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美的“心理距离说”与“入出说”比较研究 |
欧阳翠凤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
|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对一段美学公案的检讨 |
张冰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论作者的优先性——兼评伽达默尔的历史距离说 |
严春友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5 |
1
|
|
4
|
“距离”的作用——关于对布洛“审美距离说”的一点思考 |
王文戈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5
|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矛盾修饰美 |
麦肖群
罗碧波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 |
0 |
|
6
|
潘天寿“中西距离说”的当代启示 |
裔萼
|
《中国美术》
|
2017 |
0 |
|
7
|
“距离的内在矛盾”之于创作和欣赏——文学活动视野下的“心理距离说” |
王莹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1 |
1
|
|
8
|
浅论“心理距离说” |
李红岩
|
《榆林学院学报》
|
1999 |
1
|
|
9
|
“移情说”、“距离说”与“出入说”——中西美学理论研究札记 |
曹顺庆
|
《江汉论坛》
|
1982 |
4
|
|
10
|
唐诗中李杨题材的演变与布洛的“距离说” |
王新霞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3
|
|
11
|
朱光潜美学“心理距离说”探析 |
刁俊瑗
|
《集宁师专学报》
|
2010 |
1
|
|
12
|
不同语境下的互补——葛兰西和布洛的“距离说”比较 |
范海兰
陈石军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13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审美解读——以布洛“心理距离说”为视角 |
欧阳乐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4
|
试论“审美距离说” |
温萍
|
《大连大学学报》
|
1997 |
0 |
|
15
|
朱光潜美学“心理距离说”初探 |
刁俊瑗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6
|
文学作品中布洛“心理距离说”效果分析 |
白玫
|
《文化产业》
|
2022 |
2
|
|
17
|
影像的“陌生化”与距离说 |
袁嘉彗
|
《青年与社会》
|
2013 |
0 |
|
18
|
“心理距离说”在文学鉴赏教育中的运用 |
叶继奋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02 |
1
|
|
19
|
互补:入出说与距离说 |
黄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0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距离说 |
牟廉玖
覃宁生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