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联合定时器在桡 足背动脉拔管后压迫止血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谭以梅 曾石香 +2 位作者 蓝茹茹 曹猛 宋长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联合定时器在桡、足背动脉拔管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桡、足背动脉拔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科学随机抽样法分组,将采用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 目的 探讨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联合定时器在桡、足背动脉拔管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桡、足背动脉拔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科学随机抽样法分组,将采用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联合定时器压迫止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常规人工压迫法止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对2组舒适度、止血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短期并发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止血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桡、足背动脉拔管患者中应用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联合定时器,能够减轻压迫止血的不适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自粘式动脉压迫弹力固定带 动脉置管 动脉 足背动脉 压迫止血
下载PDF
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变异1例
2
作者 秦育黎 何治宏 +1 位作者 张凯旋 朱俊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在对1具老年男性标本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存在变异。经查阅相关文献,尚未有类似报道,为进一步丰富变异数据库,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长约170 cm,形体偏廋,外观发育未见明显畸形。在解剖左侧小腿区时发现... 在对1具老年男性标本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存在变异。经查阅相关文献,尚未有类似报道,为进一步丰富变异数据库,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长约170 cm,形体偏廋,外观发育未见明显畸形。在解剖左侧小腿区时发现,左侧胫后动脉(图1):自左侧腘动脉(直径约6.0 mm)于腘肌下缘处分出胫前动脉(直径4.0 mm),向前穿入小腿前区,营养邻近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变异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体会
3
作者 孙强 唐玉霞 +2 位作者 王金凤 欧阳春 何森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7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盲探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盲探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对比两组穿刺情况、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定位及准备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及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定位动脉,更加直观地寻找近端较深位置的合适动脉穿刺点,利于提高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超声引导 足背动脉穿刺置管 控制性降压 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凯丽 王建社 +1 位作者 林卡莉 李光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0.50)mm和(0.60±0.16)mm,与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处足背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无侧别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和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华南地区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相关资料,其结果对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足背动脉置管
下载PDF
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凯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94-296,309,共4页
目的研究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直径及管壁厚度,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置管以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62侧桡动脉远侧段和60侧足背动脉的内径(ID)及外径(ED)。结果①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 目的研究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直径及管壁厚度,为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置管以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62侧桡动脉远侧段和60侧足背动脉的内径(ID)及外径(ED)。结果①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SARA)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WT)分别为(2.33±0.49)mm、(1.31±0.45)mm和(0.51±0.13)mm,与平桡骨茎突处断面(SBRA)比较,SARA小于SBRA(P<0.05)。②足背动脉中点断面(SMDPA)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0.50)mm和(0.60±0.16)mm。与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桡动脉远侧段与足背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无侧别差异,但有年龄和性别差异,50岁以上组大于中、青年组,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④SARA和SMDPA的内、外径和管壁厚度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足背动脉 直径 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置管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管壁运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明 谢明星 +5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王静 张静 王蕾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无形态学改变患者20例(T2DM1组)、糖尿病足背动脉有形态学改变患者26例(T2DM2组)和20例无糖尿病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足背动脉的长轴二维图像,并进行动态存储。测量足背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内径(D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足背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的最大纵向运动速度(Vmax)、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并进行比较。结果T2DM1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和PSV测值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Vmax、Smax、SRmax测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减低(P<0.05或0.01)。T2DM2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PSV测值和Vmax、Smax、SRmax测值与T2DM1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VVI技术可用于T2DM足背动脉病变的分析,尤其对于临床未发现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可较早地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足背动脉 超声检查 糖尿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文达辉 黄涛 +2 位作者 田利玲 叶德刚 梁佩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糖尿病者和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7.5~12 MHz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谱宽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粥样斑块、狭窄、闭塞等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非糖尿病者和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7.5~12 MHz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谱宽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粥样斑块、狭窄、闭塞等病理改变.结果2D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增厚,伴管腔动脉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及部分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远端血流减慢;糖尿病病人病程超过4年时发生足背动脉病变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糖尿病 足背动脉
下载PDF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大血管病危险性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爱红 许樟荣 +6 位作者 王玉珍 敬华 刘彦君 余红亚 焦凯 赵德明 倪彩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了解足背动脉触诊的意义,并分析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6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进行触诊检查,以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为异常.结果:467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者为1164例,占24.9%.下肢动脉... 目的:了解足背动脉触诊的意义,并分析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6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进行触诊检查,以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为异常.结果:467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者为1164例,占24.9%.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组与搏动正常组比较,两组在年龄(58.4±11.4vs54.3±11.0岁),病程(mo,67.2±73.2vs44.5±58.8),腰围(cm,88.2±10.2vs87.5±9.5),腰臀(cm,0.93±0.29vs0.90±0.07),收缩压(kPa,18.14±3.18vs17.72±2.90)、尿素氮(mmol/L,6.0±3.4vs5.7±1.9)、肌酐(μmol/L,84.8±31.3vs82.0±25.6)、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对数值(1.40±0.50vs1.21±0.52),吸烟率(59.2%vs36.7%),合并冠心病(13.4%vs9.6%),脑血管病(5.2%vs2.5%)事件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足背动脉触诊检查不仅能够发现下肢动脉病变,而且能够反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背动脉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足背动脉及肌电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红 哈斯 王晓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例[A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40±8.77)岁]和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例[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例[C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和B组观察和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的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和C组进行双下肢足背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其管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 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的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期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足背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为内中膜不平整,局段或弥漫性增厚、单发或多发斑块,PSV、PI、RI随病变程度不同,变化不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US诊断DPN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HFUS对DPN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神经CSA增大与EMG潜伏期延长、电位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具有相关性,HFUS与EMG检查结果相一致,再次肯定了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DPN患者与DM不伴发DPN患者足背动脉受累情况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原文传递
足背动脉移植手指再造与其解剖变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南海 张文龙 +5 位作者 高巍 李瑞华 王力 苗瑞瑞 李建华 余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8261-8264,共4页
背景:以足背动脉为血供的第二足趾和拇甲瓣移植再造手指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但有的患者足背动脉出现解剖变异,给手术过程带来了困难,第2套供血系统的发现——第一跖底动脉和第二趾背动脉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分析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拇甲... 背景:以足背动脉为血供的第二足趾和拇甲瓣移植再造手指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但有的患者足背动脉出现解剖变异,给手术过程带来了困难,第2套供血系统的发现——第一跖底动脉和第二趾背动脉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分析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拇甲瓣移植手指再造及其足背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游离第二足趾及拇甲瓣再造拇指15例,术中运用第2套供血系统——第一跖底动脉和第二趾背动脉。功能评估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2005-3-25),由患者根据再造拇指长度、外形、功能及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无移植并发症,随访5个月~2年,再造拇指功能恢复好,长度合适,感觉恢复好,按手外科学会再造指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3%,外形满意,复查供趾足,外形尚好,步态平稳,步行无疼痛。提示充分做好移植前准备,术中无创操作,移植后仔细观察,熟悉足部解剖特别是足背动脉变异,以及第2套供血系统的解剖是确保拇指再造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再造 足背动脉 移植 解剖变异
下载PDF
足背动脉皮瓣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南海 李建华 +1 位作者 苗戍燕 阚世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7月,采用足背动脉皮瓣移位术治疗创伤后小腿软组织缺损及瘢痕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48岁。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中下1/31例,小腿下1/35例,外踝4例。缺... 目的探讨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7月,采用足背动脉皮瓣移位术治疗创伤后小腿软组织缺损及瘢痕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48岁。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中下1/31例,小腿下1/35例,外踝4例。缺损范围4cm×3cm^10cm×8cm,皮瓣切取范围6cm×5cm^12cm×10cm。结果术后9例伤口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因压迫血管蒂部导致皮瓣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皮瓣血运恢复,伤口期愈合。供区均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弹性均良好,感觉恢复。1例趾背伸功能稍差,余患者踝部功能良好。结论足背动脉皮瓣有良好血液供应,解剖位置恒定,方法可靠,疗程短,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皮瓣 小腿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弹性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蕊 林萍 +2 位作者 韩来福 张萍 夏稻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运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方法测量83例2型糖尿病患者(43例病程<10年者,为DM-Ⅰ组;40例病程≥10年,为DM-Ⅱ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踝部动脉和肱动脉... 目的运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方法测量83例2型糖尿病患者(43例病程<10年者,为DM-Ⅰ组;40例病程≥10年,为DM-Ⅱ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踝部动脉和肱动脉的血压,并计算踝臂指数(ABI);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足背动脉的管壁弹性应变率比值(B/A),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计算足背动脉的僵硬度(β)、弹性模量(Eρ)、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及DM-Ⅰ组比较,DM-Ⅱ组足背动脉β、Eρ、PWVβ及B/A升高,内-中膜厚度(IMT)增加,AC及ABI降低(P均<0.05),但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DM-Ⅰ组足背动脉β、Eρ、PWVβ及B/A升高,AC降低(P均<0.05),IMT、ABI及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Eρ、AC、PWVβ及B/A可早期反映动脉弹性功能变化;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变早于血管形态学的改变;2型糖尿病病程长短对足背动脉弹性功能有影响,病程≥10年者足背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跟踪技术 弹性成像技术 糖尿病 2型 足背动脉
下载PDF
非昏迷危重患者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季建红 李峰 顾朝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比较ICU非昏迷病人足背动脉和桡动脉的置管效果。方法对ICU 89例非昏迷病人进行动脉置管。其中,足背动脉穿刺置管5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38例。对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3 d等情况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ICU非昏迷病人足背动脉和桡动脉的置管效果。方法对ICU 89例非昏迷病人进行动脉置管。其中,足背动脉穿刺置管5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38例。对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3 d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足背动脉较桡动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1),留置时间长(P<0.01),且没有增加并发症(P>0.05)。结论对于需长时间监测ABP的ICU非昏迷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足背动脉 有创血压 动脉置管 ICU
下载PDF
“津沽脏腑推拿”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及时间对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波 李华南 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在“津沽脏腑推拿”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不同按压时间条件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的量效标准,使“津沽脏腑推拿”的手法操作更加规范化,为基础研究与临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流...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在“津沽脏腑推拿”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不同按压时间条件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的量效标准,使“津沽脏腑推拿”的手法操作更加规范化,为基础研究与临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流派手法的传承发展。[方法]选取19~35岁健康受试者4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男女比例为1∶1。A组按压至第3层,B组按压至第5层。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分别检测两组按压0、1、3 min时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的峰值。[结果]与按压受试者腹部前左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按压第3层1 min时受试者左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按压第3层3 min时血流速度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压第5层1 min时血流速度增快,按压第5层3 min时血流速度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按压受试者腹部前左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按压第3层1 min时受试者左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按压第5层1 min时血流速度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按压第3层3 min时血流速度比较,按压第5层3 min时血流速度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津沽脏腑推拿”层按法不同按压层次及按压时间能够影响人体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初步阐明其可以通过调节按压层次及时间调动人体周身气血运行,达到补泻效果,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按摩 足背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正常人足背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的超声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莉 甄景琴 +1 位作者 梁健 张哲敏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674-674,共1页
关键词 第一跖动脉 超声检测 足背动脉 正常人 组织瓣移植术 解剖特点 动脉 健康志愿者
下载PDF
足背动脉和跖背动脉走行变异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志勇 魏长月 +1 位作者 黄东平 王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足背动脉走行变异 动脉走行变异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关系在足背复合组织瓣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昌 黄显军 +2 位作者 夏春林 陆志方 宋占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611,共4页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带神经血管蒂的足背复合组织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足踝部完好的下肢68侧,逐层解剖,在踝上显露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向远端追踪解剖;定量描述腓深神经分支点...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带神经血管蒂的足背复合组织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足踝部完好的下肢68侧,逐层解剖,在踝上显露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向远端追踪解剖;定量描述腓深神经分支点到足背动脉和踝间线的位置关系,并对神经和动脉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结果:腓深神经分支点集中在踝间线上(9.34±3.4)mm至踝间线下(14.00±5.28)mm;动脉内侧3.46mm至动脉外侧3.32mm这个范围之内,58.0%(36侧)位于动脉的前上。神经分支后,外侧支位于浅面,与深面的跗外侧动脉平行进入短伸肌;内侧支与动脉伴行,根据神经与动脉关系可分为5型:Ⅰ型,神经伴行于动脉的内侧(50.0%);Ⅱ型,神经位于动脉的外侧(11.8%);Ⅲ型,神经和动脉彼此交叉(26.5%);Ⅳ型,动脉自神经内侧支的分支间穿出(2.9%);Ⅴ型:内侧支缺如(8.8%)。结论: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足背部位置关系的解剖特点对足背复合组织皮瓣的切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深神经 足背动脉 复合组织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正常人股、、足背动脉血流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宝珍 刘卫平 刘海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2D-CDFI)检测分析正常人股、、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材料与方法:78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三组。用二维图像显现动脉的管壁回声,测量管径。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血流图。结果:右侧股、动脉内...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2D-CDFI)检测分析正常人股、、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材料与方法:78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三组。用二维图像显现动脉的管壁回声,测量管径。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血流图。结果:右侧股、动脉内径略大于左侧,足背动脉内径差异不明显。大多数动脉的血流频谱呈“三相波”,即收缩期较高尖的前向波,舒张早期的反向波和舒张中晚期很小的前向波。50岁以前,股、动脉的前向波峰(PFV)、反向波峰(PRV)和多数足背动脉PFV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50岁后多又随年龄渐升高。足背动脉的PRV随年龄增加呈渐增高趋势。各年龄组相同节段动脉的PI值相近,但远端动脉的PI值大于近端。结论:本文参数对分析判断异常情况时的下肢血管有无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动脉 GUO动脉 足背动脉 超声波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龚德燕 郝学娟 黄丽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足背动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操作。2015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无形效果评价(包括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P<0.01)。活动后,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足背动脉留置针 穿刺 肾脏科监护室 成功率
下载PDF
足背动脉皮支逆行翻转筋膜瓣修复前足创面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云 刘毅 +1 位作者 于晟 姜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根据足背皮肤的血供特点,形成较大面积的足背逆行翻转筋膜瓣,解决前足较大创面的修复问题。方法:利用足背动脉远端皮支血管供血,设计足背逆行翻转筋膜瓣,蒂部位于第一跖骨间隙中段平面,皮瓣面积最小为6cm×5cm,最大为15cm×... 目的:根据足背皮肤的血供特点,形成较大面积的足背逆行翻转筋膜瓣,解决前足较大创面的修复问题。方法:利用足背动脉远端皮支血管供血,设计足背逆行翻转筋膜瓣,蒂部位于第一跖骨间隙中段平面,皮瓣面积最小为6cm×5cm,最大为15cm×7cm,蒂长5cm~7cm,蒂宽4cm~7cm,长宽比4.5:1~6:1。结果:临床应用23例34个皮瓣,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8例经1年以上随访,外形及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结论:足背动脉皮支逆行翻转筋膜瓣可切取皮瓣面积大,不损伤足背动脉主干,为前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简单、安全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皮支 逆行翻转筋膜瓣 修复 创面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