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艺术史的《变形记》——李军教授谈“跨媒介艺术史”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军
潘桑柔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作为一门面向人与物的学科,艺术史既关注具体历史情境中风格、样式、工艺、材质等因素间的整体关系,又探讨主体在它们的共存和转换过程中扮演的创造性角色,以期透过古代与当代、客观与主观,以及不同媒介与形态,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艺术...
作为一门面向人与物的学科,艺术史既关注具体历史情境中风格、样式、工艺、材质等因素间的整体关系,又探讨主体在它们的共存和转换过程中扮演的创造性角色,以期透过古代与当代、客观与主观,以及不同媒介与形态,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艺术的真谛。这种不断“跨越”和“变形”的特质正是我们需要“跨媒介的艺术史”和“跨文化的艺术史”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艺术史
跨
文化
艺术史
跨
越
媒介
主体
变形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心的丧失与跨媒介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计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1,160,共10页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格林伯格则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纯粹性的进程。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跨媒介艺术史旨在以艺术跨媒介性的目光重写艺术与艺术观念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主义
中心的丧失
纯粹性
媒介
特性
跨
媒介
性
跨媒介艺术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琳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8,66,共12页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流及文化意蕴,或侧重图像分析,就图式与技法风格考察“东坡笠屐”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文章尝试综合运用文字与图像两方面材料,引入“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探讨“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路径及其多重阐释面向。后人或借助“风雨海上苏”的政治隐喻,还原苏轼贬谪儋州的历史本事,对其戴笠形象作原境式的解读;或将苏轼打造为趋于符号化的文人典范,凸显“坡仙”风流的形象内涵;或发掘苏轼形象的诙谐潜质,展示一种超越文人传统的精神姿态。这些不同的形塑方式,也显示出图文媒介之于苏轼形象生成及其意义阐释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笠屐”
《东坡笠屐图》
跨媒介艺术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纹”与“文”——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案例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军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2年第1期35-45,54,共12页
本文集中讨论了4—6世纪中国北方佛教造型艺术和装饰中存在的连续性形式系统,与中国南方在汉语音韵学、诗歌创作中探索的形式规律——即造型艺术的“纹”和音韵学、文学的“文”——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跨媒介转换与生成;并对这一时期艺...
本文集中讨论了4—6世纪中国北方佛教造型艺术和装饰中存在的连续性形式系统,与中国南方在汉语音韵学、诗歌创作中探索的形式规律——即造型艺术的“纹”和音韵学、文学的“文”——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跨媒介转换与生成;并对这一时期艺术独特的“反像”和“反书”现象,做了全新的阐释和解答。作者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为不同于门类艺术史的艺术史研究,探索一种具备宏观视野同时又不失于具体性的方法——一种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纹”
“文”
“永明新风”
三元性
跨媒介艺术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史的《变形记》——李军教授谈“跨媒介艺术史”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军
潘桑柔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文摘
作为一门面向人与物的学科,艺术史既关注具体历史情境中风格、样式、工艺、材质等因素间的整体关系,又探讨主体在它们的共存和转换过程中扮演的创造性角色,以期透过古代与当代、客观与主观,以及不同媒介与形态,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艺术的真谛。这种不断“跨越”和“变形”的特质正是我们需要“跨媒介的艺术史”和“跨文化的艺术史”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跨媒介艺术史
跨
文化
艺术史
跨
越
媒介
主体
变形记
分类号
J110.9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心的丧失与跨媒介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计武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1,1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20ZD26)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19ZDA2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格林伯格则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纯粹性的进程。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跨媒介艺术史旨在以艺术跨媒介性的目光重写艺术与艺术观念的历史。
关键词
黑格尔主义
中心的丧失
纯粹性
媒介
特性
跨
媒介
性
跨媒介艺术史
Keywords
Hegelianism
loss of center
purity
medium specificity
intermediality
intermedia art history
分类号
J110.9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琳琳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8,6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图像视域下的宋代文学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CZW015)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流及文化意蕴,或侧重图像分析,就图式与技法风格考察“东坡笠屐”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文章尝试综合运用文字与图像两方面材料,引入“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探讨“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路径及其多重阐释面向。后人或借助“风雨海上苏”的政治隐喻,还原苏轼贬谪儋州的历史本事,对其戴笠形象作原境式的解读;或将苏轼打造为趋于符号化的文人典范,凸显“坡仙”风流的形象内涵;或发掘苏轼形象的诙谐潜质,展示一种超越文人传统的精神姿态。这些不同的形塑方式,也显示出图文媒介之于苏轼形象生成及其意义阐释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苏轼
“东坡笠屐”
《东坡笠屐图》
跨媒介艺术史
Keywords
Su Shi
"Dongpo in a Bamboo Hat and Clogs"
Painting of"Dongpo in a Bamboo Hat and Clogs"(Dongpo liji tu)
Cross-media Art History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纹”与“文”——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案例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军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2年第1期35-45,54,共12页
文摘
本文集中讨论了4—6世纪中国北方佛教造型艺术和装饰中存在的连续性形式系统,与中国南方在汉语音韵学、诗歌创作中探索的形式规律——即造型艺术的“纹”和音韵学、文学的“文”——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跨媒介转换与生成;并对这一时期艺术独特的“反像”和“反书”现象,做了全新的阐释和解答。作者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为不同于门类艺术史的艺术史研究,探索一种具备宏观视野同时又不失于具体性的方法——一种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中古
“纹”
“文”
“永明新风”
三元性
跨媒介艺术史
Keywords
Middle Ages
“Pattern”
“Character”
“Yongming New Style”
Ternicity
Cross Media Art History
分类号
J110.9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艺术史的《变形记》——李军教授谈“跨媒介艺术史”
李军
潘桑柔
《美术大观》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心的丧失与跨媒介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
周计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陈琳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纹”与“文”——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案例
李军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