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下肢冲击力的影响,设定了ShoreC 35、ShoreC 48、ShoreC 583种不同鞋底硬度的跑鞋,选择16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对人体主动落地与慢跑、快跑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与冲击力特征进行收集与分析,以期为人体运动损伤防护与跑鞋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较软鞋底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峰值、降低足底压强,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冲击伤害并增强足部舒适感;慢跑状态下,鞋底硬度因素对最大负载率、到达最大负载率的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快跑状态下,鞋底硬度因素对到达冲击力峰值时间、到达最大负载率的时间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鞋 硬度 足底压力分布 冲击力
原文传递
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宏恩 秦明源 +1 位作者 刘俞奇 王蕾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研究不同因素对青少年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的影响,为青少年不良步姿矫正、初步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第二代自主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分析足弓形态、性别、体重、体脂率等影响因素,采集60名受试者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并... 研究不同因素对青少年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的影响,为青少年不良步姿矫正、初步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第二代自主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分析足弓形态、性别、体重、体脂率等影响因素,采集60名受试者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并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扁平足与高弓足在足跟、第1~5跖骨区域相比于正常足有明显差异;男女之间除第1跖骨外其它区域无明显差异;体重与体脂率对于前足、后足压力值分别呈现正相关与负相关,且体脂率超标者的足跟内侧压力小于正常组,足跟外侧大于正常组。研究表明,足弓形态、体重、体脂率是影响足底压力的主要因素,诊断和治疗不良足弓形态,控制体重及体脂率,是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不良步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足底压力 弓形态 体脂率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足底驱动式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
17
作者 吴建美 王勇 +1 位作者 李杨 牛海侠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针对当前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较多,不同康复阶段的患者,康复训练需求存在差异性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运动轨迹和幅度都可以调节的足底驱动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一个靠背角度、椅面高度可调的座椅和一组运动轨迹、幅度可设定的五杆... 针对当前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较多,不同康复阶段的患者,康复训练需求存在差异性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运动轨迹和幅度都可以调节的足底驱动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一个靠背角度、椅面高度可调的座椅和一组运动轨迹、幅度可设定的五杆运动机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和不同康复期的患者。首先,依据患者的下肢训练需求完成了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然后,建立了足底驱动式康复机器人和人体联合运动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运动学正分析,从而证明所设计的足底驱动式康复机器人有实现个性化下肢康复训练的可能性;最后,分析了下肢运动轨迹,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可以实现正常的步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驱动 下肢康复训练 结构设计 运动轨迹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
18
作者 李楠 王宏庆 +2 位作者 吕雪莹 王虎军 郄淑燕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皮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PF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SI治疗)和观察组(ESWT联合CS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化McGil疼痛问卷(SF-MBQ)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皮质类固醇注射(CSI)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PF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SI治疗)和观察组(ESWT联合CS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化McGil疼痛问卷(SF-MBQ)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量表(AOFAS-AHS)评分、双足底压力差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比79.07%,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3个月时的SF-MBQ评分及双足压力差降低,AOFAS-AHS评分升高,观察组治疗1个月时血清CRP、IL-1β水平降低(P<0.05)。结论ESWT联合CSI注射治疗PF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足功能,降低足底压力差,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皮质类固醇 足底筋膜炎 疼痛 足底压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及BP神经网络的人员身份识别垫具系统设计
19
作者 刘晓雪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5期77-81,共5页
由于每个人走路方式不同,使得各人鞋底的磨损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很多案件中,法医都会通过“鞋印”来对嫌疑人进行侧写和识别。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在人员识别方面,“鞋型”和“步态特征”确实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过,单一特... 由于每个人走路方式不同,使得各人鞋底的磨损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很多案件中,法医都会通过“鞋印”来对嫌疑人进行侧写和识别。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在人员识别方面,“鞋型”和“步态特征”确实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过,单一特征识别设备存在明显缺点,如操作复杂以及抗干扰性难以达标等。为解决上述“短板”,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联合“鞋型”和“足底压力特征”的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比对3种不同的足底压力数据积累方法,研究发现,所提系统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佳精确度(89%),而当“添加”10%的噪声像素时,其精确度亦能够达到74%。所得结果证实,该系统在人员识别方面的性能确实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身份识别 BP神经网络 足底压力 薄膜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