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景观:中国当代电影跨媒介创作论
1
作者 周星 黄筱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中国电影的发展兴旺态势与跨媒介创作呈现息息相关。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显示出复合性景观即跨媒介性状的呈现,当下中国电影跨媒介创作涉及电影的各个环节,从上游电影制作、中游宣传发行、下游电影放映及IP开发和衍生品制作等各个环节... 中国电影的发展兴旺态势与跨媒介创作呈现息息相关。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显示出复合性景观即跨媒介性状的呈现,当下中国电影跨媒介创作涉及电影的各个环节,从上游电影制作、中游宣传发行、下游电影放映及IP开发和衍生品制作等各个环节,都呈现出跨越跨媒介的性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跨媒介创作也呈现出融合与共生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中国电影展露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跨媒介 融合 电影创作
下载PDF
从单媒介到跨媒介接续到融媒介
2
作者 周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6,共1页
时代变迁带来媒介更迭迅捷得有些猝不及防,单一媒介的独领风骚已经是过去式,事实上是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而传播和接受都更为多样化,媒介交叠、交融、共存也是显在的现象。由此,跨媒介带来的文化景观已经渐成常态,也带来传播对象和传播方... 时代变迁带来媒介更迭迅捷得有些猝不及防,单一媒介的独领风骚已经是过去式,事实上是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而传播和接受都更为多样化,媒介交叠、交融、共存也是显在的现象。由此,跨媒介带来的文化景观已经渐成常态,也带来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式的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期专题的6篇文章都聚焦于“跨媒介”议题,彼此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跨媒介对影像的变异发展及其多样性优长。《复合景观:中国当代电影跨媒介创作论》论述当下中国电影跨媒介创作的各个环节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对象 跨媒介 文化景观 中国当代电影 时代变迁 变异发展 传播方式 多样化
下载PDF
红色经典文本跨媒介转化、传播与价值建构
3
作者 田晓膺 郑轶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0,共1页
“红色经典”是20世纪40—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传递的红色记忆构建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李茂民所著的《“红色经... “红色经典”是20世纪40—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传递的红色记忆构建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李茂民所著的《“红色经典”的跨文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通过跨文本的研究方法,对红色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及其实现进行了深入阐释,对红色经典在当下的跨媒介转化、传播和价值建构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建构 跨媒介 红色记忆 精神品格 红色经典 经典文本 中国革命胜利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拓展文舞融界的跨媒介叙事
4
作者 凌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今世高科技发展掀起融界风潮,推动文舞融合向跨媒介叙事方向发展。跨媒介舞文的概念观点、关键术语、研究对象、方法方向等理论阐释以符号学、后经典叙事学、媒介学等为根基,讲究光合融界。今世数字舞蹈叙事为镜头而舞,“舞蹈+影像”叙... 今世高科技发展掀起融界风潮,推动文舞融合向跨媒介叙事方向发展。跨媒介舞文的概念观点、关键术语、研究对象、方法方向等理论阐释以符号学、后经典叙事学、媒介学等为根基,讲究光合融界。今世数字舞蹈叙事为镜头而舞,“舞蹈+影像”叙事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国风舞蹈叙事活化名画、名文、名香、书法、建筑、敦煌等文化符号,古今融界探索舞蹈与传统文化融合可能性,注重扩大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舞融合 跨媒介舞文 融界潮 数字舞蹈叙事 国风舞叙事
下载PDF
当代的艺术跨媒介性与“诗意中心”
5
作者 鄢冬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和融合。当下复合型艺术媒介的形式越发多样,因此有必要寻找间性的中心位,以它为“轴”去观测艺术媒介交往、融合、间性三者联动的可能,并寻找联动的“最大公约数”。诗意因其开放的朦胧多义性、瞬时的感悟性和优雅的艺术品格,可以成为跨媒介性的观察中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繁杂的艺术现场,以诗意中心为轴,可以灵活化解间性可能对跨媒介艺术进一步融合造成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诗意中心 跨媒介 间性
原文传递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跨媒介特性——以《诗画中国》为例
6
作者 董龙昌 孙子涵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号系统与情感精神共鸣三层文化机制造就的中国文化继承性、综合性特质是《诗画中国》跨媒介呈现的内在动力与支撑;《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呈现在展演方式、情境营造、艺术叙事、艺术接受等方面实现了艺术表现效果的突破;就跨媒介的意义旨归而言,《诗画中国》根植文化传统,立足现代语境,面向大众群体,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当下需要。以《诗画中国》为代表的跨媒介艺术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路径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激发出经典文艺作品的新内涵,实现了中华文脉的现代续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性 跨媒介 《诗画中国》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
7
作者 施畅 梁亦昆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略,在改编实践中考察跨媒介转化路径,以及在产业变迁中打造跨媒介转型模式。当前跨媒介艺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在于历史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文化关切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建议立足数字时代场景,以跨媒介本体论为视角,以故事世界构筑为路径,以科技艺术融合为趋势,加快构建中国跨媒介艺术体系与跨媒介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艺术 跨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艺格敷词 艺术媒介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影游融合”IP运营模式研究——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
8
作者 赵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期245-249,共5页
“影游融合”是近年来IP运营的热点问题,随着诸多相关文化产品涌现,对“影游融合”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文章旨在从跨媒介叙事的视角探究“影游融合”这一新兴叙事模式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与... “影游融合”是近年来IP运营的热点问题,随着诸多相关文化产品涌现,对“影游融合”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文章旨在从跨媒介叙事的视角探究“影游融合”这一新兴叙事模式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以《赛博朋克》系列IP为主要案例,剖析跨媒介叙事、IP运营、“影游融合”三者关系。首先是“影游融合”实践的三重策略模型,根据跨媒介叙事理论,基于互文性、扩张性、参与性三个特性,从IP生成、开发、消费三个环节,提出了“影游融合”的叙事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三重策略。其次,通过对《赛博朋克》系列IP的剖析,从母题价值构成、叙事模式、开发模式、消费模式全流程多层次地进行探讨,分析模型在运行中的具体表现,不仅从理论上完善了跨媒介叙事的研究框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文章得出的这一框架结论不仅涉及游戏和动画之间的互文,还涉及文化融合与用户生产性行为,将对“影游融合”的探讨深入各个文化主体之中,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补充了现有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IP运营 “影游融合” 跨媒介消费 粉丝文化
下载PDF
跨媒介阅读效能影响因子实证研究
9
作者 李志勇 赵玉 梅锦萍 《调研世界》 2024年第2期76-87,共12页
为研究跨媒介阅读在文本内涵方面的增益或减损,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网络调查的基础上,围绕跨媒介阅读与阅读时长、沉浸程度、理解深度、生活联结、感知体验五个变量的关系建立假设、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采用回归分析法... 为研究跨媒介阅读在文本内涵方面的增益或减损,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网络调查的基础上,围绕跨媒介阅读与阅读时长、沉浸程度、理解深度、生活联结、感知体验五个变量的关系建立假设、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采用回归分析法,确证了跨媒介阅读效能与五个变量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呈现递增态势。进一步通过跨媒介阅读比对实验进行验证,分析递增原因,提出维持可持续递增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 效能 问卷调查 因子分析 实验法
下载PDF
跨媒介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审美特征及叙事策略探究
10
作者 李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网络微短剧以其题材类型多样、叙事节奏紧凑、情节反转迅速、矛盾冲突集中等鲜明特征,深度契合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随着各种媒介的交融互动,不同媒介的元素融合到微短剧的创作中,使其在创作空间上有了延伸和拓展的自由。探究网络微短... 网络微短剧以其题材类型多样、叙事节奏紧凑、情节反转迅速、矛盾冲突集中等鲜明特征,深度契合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随着各种媒介的交融互动,不同媒介的元素融合到微短剧的创作中,使其在创作空间上有了延伸和拓展的自由。探究网络微短剧如何向着更高审美层次对标,以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赢得受众青睐,以“短平快”的特征彰显“高精尖”的品质,是对当下网络影视作品新形态的有意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网络微短剧 碎片化 互动性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跨媒介视域下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开发的再耕力
11
作者 宋俊锋 蒋朴典 张名章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网络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优势,成为具有庞大粉丝基数的IP作品来源,目前已形成涵盖实体出版、数字出版,以及影视、有声、动漫、游戏改编等跨媒介的全版权多元开发体系。网络文学作品从创作初期到作品成熟,具备极强的粉丝黏... 网络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优势,成为具有庞大粉丝基数的IP作品来源,目前已形成涵盖实体出版、数字出版,以及影视、有声、动漫、游戏改编等跨媒介的全版权多元开发体系。网络文学作品从创作初期到作品成熟,具备极强的粉丝黏性与开发潜力,并形成持久的作品全版权开发周期,表现出强劲的作品版权再耕能力。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出版要求,从网络文学作品版权深度开发的表现形式中积极探寻再耕力的形成因素,发掘作品版权整体联动的运营机制,并推动作品全版权开发再耕力的保障措施,从而为探索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版权开发策略和开发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与策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全版权开发 深度开发 跨媒介 再耕力
下载PDF
《长安三万里》:诗歌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
12
作者 王福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由谢君伟、邹靖执导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国上映。该片以盛唐为故事背景,以边塞诗人高适晚年回忆自己与李白的相识和交往为故事内容,串联起安史之乱前后盛唐诗人群的交往以及长安往事。在历史题材与人物传记的内... 由谢君伟、邹靖执导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国上映。该片以盛唐为故事背景,以边塞诗人高适晚年回忆自己与李白的相识和交往为故事内容,串联起安史之乱前后盛唐诗人群的交往以及长安往事。在历史题材与人物传记的内容设置上,“长安”是其烘托的核心主题,动画是其依赖的核心技术,而“唐诗”则是其着力展现的文本形式。影片展现了48首古典诗歌,其数量之多、阐释之深在以往电影中都极为少见。古典诗歌的大量植入,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观影者,也提升了动画电影的美学意蕴;而动画电影的诗意化营造与立体的可视化路径,又激活了诗歌文本的可观感性。诗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提高了诗歌和电影两种艺术的传播广度、深度以及诗影创造性转化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盛唐诗人 文本形式 跨媒介叙事 诗歌文本 人物传记 动画电影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跨媒介叙事特征及策略研究——以故宫博物院相关短视频为例
13
作者 周言乔 袁超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叠加并影响,跨媒介叙事已成为常态。移动短视频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新媒介,凭借内容精简、叙事紧凑高效等优势备受青睐,与传统媒体共存共生,在跨媒介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短... 目的: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叠加并影响,跨媒介叙事已成为常态。移动短视频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新媒介,凭借内容精简、叙事紧凑高效等优势备受青睐,与传统媒体共存共生,在跨媒介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短视频个案研究,从特殊性中寻求普遍性,为今后短视频在跨媒介叙事时代的创作路径提供参考。方法:以故宫博物院相关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跨媒介叙事理论出发,结合相关热门短视频,从叙事内容、方式和主体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跨媒介叙事特征并归纳叙事策略。结果:从传统媒介到移动社交媒介,从单一媒介到融合媒介,故宫博物院已基本形成完整的跨媒介传播矩阵,尤其是在短视频领域的大力探索,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流动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不足。其始终秉持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理念,在叙事内容上再衍生,在叙事方式上大众化,在叙事主体上多元化。同时,根据特征研究不断寻找突围路径,优化短视频的跨媒介叙事策略及创作方法。结论:跨媒介叙事时代,移动短视频应在媒介联动、内容深耕、横向拓展和技术推进等方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相关叙事模式与融合形态,实现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跨媒介叙事 故宫博物院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策略——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14
作者 郑清源 蒋锐 《视听》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创作团队的跨媒介叙事智慧,以极高的流量与广泛的好评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作品。立足于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平...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创作团队的跨媒介叙事智慧,以极高的流量与广泛的好评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作品。立足于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平台、文化、主体的破壁构建了深远的故事世界,并在叙事、协同与边界方面为传统文化节目提供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传统文化节目 “中国节日”系列
下载PDF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跨媒介阅读
15
作者 徐淳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跨媒介阅读具有对比分析的性质,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媒介资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利用京剧电影《野猪林》最后一场《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和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跨媒介阅读,品味被电影删掉的细节、赏析创造... 跨媒介阅读具有对比分析的性质,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媒介资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利用京剧电影《野猪林》最后一场《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和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跨媒介阅读,品味被电影删掉的细节、赏析创造性增加的唱段、讨论改编的艺术效果、咂摸京剧电影语言,可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理解的深入与阅读方式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 戏曲 小说 语言
下载PDF
指向高阶思维培育的整本书跨媒介阅读策略研究——《红楼梦》教学实践例谈
16
作者 杨帆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期61-62,共2页
《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作品,可通过跨媒介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整本书阅读。在导读时,设计紧扣学生生活、实践和感知的真实有效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有支撑、有触点为旨归。可采用互动阅读法、批注阅读法、转化阅读法等方法。
关键词 高阶思维 整本书阅读 跨媒介阅读
下载PDF
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评价
17
作者 李光亚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经笔者问卷调查发现,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脱离学生语文素养、任务群理念不突出等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在跨媒介情境下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实践活动完成后语文核心素... 经笔者问卷调查发现,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脱离学生语文素养、任务群理念不突出等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在跨媒介情境下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实践活动完成后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活动过程中清晰具体的评价细则是评价的前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描述,以及新高考中新题型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视觉的框架及其隐喻——《虚拟之窗——从阿尔伯蒂到微软》中的跨媒介思考
18
作者 高远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窗户”代表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审视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安妮·弗里德伯格著作《虚拟之窗》中的主要观点为对象,从其跨媒介属性入手探讨了如下问题:一,结合当今的视觉现象和理论热点,论述了“窗”所代表的视觉建构的延续性与变... “窗户”代表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审视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安妮·弗里德伯格著作《虚拟之窗》中的主要观点为对象,从其跨媒介属性入手探讨了如下问题:一,结合当今的视觉现象和理论热点,论述了“窗”所代表的视觉建构的延续性与变化;二,以一种当下视角重新审视了视觉历史上经典的技术语境和理论话语,突出了框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三,穿插虚拟的种种表现方式和理论思考,试图澄清当代跨媒介视觉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户 框架 虚拟 跨媒介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改编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19
作者 裴令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但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学改编电影更是经久不衰。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深,“跨媒介叙事”为文学改编电影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不同于文学改编,跨媒介叙事要求不同媒介上的每个故事文本共同...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但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学改编电影更是经久不衰。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加深,“跨媒介叙事”为文学改编电影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不同于文学改编,跨媒介叙事要求不同媒介上的每个故事文本共同建构统一的故事世界。文学改编电影的跨媒介叙事具有独特的运行逻辑和时空构型,在此基础上内容生产的跨媒介叙事策略也为文学和电影的双赢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文学改编 电影 跨媒介叙事
下载PDF
完型叙事与有限视角——桌面电影中的跨媒介隐喻
20
作者 付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跨媒介除了是一种叙事方式以外,还是一种隐喻手段。在桌面电影的跨媒介创作中,“完型叙事”和“有限视角”成为理解跨媒介隐喻的关键词。桌面电影既是“计算机化”了的电影,也是“电影化”了的计算机。在“完型叙事”框架下,是叙事导致... 跨媒介除了是一种叙事方式以外,还是一种隐喻手段。在桌面电影的跨媒介创作中,“完型叙事”和“有限视角”成为理解跨媒介隐喻的关键词。桌面电影既是“计算机化”了的电影,也是“电影化”了的计算机。在“完型叙事”框架下,是叙事导致“人的意义”的真空,也是叙事指向一个泛在的他者;在“有限视角”框架下,桌面电影的跨媒介手段由浅入深地隐喻“桌面视窗背后的赛博空间”及“赛博空间对主体造成的幽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型叙事 有限视角 桌面电影 跨媒介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