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 徐百超 +1 位作者 王朝昕 苏健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9-1117,共9页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12周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7月在山东曲阜市选取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4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48名研究对象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24名)和对照组(24名)。试验组根据纳排标准最后纳入20名女生,整个干预过程持续12周,包括跳绳运动干预和跆拳道运动干预;而对照组在整个12周中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和其他饮食或者药物干预。分别在12周运动干预前和运动干预后检测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最大摄氧量(VO_(2max))等,并比较两组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FPG、胰岛素、HOMAIR、最大完成次数(Laps)、最大跑速(MAS)、VO_(2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而Laps、MAS、VO_(2max)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降低,而Laps、MAS、VO_(2max)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呈负相关(r=-0.55,P<0.001;r=-0.41,P<0.001)。结论12周组合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同时也能够通过增加VO_(2max)来增强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组合运动 女青少年 身体成分 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肺适能
下载PDF
低氧运动对肥胖成人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抵抗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王盼 赵华 张传勇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低氧运动对肥胖成人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效果。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低氧运动与肥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Stata1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4篇文献、548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相对于... 目的运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低氧运动对肥胖成人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效果。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低氧运动与肥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Stata1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4篇文献、548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相对于常氧运动,低氧运动对减轻肥胖者的体重(WMD=-1.60,p<0.05)、降低体脂率(WMD=-1.21,p<0.01)具有显著优势。低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ES=-0.22)、空腹胰岛素(WMD=-0.24)和HbA1c(WMD=-0.27)的改善效果达到小效应量,对改善空腹血糖(WMD=-0.03)无明显差异。调节变量结果,在1500~3500 m进行运动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60,p<0.05;WMD=-1.21,p<0.01)。≥4周运动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90,p<0.05;WMD=-1.31,p<0.01)。每周≥300 h对改善体重、体脂率效果最明显(WMD=-1.92,p<0.05;WMD=-1.41,p<0.01)。结论低氧运动可以改善肥胖者的身体成分。在1800~3500 m海拔高度的低氧环境中进行锻炼,达到4周,每周至少300 h对改善肥胖者身体成分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运动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身体成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身体成分与衰弱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3
作者 赵怡迪 梁好 +1 位作者 陈木欣 魏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对衰弱与身体成分之间关系进行meta分析,明确衰弱的危险因素,得出较为可靠结论,为早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 目的对衰弱与身体成分之间关系进行meta分析,明确衰弱的危险因素,得出较为可靠结论,为早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衰弱与身体组成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20日。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横断面研究14篇,队列研究1篇,总样本量22774例,包含3586例衰弱患者,涉及7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BMI≥30.0 kg/m2、腰围(女≥88 cm,男≥102 cm)、小腿围、上臂肌围5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因素[25.0 kg/m2≤BMI<30.0 kg/m2、BMI(未分类)、骨骼肌质量、体脂质量、体脂百分比、腰围(未分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纳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合并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的估计,发现除25.0 kg/m2≤BMI<30.0 kg/m2、BMI(未分类),骨骼肌质量、腰围(未分类)外(I2=50%~98%),其他因素的一致性良好(I2=0%~38%),认为本研究结果可靠。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以针对这些定量测量的影响因素开发衰弱风险筛查表,对筛查出具有衰弱高风险人群及时实施精准化的预防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身体成分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身体成分指标预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干预分析
4
作者 乔京转 《新体育(下半月)》 2024年第3期89-91,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对瑜伽选修课的90名学生进行身体指标数据采集,通过对学生体重、年龄、性别、脂肪率、肌肉率、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指数、水分、蛋白质、骨量、BMI指数、身体类型和身体年龄等数据指标的监控,对学生选课目的和... 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对瑜伽选修课的90名学生进行身体指标数据采集,通过对学生体重、年龄、性别、脂肪率、肌肉率、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指数、水分、蛋白质、骨量、BMI指数、身体类型和身体年龄等数据指标的监控,对学生选课目的和体育锻炼动机及不健康生活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锻炼动机是塑形减肥,在不健康生活习惯方面又以锻炼不足为最主要习惯。身体指标数据前后变化显示大学生在体重、脂肪率、肌肉率、内脏脂肪指数、基础代谢率、水分、骨量和身体年龄测量指标都有显著差异(P<0.05)。虽然学生初步的体育参与动机以塑形减肥为主,不健康生活习惯以锻炼不足为主,但数据结果的显著差异变化可以表明通过间接的外部干预手段(身体指标测量)和直接干预手段:专业健身知识讲授及运动处方制定内外结合对激励学生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更加科学健康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预警 体育锻炼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超重男性青年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刘静 刘亚华 +1 位作者 陈迪 万琼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2022年5-8月北京市某社区64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2022年5-8月北京市某社区64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和对照组(C组),12周干预前后分别利用递增负荷试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_(max)),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身体成分。结果试验后,HIIT组和MICT组VO2_(max)均升高(P<0.05),MICT组全身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与百分比下降(P<0.05),去脂体重增加(P<0.05),而HIIT组身体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所有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重男性青年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体力活动时,HIIT在提升心肺适能方面具有时效性,MICT则是改善身体成分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超重 心肺适能 身体成分
下载PDF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
6
作者 欧阳思维 汪玉堂 +2 位作者 马斌 樊洁 海向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中西部地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身体组成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638例(围绝经期317例,绝经后321例)甘肃中西部女性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脂... 目的分析甘肃省中西部地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身体组成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638例(围绝经期317例,绝经后321例)甘肃中西部女性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脂肪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含量和肌肉量;通过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脂联素水平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甘肃省中西部地区绝经后女性体重、肌肉量均呈下降趋势;腰围、腰臀比、体脂肪率、内脏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BMI、脂肪量、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从总体来看,脂联素水平与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量成正相关,与肌肉量成负相关,其中内脏脂肪量是脂联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甘肃中西部地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内脏脂肪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身体成分 围绝经期 绝经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生物电阻抗分析 女性
原文传递
食育结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嘉欣 赖丽丽 温友勤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3期29-32,57,共5页
目的: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特点和现实情况,该文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两个自然班学生,分为运动组和食育组,运动组单纯进行运动干预,每周一次体育运动,每次90min,运动强度维持在最大心率... 目的: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特点和现实情况,该文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两个自然班学生,分为运动组和食育组,运动组单纯进行运动干预,每周一次体育运动,每次90min,运动强度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食育组在运动组基础上结合食育教育,每周一次,每次15~20min。实验前后进行体成分相关指标测试。结果:食育组和运动组干预后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以及肌肉含量、内脏脂肪指数、总水分较干预前都显著改善。除此之外,食育组在干预后蛋白质含量也有了显著增加。实验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食育组与运动组相比,脂肪、体重、BMI指数以及肌肉含量、总水分改善更显著。结论:(1)单纯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大学生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和总水分,提高肌肉含量;(2)良好的饮食教育结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和总水分含量,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起到减脂和增肌的效果,且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育 体育运动 大学生 身体成分
下载PDF
补充甜菜碱对身体成分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亦唯 耿雪 +3 位作者 张建红 瞿超艺 魏强嫚 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9-317,共9页
甜菜碱是一种最早从甜菜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近些年来,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运动营养补充剂,逐渐受到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补充甜菜碱具有改善身体成分和运动表现的潜在益处。甜菜碱是甘氨酸的... 甜菜碱是一种最早从甜菜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近些年来,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运动营养补充剂,逐渐受到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补充甜菜碱具有改善身体成分和运动表现的潜在益处。甜菜碱是甘氨酸的甲基衍生物,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渗透保护剂和甲基供体。作为渗透保护剂,甜菜碱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体液平衡,保护细胞、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功能完整;作为甲基供体,甜菜碱可以参与蛋氨酸代谢,促进肌酸和肌肉蛋白质合成。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甜菜碱的来源、理化性质与生化代谢,补充甜菜碱对身体成分、肌肉力量、爆发力和有氧耐力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甜菜碱的使用指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甜菜碱在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身体成分 运动表现 肌肉力量 运动营养
原文传递
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异常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9
作者 方琼蕾 胡竞成 +3 位作者 吴梦娇 马紫珺 杜宣 施毕旻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指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与身体成分组分[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VFA)、骨骼肌含量(SMM)、细胞外水分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指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与身体成分组分[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VFA)、骨骼肌含量(SMM)、细胞外水分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89例(年龄范围为23~82岁;男113例,女76例),维持原降糖方案,分为正常血糖波动组116例(MAGE<3.9 mmol/L)和异常血糖波动组73例(MAGE≥3.9 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MAGE、SDBG与VFA、SMM等组分的关系。结果正常血糖波动组的体脂肪百分比[(38.5±4.5)%比(31.9±3.9)%]、VFA和SMM高于异常血糖波动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VFA和SMM分别与MAGE、SDBG呈负相关(P<0.01);分别以MAGE、SDBG为因变量,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VFA是MAGE、SDBG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VFA的增加,MAGE、SDBG逐渐降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VFA是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异常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SMM不是血糖波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脏脂肪面积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血糖波动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成分 内脏脂肪面积 骨骼肌质量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下载PDF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与隐形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的关联性
10
作者 柔荣荣 吉丽慧 张美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2,91,共11页
目的:运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不同体力活动相互替代后,评估体力活动对隐形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产生的效应量,为探寻该人群健康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时间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Inbody230确定身体成分,... 目的:运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不同体力活动相互替代后,评估体力活动对隐形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产生的效应量,为探寻该人群健康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时间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Inbody230确定身体成分,根据BMI(18.5~23.9 kg/m^(2))和体脂百分比(BF%)将受试者分为正常体重非肥胖组和正常体重肥胖组(即隐形肥胖,男性:BF%>20%,女性:BF%>30%)。获得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5×5 m折返跑、安徒生测试等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量久坐(Sedentary Behavior,SB)、低强度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中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MPA)和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VPA)时间。运用单因素模型、分配模型和等时替代模型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时间对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效应量的影响。结果:(1)LPA与体脂百分比(b=-0.616)、5×5 m折返跑用时(b=-0.081)呈负相关,与握力(b=0.650)呈正相关,MPA与体脂百分比(b=-1.211)呈负相关,VPA与平衡素质(b=185.391)、柔韧性(b=11.696~27.143)呈正相关(P<0.05)。(2)LPA替代SB后,正常体重非肥胖大学生握力(b=-0.719)、5×5 m折返跑用时(b=-0.126)减小,隐形肥胖大学生体脂百分比(b=-0.585)降低(P<0.05)。(3)MPA替代LPA后,正常体重非肥胖大学生体脂百分比(b=-1.137)降低(P<0.05)。(4)VPA替代SB后,所有组别大学生柔韧性(b=13.070~29.110)提高(P<0.05)。结论:LPA替代SB有效改善隐形肥胖大学生体成分,正常体重非肥胖大学生则通过MPA替代LPA产生减脂效益。LPA替代SB有效提高隐形肥胖大学生的握力、平衡、柔韧素质,VPA对增强其柔韧性效果尤为突出。正常体重非肥胖大学生若将SB调整为LPA亦有利于改善握力、速度和灵敏素质。大学生应关注一天中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占比的合理分配,特别是隐形肥胖大学生需注重久坐向低强度体力活动转化,更需重视高强度体力活动对其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同时还需考虑体力活动的规律性及运动模式的专项性,进而降低其潜在健康风险,以期获得最大健康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隐形肥胖 身体素质 身体成分 体力活动 等时替代模型
下载PDF
某地消防员身体成分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李继龙 邓文辉 +1 位作者 吴亚俊 邱毅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当前某地各消防支队消防员身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改善消防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某地各消防支队427名消防员进行多项体成分数据的测量与分析。结果:52.93%的... 目的:了解当前某地各消防支队消防员身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改善消防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某地各消防支队427名消防员进行多项体成分数据的测量与分析。结果:52.93%的消防员BMI正常;仅有37.24%的消防员腰臀比正常、7%的消防员体脂肪率正常;劳雷尔指数显示,55.50%的消防员身体营养状况达到标准水平;布兰奇心功指数显示,63.00%的消防员心血管机能正常。结论:该地区消防员身体营养状况合格率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体脂肪率超标等现象有增加的趋势,需给予高度重视,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消防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以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身体成分 身体质量指数 体脂肪率 腰臀比
下载PDF
“双减”教育背景下中山市教师群体身体成分研究
12
作者 刘松涛 王云涛 +2 位作者 周卫海 张曌华 潘红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中山市教师群体的身体成分变化趋势,指导教师群体科学锻炼。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法对2021年中山市22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体成分,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中山市教师群... 目的:研究中山市教师群体的身体成分变化趋势,指导教师群体科学锻炼。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法对2021年中山市22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体成分,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中山市教师群体女性在各个年龄段,身体总评分均高于男性教师群体,女性教师群体对身体的健康管理要优于男性教师群体;中山市教师群体20~29岁年龄段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占18.6%,40~49岁年龄段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0.9%;中山市教师的体脂主要集中在上肢和躯干,下肢脂肪含量明显不足,女性教师20~29岁群体下肢脂肪含量甚至低至6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教师体质 中山市 “双减”教育
下载PDF
肿瘤患者身体成分对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嘉媛 金高娃 李全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使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生存周期。身体成分与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身体成分分析作为身体组分与机能的评估手段,能较好地预测抗肿...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使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生存周期。身体成分与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身体成分分析作为身体组分与机能的评估手段,能较好地预测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与疗效。现就恶性肿瘤患者身体成分分析、身体成分检测方法、肿瘤患者身体成分对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减少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身体成分 剂量限制性毒性 体表面积 瘦体质量
下载PDF
中山市教师群体身体成分评价研究
14
作者 刘松涛 陈凯帆 潘红英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第1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根据中山市教师群体的身体成分评价现状,为促进教师群体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整群抽样选取中山市22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性教师119名,男性教师102名),覆盖年龄段为20-59岁,按照年龄每10岁为一阶段进行分组,使用生... 目的:根据中山市教师群体的身体成分评价现状,为促进教师群体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整群抽样选取中山市22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性教师119名,男性教师102名),覆盖年龄段为20-59岁,按照年龄每10岁为一阶段进行分组,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结论:中山市教师群体腰臀比和蛋白质评价均不存在过低的情况;结合BMI和脂肪率结果,30-59岁各个年龄段教师群体都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男性和女性教师群体中体重的增加大部分是以腹部脂肪的形式存在。中山市男性、女性教师群体水肿系数评价不存在过低的情况,水肿系数和蛋白质存在中等到高等强度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评价 教师体质 中山市 水肿系数
下载PDF
HIIT与AEE运动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血压的影响
15
作者 郭子肈 王骏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71,共8页
目的在Meta分析下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有氧耐力训练(AEE)对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以及血压的干预效果,探讨合适的运动方案。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和EBSCO等数... 目的在Meta分析下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有氧耐力训练(AEE)对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以及血压的干预效果,探讨合适的运动方案。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和EBSCO等数据库以“高强度间歇运动”“有氧耐力运动”等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以建库至2022年3月为检索日期,使用Review5.4和Stata17.0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15篇,受试者共计413名肥胖儿童/青少年,其中HIIT组210名,AEE组203名。Meta分析显示:HIIT在体重和收缩压指标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AEE,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这两类运动处方在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与舒张压方面改善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重指标中,2次/周的跑步干预方案(HIIT)对降低肥胖儿童体重(≤12岁)的效果优于AEE;在收缩压指标中,3次/周、训练时间≤24 min、训练周期>12周的跑步干预方案(HIIT)对改善肥胖青少年收缩压(>12岁)能力好于AEE。结论HIIT比AEE在降低肥胖儿童/青少年体重和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在其余方面改善效果相似,HIIT可作为干预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 肥胖 青少年 儿童 身体成分 血压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女性身体活动和身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陆熠宁 但林飞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7,共8页
目的:探析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青年女性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HIIT对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是否受到PA影响。方法:招募62名非规律运动青年女性,随机分为HIIT组... 目的:探析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青年女性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HIIT对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是否受到PA影响。方法:招募62名非规律运动青年女性,随机分为HIIT组(HIIT,n=30)和对照组(CON,n=32)。HIIT组完成12周,每周3次的训练:训练目标强度为90%HRmax,每次训练中20 s功能性训练和10 s休息为1组,重复8组,共4 min。CON组不参与运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和PA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组内差异,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干预前、后组间差异。对组间差异显著的结果指标构建模型,以HIIT、PA和交互项为固定效应,以个体差异为随机效应。结果:1)与CON组相比,12周干预后HIIT组体脂率和脂肪重量显著改善(P<0.001),其中,脂肪重量效应量中等(Cohen’s d=1.02),体脂率效应量大(Cohen’s d=1.25);而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和去脂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2)与CON组相比,12周干预后HIIT组MVPA(Cohen’s d=1.92)和TPA(Cohen’s d=1.80)显著改善(P<0.001),效应量均为大。3)HIIT对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受到PA水平变化的影响。结论:12周低运动量HIIT能够提高青年女性PA水平,改善其身体成分,且PA水平提高会影响HIIT对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身体活动 身体成分 青年女性
下载PDF
老年男性身体成分变化和肌量减少状况分析
17
作者 李慧林 杜艳萍 +3 位作者 陈敏敏 唐雯菁 程群 余维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随增龄出现的身体成分变化和肌量减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常规体检的494例老年男性临床资料。年龄6095岁,平均(75.9±8.6)岁,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n=133)、7079岁组...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随增龄出现的身体成分变化和肌量减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常规体检的494例老年男性临床资料。年龄6095岁,平均(75.9±8.6)岁,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n=133)、7079岁组(n=168)以及≥80岁组(n=193)。采集各组全髋(TH)、股骨颈(FN)以及腰椎14(L14)部位的骨密度(BMD)水平;分析肌肉量(LM)、脂肪量(FM)、骨矿物质含量(BMC)、四肢骨骼肌肌量(ASM)和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比较3组间肌量减少患病率。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BMD、ASMI,BMD与ASMI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BMD(TH、FN)、身高、体重、BMI、LM、BMC、ASM和ASMI逐渐下降(P<0.05)。6069岁组肌量减少患病率为12.03%(16/133),7079岁组肌量减少患病率为24.40%(41/168),≥80岁组肌肉量减少患病率为47.15%(91/193),3组间肌量减少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P<0.001)。6069岁组,不同BMI之间BMD(TH)、ASM和A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79岁组以及≥80岁组,不同BMI之间BMD(FN、TH)、ASM和A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MI与各部位BMD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年龄可能是影响老年男性身体成分和肌量减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男性 身体成分 肌肉量
下载PDF
西安市某小学校学生身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调查研究
18
作者 代玉洁 赵长海 +3 位作者 王亮亮 廉博 杨瑞华 李孟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1期87-94,共8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小学校学生的身体成分特征,并阐明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2021年9月26日至9月30日,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小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共计113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94名、女生539名...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小学校学生的身体成分特征,并阐明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2021年9月26日至9月30日,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小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共计113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94名、女生539名,将其分为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6个年龄组,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测量其身体成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岁、8~岁年龄组男生身高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687、3.691);7~岁、8~岁、9~岁和11~岁年龄组男生体质量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384、4.187、3.073、2.337);除外10~岁组,其余5个年龄组男生身体水分(TBW)、细胞内水(ICW)、细胞外水(ECW)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同龄女生(TBW:t值分别为3.780、4.150、6.134、3.372、1.983,ICW:t值分别为3.720、4.213、6.178、3.585、2.114,ECW:t值分别为3.858、4.029、6.026、3.019、1.560,蛋白质:t值分别为3.589、4.289、6.184、3.669、2.208);6~岁、7~岁、8~岁、9~岁年龄组男生体内无机盐含量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908、2.076、4.276、1.989);8~岁、9~岁、10岁、11~岁年龄组男生身体脂肪含量(BFM)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611、2.460、2.045、2.314);6~岁组男生体脂率(PBF)低于同龄女生(t=-2.689);除外10~岁组,其余5个年龄组男生骨骼肌含量(SMM)、去脂体质量(FFM)和身体细胞量(BCM)均高于同龄女生(SMM:t值分别为3.752、4.223、6.202、3.568、2.145,FFM:t值分别为3.739、4.057、6.083、3.345、1.951,BCM:t值分别为3.651、4.220、6.192、3.558、2.133);7~岁、8~岁、9~岁和11~岁年龄组男生50kHz全身相位角(PA)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4.422、4.573、5.345、4.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岁、8~岁、9~岁和11~岁年龄组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551、3.675、3.629、2.906);8~岁、9~岁、10~岁、11~岁年龄组男生体脂肪质量指数(FMI)均高于同龄女生(t值分别为2.205、2.418、1.976、2.453);除外10~岁组,其余5个年龄组男生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均高于同龄女生(FFMI:t值分别为3.785、6.592、6.993、5.804、3.051,SMI:t值分别为3.341、6.287、7.134、5.211、2.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FM、FFM、FFMI、SMM及SMI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男生:χ^(2)值分别为408.668、264.335、113.488、359.837、105.788、351.220、191.825;女生:χ^(2)值分别为335.645、212.745、79.769、280.594、72.775、271.408,F=45.892),但男生和女生的FMI均在10岁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男生:χ^(2)=38.041;女生:F=2.7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10~岁外,该校小学生的身体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特征,而且男生和女生的主要身体成分参数大都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性别 年龄 小学生
下载PDF
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周丽佳 胡燕 +1 位作者 朱世龙 王军力 《体育科技》 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通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与同等剂量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模式的跑步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比较分析,评价搏击操运动作为一种HIIT模式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有效性。【方法】以30... 【目的】通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与同等剂量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模式的跑步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比较分析,评价搏击操运动作为一种HIIT模式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有效性。【方法】以30名肥胖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体重为匹配变量分为2组,MICT组和HIIT组,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MIC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32min跑步运动,运动强度为60-75%HRpeak。HII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4次4min的搏击操运动,间歇期为2min的完全休息,每天运动时间为16min。运动强度为85-95%HRpeak。研究指标包括体重、BMI、WHR,脂肪质量、FMI、BF%、肌肉质量和LMI。【结果】(1)与干预前相比,MICT组和HIIT组肥胖男大学生干预后体重(p<0.01,p<0.01)、BMI(p<0.01,p<0.01)、WHR(p<0.01,p<0.01)、脂肪质量(p<0.01,p<0.01)、BF%(p<0.01,p<0.01)、FMI(p<0.01,p<0.01)显著降低;(2)与干预前相比,MICT组和HIIT组干预后肥胖男大学生肌肉质量(p<0.01,p<0.01)和LMI(p<0.01,p<0.01)显著增加;(3)与干预前相比,HIIT组干预后体重(p<0.01)、BMI(p<0.01)、WHR(p<0.05)、脂肪质量(p<0.05)、BF%(p<0.05)和FMI(p<0.05)降低程度优于MICT组;HIIT组干预后肌肉质量(p<0.01)和LMI(p<0.01)增加程度优于MICT组。【结论】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优于MICT模式的跑步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击操 肥胖男大学生 HIIT MICT 身体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