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刘胜 宋玉娟 +1 位作者 张争辉 王守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麻醉后15 min(T_(3))、麻醉后30min(T_(4))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时刻HR、MAP、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高于T_(0)时刻,SpO_(2)均低于T_(0)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SpO_(2)较T_(0)时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低于对照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Cor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T、PT、APTT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TT、PT、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神经阻滞 跟骨骨折 手术麻醉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疗效
2
作者 吕印格 王闯 +2 位作者 部志军 刘佳 刘铁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20-42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行跟骨骨折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住院患者术中静脉滴注和外用氨甲环酸(TXA)的相关数据,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21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依据Sanders分型行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行跟骨骨折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住院患者术中静脉滴注和外用氨甲环酸(TXA)的相关数据,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21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依据Sanders分型行跟骨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术中是否运用TXA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术中予以静脉滴注TXA(1 g),局部稀释的TXA(3 g)灌注,观察两组在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血管不良事件等数据。结果: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65.78±15.68)ml比(78.12±12.69)ml]、总失血量[(160.46±12.37)ml比(227.48±11.29)m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切口干燥时间[(4.76±2.71)d比(6.87±2.96)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5);两组在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8、0.819,P>0.05);两组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P<0.05)。结论:行跟骨外侧扩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中静滴联合局部用药TXA,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围手术期出血量,降低切口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凝血异常及DVT等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1例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合并跟骨骨折患儿的护理
3
作者 李立君 代瑞玲 +2 位作者 薄铭宇 袁晓倩 王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98-600,F0003,共4页
总结1例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合并跟骨骨折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充分的入院评估和宣教、保持皮肤完整性、高热的处理、石膏的护理、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详细的出院指导和延续性护理等。经过全方位的评估和诊疗,最终给予患儿... 总结1例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合并跟骨骨折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充分的入院评估和宣教、保持皮肤完整性、高热的处理、石膏的护理、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详细的出院指导和延续性护理等。经过全方位的评估和诊疗,最终给予患儿石膏靴外固定保守治疗,患儿体温平稳、皮肤无破损,于5 d后出院。对其随访8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无汗症 跟骨骨折 患儿 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
4
作者 李飞 李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薄层CT扫...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薄层CT扫描,采用数字化软件Mimics 21.0进行三维重建骨折模型,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根据骨折形态及类型选用和预制个体化锁定钢板进行虚拟固定。所有患者采用跗骨窦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Böhler角、跟骨Gissane角及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2 (122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症状,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后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3D打印
下载PDF
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微创穿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东 夏洪乐 +4 位作者 刘林 沈润斌 郭巍 王旭洋 李国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19-2824,共6页
背景:目前,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穿针技术,对于两者临床疗效的对比较少且尚缺少高级别临床证据。目的:比较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微创穿针与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 背景:目前,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穿针技术,对于两者临床疗效的对比较少且尚缺少高级别临床证据。目的:比较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微创穿针与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跗骨窦入路手法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微创交叉穿针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影像学参数(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变化,并记录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SF-36评分和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目测类比评分、跟骨宽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③随访1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④结果表明,应用三维数字模型辅助微创穿针固定疗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明显改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多项围术期指标,并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足踝功能恢复、疼痛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与传统疗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模型 微创穿针 传统治疗:Sanders 跟骨骨折
下载PDF
三维组架螺钉与微创钢板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孔德伟 宋超 +6 位作者 吴亮 吴铭 龚璐璐 汪嘉琪 潘红元 范鑫斌 张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89-5294,共6页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②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③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④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而微创钢板在维持纵向稳定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SandersⅢ型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螺钉 微创钢板 微创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7
作者 巫敬文 周琦石 +1 位作者 陈信军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疼痛程度、跟骨参数、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均增大,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配合手术进程,弥补不能充分暴露的缺点,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部功能与骨折端解剖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 中医正 顺势复位 加速康复
下载PDF
采用改良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高泽 侯福山 +2 位作者 李渊 罗华云 李栋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采用改良跟骨锁定板(改良组)和普通跟骨锁定板(传统组)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Ⅲ~Ⅳ型患者资料,共72例...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采用改良跟骨锁定板(改良组)和普通跟骨锁定板(传统组)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Ⅲ~Ⅳ型患者资料,共72例(77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皮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早期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足功能指数量表(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改良组手术平均时长、术后早期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1年相关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负重后,改良组关节面并未有明显塌陷。术后1年随访,改良组优良率、AOFAS评分、FFI指数均优于传统组,VAS评分较传统组更低(P<0.05)。结论改良跟骨锁定板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的跟骨骨折,可以实现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后足功能的恢复,优良率更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跟骨锁定板 优良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
9
作者 徐建 裴付来 +3 位作者 刘赟 万张辉 郭永杰 倪进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踝关节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解剖学测量得到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的安全手术范围:水平方向为11~28(16.90±4.93)mm,垂直方向为12~25(17.55±4.51)mm,对角方向为28~56(43.60±8.44)mm。(2)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术后3、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手术范围内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显露跟骨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并能减少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学特征 足外侧腓肠神经 窦切口
下载PDF
斯氏针撬拨结合有限切开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秦涛 苏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9-0102,共4页
分析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联合采取斯氏针撬拨及有限切开手术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02-2023.08接诊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编号后以奇偶数进行组别划分,命名为对比组(36例)、探究组(36例)。对比组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方案,探究组... 分析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联合采取斯氏针撬拨及有限切开手术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02-2023.08接诊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编号后以奇偶数进行组别划分,命名为对比组(36例)、探究组(36例)。对比组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方案,探究组采取联合方案(斯氏针撬拨+有限切开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B?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相当,(P>0.05);但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6%)相较于对比组(19.44%)更低,手术、住院时长及总体费用数值均更小,患者满意度(97.22%)相较于对比组(83.33%)更高,(P<0.05)。结论 针对跟骨骨折患者,联合采取斯氏针撬拨及有限切开手术方案,疗效确切,且有助于并发症风险的降低,在加速患者康复方面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由此促使患者经济压力得到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针撬拨 有限切开手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卫舒宾 赵淑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9-0032,共4页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矫正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情况维度上优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窦入路复位 L形切口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创伤骨科学》出版:微创技术治疗创伤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
12
作者 任东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快速增多的基础减除,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相关研究数据发现,45岁以下人群创伤已经是第一死亡原因。创伤性跟骨骨...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快速增多的基础减除,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相关研究数据发现,45岁以下人群创伤已经是第一死亡原因。创伤性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通常是由于意外事故或剧烈运动导致的跟骨骨折,患者往往会感到剧烈疼痛,无法正常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效果探讨 足部损伤 死亡原因 微创技术 剧烈运动 自然灾害 意外事故
下载PDF
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
13
作者 李笑予 张磊 +2 位作者 付磊 李东波 汪国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量化评估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效能指标,阐明其科学机制。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构建正常足踝模型与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三步接骨法的力学加载,模拟拔伸牵引、提按顶复、端挤捏骨... 目的量化评估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效能指标,阐明其科学机制。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构建正常足踝模型与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进行三步接骨法的力学加载,模拟拔伸牵引、提按顶复、端挤捏骨等手法,评估跟骨复位情况并求解不同手法作用下力学的变化。结果建立正常足部模型与Sanders Ⅱ A/B/C型跟骨骨折模型;三步接骨法加载复位后跟骨长、高、宽、Gissane’s角及Bohler’s角得到明显纠正;求解不同手法的力学趋势,发现拔伸牵引法能有效纠正重叠位移,提按顶复法侧重纠正前后侧移位,端挤捏骨法致力纠正内外侧移位。结论三步接骨法通过依次纠正骨折位移,能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有效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损伤,具有有效性及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三步接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微创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罗鹰 窦伟誉 +3 位作者 吴小杭 陈璟昆 彭昌贵 潘剑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01月至2022年4月跗骨窦切口海马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跟据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所有患者分...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01月至2022年4月跗骨窦切口海马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跟据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非并发症组定义为术后6个月内恢复到基线功能,能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无持续镇痛药需求。并发症组定义为,骨折并发症需再住院治疗,使用助行器和持续镇痛药物。应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方法分析跗骨窦切口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跟Sanders Ⅱ、Ⅲ型骨骨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骨折至手术时间、Sander Ⅲ型、术后Bohler角、DVBA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结论临床医师应警惕Sander Ⅲ型、术后Bohler角恢复不佳、骨折至手术时间长的跟骨骨折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窦切口 海马型钢板内固定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跟骨钉中钉与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明晨 王承良 +1 位作者 郑凯夫 陈金武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探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组(采用... 目的 探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组(采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40例)和钢板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和内外翻角度)、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内外翻角度较术前增加,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患者术后2 d的VAS评分低于钢板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和优良率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钢板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恢复根骨的解剖结构,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中失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 窦入路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益气温肾汤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萎缩临床分析
16
作者 杨兴虎 刘马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 分析益气温肾汤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萎缩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无缘收治的跟骨骨折术后并发骨萎缩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 目的 分析益气温肾汤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萎缩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无缘收治的跟骨骨折术后并发骨萎缩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温肾汤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行骨萎缩主要症状如疼痛、肿胀、僵硬、压痛评分,并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僵硬、压痛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收集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温肾汤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对跟骨骨折术后骨萎缩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骨萎缩临床症状改善,提升综合疗效率,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术后萎缩 益气温肾汤 鲑降钙素注射液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17
作者 李静 宋会中 李森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和常规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围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和常规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指标(跟骨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B9hler角),踝关节活动度(跖屈及背伸)。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5±2.1)个月。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均短(少)于常规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低于常规组(P<0.05)。影像学指标:两组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的足部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相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不仅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有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窦入路 钢板内固定 足踝功能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18
作者 王永彬 杜鹏 相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结论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骨块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形切口 窦微创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19
作者 张永明 王晓 +3 位作者 陈建良 叶锋 姚光校 李英周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0~12周骨折线均模糊,骨痂形成,骨折愈合。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踝关节背伸15°~25°,跖屈30°~4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 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复位精准,术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检查 窦入路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谢浩 沈吉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跟骨高度及跟骨结节关节角高于对照组(P<0.05),跟骨宽度及跟骨交叉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提高AOFA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AOFA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恢复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