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月新生儿区域脑体积与生后日龄及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冯钰莹 朱琳琳 +6 位作者 白鹏轩 葛瑶 王苗苗 刘聪聪 李贤军 杨健 金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87个脑区体积与生后日龄及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三维T1加权成像)表现正常的足月新生儿75例,胎龄(39.38±1.22)孕...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87个脑区体积与生后日龄及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三维T1加权成像)表现正常的足月新生儿75例,胎龄(39.38±1.22)孕周,男/女(51/24);生后日龄(11.11±6.67)d。基于87脑区分割模板,利用VB-Net(V-shape Bottleneck network)深度学习分割技术将新生儿大脑划分为87个脑区并计算各脑区体积,通过Pearson偏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各脑区体积与生后日龄以及神经行为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校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及性别后,足月新生儿全脑66.7%(58/87脑区)脑区体积随生后日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系数r:0.2~0.7,P<0.05)。其中,双侧豆状核、左侧尾状核、右侧枕叶灰质、右侧颞下叶灰质、双侧颞前叶灰质体积与生后日龄呈强相关(r>0.50,P<0.05)。右侧枕叶灰质体积随生后日龄线性增长斜率最大(斜率:100.67),且与行为能力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新生儿期全脑多数脑区体积随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大,以初级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增长最快,呈空间异质性。部分脑区体积在增长过程中伴随行为能力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脑区体积 生后日龄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缺陷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尹晓娟 李明霞 +5 位作者 史源 梅花 张晓媛 朱艳萍 霍梦月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入因患NRDS死亡的足月新生儿60例;对照组纳入同期因其他原因手术后死亡的足月、非NRDS患儿60例。采集胸部X线片结果。新生儿死亡后30 min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取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B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生后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一氧化氮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措施,1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治疗无效死亡。NRDS组的X线胸片均显示白肺。NRDS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单体(分子质量8 ku)及二聚体(分子质量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3.3%(44/60)与100.0%(60/60),χ^(2)=18.462;P值均<0.001];NRDS组肺组织中SP-B分子质量8 ku及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0.0%(42/60)与100.0%(60/60),χ^(2)=21.176;P值均<0.001]。NRDS组筛出SP-B缺陷个体15例,对照组仅1例,NRDS组SP-B缺陷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15/60)与1.7%(1/60),χ^(2)=14.135,P<0.001]。结论SP-B缺陷与足月儿NRDS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缺陷 遗传
下载PDF
微量喂养治疗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80例
3
作者 杨雯棋 徐景恒 +1 位作者 陈炜业 彭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分析微量喂养用于治疗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中医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喂养)和观察组(微量喂养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分析微量喂养用于治疗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中医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喂养)和观察组(微量喂养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胃潴留消失、腹胀消失、呕吐消失、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和3 w内头围及体重增长;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坏死小肠结肠炎和胆汁淤积症等不良结局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腹胀消失、呕吐消失、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 w内头围增长及3 w内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坏死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等不良结局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喂养用于喂养不耐受足月新生儿效果理想,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胃肠激素释放,缩短其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减少不良结局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足月新生儿 微量喂养 胃肠激素 不良结局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发育不良观察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胡钰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发育不良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就诊的8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根据是否...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发育不良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就诊的8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78例,未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与观察组(8例,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分析影响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预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的价值。结果86例足月新生儿中8例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率为9.30%。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整体异常程度重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窘迫、aEEG重度异常、B/A升高和NSE升高均是影响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789。结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远期神经发育不良与宫内窘迫、aEEG重度异常、B/A升高和NSE升高有关,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判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神经发育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翠萍 郑虔 +3 位作者 潘玉 魏立荣 孔祥芬 李建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发病状况、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眼底筛查发现的FEVR患儿89...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发病状况、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眼底筛查发现的FEVR患儿89例纳入研究,记录患儿检查时间、性别、发病眼别、家族史、病变分期、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89例FEVR患儿中男性58例(106只眼),女性31例(59只眼),双眼发病76例(85.4%),单眼发病13例(14.6%),1期38例(59只眼),2期57例(106只眼),出生1个月内足月新生儿中未发现FEVR3~5期患儿。19例进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2例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病情稳定。2例伴有玻璃体积血,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例病情稳定,玻璃体积血逐渐吸收,另1例出血吸收后机化膜牵拉视网膜,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论(1)足月新生儿中FEVR多为早期病变,定期随访观察大部分病情趋于稳定,少数可短期内进展加重。(2)FEVR早中期病变可通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抗VEGF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 足月新生儿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头颅MR和脑脊液指标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亚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060-4062,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头颅磁共振(MR)和脑脊液指标特点。方法:以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118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病原菌感染下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总...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头颅磁共振(MR)和脑脊液指标特点。方法:以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118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病原菌感染下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葡萄糖以及MR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培养阳性患儿中以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为61.02%,其中以无乳链球菌为主,占总菌株的35.59%,占革兰阳性菌的58.33%;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总菌株的22.88%,占革兰阴性菌的58.70%。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以及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表现上,脑积水在大肠杆菌感染患儿中明显增加,脑梗死在无乳链球菌感染患儿中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以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其中无乳链球菌感染患儿早期MR梗死表现突出,而大肠杆菌感染患儿则以脑积水表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足月新生儿 脑脊液 磁共振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D-ASL灌注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林国太 罗树君 +1 位作者 陈东 罗树存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探析3D-ASL灌注成像联合DWI技术能否揭示足月新生儿HIE微观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2年5月49例足月新生儿HIE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颅脑3D-ASL及DWI序列扫描并进行图像分析,然后选取双侧丘脑、额叶白质、顶叶白质... 目的探析3D-ASL灌注成像联合DWI技术能否揭示足月新生儿HIE微观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2年5月49例足月新生儿HIE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颅脑3D-ASL及DWI序列扫描并进行图像分析,然后选取双侧丘脑、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ADC、rCBF值,并通过对各ROI的rCBF值与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足月新生儿HIE的双侧丘脑、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基底节区rCBF值与ADC值呈负相关,但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的rCBF值与ADC值无相关性。结论3D-ASL灌注成像联合DWI技术可反映不同病理情况下的HIE微观病理生理学的演变规律,对足月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SL DWI 足月新生儿HIE 相关性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对足月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效果
8
作者 赵芳 吴龙艳 林玲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907-91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升高对足月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入院24 h内治疗前cTnI水平>0.04 ng/mL的足月新生儿240例,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升高对足月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入院24 h内治疗前cTnI水平>0.04 ng/mL的足月新生儿240例,检测治疗7 d后cTnI水平,将118例cTnI水平持续升高者纳入A组,将122例cTnI水平降低者纳入B组。对比2组临床资料、感染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及病因情况。结果:A组剖宫产率较B组高(P<0.05);A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日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临床症状、新生儿母亲孕期合并症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A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心胸比值、左心扩大比例、ST-T改变、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出现≥2种心率失常的比例均较B组高(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最终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升高使心电图改变、心脏扩大、心脏磁共振改变概率上升,新生儿心肌损害持续存在,严重者可致预后不佳,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新生儿血清cTnI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足月新生儿 心肌损伤 诊断
下载PDF
疤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黄妍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疤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影响。方法3473例疤痕子宫孕妇所生足月新生儿,按照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分为<2年组、2~4组、>4年组,比较三组不同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吸引+钳产)... 目的观察疤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影响。方法3473例疤痕子宫孕妇所生足月新生儿,按照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分为<2年组、2~4组、>4年组,比较三组不同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吸引+钳产)新生儿ICH发生率。结果2~4年组阴道自然分娩孕妇新生儿ICH发生率9.24%高于<2年组阴道自然分娩孕妇的5.56%、>4年组阴道自然分娩孕妇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组剖宫产孕妇新生儿ICH发生率10.03%高于2~4年组剖宫产孕妇的8.24%、>4年组剖宫产孕妇的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组吸引+产钳孕妇新生儿ICH发生率25.00%高于<2年组吸引+产钳孕妇的14.29%、2~4年组吸引+产钳孕妇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均可能与足月新生儿ICH有关(P<0.05)。结论疤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会对足月新生儿ICH的发生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提供预防依据,对于减少新生儿ICH导致的新生儿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生存质量、个人发展、家庭负担、社会创造力造成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孕妇分娩方式 足月新生儿 颅内出血 影响
下载PDF
脐动脉血pH、PO_(2)、PCO_(2)水平与足月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黄德平 刘卫兴 +1 位作者 龙冠秀 胡智盛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445-2447,共3页
目的:探究脐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与足月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00例,根据新生儿有无发生综合... 目的:探究脐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与足月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00例,根据新生儿有无发生综合疾病分成病发组和非病发组,其中病发组患儿39例,非病发组新生儿61例,统计病发组足月新生儿的综合发病率情况,并比较两组足月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H、PO_(2)、PCO_(2)与病发组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在孕妇年龄、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平均孕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新生儿居住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发组足月新生儿中呼吸窘迫15例,机械通气1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心肌损害25例,新生儿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新生儿肺炎8例,体温过低治疗、新生儿死亡、脑室出血、癫痫为0例;病发组足月新生儿PO_(2)、PCO_(2)高于非病发组,pH明显低于非病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O_(2)、PCO_(2)与病发组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呈正相关(r=0.598,P=0.001;r=0.615,P=0.002),pH与病发组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呈负相关(r=-0.625,P=0.000)。结论:脐动脉血pH、PO_(2)、PCO_(2)水平与足月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H与病发组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呈负相关,PO_(2)、PCO_(2)与病发组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呈正相关,对于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测、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血 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 足月新生儿 新生儿综合发病率指数
下载PDF
血清Leptin及Insulin水平与不同类型足月新生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框架思路构建
11
作者 高晓妮 遇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及胰岛素(Insulin)水平与不同类型足月新生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框架思路构建。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威海院区)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及胰岛素(Insulin)水平与不同类型足月新生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框架思路构建。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威海院区)出生的足月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的胎龄分组,即小于胎龄儿(n=45)和适于胎龄儿(n=45)。结果:小于胎龄儿血清Leptin及Insulin水平低于适于胎龄儿,P<0.05。血清Leptin及Insulin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出生体质量>2.5kg新生儿的血清Leptin及Insulin水平高于出生体质量≤2.5kg的新生儿,P<0.05。结论:不同类型足月新生儿血清Leptin及Insulin水平有一定程度差异,对新生儿宫内生长发育有影响,水平高则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高,可有效反映新生儿的宫内生长发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宫内生长发育 血清LEPTIN 血清Insulin 相关性
下载PDF
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唐卫华 崔雯雯 詹昶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9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0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出现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新生儿数量,并总结导致黄斑出血和屈光异常发生的危... 目的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0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出现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新生儿数量,并总结导致黄斑出血和屈光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共检出60例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新生儿,占7.45%;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母体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高龄产妇、新生儿脐带绕颈、难产、颅内出血是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产程时间、新生儿脐带绕颈、颅内出血是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健康足月新生儿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要重视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提高新生儿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足月新生儿 黄斑出血 屈光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口服25%葡萄糖水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采血疼痛及疼痛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朱玉瑶 武瑞瑞 游璐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8期2540-2542,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25%葡萄糖水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采血疼痛及疼痛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95例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讨口服25%葡萄糖水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采血疼痛及疼痛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95例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48例联合口服25%葡萄糖水。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疼痛应激反应以及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啼哭率。结果:穿刺不同时间两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均发生变化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结束时以及穿刺后3 min两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发生变化但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85.41%)高于对照组(68.08%),观察组穿刺啼哭率(66.67%)低于对照组(85.11%)(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穿刺前予以口服25%葡萄糖水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可减轻疼痛感,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啼哭率,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足月新生儿 非营养性吸吮 25%葡萄糖水 疼痛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闫翠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每天胆红素降低值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每天胆红素降低值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CRP、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轻患儿CRP及胆红素水平,增加转铁蛋白含量,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足月新生儿 黄疸 胆红素
下载PDF
延迟断脐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许文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天津和平新世纪妇儿医院单胎足月分娩的28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娩出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再根据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时机分为早断脐组与...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天津和平新世纪妇儿医院单胎足月分娩的28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娩出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再根据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时机分为早断脐组与延迟断脐组。两组均检测经皮胆红素浓度,比较两个亚组经皮胆红素浓度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出生1、3 d,阴道分娩早期断脐组与阴道分娩延迟断脐组经皮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 d,阴道分娩延迟断脐组经皮胆红素浓度高于阴道分娩早期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出生1、2、3 d,剖宫产早期断脐组经皮胆红素浓度高于剖宫产延迟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出生3 d内,阴道分娩早断脐处理组与阴道分娩延迟断脐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早断脐处理组与剖宫产延迟断脐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剖宫产中延迟断脐60~90 s应用于单胎足月新生儿中,不会提高新生儿黄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延迟断脐 黄疸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谢泽翌 余雄武 +3 位作者 敖润 周克耕 吕幸 杨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头颅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足月新生儿 开颅术 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自然干燥法在足月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张金丽 金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125-0127,共3页
分析自然干燥法在足月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出生的42例足月新生儿纳入观察范围,以出生顺序为序号抽签平分为2组,奇数组即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脐部护理,偶数组即为观察组,应用自然干燥法,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 分析自然干燥法在足月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出生的42例足月新生儿纳入观察范围,以出生顺序为序号抽签平分为2组,奇数组即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脐部护理,偶数组即为观察组,应用自然干燥法,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展开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恢复情况、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正常脱落率、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足月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自然干燥法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加速脐部恢复,同时可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家长的满意度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干燥法 足月新生儿 脐部护理 脐部并发症 脐带脱落
下载PDF
各向异性分数(FA)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苏进莉 陶迎春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erm neonates,HIE)使用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ic fraction,FA)预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76例HIE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重度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erm neonates,HIE)使用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ic fraction,FA)预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76例HIE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重度14例、中度25例、轻度37例,另纳入30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定小儿胼胝体压部、膝部、豆状核、内囊前肢、后肢等FA值,观察不同脑损伤程度患儿FA差异。对比预后不良好组与良好组FA值,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HIE损伤组与对照组豆状核FA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组胼胝体压部等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FA值随着脑损伤程度加重,呈现下降趋势。良好组豆状核与不良好组F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胼胝体压部等FA值明显高于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显示,豆状核FA值并不具备预测价值(P>0.05);内囊前肢FA值预测的特异性最高,其次为胼胝体膝部。结论HIE患儿使用FA检测,可对患儿脑损伤程度与预后情况定量评价,具备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分数 脑损伤 足月新生儿 预后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的影响
19
作者 李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78-0081,共4页
探究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102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袋鼠式护理,比较... 探究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102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行为状态及操作性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后10min,研究组NIPS评分均较操作时降低,且研究组NIPS量表中的面部表情评分、呼吸形态评分、哭闹情绪评分、手臂状态评分、腿部状态评分、觉醒状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足月新生儿中,能够提高足月新生儿母体喂养成功率,同时缩短其哭闹时间,减轻操作性疼痛程度,促进侵入性操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足月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母乳喂养 行为状态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20
作者 张文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72-0074,共3页
论证围绕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早期超声诊断的作用质效。方法 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168例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分两组,各84例,参照组常规超声诊断,研究组早期超声诊断,测算对比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结果 研究组的检查... 论证围绕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早期超声诊断的作用质效。方法 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168例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分两组,各84例,参照组常规超声诊断,研究组早期超声诊断,测算对比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结果 研究组的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绕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超声诊断,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脑损伤患者 早期超声诊断 常规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