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葵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舒 查敏 +3 位作者 严倩华 叶丽芳 黄莉吉 余江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观察芪葵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芪葵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芪葵方(1剂/天,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检测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和尿足细胞相关蛋白PCX、Nephrin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FBG、2h BG、Hb A1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患者Scr、Umalb、AC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患者PCX/Ucr和Nephrin/U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葵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肾功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PCX和Nephr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方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足细胞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亮 俞伟男 +2 位作者 胡文 柏凤 郝海荣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将90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将90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正常对照组20例(NC组,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观察各组人群尿液中nephrin的表达,分析尿nephrin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NAG)和UAER的关系。结果 DM组、DN1组、DN2组组间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与血肌酐、尿素氮β2-MG、NAG、UAER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尿nephrin在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足细胞相关蛋白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肾功能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枫 张蕊 赵郁松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766-771,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肾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肾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肾血流参数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肾血流参数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肾血流参数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不良反应合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降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水平,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非诺贝特 尿足细胞相关蛋白 肾功能
下载PDF
卡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艳 代丹娇 +1 位作者 陈智伟 张华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和尿液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和尿液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卡格列净组和对照组,各58例。最终105例(90.5%)患者完成全部研究,卡格列净组51例,对照组54例。卡格列净组常规予以卡格列净100~300 mg/d,对照组接受基础胰岛素加氯沙坦钾片100 mg/d,均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对患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在此期间检测UACR、尿液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进行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卡格列净组和对照组在12周及24周后UACR及裂隙素2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UACR及裂隙素2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卡格列净组的UACR及裂隙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格列净可以持续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含量,推测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药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糖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格列净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足细胞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CD2相关蛋白与其他足细胞相关蛋白间互相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琼 刘运广 +1 位作者 董凯华 颜嘉葳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66-769,共4页
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和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特征,了解足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研究足细胞损伤机制、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裂孔隔膜作为足细胞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限制蛋白滤过起关键作用。CD2相关蛋... 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和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特征,了解足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研究足细胞损伤机制、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裂孔隔膜作为足细胞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限制蛋白滤过起关键作用。CD2相关蛋白(CD2AP)作为裂孔隔膜的代表性蛋白之一,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其他裂孔隔膜蛋白、基底膜区蛋白、顶膜区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足细胞形态学和动力学。本文围绕CD2AP与足细胞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足细胞相关蛋白 CD2相关蛋白 裂隙隔膜 肾小球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中药保护足细胞治疗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舒 王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9-0052,共4页
蛋白尿是肾病内科多种疾病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同样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形成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密切相关。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的最后屏障,其损伤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西医治疗尚具有局限... 蛋白尿是肾病内科多种疾病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同样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形成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密切相关。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的最后屏障,其损伤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西医治疗尚具有局限性,且临床副作用大,而中药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肾病内科的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蛋白尿 细胞 足细胞相关蛋白
下载PDF
miR-155在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的表达及其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蓉 林栩 +6 位作者 吴昱升 唐志明 王晨 韦美理 黄慕源 张洁 徐璐瑶 《右江医学》 2023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HG)诱导足细胞损伤中miR-155的表达变化及miR-155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AB8/13),用30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刺激AB8/1348 h作为HG组,同时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处理细胞... 目的探讨高糖(HG)诱导足细胞损伤中miR-155的表达变化及miR-155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AB8/13),用30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刺激AB8/1348 h作为HG组,同时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处理细胞48 h作为正常对照(NC)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的mRNA和miR-15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蛋白的表达。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蛋白nephrin、synaptopodin。结果HG可抑制足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HG作用的Ab8/13中的miR-155表达水平升高,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HG会导致足细胞骨架紊乱。结论HG作用的人足细胞中miR-155表达升高,miR-155表达与HG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有关,可作为足细胞损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损伤 MIR-155 高糖 足细胞相关蛋白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程延娜 庞静 +2 位作者 安智 霍永波 贺晓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4期4714-471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FPG)、餐后2 h血糖低(2h 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ys-C),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nephrin,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 Alc、FPG、2h PG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TG、TC、LDL-C、BUN、Cr、β2-MG、Cys-c、PCX、尿nephrin/尿Cr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可利于血糖、血脂、肾功能的改善,降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益肾化湿颗粒 血糖 血脂 肾功能 尿足细胞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未分化和分化足细胞生物学性状及相关结构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姜华军 张春 +3 位作者 常莹 朱忠华 刘建社 邓安国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2-88,共7页
体外33℃许可条件下培养由H-2Kb-tsA5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的未分化足细胞系,并在37℃非许可条件下诱导其分化。观察足细胞分化后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足细胞,追踪其在子代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细胞增... 体外33℃许可条件下培养由H-2Kb-tsA5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的未分化足细胞系,并在37℃非许可条件下诱导其分化。观察足细胞分化后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足细胞,追踪其在子代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相关蛋白CD2AP、α-actinin和足细胞分化相关蛋白nephrin的表达;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CD2AP、nephrin、α-actinin、F-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未分化足细胞相比,分化足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生长速度减慢,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的增多和S期及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CD2AP、nephrin和α-actinin的表达明显增高;CD2AP、nephrin、α-actinin、F-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在表达分布上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以上结果表明,足细胞分化后生物学性状明显发生改变,细胞骨架重新分布;CD2AP、nephrin、α-actinin、F-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均在足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分化 足细胞相关蛋白 细胞骨架 CD2相关蛋白
下载PDF
中医药对足细胞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明 张昱 +1 位作者 李刘生 于子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1181-1184,共4页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外一层,在维持正常的肾脏滤过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蛋白尿的出现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类型的肾脏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中医药能够通过调节足细胞相关蛋...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外一层,在维持正常的肾脏滤过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蛋白尿的出现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类型的肾脏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中医药能够通过调节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足细胞氧化应激,改善足细胞凋亡及自噬,并且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保护足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细胞 足细胞相关蛋白 氧化应激 凋亡 自噬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足细胞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燕 叶山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足细胞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及限制血浆蛋白的滤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足细胞的损伤可部分解释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的原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足细胞损伤已出现,并可进一步导致。肾脏损伤。本文就足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及限制血浆蛋白的滤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足细胞的损伤可部分解释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的原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足细胞损伤已出现,并可进一步导致。肾脏损伤。本文就足细胞与糖尿病肾病中若干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馨元 米焱 王彩丽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糖尿病肾病逐步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足细胞的损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深入,发现足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氧化应激、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细胞因子... 糖尿病肾病逐步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足细胞的损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深入,发现足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氧化应激、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等损伤机制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调控机制及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细胞损伤 足细胞相关蛋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足细胞保护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晴 蔡倩 王暴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69-172,共4页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动物实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高,故其取效机制是目前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Podocaylxin的表达,维持肾小球基底膜及结构完...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动物实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高,故其取效机制是目前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Podocaylxin的表达,维持肾小球基底膜及结构完整性,保护足细胞,减少尿蛋白,发挥肾保护作用;中医药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减轻肾脏足细胞损伤,延缓疾病进程;中医药可通过调控Bax、Bcl-2基因的表达调节足细胞凋亡,保护足细胞,改善肾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 实验研究 细胞 足细胞相关蛋白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素枝 臧倩男 +2 位作者 张卓 宋瑞婧 檀金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57-4863,共7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6.61、13.22、26.44 g/kg)组,各组按照相应剂量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g G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UTP、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TP、ALB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疗效相当,效果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各组大鼠BUN、Scr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足细胞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量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相当,均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结论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防止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降解、维持足细胞骨架及足突结构完整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EZRIN SYNAPTOPODIN
原文传递
成人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遗传学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琼秀 陈楠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编码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基因变异是部分SRNS的病因。最早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变异仅见于家族性及儿童散发SRNS,但近来...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编码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基因变异是部分SRNS的病因。最早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变异仅见于家族性及儿童散发SRNS,但近来发现这些基因变异也与成人散发SRNS相关。本文系统性综述当前发现与成人SRNS相关的6个主要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旨在阐明成人SRNS遗传机制,为干预疾病进展、促进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足细胞相关蛋白 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遗传背景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思培 李贵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终末期肾病常见原因之一,预后差,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对RNS遗传背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鉴定出来,包括编码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多个基因变异均可导致RNS发生。本文系统性综述与RNS相关的...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终末期肾病常见原因之一,预后差,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对RNS遗传背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鉴定出来,包括编码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多个基因变异均可导致RNS发生。本文系统性综述与RNS相关的基因(重点是足细胞相关基因)在其发病中的遗传变异及其导致RNS的机制,有助于RNS的遗传发病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足细胞相关蛋白 遗传 致病基因
下载PDF
从自噬机制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双 李澎 +5 位作者 张昱 杨斌 李刘生 许勇钢 郝伟 赵晋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赤风汤对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及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及desm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以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方法制作足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替米沙坦...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赤风汤对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及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及desm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以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方法制作足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组(简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desmin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足细胞自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ephrin、podocin表达明显下降(P<0.01),desmin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nephrin、podocin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desmin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善(P>0.05)。(2)模型组较空白组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器减少;中药高、中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较模型组自噬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变。(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及替米沙坦组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下降(P<0.01),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对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节足细胞自噬活性可能是其足细胞保护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黄芪赤风汤 肾小球细胞 细胞损伤相关蛋白 自噬小体 自噬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新加肾元方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指标、炎性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月 陈立 库宝庆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640-1644,共5页
目的观察新加肾元方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指标、炎性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降糖、口服缬沙坦胶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新加... 目的观察新加肾元方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指标、炎性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降糖、口服缬沙坦胶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新加肾元方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红素加氧酶1(HO-1)、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血糖、血肌酐、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症状积分,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O-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PCX、IL-6、Hcy、GSK-3β、TGF-β1、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新加肾元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化指标、炎性指标及肾功能指标,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脾肾阳虚型 中医药疗法 纤维化 尿足细胞相关蛋白 肾功能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素枝 陈文军 +2 位作者 张卓 宋瑞婧 檀金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CD2AP)、结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CD2AP)、结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16.7、33.3、66.7 mg/kg)组。每组按相应剂量给药,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免疫荧光、光镜、电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CD2AP、Desmin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显著增加(P<0.01),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TP、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UTP、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TP、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大鼠UTP、TC、TG、TP、ALB比较无显著差异;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组内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各组大鼠BUN、Scr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D2AP蛋白及m RNA表达量均显著减少,Desmin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CD2AP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增多,Desmin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各治疗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CD2AP表达、下调Desmin表达,抑制足细胞损伤,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膜性肾病 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 蛋白 24 h尿蛋白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