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娜
王玥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通过增加女性主义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价值规范和母性认同。研究认为孕期女性个体在社交媒体连接与聚合中完成了赋权实践,并运用符号叙事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母性形象,以此在博弈中得到更多家庭话语权等个人权利,从而影响和改变父权制下家庭固有结构和权力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女性
社交媒体
媒介赋权
身份形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份形塑、话语裂隙与革命文学的洋装书写
2
作者
高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践行"革命文学"的作家认为,洋装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穿着洋装是一种追求个性和享乐的生活趣味,与革命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批判,需要换装。尤其是摩登女性以洋式装扮呈现出来的娇美身体,充满着欲望的诱惑意味,具有腐蚀革命者的...
践行"革命文学"的作家认为,洋装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穿着洋装是一种追求个性和享乐的生活趣味,与革命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批判,需要换装。尤其是摩登女性以洋式装扮呈现出来的娇美身体,充满着欲望的诱惑意味,具有腐蚀革命者的危险。因此,她们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凝视和被政治话语整治的对象。但是,在茅盾和丁玲的早期作品中,革命理性并未能完全收编身体欲望话语,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作品出现了观念裂隙,而裂隙恰恰是文学魅力散发的地方。只是这种裂隙很快被他们加以修补了,他们的写作越来越走向政治话语的表达。洋装的形象在反抗殖民侵略、解构殖民话语和统一思想的政治规约下变得愈加"负面化",终至消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洋装书写
身份形塑
话语裂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质及边缘:“亭子间文人”的生存空间与身份形塑
3
作者
黄英豪
《巢湖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6-92,共7页
“亭子间文人”最初由毛泽东提出,但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游移于泛化与单向化两端。“亭子间”的空间压迫映射于文人对“近端秩序”与“远端秩序”的感知,前者使其在与棚户区底层工人、上海普通市民的相处中呈现异质性面貌,因此距“大众...
“亭子间文人”最初由毛泽东提出,但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游移于泛化与单向化两端。“亭子间”的空间压迫映射于文人对“近端秩序”与“远端秩序”的感知,前者使其在与棚户区底层工人、上海普通市民的相处中呈现异质性面貌,因此距“大众文艺”亦远,后者在纵向形态上通过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学场中心的比照中显映“亭子间文人”的边缘性窘境。与此同时,“亭子间”的飞地特质,使得青年文人的聚居生态进一步被塑成,并加强了左联的力量。两代“亭子间文人”沿着文学生产机制的上升途径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但“亭子间文人”中产生的分化亦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子间文人”
异质性
边缘性
身份形塑
薄海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本孝1666~1668年的北游始末——兼论其《赠冒青若山水册》中的自我遗民形塑
4
作者
付阳华
《艺术探索》
2017年第5期28-39,共12页
安徽画家戴本孝在其父戴重抗清绝食而死之后,二十年尊父遗训隐居和州迢迢谷。从其《余生诗稿》可知,1666~1668年的北游是其生命的转折点。首先,戴本孝以45岁为界将其诗稿亲订为《前生集》和《余生集》,而1666年出发的北游即为"前生...
安徽画家戴本孝在其父戴重抗清绝食而死之后,二十年尊父遗训隐居和州迢迢谷。从其《余生诗稿》可知,1666~1668年的北游是其生命的转折点。首先,戴本孝以45岁为界将其诗稿亲订为《前生集》和《余生集》,而1666年出发的北游即为"前生"之终点,"余生"之起点。其次,戴本孝的北游包含着投诗、赠画、怀古、写生等文化活动,而他在这些活动中无不将自身的遗民志向或明或暗地进行了表达,处处谨慎自律,细节处可见一个以孝为忠的遗民的家国情怀。但同时戴本孝也记录时事,表达出对康熙盛世都城繁盛的赞叹,感情显现出复杂性。由戴本孝诗文可知,《赠冒青若山水册》并非专为冒青若所画,而它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集中体现出戴本孝此际的身份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本孝北游
《赠冒青若山水册》
遗民
形
塑
身份
焦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娜
王玥敏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基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GD2202)。
文摘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通过增加女性主义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价值规范和母性认同。研究认为孕期女性个体在社交媒体连接与聚合中完成了赋权实践,并运用符号叙事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母性形象,以此在博弈中得到更多家庭话语权等个人权利,从而影响和改变父权制下家庭固有结构和权力格局。
关键词
孕期女性
社交媒体
媒介赋权
身份形塑
Keywords
pregnant women
social media
media empowerment
identity shaping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份形塑、话语裂隙与革命文学的洋装书写
2
作者
高强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半殖民中国文学的洋装书写"(SWU170947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践行"革命文学"的作家认为,洋装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穿着洋装是一种追求个性和享乐的生活趣味,与革命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批判,需要换装。尤其是摩登女性以洋式装扮呈现出来的娇美身体,充满着欲望的诱惑意味,具有腐蚀革命者的危险。因此,她们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凝视和被政治话语整治的对象。但是,在茅盾和丁玲的早期作品中,革命理性并未能完全收编身体欲望话语,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作品出现了观念裂隙,而裂隙恰恰是文学魅力散发的地方。只是这种裂隙很快被他们加以修补了,他们的写作越来越走向政治话语的表达。洋装的形象在反抗殖民侵略、解构殖民话语和统一思想的政治规约下变得愈加"负面化",终至消弭。
关键词
革命文学
洋装书写
身份形塑
话语裂隙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质及边缘:“亭子间文人”的生存空间与身份形塑
3
作者
黄英豪
机构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6-92,共7页
文摘
“亭子间文人”最初由毛泽东提出,但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游移于泛化与单向化两端。“亭子间”的空间压迫映射于文人对“近端秩序”与“远端秩序”的感知,前者使其在与棚户区底层工人、上海普通市民的相处中呈现异质性面貌,因此距“大众文艺”亦远,后者在纵向形态上通过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学场中心的比照中显映“亭子间文人”的边缘性窘境。与此同时,“亭子间”的飞地特质,使得青年文人的聚居生态进一步被塑成,并加强了左联的力量。两代“亭子间文人”沿着文学生产机制的上升途径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但“亭子间文人”中产生的分化亦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亭子间文人”
异质性
边缘性
身份形塑
薄海民
Keywords
"literati in the Tingzijian"
heterogeneity
marginality
identity shape
Bohemian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本孝1666~1668年的北游始末——兼论其《赠冒青若山水册》中的自我遗民形塑
4
作者
付阳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17年第5期28-39,共12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16XNA012)
文摘
安徽画家戴本孝在其父戴重抗清绝食而死之后,二十年尊父遗训隐居和州迢迢谷。从其《余生诗稿》可知,1666~1668年的北游是其生命的转折点。首先,戴本孝以45岁为界将其诗稿亲订为《前生集》和《余生集》,而1666年出发的北游即为"前生"之终点,"余生"之起点。其次,戴本孝的北游包含着投诗、赠画、怀古、写生等文化活动,而他在这些活动中无不将自身的遗民志向或明或暗地进行了表达,处处谨慎自律,细节处可见一个以孝为忠的遗民的家国情怀。但同时戴本孝也记录时事,表达出对康熙盛世都城繁盛的赞叹,感情显现出复杂性。由戴本孝诗文可知,《赠冒青若山水册》并非专为冒青若所画,而它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集中体现出戴本孝此际的身份焦虑。
关键词
戴本孝北游
《赠冒青若山水册》
遗民
形
塑
身份
焦虑
Keywords
Dai Benxiao's travel to the North,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as the Gift to Mao Qingruo, the Image-building ofMing Adherent and its' Anxiety of Identity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
刘娜
王玥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身份形塑、话语裂隙与革命文学的洋装书写
高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异质及边缘:“亭子间文人”的生存空间与身份形塑
黄英豪
《巢湖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戴本孝1666~1668年的北游始末——兼论其《赠冒青若山水册》中的自我遗民形塑
付阳华
《艺术探索》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