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误记忆的跨文化研究中实验法的运用
1
作者 邓彦鹏 姜晓凡 +2 位作者 殷婷婷 陈雪莲 余灿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1284-1289,共6页
文化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往往会因为社会、地理等因素拥有不同的认知习惯。错误记忆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或者对所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在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的情况下,探究文化对错误记忆的... 文化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往往会因为社会、地理等因素拥有不同的认知习惯。错误记忆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或者对所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在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的情况下,探究文化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既可以有效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也能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有进一步理解。作为认知心理学基础的实验法对人类的认识过程进行模型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列举了通过实验法求得的关于错误记忆中跨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记忆 跨文化研究 认知心理学 实验法
下载PDF
音乐情绪感知跨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2
作者 黄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49,165,共9页
不同文化之间人类行为的异同,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音乐情绪的感知得到了跨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受独立于文化体验的心理声学特征和特定文化线索的影响,对音乐情绪的跨文化感知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跨文化方... 不同文化之间人类行为的异同,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音乐情绪的感知得到了跨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受独立于文化体验的心理声学特征和特定文化线索的影响,对音乐情绪的跨文化感知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跨文化方法的运用为揭示音乐情绪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对音乐情绪感知的跨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跨文化方法运用于音乐情绪感知研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如建立概念的跨文化等同性、研究方法的等价性,克服可能存在的文化偏见、刻板印象等,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心理学 情绪感知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印度与中国的跨文化研究
3
作者 高旭东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4,共10页
在东方各国中,马克思最关注的是印度与中国。马克思曾经以研究印度社会而得出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特征,置于“古代的、封建的”之前,作为比较原始的社会形态。我们既不能像斯大林的“五形态说”那样完全忽略亚细亚生产方式,又要... 在东方各国中,马克思最关注的是印度与中国。马克思曾经以研究印度社会而得出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特征,置于“古代的、封建的”之前,作为比较原始的社会形态。我们既不能像斯大林的“五形态说”那样完全忽略亚细亚生产方式,又要看到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套用中国古代社会所造成的缺憾: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对于印度社会的分析得来的,鉴于中国社会与印度社会的巨大差异,很多关于印度社会的特征是不能套在中国社会之上的;然而,我们又不能忽略其中精辟深刻的理论论述。同时,我们还要提防有些西方学者借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恶意的攻击。马克思对于印度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因而我们认为赛义德在《东方学》中将马克思关于印度研究的东方学视野看成是歌德等文化先辈建构出来的结果,是一种对马克思的误读,而对于马克思的准确解读,需要了解马克思在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之间的张力。即马克思在历史主义的层面上充分肯定英国侵略者摧毁印度的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愚昧专制的历史进步性;而从伦理主义的角度看,马克思是永远站在被压迫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的立场上说话的,因而赛义德站在被压迫的东方立场反抗西方建构出来的学术暴力,反而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选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与马克思对印度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分析相比,马克思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更感兴趣,而且马克思更同情中国。在英国侵略者与中国之间,马克思激烈地抨击侵略者,同情中国人民。而且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夜,马克思就意识到了中国将发生均贫富的革命,认为中国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土壤。这也许就是后来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印度 中国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汤艳清 欧凤荣 +1 位作者 吴枫 孔令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4,427,共4页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人,美国人对于男性愤怒和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率显著高于中国人。结论了解情绪面孔识别的文化差异和相容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类共同的情绪产生的物质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下人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 跨文化研究 中国人 美国人
下载PDF
从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看性别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施建农 徐凡 +1 位作者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研究者通过对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差异心理学领域一直十分受人关注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德国儿童,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常态儿童,性别差异具有基本稳定的趋势,而且,在... 研究者通过对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差异心理学领域一直十分受人关注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德国儿童,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常态儿童,性别差异具有基本稳定的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完全一致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1)在数字、图形和实用创造性思维方面,在中国和德国儿童中都没有发现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性别差异;(2)在心理折叠、学习爱好、技术问题理解和科学活动方面,在中国和德国的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尤其在学习爱好和科学活动兴趣方面,这种差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跨文化研究 创造力 儿童 差异心理学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方法的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7
6
作者 梁觉 周帆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文化现象是行为科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跨文化研究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阐释,不过这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面对一些相对独特的问题,本文将从研究设计、测量、数据统计等方面分析跨文化研究中值得研究者关注的方法问题。作者首先... 文化现象是行为科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跨文化研究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阐释,不过这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面对一些相对独特的问题,本文将从研究设计、测量、数据统计等方面分析跨文化研究中值得研究者关注的方法问题。作者首先从研究设计的角度分析如何通过汇聚方法(consilience methods)加强检验跨文化研究的因果关系的能力,然后分析跨文化研究中测量对等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equivalence)问题以及相关的统计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跨文化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汇聚方法 概念对等性 测量对等性
下载PDF
公司创业战略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彦福 张健 +1 位作者 雷家骕 张帏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公司创业战略概念的跨文化研究是用公司创业理论来检验中国公司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ENTRESCALE量表的公司创业战略概念的跨文化研究假设,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加拿大和中国公司的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的结论是:... 公司创业战略概念的跨文化研究是用公司创业理论来检验中国公司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ENTRESCALE量表的公司创业战略概念的跨文化研究假设,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加拿大和中国公司的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的结论是:在跨文化的比较中,公司创业战略概念具有一致的维度有效性,以及较高的、一致的聚敛有效性、差异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创业战略 量表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应的中日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大真 张日昇 木村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6-1229,共4页
随机抽取日本东京两所大学在校大学生80名,其中男女各半。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和实验性分离范式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前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 随机抽取日本东京两所大学在校大学生80名,其中男女各半。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和实验性分离范式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前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应,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均存在显著的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效应;外显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刚女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两性均表现为自尊倾向,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表现为女性自尊、男性尊他倾向;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优女劣",表现为女性自卑、男性自信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外显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差异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9
9
作者 姒刚彦 李庆珠 刘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8-474,共7页
采用文献检索法,对12份重要的国际期刊上1988-2004期间的文章进行检索,最终从其中的8份期刊中检索到33篇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尝试从研究的方法论及研究的内容两方面来述评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发展... 采用文献检索法,对12份重要的国际期刊上1988-2004期间的文章进行检索,最终从其中的8份期刊中检索到33篇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尝试从研究的方法论及研究的内容两方面来述评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发展情况。方法论方面的述评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方法、“文化”代表物、被试等值性,以及概念等值性四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内容方面的述评主要包括运动成就动机、教练-运动员关系、生涯转折,以及心理品质/心理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立指导研究的理论构架”、“发展指导研究的方法论模型”、“注重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三点建议,并提出三阶段理论构架和四阶段方法论模型,分别尝试作为指导未来研究的理论构架和方法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跨文化研究 研究方法论 研究内容
下载PDF
尊重及其跨文化研究: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宗奎 游志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8,共6页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尊重的概念、结构特征和主要的理论观点;基于尊重与文化因素的密切关联,总结尊重对象和作用的文化一致性,并探讨了尊重观念、尊重对象和关于尊重的教育观念的文化差异。相对于考察尊重在文化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尊重对...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尊重的概念、结构特征和主要的理论观点;基于尊重与文化因素的密切关联,总结尊重对象和作用的文化一致性,并探讨了尊重观念、尊重对象和关于尊重的教育观念的文化差异。相对于考察尊重在文化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尊重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应该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 概念 理论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少数民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种媛 杨俊龙 夏小燕 《民族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99-104,共6页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主观评价,包括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特殊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本文采用《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的1 710名汉、回、藏族中学生生活满...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主观评价,包括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特殊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本文采用《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的1 710名汉、回、藏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与水平受到民族、性别、年龄等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生活满意度 少数民族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少数民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名符 李保臻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是我国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民族视角,对这一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未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呈现如下趋势:研...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是我国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民族视角,对这一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未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呈现如下趋势:研究对象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侧重点将会转变;民族文化平等的研究观将成为研究前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将逐步完善:研究领域将呈现出“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研究经验与成果将会更加及时地得到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能力 跨文化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 主流文化 展望
下载PDF
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旺 田丽丽 Rich Gilman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872名中、美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高于美国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中国7、8、... 目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872名中、美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高于美国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中国7、8、9三个年级学生的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高于美国同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3)美国男生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高于中国男生,中国男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美国男生,美国女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中国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4)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年级差异,均表现为7年级学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其他年级的学生;(5)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两国均表现为女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男生。结论:中美两国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中学生 跨文化研究 中美 社会文化背景 满意度量表 统计学 显著性 比较分析 学生生活 生活环境 年级差异 性别差异 中国 美国 男生 女生 青少年 学校 维度
下载PDF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与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92
14
作者 李文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纵观欧美文化研究的历史,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霍氏理论在学术研究和跨文化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霍夫斯泰德 文化维度 跨文化研究 局限性
下载PDF
中德学龄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水平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汉荣 李丽 约翰·哈夫勒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开展中德儿童基本数学能力跨文化比较,探讨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不足,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普通小学1年级末至4年级末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中国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样,共抽取样本7... 目的:开展中德儿童基本数学能力跨文化比较,探讨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不足,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普通小学1年级末至4年级末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中国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样,共抽取样本7827例,其中男生3985人,女生3842人。德国样本3354人,来自不同的州,其中男生1731人,女生1623人。结果:在数学运算领域的分测试,即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比较大小5个分测试,中国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德国儿童(P<0.01);但在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领域的分测试,如续写数字、目测长度、方块计数、数字连接等分测试中,中国儿童无明显优势,有些分测试甚至低于德国儿童。结论: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应加强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等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能力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汉、藏民族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志明 张振明 王保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进行汉藏民族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总结、比较和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学生总体动机强度高于藏族学生,在外貌和健康动机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学生,社交、制度和服从动机维度上显著低于藏族学生;汉族男女生在社...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进行汉藏民族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总结、比较和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学生总体动机强度高于藏族学生,在外貌和健康动机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学生,社交、制度和服从动机维度上显著低于藏族学生;汉族男女生在社交、制度、服从动机维度上均低于藏族男女生,且男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在能力、外貌、健康动机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女生;汉族城镇学生外貌和健康动机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学生,服从动机维度上显著低于藏族学生。民族、性别、城乡差异主要源于汉藏民族在宗教信仰、种族文化、生产方式、经济教育程度、地域风俗等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大学生 体育参与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跃红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跃红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共5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学术方法 教授 现代 范式 文学原理
下载PDF
高校社团育人机制的跨文化研究——对中美高校社团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邸卫敏 贾云秀 马沁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3-35,共3页
中美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但两国高校社团在与社会的联系程度、社团活动经费的筹集与充裕度、社团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完善政策体系,构建高校社团育人机制政策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加... 中美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工作,但两国高校社团在与社会的联系程度、社团活动经费的筹集与充裕度、社团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完善政策体系,构建高校社团育人机制政策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高校社团育人机制良好运行;增强相互交流,强化高校社团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社团 育人机制 跨文化研究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方法论与观念 被引量:28
19
作者 周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向。跨文化研究指涉一种方法和理念,"跨"作为动词性的方法论概念,意在强调越出某种局限而获得更大视角的努力,因此,对于跨文化研究来说...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向。跨文化研究指涉一种方法和理念,"跨"作为动词性的方法论概念,意在强调越出某种局限而获得更大视角的努力,因此,对于跨文化研究来说,需要在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更加复杂的互动性视域设想。具体而言,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是如下三个方法论问题:第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第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互文性;第三,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解释话语。在跨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变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比较文学原有的构建,从相关学科的跨文化研究中寻找新的方法论资源,并发展出文学研究自己的跨文化主题系统及其核心层面,由此实现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 文化主题系统 核心层面 范式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森 李正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重点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首先指出跨文化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入手,从不同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透析.其次,指出跨文化研究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首先指出跨文化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入手,从不同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透析.其次,指出跨文化研究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并详细指出能在哪些方面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再次,文章具体例举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研究的内容.最后,进一步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研究 教学效果 语用规则 学习兴趣 文化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