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关联整合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
1
作者 金子祺 付亦宁 +1 位作者 刘绮莉 钟博文 《创新科技》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从知识关联整合的内涵出发,研究知识关联整合的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跨层次深度学习为中介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剖析知识关联整合通过跨层次深度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江... 从知识关联整合的内涵出发,研究知识关联整合的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跨层次深度学习为中介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剖析知识关联整合通过跨层次深度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江苏省依托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的39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共331名成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知识关联整合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跨层次深度学习在知识关联整合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丰富了知识关联整合和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为跨学科团队科研管理实践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知识关联整合 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毛秋婷 江燕 +1 位作者 胡婉婷 鄢建军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综述了跨学科教育及护理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跨学科团队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实践,总结了跨学科团队协作下我国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经验、临床实践提出对策及建议... 本文综述了跨学科教育及护理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跨学科团队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实践,总结了跨学科团队协作下我国护理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经验、临床实践提出对策及建议,为促进我国跨学科团队护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护理创新能力 临床实践 护理人员 综述
下载PDF
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耿可 俞超 +5 位作者 王旦 刘胜楠 王晓 王微微 高春华 林燕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分析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研究热点与前沿,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的研究,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可... 目的分析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研究热点与前沿,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的研究,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共检索出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中文文献155篇,英文文献124篇,发文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关于跨学科团队护理研究热点为早期活动、跨学科团队建设等,研究前沿为跨学科联合互联网+、早期康复等;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则聚焦于跨学科护理教育与信息知识管理,研究前沿为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标准/准则的制订与临床应用等。结论与英文文献相比,中文文献关于ICU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的研究存在起步晚、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护理工作者可借鉴国外经验,围绕跨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合作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跨学科团队护理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知识协同与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
4
作者 李娜 黄永春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7,256,共9页
数字经济时代,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并强化其知识协同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协同机制能够提高行为主体实施知识共享的意愿,激励行为主体主动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从而... 数字经济时代,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并强化其知识协同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协同机制能够提高行为主体实施知识共享的意愿,激励行为主体主动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从而提升行为主体的知识协同能力,促进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团队协作能够增强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提高数字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转移,进而增强知识协同效应;团队协同情境正向调节行为主体间的知识协作关系。因此,应完善知识协同的数字技术保障,健全数字化治理模式,激发行为主体的协同意愿,增强行为主体的数字能力,从而提升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协同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协同 行为心理学 跨学科团队 创新绩效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跨学科团队照护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杨茂盛 殷丽芬 +1 位作者 张静 金惜俭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6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MSS)疗法联合跨学科团队照护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苏州市广济医院收治的80例AD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MSS)疗法联合跨学科团队照护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苏州市广济医院收治的80例AD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MSS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跨学科团队照护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激越行为、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脂联素(AN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中文版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评分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ADL和MMSE评分,以及ANP和HDL-Ch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CMAI评分和Hcy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跨学科团队照护模式能够有效改善AD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减少激越行为和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干预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感官刺激疗法 跨学科团队照护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精细血糖管理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晶晶 朱敏 +9 位作者 何畏 葛晓琴 张梅 王琴 李春坚 游伟 袁翠萍 黄晓萍 林征 顾则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 :构建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跨学科团队精细血糖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327例按新模式实施时间分组,2017年4-9月的17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2017年10月至2... 目的 :构建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跨学科团队精细血糖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327例按新模式实施时间分组,2017年4-9月的17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的1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需求在循证基础上成立跨学科专家团队,全程设计精细化血糖调整方案,实施以胰岛素泵师护理补充处方形式运行的跨学科团队精细血糖管理模式。比较精细血糖管理前后的血糖管理质量。结果:精细血糖管理后目标范围血糖占比由41.2%升高至49.4%(P<0.001),严重高血糖占比由9.8%降低至7.9%(P<0.001);严重低血糖及低血糖占比均有升高(0.0%VS 0.1%,0.4%VS 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学科团队精细血糖管理有利于改善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糖尿病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跨学科团队 精细化管理
原文传递
跨学科团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平 盛亚东 《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4期51-53,共3页
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交叉学科"和促进"学科交叉"放在重要位置,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团队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研究力量。通过分析优秀跨学科团队的关键因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跨学... 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交叉学科"和促进"学科交叉"放在重要位置,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团队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研究力量。通过分析优秀跨学科团队的关键因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跨学科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高校跨学科团队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跨学科团队 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家长式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文平 聂聚宾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以130个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团队认知角度分析家长式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析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家长式领导的仁慈和德行行为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以130个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团队认知角度分析家长式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析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家长式领导的仁慈和德行行为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威权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不产生显著影响且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②交互记忆系统部分中介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式领导 交互记忆系统 跨学科团队 创新绩效
下载PDF
知识整合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少英 李彦勇 张国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9-81,共3页
高校跨学科团队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知识整合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对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从知识整合视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新思路,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创新 知识整合机制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跨学科团队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平 《科学与管理》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如何选择具有跨学科合作基础的团队进行培育,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来研究跨学科团队的跨学科度以及合作度,用以判断团队的合作基础以及合作潜力,可以为评价跨学科团队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跨学科团队 评价指标 评估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影响因素研究——以智能制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飞 彭国超 +1 位作者 贾怡晨 左斯敏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5期41-50,共10页
[目的/意义]有效的知识整合是跨学科团队成员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选取承担智能制造项目的跨学科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学视角挖掘并分析影响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因素,揭示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规律,促进跨学科团队建设,提... [目的/意义]有效的知识整合是跨学科团队成员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选取承担智能制造项目的跨学科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学视角挖掘并分析影响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因素,揭示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规律,促进跨学科团队建设,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并为跨学科团队协同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Case Study),选取24位依托某“双一流”研究型大学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的典型智能制造跨学科团队成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就影响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的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因素获取一手访谈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受到共6类因素影响,分别是个人情感需求、人际关系需要、知识整合环境、整合方式、知识的离散性和差异性特征。基于此,作者从这6个方面构建了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影响因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智能制造 知识整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增设检验专业课程为例的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中以增设检验专业课程为例的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级530名护生(三年制)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接受跨学科课程教学,同时以接受常规护理教学的200名2014级护生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中以增设检验专业课程为例的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级530名护生(三年制)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接受跨学科课程教学,同时以接受常规护理教学的200名2014级护生为对照组,从2015级530名护生中随机抽取200名作为观察组。跨学科课程结束后借助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评估观察组护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分别于学期初和学期末评估观察组护生作为团队成员的自我感知和长期状态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护理检验知识的理解度,同时由实习带教老师分别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结果]观察组DREEM量表评估总分为(158.26±29.75)分,经一学期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学习后护生TSS/LTCMS评分以及理论考卷结果较学期初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观察组护生临床实践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结论]护理教学过程中以增设检验专业课程为例的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提升护生作为团队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和管理长期状态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护生检验知识掌握度和护理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导向学习模式 检验课程 本科课程 护理教学 综合能力 护生 实践能力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合作处理复杂伤口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38
13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4 位作者 钱洪波 赵允召 马恒辉 彭青 翁志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处理复杂伤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复杂伤口治疗需要建立跨学科合作团队,包括造口治疗师、外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所有纳入患者先由伤口护理中心造口治疗师进行评估和检查,分析判断患者的健康问题,采用互... 目的: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处理复杂伤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复杂伤口治疗需要建立跨学科合作团队,包括造口治疗师、外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所有纳入患者先由伤口护理中心造口治疗师进行评估和检查,分析判断患者的健康问题,采用互助式或菜单式合作模式,按需联系相关专家会诊,制定专科治疗方案和伤口护理方案。由伤口护理中心护士负责执行方案并评价效果,统计并分析合作模式实施3年中不同类型复杂伤口的治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回顾性分析实施前3年同类伤口的结果作对照。结果:合作模式实施后3年与实施前3年分别处理628例和563例复杂伤口,总体治愈率提高13.63%(P<0.05),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5.67 d(P<0.05)。结论: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复杂伤口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是提高伤口护理效果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复杂伤口 综合干预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ICU舒缓疗护跨学科团队建设研究进展
14
作者 高雅婷 林颖 +5 位作者 李帅妮 成医锋 周瑶 洪美容 张若林 楼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8-42,共5页
通过回顾国内外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舒缓疗护跨学科团队相关文献,从ICU舒缓疗护跨学科团队的构成、工作机制和团队实践进行综述。在总结整合模式、咨询模式、混合模式三种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从团队培训、工作流程、协作... 通过回顾国内外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舒缓疗护跨学科团队相关文献,从ICU舒缓疗护跨学科团队的构成、工作机制和团队实践进行综述。在总结整合模式、咨询模式、混合模式三种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从团队培训、工作流程、协作机制、团队支持四个方面阐述ICU舒缓疗护团队工作的研究进展,即分层次和多元化人员培训、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式工作流程、基于共同目标的团队协同分工合作、跨学科团队的组织和情感支持,旨在为我国ICU舒缓疗护团队的建设和实践提供借鉴,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缓疗护 跨学科团队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高校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及其实现形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飞月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0期20-20,共1页
本文从高校跨学科团队的特定情境出发,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分析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高校跨学科团队通过知识库、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虚拟团队和行业创新联盟五种形式实现知识整合的结论,对高校跨学科团队进行知识整合提供一定的... 本文从高校跨学科团队的特定情境出发,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分析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高校跨学科团队通过知识库、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虚拟团队和行业创新联盟五种形式实现知识整合的结论,对高校跨学科团队进行知识整合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整合 实现形式 高校 跨学科团队
下载PDF
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用负压伤口治疗系统联合德湿银处理复杂慢性伤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玲 丁伟伟 +1 位作者 刘巧 王圣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9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用负压伤口治疗系统联合德湿银处理复杂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为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用负压伤口治疗系统联合德湿银处理复杂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为两组患者均采用负压伤口治疗系统联合德湿银处理伤口。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护。采用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护。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评分、伤口好转的时间及换药的次数。结果:治护后的第7 d、第14 d、第21 d及第28 d,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护后,观察组患者伤口好转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其换药的次数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用负压伤口治疗系统联合德湿银处理复杂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慢性伤口 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 负压伤口治疗系统 德湿银
下载PDF
高校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路径
17
作者 翟大彤 康淑瑰 张国卿 《决策与信息》 2019年第5期39-49,共11页
高校跨学科团队是以解决跨学科问题为目的的组织,而知识的整合是解决跨学科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跨学科团队的内在要素。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高校跨学科团队中知识的主要存在形式和特征,并指出知识整合的路径方法,对构建跨学科团队有... 高校跨学科团队是以解决跨学科问题为目的的组织,而知识的整合是解决跨学科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跨学科团队的内在要素。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高校跨学科团队中知识的主要存在形式和特征,并指出知识整合的路径方法,对构建跨学科团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跨学科团队 知识整合 学科问题
下载PDF
应用跨学科团队教育法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诊疗:STOP VTE教育活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Kristi N.Hofer Stuart T.Haines +1 位作者 Michelle M.Bonnarens Kristan Cline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2年第2期21-22,共2页
1 STOP VTE教育活动介绍 '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诊疗质量改善:干预性策略(STOP VTE)'教育活动于2001年完成。此项多面性、跨学科的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根据指南的推荐方法,预防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促... 1 STOP VTE教育活动介绍 '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诊疗质量改善:干预性策略(STOP VTE)'教育活动于2001年完成。此项多面性、跨学科的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根据指南的推荐方法,预防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促进抗凝药物的安全使用。目标教育人群为各个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护士和病案管理人员。学习目标分为三级,详见图1。教育形式包括现场会议、远程教育和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另外,还专门开展了一项医疗机构质量改善指导活动作为辅助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P VTE 药师 工作组 医疗机构 患者 组织者 静脉血栓 跨学科团队
下载PDF
开放大学跨学科团队建设初探——以女性学员增能为视角
19
作者 藏鸿雁 舒瑶 姚晔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如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优势,助力女性学员能力提升,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关注。结合开放大学女性学员需求和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增能理论为引领,秉持“为女性学员增能、助力”宗旨,构建专家学者、教师、学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跨学... 如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优势,助力女性学员能力提升,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关注。结合开放大学女性学员需求和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增能理论为引领,秉持“为女性学员增能、助力”宗旨,构建专家学者、教师、学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跨学科团队,开展工作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旨在服务女性学员,助力该群体树立学习观念、健全法律意识、保持心理健康与维护家庭和谐;同时,也为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思路,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跨学科团队建设 女性学员 增能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的困境与解决进路
20
作者 张凌云 张馨予 《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交往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发现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合作存在合作目标不一致、合作沟通不顺畅、合作空间不联通的困境,主体间性缺失、交往资质不够、顶层设计滞后是导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 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交往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发现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合作存在合作目标不一致、合作沟通不顺畅、合作空间不联通的困境,主体间性缺失、交往资质不够、顶层设计滞后是导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建构主体间性、培育个体交往资质和优化顶层设计来改善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提高合作的有效性,高质量推动我国高校的新文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高校跨学科研究团队 合作 困境 交往行为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