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药剂防治芋田跳虫药效试验
1
作者 徐晓芳 谢昀烨 +3 位作者 李月红 张旭升 李维哲 盛仙俏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72-74,共3页
为解决芋田跳虫引起的芋“烂芋皮”现象,本研究通过对5种制剂防治芋“烂芋皮”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价以及对地下球茎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对芋“烂芋皮”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为23.7%,相对防效达69.17%,明显... 为解决芋田跳虫引起的芋“烂芋皮”现象,本研究通过对5种制剂防治芋“烂芋皮”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价以及对地下球茎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对芋“烂芋皮”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为23.7%,相对防效达69.17%,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且有助于植株的生长,667 m2产量可达1700 kg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氟吡菌酰胺 相对防效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城市化和绿地类型对土壤跳虫群落及功能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冯钧 乔志宏 +3 位作者 鄢麒宝 姚海凤 王滨 孙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2-2596,共15页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植被管理实践的日益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导致的植被改变强烈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和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植被管理实践的日益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导致的植被改变强烈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类群和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变化反映了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跳虫为研究对象,按照城市化梯度,分别在公园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带、居民区绿地和工业园绿地四种绿地类型中采集样品,并选择森林样地作为对照,探讨了城市化和绿地类型对跳虫群落及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绿地类型中跳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森林中等节跳科的丰度最高,而其它绿地中为长角跳科;城市化和绿地类型显著影响了跳虫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城市公园中跳虫的Shannon指数比城郊公园显著降低,而城市居民区中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城郊居民区;在城市生境中,居民区和绿化带中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公园,而在城郊中,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大于森林。(2)相比城市化,绿地类型对跳虫功能性状的影响更强烈,比如公园、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人为扰动较强的绿地筛选出了弹器发达、相对腿长较长和体色较深的表土生物种,而在森林中则以弹器退化、相对腿长较短和体色较浅的真土生物种为主。(3)此外,跳虫科阶元的丰度与土壤pH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及城市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绿地类型 跳虫 群落多样性 功能性状 人为干扰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佟富春 吴智华 +5 位作者 林瑞雪 吴晓君 邓惠方 黄子峻 李仁杰 栾军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51-57,70,共8页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符跳属、拟裸长角跳属和小圆跳属为优势属。②3种类型样地中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均为雨季高于旱季。旱季所有指标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雨季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Pielou均匀度指数为竹阔混交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③随着毛竹扩张,凋落物层的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导致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显著增加,多样性亦增加,但扩张中过渡类型的竹阔混交林跳虫多样性减少。毛竹扩张不同阶段中土壤跳虫的大部分优势属和常见属相同,表明土壤跳虫群落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常绿阔叶林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长白山地土壤甲螨和跳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4
作者 刘丹丹 武海涛 +7 位作者 于洪贤 孙新 刘冬 程鹏 白雪莹 戴冠华 张仲胜 王文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9-1309,共11页
本文围绕物种组成特征、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子,探究了长白山北坡9个海拔梯度(600 m、800 m、1000 m、1200 m、1400 m、1600 m、1800 m、2000 m和2200 m)的土壤甲螨和跳虫的多样性分布模式。于2021年7月,共采集到土壤甲螨10688只... 本文围绕物种组成特征、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子,探究了长白山北坡9个海拔梯度(600 m、800 m、1000 m、1200 m、1400 m、1600 m、1800 m、2000 m和2200 m)的土壤甲螨和跳虫的多样性分布模式。于2021年7月,共采集到土壤甲螨10688只,隶属于36科45属55种;跳虫6155只,隶属于12科32属54种。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NMDS)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甲螨和跳虫的群落结构在9个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在长白山4个典型植被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带)间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土壤甲螨和跳虫物种丰度的海拔分布格局呈单峰型,分别在海拔1200 m和1400 m处达到峰值;甲螨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递减分布模式,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U型分布;而跳虫的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型模式,在海拔1200 m处达到最大值。RDA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和VPA分析(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is)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以及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是驱动土壤甲螨和跳虫群落组成沿海拔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海拔梯度 群落结构 甲螨 跳虫 长白山地
原文传递
长白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和表聚性特征研究
5
作者 吴琼 武海涛 +4 位作者 孙新 林奕伶 刘丹丹 康玉娟 刘吉平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跳虫是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极端环境条件下跳虫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相对不足。为了解高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和8月在长白山北坡苔原带进行了土壤跳虫取样调查。研究采用了Vo... 跳虫是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极端环境条件下跳虫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相对不足。为了解高山苔原带土壤跳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和8月在长白山北坡苔原带进行了土壤跳虫取样调查。研究采用了Vortis采样器采集土壤表面0 cm跳虫,采用土钻采集土壤层(0~5 cm和5~15 cm)跳虫来完整揭示土壤跳虫的群落组成。研究共收集土壤跳虫3 958只,隶属于9科25属34种。结果表明,采用吸虫器和土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完整的土壤跳虫群落;3种土壤深度的跳虫群落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0~5 cm);研究筛选出指示跳虫物种17种,土壤表面0 cm的指示物种12种,土壤0~5 cm的指示物种5种,2个土壤层次指示物种明显不同,土壤5~15 cm无指示物种;总氮、总碳和碳氮比是影响跳虫群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长白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群落结构 指示性 吸虫器 苔原带 长白山
下载PDF
跳虫对大球盖菇的危害与防治
6
作者 董贝 李义强 +3 位作者 张忠华 李红 尹爱国 赵济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76-77,共2页
大球盖菇又称为酒红盖菇,其整体色泽较为鲜艳,嫩滑脆爽,拥有野生菇的清香味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大球盖菇常见的害虫包含跳虫、白蚁、菇蚁等,其中跳虫自身体型较小,危害较为隐蔽,初期难以被人们辨识,为避免其短期内滋生产生严重危... 大球盖菇又称为酒红盖菇,其整体色泽较为鲜艳,嫩滑脆爽,拥有野生菇的清香味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大球盖菇常见的害虫包含跳虫、白蚁、菇蚁等,其中跳虫自身体型较小,危害较为隐蔽,初期难以被人们辨识,为避免其短期内滋生产生严重危害,应通过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行处理,避免其产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大球盖菇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3
7
作者 陈建秀 麻智春 +1 位作者 严海娟 张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61,共8页
跳虫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分布极广的一类小型至微型节肢动物。它们在土壤物质循环、土壤的发育及其微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维护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中跳虫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物种组成都反映了土壤... 跳虫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分布极广的一类小型至微型节肢动物。它们在土壤物质循环、土壤的发育及其微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维护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中跳虫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物种组成都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和污染状况。本文介绍了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学应用价值以及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土壤生态系统 生态学价值 研究动态
下载PDF
九华山土壤跳虫的生态分布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宗英 朱永恒 +4 位作者 路有成 聂献忠 陈建秀 孟文新 黄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43-1147,共5页
在九华山 4种生境中共获土壤跳虫 590 4个 ,分隶 1 0科 52属。等跳科有 1 4属 ,数量占各科总数 72 .0 9% ,其中以符跳属个体数占绝对优势。不同群落组成成分及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层中种、数最丰富 ,若以土层和 Aoo层总和计算 ,... 在九华山 4种生境中共获土壤跳虫 590 4个 ,分隶 1 0科 52属。等跳科有 1 4属 ,数量占各科总数 72 .0 9% ,其中以符跳属个体数占绝对优势。不同群落组成成分及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层中种、数最丰富 ,若以土层和 Aoo层总和计算 ,则有高海拔生境群落比低海拔多的趋势。灌丛草甸土壤跳虫群落的 H和 E值高而且季节变化不大。秋冬季节各群落种、数都有增加 ,而以山上两个群落 Aoo层增加更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生态分布 九华山
下载PDF
青冈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82-987,共6页
1993年 5月到 1 995年 4月 ,用落叶袋法研究青冈 ( Cyclobalanopsis glauca)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的群落结构变化。用多样性指数、演替指数、相似系数分析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点。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 1993年 5月到 1 995年 4月 ,用落叶袋法研究青冈 ( Cyclobalanopsis glauca)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的群落结构变化。用多样性指数、演替指数、相似系数分析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点。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 3个阶段 ,分解常数分别为 k1=9.1 1 ,k2 =2 .57,k3=0 .4 3 (百分比 /月 )。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 3组 :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 ,B组为后期的种类 ,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分析讨论了落叶分解过程与跳虫功能群及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林相 落叶分解 青冈林
下载PDF
华北潮土长期施肥对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钦绳武 张焕朝 信秀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6-952,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河南封丘潮土长期施肥处理下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7种施肥试验处理下,平均土壤跳... 通过试验研究了河南封丘潮土长期施肥处理下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7种施肥试验处理下,平均土壤跳虫密度为30 000头m-2,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跳虫数量,而磷肥可能是该地区跳虫数量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OM和MNPK处理下土壤跳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M和NPK处理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其次是MNPK和OM处理之间,而CK处理与其他处理相似性指数较小。不同施肥处理下表现了土壤跳虫类群对环境的选择性,多数跳虫与OM处理成正相关关系,而MNPK处理促进了Isotoma和Xenylla属在数量上的增长,PK处理与Hypogastrura和Sminthurinus属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施肥处理也引起了土壤跳虫的垂直分布差异,MNPK、NPK和OM处理下土壤跳虫趋于表层(0~10cm)分布,而NK和CK处理下趋于下层(10~20cm)分布。土壤跳虫的量化指标(如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对施肥处理表现敏感,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长期定位施肥 华北潮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八大公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振 赵琴 +1 位作者 李迪强 李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7,共10页
[目的]探索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和季节变化对土壤跳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的评价和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7月和11月对该区青冈林、光皮桦林和栲树林的凋落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采用Tul... [目的]探索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和季节变化对土壤跳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的评价和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7月和11月对该区青冈林、光皮桦林和栲树林的凋落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土壤跳虫,分析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生境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土壤跳虫3 785头,隶属于4目15科29属,其中优势类群为符属、长属、球角属和棘属,4属共占总个体数的71.08%。分析数据表明,土壤跳虫主要集中分布于凋落物层,其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青冈林>栲树林>光皮桦林,且主要类群与生境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钾、pH呈显著负相关。春季(4月)土壤跳虫类群数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秋季个体数量最多,但丰富度最低。[结论]八大公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受生境和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生境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决定土壤跳虫分布,保持地表植被多样性和保留凋落物对促进土壤跳虫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动态 八大公山
下载PDF
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靳亚丽 由文辉 +2 位作者 易兰 王向阳 王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为了解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特征,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固定样地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凋落物层的跳虫群落,按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详细的四季调查研究。... 为了解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特征,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固定样地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凋落物层的跳虫群落,按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详细的四季调查研究。共获跳虫标本15 108个,分别隶属于4目,14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等节虫兆科Isotom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和长角虫兆科Entomobryidae,三者共占总数的78.35%。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4种林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随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个体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在演替初期较低,中后期较高;(2)跳虫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在凋落物中呈现垂直分布现象,总体表现为向下递增的趋势,大量的跳虫个体集中分布在中间腐叶层和底部腐殖土层,分别占总数的33.94%和55.99%;(3)跳虫数量的季节变化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群落 凋落物层 生态分布 天童
下载PDF
不同生境土壤跳虫及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振 赵琴 +2 位作者 李迪强 李密 谷志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8,共11页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 为探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油茶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Tullgren干漏斗法和罐诱法对八大公山亮叶水青冈林、枫香林、光皮桦林、栲树林和耒阳市南京乡半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幼林、全垦复油茶成林、未垦复油茶成林8种生境的土壤跳虫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Tullgren干漏斗法共分离出土壤跳虫1 830头,隶属4目10科19属;罐诱地表节肢动物12目24科34属1 136头。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跳虫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油茶林,多样化的地表植被和凋落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跳虫的多样性,但对地表节肢动物没有显著影响;而油茶人工林不同垦复方式对跳虫群落和地表节肢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均影响显著,适当垦复对于增加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节肢动物 生境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三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群落结构的演替 被引量:15
14
作者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1-226,共6页
1993到 1995年 ,用落叶袋法研究跳虫群落在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麻栎Quercusacutissima 3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 3个阶段 ,马尾松和麻栎没有出现阶段... 1993到 1995年 ,用落叶袋法研究跳虫群落在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麻栎Quercusacutissima 3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 3个阶段 ,马尾松和麻栎没有出现阶段性变化。青冈落叶中跳虫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马尾松和麻栎落叶中的相应值。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 3组 :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 ,B组为后期的种类 ,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 3种乔木在A组中共有的种类为鳞Tomocerussp .、等节Isotomasp .和杭州刺齿Homidiahangzhouensis;B组共有种类为八眼符Folsomiaoctoculata、拟裸长角Pseudosinellasp .和类符Folsominaony chiuri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演替 乔木 落叶分解
下载PDF
三江平原农田土壤跳虫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梅香 孙新 +1 位作者 吴东辉 张雪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80-4990,共11页
土壤动物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土壤跳虫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区,于2011年8月和10月,选取具30 a以上耕作历史的旱地为实验样地,以5 m为步长... 土壤动物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土壤跳虫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区,于2011年8月和10月,选取具30 a以上耕作历史的旱地为实验样地,以5 m为步长设置一个50 m×50 m的实验样地,采用地统计中的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跳虫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土壤跳虫群落总密度和多数跳虫种类存在显著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特征,多数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明显的空间集群。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土壤跳虫群落总密度和所有跳虫种类均存在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在局部地区形成"高—高"和/或"低—低"的空间集群,并和"高—低"和/或"低—高"的空间孤立区相伴发生,即形成"斑块"和"孔隙"相间分布的水平镶嵌格局;这种镶嵌格局具一定的时间动态特征,从夏季到秋季斑块大小和空间分布范围略有变化。研究表明,土壤跳虫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群是土壤跳虫的常见空间分布格局,在样地内形成"斑块"和"孔隙"相间分布的水平镶嵌格局,这种格局具年内时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性 多尺度 土壤跳虫 三江平原 农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跳虫群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桐音 谢桂林 +2 位作者 赫福霞 付荣恕 田家怡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96,共5页
试验对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逐月进行分层(上、中、下3层)取样研究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跳虫标本7 461头,隶属于弹尾纲4目7科17属。结果表明,优势类群为棘跳属(Onychiurus)和符跳属(Folsomia)两者之和占总... 试验对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逐月进行分层(上、中、下3层)取样研究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跳虫标本7 461头,隶属于弹尾纲4目7科17属。结果表明,优势类群为棘跳属(Onychiurus)和符跳属(Folsomia)两者之和占总捕获个体数量的79.25%;常见类群为球角跳属(Hypogastrura),疣跳属(Neanura),奇跳属(Xenylla)和等节跳属(Isotoma),占总捕获个体数量的15.91%;其他11个属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个体数量的4.84%。跳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一致,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相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的月份动态为8月>7月>9月>10月>5月>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堤岛 跳虫 多样性 动态特征 盐度
下载PDF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玖金 尤花 +4 位作者 罗熳丽 赵波 卢昌泰 魏洪 谢吉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解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于2013年5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的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yroboides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和次生林4种林型下凋落物层... 为了解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于2013年5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的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yroboides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和次生林4种林型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跳虫1 496头,隶属于11科。各林型凋落物层跳虫个体密度与类群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跳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以柳杉林最高,分别为768头和11科,以次生林最低,分别为86头和6科。各林型均以长角蚍兆科Entomobryidae,等节蚍兆科Isotomidae和圆蚍兆科Sminthuridae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所占比例均在82%以上。研究显示,各林型凋落物层跳虫密度和类群数并不与凋落物蓄积量一致,说明凋落物蓄积量对跳虫密度及类群数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相似性分析显示,除柳杉和楠木相似性系数在7月达最高外,不同林分间相似性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学 人工林 凋落物层 跳虫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跳虫在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玉荣 贺纪正 郑袁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3-330,共8页
随着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逐步深入,选择适宜的生物作为风险评价的指示物成为研究热点.跳虫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土壤污染十分敏感,具有成为土壤环境质量指示生物的良好潜力.目前跳虫在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 随着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逐步深入,选择适宜的生物作为风险评价的指示物成为研究热点.跳虫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土壤污染十分敏感,具有成为土壤环境质量指示生物的良好潜力.目前跳虫在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论文综述了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当前跳虫生态毒性测试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跳虫的分子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跳虫在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最后提出了跳虫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所面临的技术障碍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土壤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效应 指示生物
下载PDF
羊肚菌重要害虫跳虫的鉴定与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金盛 骆昕 +4 位作者 曲绍轩 蒋宁 侯立娟 李辉平 马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80,共7页
为了明确为害栽培羊肚菌的跳虫种类,筛选对跳虫杀虫效果明显且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的杀虫剂,通过COⅠ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对不同地区羊肚菌上的跳虫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四川成都和河南驻马店虫样属长角跳科,四川金堂虫样属棘跳科,... 为了明确为害栽培羊肚菌的跳虫种类,筛选对跳虫杀虫效果明显且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的杀虫剂,通过COⅠ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对不同地区羊肚菌上的跳虫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四川成都和河南驻马店虫样属长角跳科,四川金堂虫样属棘跳科,四川泸定和河南郑州虫样属球角跳科。采用菇片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跳虫的杀虫活性,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10%吡虫啉WP和0.5%苦参碱EW的LC50在10 mg/L以下,杀虫活性最好;其次为10%烯啶虫胺EW、25%噻虫嗪WP。采用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10%吡虫啉WP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707.353 mg/L;其次为45%马拉硫磷EC、10%烯啶虫胺EW、150 g/L茚虫威SC、25%吡蚜酮S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基于杀虫活性和对羊肚菌的安全性评价综合考虑,吡虫啉为最佳选择,其次为烯啶虫胺和茚虫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跳虫 鉴定 杀虫活性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几种林分修复模式下凋落物跳虫群落的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佟富春 陈步峰 +6 位作者 谢正生 李丹红 刘丹 夏卫 刘雨翘 夏玉婷 谢嘉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依据2008年1月—11月在白云山不同修复模式示范林样地中采集的凋落物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了白云山6种修复模式示范林凋落物层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土壤跳虫4814头,隶属于12科36属... 依据2008年1月—11月在白云山不同修复模式示范林样地中采集的凋落物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了白云山6种修复模式示范林凋落物层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土壤跳虫4814头,隶属于12科36属。结果表明:与其他修复模式相比,马尾松间伐芳香树种修复试验示范林和马占相思林进行乡土树种修复试验示范林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跳虫群落环境,提高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相对而言,马尾松间伐芳香树种修复试验示范林更能显著提高跳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更高,物种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林分修复 凋落物 白云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